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外僑胞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

(2021-07-04 14:26:08) 下一個

海外僑胞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廣大歸國華僑與海外僑胞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以赤子之心,滿腔熱忱地支持祖國人民的抗美援朝鬥爭,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積極參軍參戰,參加反封鎖、反禁運鬥爭,捐款捐物購買飛機大炮,為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加快新中國建設步伐做出了重大貢獻。

慰問誌願軍和朝鮮軍民。1950 年6 月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立即對朝鮮半島實行武裝幹涉,同時侵占中國領土台灣。美國的行徑引起了海內外華夏兒女的極大憤慨,紛紛予以譴責,廣大歸國華僑和海外僑胞更是以各種不同方式,與祖國人民一道支持抗美援朝鬥爭。

1950 年11 月4 日《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發表後,旅法華僑聯合會於11 月12 日發表聲明,熱烈擁護祖國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積極支援祖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鬥爭。隨著抗美援朝運動的開展,歸國華僑和海外僑胞積極響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利用動員會、報刊、現場控訴、示威遊行等多種形式參加以“仇視、鄙視、蔑視”(簡稱“三視”)為中心內容的抗美援朝愛國宣傳教育活動。12 月13 日,北京市留美學生及教會等團體兩萬人舉行愛國示威大會及遊行,抗議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斯汀11 月8 日在聯合國安理會所作“中國幹涉朝鮮”的聲明。12 月27 日,中國留美學生500 餘人發表聲明,表示“積極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工作”,並在聲明的最後全部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1951 年2 月21 日,全國30 餘個大中城市的海外歸國華僑與各族人民一起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美國侵略朝鮮。2 月23日,南洋華僑籌賑總會主席陳嘉庚就美國重新武裝日本發表講話,指出:“南洋各地華僑在抗日戰爭中對祖國曾有很多貢獻,現在應該更積極參加抗美援朝運動,為徹底粉碎美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陰謀而奮鬥。”為支持祖國人民的抗美援朝的鬥爭,印尼廣大華僑發動了不看美國電影的群眾性運動。從1950 年12 月初開始,印尼華僑報紙《生活報》《新報》及其他進步的華僑報刊,都登載了華僑群眾反對看美國電影的文章。

為了表達對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尊敬和愛戴之情,鼓勵誌願軍戰士英勇作戰,歸國華僑和海外僑胞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和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投入到慰問誌願軍的熱潮中。他們積極募集慰問品、慰問金,寫慰問信,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慰問在前線英勇作戰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以及朝鮮軍民。1951 年3 月20 日,緬甸豎榜埠民主同盟支部及該埠華僑社團市攤公會、青年勤奮社、育德校友會和育德學生自治會以及育德學校的教職員,聯合寫信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他們在信中寫道:“你們的光榮勝利使我們感到祖國新生力量的偉大。遠離祖國的我們,熱烈擁護與支持祖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運動,並誓為你們的後盾。”旅蒙僑胞不僅到朝鮮前線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軍民,還募集了蒙幣慰問金10 萬元(折合人民幣6.641 萬元)。1952 年9 月,全國僑聯副主席王源興代表海外華僑,參加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軍民。

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為了加速國防建設,1950 年12 月1日,中央人民zf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作出《關於招收青年學生、青年工人參加各種軍事幹部學校的決定》。1951年6 月24 日,中央人民zf政務院再次發出《關於各種軍事幹部學校招收學生的決定》。以此為契機,全國掀起了積極參軍參戰的熱潮,廣大歸國華僑和海外華僑青年學生熱烈響應祖國號召,踴躍報考各種軍事幹部學校,報名參加誌願軍,積極投身到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中。1950年11 月,北京有200 餘名歸國華僑報名參加誌願軍。被稱為僑鄉的廣東省江門市,1950 年12 月至1951 年6 月,報考各種軍事幹部學校和參加誌願軍的有234人。1950 年8 月,泰國歸僑朱雪影回國後到汕頭華僑中學讀書,1951 年5 月便報考了第41 軍青年幹部學校。印度尼西亞歸僑李謙敬1950 年回國,1951 年報考了步兵通訊學校。1950 年10 月,馬來西亞歸僑林森華參加誌願軍赴朝作戰。1950 年,朝鮮歸僑於永勝參加誌願軍,重返朝鮮,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三等功3 次,回國後曾任遼陽市僑聯副主席。越南歸僑朱梓庭1950 年回國考入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12月參加誌願軍入朝作戰, 1953 年朝鮮停戰回校複讀。泰國歸僑黃君亮1950 年參加誌願軍入朝作戰,回國後曾任錦州市僑聯第二屆委員會委員。1950 年10 月,剛從東南亞各國歸國的中央人民zf華僑事務委員會附屬華僑學校青年學生杜俊添等116 人,直接報名參加誌願軍奔赴朝鮮戰場。旅日華僑孫實甫組織了666 人的7 個戰場救護醫療隊及誌願服務大隊,奔赴朝鮮戰場為誌願軍進行各種戰地服務。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大批朝鮮華僑積極參加運輸隊、擔架隊,為誌願軍當翻譯、護理傷病員,進行各種戰地服務。

在赴朝參戰的誌願軍各軍兵種中,有許多華僑官兵及英文翻譯。其中,新馬歸僑、誌願軍第23 軍政治委員盧勝;印尼歸僑、誌願軍空軍第15 師政治部主任葉鬆盛;菲律賓歸僑,誌願軍炮兵第8 師副師長黃登保、誌願軍第39 軍115 師副團長王天華;泰國歸僑,誌願軍第68 軍203 師副師長莊江生、東北軍區後勤部政治部秘書處長馬鬆、誌願軍第12 軍92 團團長丘誌堅、誌願軍第20 軍前衛團團長陳統光、誌願軍司令部8 中隊(團級)隊長詹政權、誌願軍第19 兵團前指幹部巫誌遠、誌願軍鐵道兵第6 師工程師陳炎創、誌願軍第4 野戰醫院副教導員雲昌萬、誌願軍某部文化教員林一如、誌願軍戰士張錦;馬來西亞歸僑,誌願軍第12 軍31 師參謀長林有聲、參加停戰談判的誌願軍翻譯邱應覺;美國歸僑、參加停戰談判的誌願軍英文打字員冀朝鑄;越南歸僑、誌願軍第66軍196 師587 團連文化教員廖逢堂;朝鮮歸僑、誌願軍空軍第3 師大隊長湯奎;緬甸歸僑、誌願軍鐵道兵見習參謀陳楚欽;蘇聯歸僑、誌願軍偵察科長周岩峰等,是歸國華僑和海外僑胞的優秀代表,他們用赤子丹心和滿腔熱血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支援祖國反封鎖、反禁運鬥爭。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美國對中國實施了全麵禁運。1951 年5 月18 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對中國和朝鮮實行禁運的決議,強行要求聯合國所有會員國,對中國和朝鮮禁運戰略物資。在這期間,先後有40 多個國家對中國實行了禁運。為了支援祖國反封鎖、反禁運鬥爭,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冒著生命危險,將祖國所需戰略物資不斷運送回國。印尼華僑黃一飛,是蘇門答臘巨港市“勿拉柔”石油工業區礦區工會副主席,被廣大華工擁戴為工人領袖,人稱“鐵膽子”。在反封鎖、反禁運鬥爭中,他冒著極大危險,通過荷蘭渣華輪船公司,一次又一次地把石油運進中國,為抗美援朝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忠勇愛國行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僑委的讚揚。

在美、英、法等國對中國禁運期間,且不說運送橡膠這樣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物資到中國難上加難,就是運送其他物資到中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時,在新加坡擔任南益公司總巡和南暹公司總經理職務的李引桐,為了支援抗美援朝,甘冒風險,通過他在香港的南宗公司,由泰國經香港、澳門等地,輾轉給國內運送了21萬噸橡膠,而且都是捐贈,分文不取。後來,李引桐又曆盡千辛萬苦,冒著種種危險,將橡膠樹苗引進到國內,在海南島建立起第一個橡膠種植基地,填補了中國橡膠種植的空白。因此,李引桐被譽為中國的“橡膠之父”。

霍英東在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全麵封鎖、禁運,港英當局武力“緝私”的情況下,在香港組織了一支頗具規模的船隊,為祖國運送了大量急需物資,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霍英東‘韓戰’時期靠走私起家”這句話,在國內外流傳了幾十年,對此,霍英東始終保持沉默。在80 歲生日時,霍英東終於接受了媒體的采訪,鄭重聲明:“當年我不是走私。”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港英當局加入對大陸的禁運,香港愛國商人采購到物資後,無法運回國內。在這種情形下,有人找到了霍英東。霍英東回憶說:“當時全香港大概隻有我有這麽多船,還有一批夥計,而且我自己是水上人,熟悉港口情況和水情。所以他們找上了我,要求我用船把那些物資運到內地。”就這樣,霍英東開始了運送抗美援朝物資的工作。霍英東清楚地記得:“從1950 年到1953 年的3 年間,我們幾乎晚晚開工,沒有一天停止過。白天要聯絡、落貨,晚上開船,每天隻睡幾個小時。我們加班搶運到蛇口,一天都沒有耽誤過。”“當時,我們運的物資有黑鐵皮、橡膠、輪胎、西藥、棉花、紗布……”2000 年10 月25日,在首都各界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 周年大會上,霍英東是唯一被邀請出席的香港人,而且坐上了主席台。霍英東說:“當年我或許還不是很清楚,但今天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我是做對了。對這一切,我無怨無悔。”

捐款捐物購買飛機大炮。誌願軍在朝鮮作戰前7 個月雖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由於武器裝備處於懸殊的劣勢,既沒有空軍參戰,又沒有坦克參戰,且大炮數量有限,因此在作戰中困難重重。當時國內又在恢複建設,財政負擔很重,不可能再從財政上臨時撥款購買作戰所需的飛機、坦克、大炮等武器裝備。據此,抗美援朝總會於1951 年6 月1 日發出了《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號召發出後,歸國華僑和海外僑胞積極響應,紛紛捐款捐物,為誌願軍購買飛機大炮。愛國華僑司徒美堂、蔣以譚等人率先捐資購買飛機大炮,醫療器材。中央人民zf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中央僑委生產救濟司司長、難僑處理委員會主任莊希泉在北京組織歸僑、僑眷積極捐獻“華僑”號飛機,眾多歸僑當場捐獻2億多元(新幣值兩萬多元)。平壤華僑1951 年6 月至7 月,捐獻朝幣780 餘萬元。在捐獻飛機大炮運動中,福建晉江僑鄉捐獻飛機1 架,昆明市歸僑捐獻人民幣10 億多元(新幣值10 萬多元),梅縣水客公會成員捐獻855 萬元(舊幣),認購公債款3180 萬元(舊幣),華僑仲伯誠捐獻港幣474 萬元。1951 年6 月10 日,北京歸國華僑1000 餘人舉行捐款捐物支援英勇誌願軍大會,共捐款2 億多元(舊幣),僅華僑補習生就捐獻了141 萬多元、金首飾41 件。連城縣歸國華僑、僑眷1951 年春捐款200 萬元(舊幣)。印尼華僑購大批金雞納霜贈送給中國紅十字會,支援在朝鮮前線英勇作戰的中國人民誌願軍。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發出不到10 天,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王寬誠就給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盛丕華寫了一封信。信中寫到:“我們以實際行動自願捐贈戰鬥機一架,響應總會和您的號召”。為此,王寬誠不惜拋售地價正在飛漲的香港黃金地段地產,集資500 餘萬港元,獨自捐獻了一架戰鬥機,並購買大量國家緊缺軍用物資運入上海。不僅如此,王寬誠還認購了相當於2000 兩黃金的公債,支援抗美援朝和祖國建設。此外,1950 年10月15 日,南洋華僑籌賑總會主席陳嘉庚從集友銀行開出一張500 萬元人民幣支票,作為購買棉衣的捐款捐贈給在前方英勇奮戰的誌願軍。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畢鳴歧在捐獻飛機大炮運動中,率先捐獻飛機一架,並帶動天津市民主建國會和工商業聯合會的會員捐獻飛機5 架。在上世紀50 年代認購公債中,畢鳴歧每次認購的金額都為全市之首。他本人及其所經營的企業,累計認購公債20 多萬元,在工商界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其認購公債金額之大,引起了中國人民銀行的關注,該行派人專程為畢鳴歧開辦了公債保管業務,畢鳴歧當場將20 萬元公債券委托銀行保管。對畢鳴歧的愛國之舉,時任天津市市長黃警給予了高度讚揚。全國僑聯駐會副主席王源興獨自捐獻一架飛機,並帶頭捐資創立廣州華僑小學、廈門華僑博物院,在華僑大學創立時兼任籌委會副主任,對新中國的文化教育和公益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偉大愛國者。最令人感動的是,有的海外僑胞為了能給遠在戰場上中國人民誌願軍多買一架飛機,多買一輛坦克,甚至捐獻出他們的全部家產。據1952 年2 月《進步日報》報道,截止1952 年底,海外華僑的捐款數額超過1 億美元。歸國華僑和海外僑胞的踴躍捐獻,在改善和加強誌願軍武器裝備及購買軍用物資方麵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