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要上山下鄉寧要留洋啃老躺平

(2021-12-29 06:03:37) 下一個

不要上山下鄉寧要留洋啃老躺平


其實上山下鄉的主要是城裏的, 包括城市居民、工人家的、幹部家的、軍人家的、知識分子家的、做生意家的等等。農民家的不存在選擇不選擇上山下鄉, 因為本來就在山上鄉下, 不讀書了就上山下鄉幹活了。那時代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 和幹部家的幾乎是平起平坐的。改革開放後走資派否定抹黑控訴了上山下鄉, 堅決不要上山下鄉, 寧可要出國留洋啃老躺平的。

出國留洋寧要洗碗掃廁所, 也不要文革中掃大街,  前者是心甘情願的, 後者是共產黨逼的。出國留洋寧要改行當工廠工人, 也不要在中國研究所醫院當科研員醫生。出國留洋被分屍、強奸、奸殺、失聯、槍殺、吸毒販毒當妓女等, 這是個別現象。上山下鄉中女孩被農村幹部強奸是普遍現象。寧要被外國洋人,  而不要被農村幹部。

啃老是改革開放後的新生事物。之所以說是新生事物是因為帶有普遍性。其實啃老古今中外都存在, 民間傳言"富不過三代"可能就是啃老的戰果, 所以古今中外一定存在的。而如今啃老有幾個特色, 是獨生子女政策下的一個副產品。在社會製度轉型期間大量的積累的公有資產被私吞後, 得益的群體不少, 所以能成立啃老的群體也就大了, 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大多數底層群體老的都不能自保,  小的如何能啃老?

躺平就是消極怠工。原因就很複雜了。躺平是近期網絡流行詞。指無論對方做出什麽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心理。另外在部分語境中表示為:癱倒在地,不再雞血沸騰、渴求成功了。躺平看似是妥協、放棄,但其實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選擇最無所作為的方式反叛裹挾。年輕人選擇躺平,就是選擇走向邊緣,超脫於加班、升職、掙錢、買房的主流路徑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環境對個體的規訓。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維持生存最低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聽上去,它就是老一代人所說的思想消極,不求上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過它更具有主動選擇和反抗行動的意義,因此被稱為中國年輕人的思想解放,一種無聲和無奈的反抗。

改革開放後的知識青年又或是在校高年級學生與毛澤東時代的知識青年或高年級學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知識青年要上山下鄉,現在的知識青年不用上山下鄉了。剛開始改革開放的初期在"學習改變命運、上大學能脫離農村進城市"的號召下,  一部分學生"一心隻讀能改變命運的書" , 學習成績很好, 但因缺少鍛練造成身體不好,而成績不好的身體倒是很好因為頑皮愛玩。但是隨著"殺出一條血路"不斷往深水區改革開放因摸不到石頭了,  知識青年甚至大學生博士生滿大街都是了, 學習改不了命運了之後, 現在的學生普遍成績不好,身體也不好了。因為現在的學生普遍有手機,體力智力都不行了。

他們不愛學習、不鍛煉身體,沒有人生理想,對未來發展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過一天算一天,整天鬆鬆垮垮,缺乏青少年應有的陽光與陽剛。這種精神狀態,與網絡上熱傳的“佛係”、“躺平”現象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當前中國的知識青年的學習狀態出現普遍的危機,即學生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對學業任務消極應對,以至於出現大量的隱性輟學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打瞌睡、講小話、發呆的學生不在少數。放學後,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寫家庭作業,有的學生則通過手機掃碼、拍題上網直接獲取答案。考試時,很多學生直接拒絕答題,索性趴在考場睡覺。

某縣一位校長沮喪地說,2020年所招錄的1200名新生中,600分的總分最高分不超過180分,全縣200分以下的學生占到20%。中小學的校長均表示,自己所培養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都在不斷下滑,學生普遍變懶了。身體狀態不佳並不是指學生經常生病,而是指他們的身體活躍度不高,缺乏青少年應有的活力與朝氣。

毛澤東時代的大中小學,下課後校園裏立刻充滿了歡聲笑語,早上的全校師生進行廣播操隨著高音嗽叭裏的音樂節拍多麽有活力。學生們會利用僅有的課間10分鍾打打球、跑跑步、跳跳皮筋、跳跳繩、玩玩單雙杠,感覺學生身上有使不完的勁。現在下課後,學生都變得十分安靜和沉悶,要不聚在一起聊遊戲,要不趴在桌上睡覺,還有的蹲在牆根發呆,稍微調皮一點的就跑去抽抽煙、打打架。即使國家要求所有中小學要留有大課間時間,但是做課間操時,學生也提不起精神,做操鬆鬆垮垮,早晨晨跑時也有氣無力,毫無生氣。

沿海發達地區兩位鄉鎮中學老師同時反映,雖然發達地區中小學生打架現象、霸淩現象得到了有一些治理,似乎學生變得似乎規矩了很多,但是放學之後曾時有發生, 有錢人家的孩子看不起窮人家的孩子。普遍學生們的身體變得弱不禁風,根本沒有三四十年以前的學生有血性和陽剛之氣了。

如今中國青少年萎靡的精神狀態,在完成義務教育之後表現得更加明顯。學生在初中畢業後分為三個群體:一部分是進入到普高就讀的學生,這部分青少年由於有高考目標和嚴格管理,精神狀態會相對積極昂揚;一部分是進入到職校的學生,這部分青少年缺乏明確的目標,加之學校管理寬鬆,學生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下會更加萎靡,手機不離手,來無影去無蹤;還有一部分群體是初中畢業之後就進入社會的青少年,但是他們“既不進學校也不進工廠,而是躺在家裏玩手機”。沉迷於網絡世界。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和網絡娛樂項目的開發,手機成為知識青年最親密的玩伴,他們最喜歡打手遊、刷抖音,似乎隻有在虛擬的遊戲和消遣的視頻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

相比於枯燥乏味的學業課程,遊戲和視頻不需要複雜的邏輯思考,充滿趣味性和消遣性。一些中小學生放假回家後,可以抱著手機不離手,有的學生在寒暑假玩手機可以連著兩三天不睡覺。在城鎮和村莊,隻要是有青少年出現的地方,幾乎都是抱著手機癡迷地玩著遊戲的景象。盡管特色政府進行了遊戲治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遊戲公司預留了諸多策略空間給予青少年持續地玩遊戲。

對於父母而言,他們麵對子女沉迷遊戲、不學無術、無視鍛煉的行為毫無辦法。尤其是由於農村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有限,無論他們是否外出打工,都難以有效地教育和引導子女。最近媒體發現,隨著留守兒童問題化的報道增多,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回到家中陪伴孩子成長,但是父母回鄉仍然無法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精神狀態不佳的問題,因農民工父母長期和子女分居而又不善於與未成年人溝通,親子之間經常發生管教衝突。

此外,一些父母自身都沉迷遊戲,更加缺乏權威管教孩子。毛澤東時代強調的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強身健體和責任培養功能,但是隨著深化改革開放,特色政府不提倡勞動教育, 而因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的青少年的父祖兩代人都弱化了對子代的勞動教育,不讓他們做一點點家務,也不讓他們承擔家庭責任,而是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給予他們全方位的嗬護。有的爺爺奶奶,看癡迷打遊戲的孫子打遊戲不吃飯,還專門將飯送到床邊。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長,出於對孩子的虧欠,對孩子的訴求有求必應,當他們需要手機時,立馬就答應購買。

從學校的角度來講,知識青年的問題,與特色政府對學校不強調德、智、體全麵發展的考核能力和教育能力受限所導致的管理失效有關。學校喪失了針對學生德、智、體進行全麵考核的能力,隻鼓勵學生考上大學改變命運, 不論學生是否掌握了基礎知識,將學生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幾十年下來大學生甚至博士生滿街都是時,  不要說對學習成績好的大學生博士生也改變不了什麽命運,  甚至求職找份普通工作維持生存都難時,對在校學生的影響就使他們對學習的消極敷衍,被動地應付就不難理解了。當拚命工作後還買不起房、買不起車、結不起婚、生不起娃、消不起費時,年輕人不躺平又能幹什麽?  推翻重來沒有這理想信仰也沒有興趣,  要拚命996奉獻自己也沒有想過, 在精致的利己主義大環境下隻能如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