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兩黨輪流爭權奪利勢必禍及百姓

(2020-11-11 08:15:08) 下一個

兩黨輪流爭權奪利勢必禍及百姓

 

2020年美國大選投票結束但因投票欺詐引發爭權奪利的爭鬥。 雖然民主黨人拜登宣布勝選,  但特朗普聲稱這次選舉存在舞弊情況,  反複聲稱存在投票欺詐,他說:“我們要走上美國最高法院,我們希望停止所有投票。”特朗普和拜登之間的選戰將是一場火藥味十足的角力。而2016年的總統大選特朗普的總得票數比民主黨的希拉裏少300多萬票,  而特朗普全靠選舉人團選票勝出。從中可以看出選民的一人一票隻是當作工具,  最終的決定權在選舉人手中,  又或是法院和參議員眾議員的最終決定權。美國大選曆史上如1824年大選最終選票點算結果是傑克遜勝出,贏得選民和選舉人團多數票。但是,他獲得的選舉人票數比當選總統所必需的票數少了32張。兩人都不滿270張,  在這種情況下由眾議院投票決定,最後選舉亞當斯出任總統。實際上,傑克遜獲得的選舉人團票數比亞當斯多,99票對84票。從民主的角度講,  並沒有體現大多數的民意。而且符合資格的選民投票率在曆屆每四年一次的選舉中比率也是很低的,  有些選舉年甚至低於50%的投票總人數。這樣的選舉根本談不上民主選舉。這樣選舉法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內部為了平衡內鬥設計的一套遊戲規則。最早隻是在上,層有錢有勢的階層進行投票,  後來因某一方選票少將奴隸們也就是平民百姓們在某爭權奪利一方的忽悠鼓動下投他的票而己,  延續下來發展為今天的模式。參眾議員構成:  絕大多數國會議員為男性,白人,受過良好教育,中年,中等或中上等收入家庭出身。按職業劃分,出身律師的最多,在眾議院占40%以上,在參議院占60%以上;其次是企業家和銀行家,真正來自工會的或藍領的議員很少。這種選舉是資產階級民主內部平衡的一種手段.  屬於資產階級民主。無關於全民民主選舉或無產階級民主選舉。

曆史上的林肯總統選舉結果,林肯以獲得40%選民票當選,因另一黨不服直接導致南加利福尼亞州宣布脫離聯邦;他宣誓就職前又有六個州先後宣布脫離聯邦。林肯是1854年成立的共和黨的旗手 ,這個新成立的黨反對新納入聯邦的西部疆域實行黑奴製。南方部分州對此恨之入骨,設法將林肯排除在候選人名單上。那次大選林肯隻贏了北方各州。那次大選是美國曆史上爭執最激烈、分歧最嚴重、衝擊最大的一次,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圍繞黑奴製的去留形成的美國南北撕裂加劇。抵製廢奴的南方州認為林肯率領的共和黨上台必將危及奴隸製,因此大選結束後南方掀起脫離聯邦的浪潮,南北戰爭的陰雲開始積聚。換而言之,南北戰爭的種子在那個時候埋下。1876年大選直接引發了一場憲法危機,以及終結南方重建計劃的“1877年妥協”。這次大選時,美國內戰已經結束,共和黨掌控了聯邦政府,開始在南方推行政治重建和北方模式的經濟發展,遭到強烈抵觸。到了1876年,重建努力陷入停滯,因為溫和派與激進派之間的矛盾加劇,而南方白人的抗拒日趨強烈。同時,共和黨政府從聯邦到地方各州都不斷爆出腐敗醜聞,最常見的是政客和商人之間的違法權錢交易。

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來的兩大政黨輪流執政的選舉中兩黨競選爭權奪利,  始必會引發爭鬥和社會動蕩族群分裂。2020年美國大選中盡管主流媒體已紛紛宣布拜登獲勝,但特朗普目前仍沒有承認失敗。特朗普會提出訴訟所有的選票欺詐都會被揭露!而2020年的大選是在什麽背景下舉行選舉的? 經過一場漫長而激烈的選戰後,美國終於迎來選舉日。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美國人迎來一場至關重要的“世紀選舉”,而結局如何,政客們忙於選戰爭取連任,  任由每日千千萬萬個美國選民患上新冠肺炎,  眼看著每日幾十個美國選民因患新冠肺炎死去。遍布全美各大小城市上街抗議遊行的美國選民,  有的引發暴亂打砸搶燒選民們安全感何在? 人們紛紛搶購槍支子彈以求自保,  還是準備開打去戰鬥?  因疫情影響經濟低迷影響選民們的日常生活,  政客們都去幹什麽了?  化幾十個億舉行美國總統為的啥? 美國的兩黨輪流爭權奪利的選舉製度己進入死胡同,  同時也勢必禍及百姓。二百多年來每四年選舉一次,  一屆又一屆總統上上下下走馬燈一樣來回換,  美國社會還是富的照樣暴富,  貧窮的照樣貧窮、流浪的照樣流浪、妓女照樣靠賣身活命、販毒的照樣販毒、吸毒的照樣吸毒、討飯的照樣討飯。有過改變嗎?  選來選去都是代表資本家資產階級利益的。

美國總統選舉實行名為“選舉人團製”的間接選舉製度。預選是總統選舉第一階段,通常從選舉年年初開始,至年中結束。其間,各黨派競選人爭奪本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預選結束後,民主、共和兩大政黨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本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並通過總統競選綱領。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之後,總統競選活動便正式拉開帷幕。兩黨總統候選人耗費巨資,在各地開展競選旅行、進行廣告大戰、發表競選演說、會見選民代表及展開公開辯論等,闡述內政外交政策主張,以贏得選民信任,爭取選票。全國選民投票在選舉年11月第一個星期一的次日舉行,這一天被稱為選舉日。總統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選舉人票(270張或以上)即可當選。如果所有總統候選人都未獲得半數以上選舉人票,則由國會眾議院從得票最多的三名總統候選人中選出總統,由國會參議院從得票最多的兩名副總統候選人中選出副總統。一人一票是裝門麵的,  最後決定權在選舉人及法院定奪。即便選上總統也隻能代表半數左右的選民。兩黨總統候選人耗費巨資的錢,  假如用於民生恐怕就會少一些低收入人群了。更惡心的是兩黨得票接近引發兩黨爭鬥,  造成社會動蕩族群分裂勢必禍及百姓。這樣的選舉製度還是"普世價值"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