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資病”患者們沒有“鬥爭癮”嗎?
什麽叫鬥爭? 鬥爭是指努力奮鬥、鬥爭是指矛盾雙方的衝突,一方戰勝另一方、鬥爭是指群眾當麵批判、控訴貪官汙吏、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地富反壞右牛鬼蛇神、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人性中惡的一麵,即“狠鬥私字一閃念”等等。鬥爭亦是指爭鬥搏鬥、亦指矛盾雙方的衝突爭鬥即戰爭、爭訟爭辯、競爭競賽、揭露批判打擊等等之含義。大自然界中的人類自從有貧富階級之分後就有鬥爭, 哪裏有剝削壓迫, 那裏就有反抗和鬥爭。古今中外每一個人隻要生活在階級社會中又有誰離得開鬥爭? 古代中國即使是皇帝家中皇子之間、後宮之間那一朝那一代不是鬥爭得你死我活死去活來?
例如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7世紀開始的。英國的農奴製度時期奴隸主和奴隸之間的鬥爭, 英國的資產階級新舊貴族之間的鬥爭, 以及貴族與專製王權之間的鬥爭經過數十年曲折複雜的複辟和反複辟的鬥爭,以及各個時期產生新矛盾之間的鬥爭一直至今何時停止過鬥爭? 又如美國白人之間的鬥爭、白人與黑人之間的鬥爭、美國與全世界許多國家的鬥爭, 自建國以來何時停止過鬥爭? 中國的地主、資本家同農民、工人之間的鬥爭, 軍閥同軍閥的鬥爭, 蔣介石國民黨和毛澤東共產黨之間的鬥爭。尤其是國共之間的鬥爭中蔣介石可是狠角,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暗殺明殺真正算得上是患上了殺人的“鬥爭癮”。而中國乃至世界上任何黨派或社團內部沒有鬥爭嗎? 美國的共和黨民主黨之間, 又或是中國國民黨之間沒有鬥爭嗎? 國民黨逃到台灣後還一直內部鬥爭到今天沒停過。中國共產黨內部當然也存在著鬥爭, 而且也是鬥爭你死我活的, 有記載的就有十幾次大鬥, 最後鄧小平篡權後內部也有鬥爭, 殺的、關的、下鄉上山的、不讓當官的千千萬萬個紅衛兵造反派都被滅得無影無蹤了這算不算鬥爭? 而毛澤東說,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何其錯? 有自然災害要不要與天奮鬥恢複之? 開發土地多種糧食造福人類與地奮鬥何其錯? 人有惡的一麵有犯罪有剝削和被剝削的矛盾與人奮鬥何其錯? 走資派複辟後新的資本家實行996工作製這些打工仔不應該鬥爭嗎? 一切的“愛資病”患者們沒有“鬥爭癮”嗎? 這些“愛資病”患者們是鬥爭的起因, 是主動者挑起者。而工人農民普通市民是被動者被反抗者, 被迫無奈之下進行的反抗鬥爭者。毛澤東是這些工人農民普通市民們的代言者, 毛澤東思想是告訴這些工人農民普通市民們, 當受到剝削壓迫時要起來反抗, 為爭取自己的權益而鬥爭。所以能讓那些反華反共分子們膽戰心驚,寢食難安。說明做對了。工人農民普通市民們就是要高舉毛澤東思想,敢於和敵人鬥,才能戰勝一切反華反共勢力。毛澤東曾說過:“一切妄圖孤立、包圍、遏製、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陰謀都隻能以可恥的失敗告終”。事實確實如此。那些反華反共分子就悲哀去吧!是敵人逼著中國共產黨鬥,中國共產黨想不鬥都不行啊。
魏巍雄文:《在新世紀的門檻上》——見洪荒之力
五、“補課論”必須深入批判
一個時期以來,一種流行甚廣的修正主義理論就是“補課論”。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國家應當進行資本主義補課。其論據是,現在的社會主義國家,例如俄、中等國都是原來經濟、文化落後,資本主義尚未充分發展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都是不應當發生而發生的,都是不滿月的“早產兒”和“畸形兒”(這話從他們的老祖宗考茨基一直講到現在)。因此,重新補上這一課作為一個必要的階段是不可少的。這就是被人稱之為的“早產論”和“補課論”。的確,像前蘇聯和中國等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情況都是這樣。但是我們何不進一步想一想,難道曆史上發生的這一切都是偶然的嗎?馬克思什麽時候說過社會主義革命隻能發生在資本主義最發達、最成熟的國家呢?資本主義鏈條在它最薄弱、矛盾集中點的地方,或各種革命條件已完全具備的地方斷裂,為什麽就不可以呢?這難道不是最可憐的教條主義和機械論嗎?幸虧列寧和毛澤東都不是這樣的人。在這一點上,他們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富有創造性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早就從理論上粉碎了這種論調。他在《論俄國革命》中說:“‘俄國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實現社會主義的水平。’第二國際的一切英雄們,當然也包括蘇漢諾夫在內,把這句話視若至寶。”但是列寧接著問道,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後在工農政權和蘇維埃製度的基礎上趕上別國人民呢?”(《列寧選集》第4卷第777頁)毛澤東與列寧的見解相同。他不僅從理論上並且在實踐上適時地進行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中俄兩國都以其輝煌的速度,建成了完整的工業體係。這不都是萬眾矚目的事實嗎?
馬克思曾經預言,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所代替。但是他並未說過社會主義革命必然在資本主義最成熟、最發達的國家首先發生。更沒有說過,在經濟比較落後、資本主義不甚發達的國家不能發生和不應發生。現在的情況是社會主義革命恰恰發生在東方資本主義發展僅有一定程度的國家裏。是否能武斷地說,這是違反了社會主義革命的規律呢?看來不能這樣說。根據本世紀已經出現的情況,也許資本主義的鏈條首先從薄弱的環節裂斷,反而合乎正常的規律。有出息的馬克思主義者,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完全沒有必要依據資本主義是否高度發展而束縛自己的手腳。因為革命的爆發,其因素是多方麵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決不是唯一的因素。從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的發生看,當時都是矛盾的集中點,主客觀條件都已完全具備,包含著深刻的曆史必然性。我們高興也罷,不高興也罷,它都是要發生的。那種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視作唯一標誌的人,不承認其他因素的人,隻能證明不過是庸俗的生產力論者和機械論者罷了。
列寧曾經明確指出,要使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個國家內取得勝利,隻要具有像革命前的俄國那樣的中等資本主義發展水平就可以;同時工人階級依靠自己的政權,可以同全體勞動人民一起,在過渡時期中克服本國經濟和文化的落後狀態。(《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第87頁)毛澤東接著指出,“列寧指出的那句話很對。一直到現在,社會主義革命成功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水平比較高的,隻有東德和捷克;其他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水平都比較低。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水平很高的國家,革命都沒有革起來。列寧曾經說過,革命首先從帝國主義世界的薄弱環節突破。十月革命時的俄國是。這樣的薄弱環節,十月革命後的中國也是這樣的薄弱環節。”(同書第88頁)
從列寧和毛澤東的思想,我們可以深刻領會到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辯證關係。一方麵我們要承認生產力的決定作用,但是在一定條件下生產關係的反作用也具有相對的決定作用。毛澤東認為,“一切革命的曆史都證明,並不是先有充分發展的新生產力,然後才改造落後的生產關係,而是要首先造成輿論,進行革命,奪取政權,才有可能消滅舊的生產關係。消滅了舊的生產關係。確立了新的生產關係,這樣就為新的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第170頁)一句話,毛澤東認為,不是先有充分發展的新生產力,然後再改造落後的生產關係,而是先造成新的生產關係,才能使新的生產力充分發展。
從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發展史看,就是如此。
以英國為例。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7世紀開始的。革命前自然具備了必要的社會經濟前提。事實上英國的農奴製度在14世紀末已經解體,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社會內部逐漸成長,工場手工業也相當繁榮,商業勢力已擴展到海外。但在資產階級革命前,資本主義經濟還不占主導地位。1660年10月,英國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國會的選舉中取得勝利,與專製王權的鬥爭進一步激化了。此後經過數十年曲折複雜的複辟和反複辟的鬥爭,於1689年方才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但是這一革命僅僅為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道路,一百年後,英國發生的工業革命,才使英國成為大機器工業的發源地。眾所周知的瓦特的蒸汽機就是這時(1784年)發明的。這正說明,毛澤東的論斷,即先改變舊的生產關係,才能出現新的生產力的大發展是正確的。
以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為例,也是如此。本文第二節中,已就俄、中兩國的實例作出充分的說明,不需再重複了。如果依照某些政治庸人的見解,以生產力的發展作為革命因素的唯一標準,列寧是絕不應當發動十月革命的,他必須等到落後的俄國其生產力達到美國的水平(也許需要幾百年)方才舉事,那是不會有20世紀的這段曆史的。如果中國也按照這些庸人的看法,則應當在大陸上革命取得勝利以後,至少插上一百年以上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讓資產階級充分發展起來,等到幾百年後再發動人民起來以第二次流血的方式來推翻它。請問世界上有這樣的蠢人嗎?
“補課論”在我國的廣泛流傳,決不是偶然的。它其實不過是“愛資病”患者拒絕社會主義、複辟資本主義的借口罷了。這種“理論”危害甚烈,流傳甚廣,是必須深入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