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美脫鉤下中國能幹啥?

(2020-08-22 06:39:58) 下一個

中美脫鉤下中國能幹啥?


新中國成立後中美就是完全脫鉤的,   而且還在以美國為首並夥同全世界發達國家聯合起來對新中國實施長達幾十年的封鎖禁運製裁的。新中國在1949年到1976年中的前六七年幾乎一直在戰爭威脅中的抗爭抵製中度過的。真正開始新中國的建設是從1956之後開始的,新中國的領導人著急啊,   1958年開展大躍進中違背了一些自然規律,  但很快吸取教訓改正錯誤, 中國人民繼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有計劃有目的地在工農業各方麵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從高科技方麵講:  新中國在1964年10月16日,在西部羅布泊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繼美國、蘇聯、英國 、法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毛主席在1955年發出號召,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等負責籌建核工業。1959年蘇聯撤走專家後,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艱巨任務。1962年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在科技人員和國防建設指戰員的共同努力下,核試驗終於取得成功。

1967年6月17日,在新中國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次試驗是中國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在核武器發展方麵的又一次飛躍,標誌著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消滅核武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1970年4月24日,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甘肅酒泉發射成功,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請注意!  取得這些高科技是在毛澤東時代!  是在文化大革命時代!  是在中美完全脫鉤的時代!  是在中蘇完全脫鉤的時代!  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新中國政府領袖們的科學果斷的決策以及精密統籌認真計劃安排,   靠的是新中國的科學家們,  靠的是參與的方方麵麵的技術人員和工作人員和人民解放軍,  靠的是全國人民和全國各行各行的無私奉獻和無償支援,  靠的是新中國人民的《自力更生》!  這項大工程有比計算機、芯片等難嗎?  假如按新中國這二十年所取得的進步,  繼續按計劃發展至今何愁缺芯片?  改革開放冒出個"摸石頭過河"的崇洋冒失鬼走資派禍害至今。因此又缺芯片又被美帝國主義牽著鼻子走。又怕中美脫鉤後中國還能幹啥?

從人民日常生活方麵講:  毛澤東時代的物價低廉。1968年的物價冬儲蔬菜大白菜、蘿卜等每斤1分錢;夏令蔬菜西紅柿、黃瓜等每斤不超過2分錢;大米每斤0.19元;小麥麵粉每斤0.18元;玉米麵粉每斤0.12元;炒花生每斤0.5元;豬肉每斤0.75元;牛肉每斤0.59元;豬排骨每斤0.38元;豬肝每斤0.38元;豬白下水每斤0.23元;豬蹄每斤0.23元;八帶魚每斤0.23元;最好的海魚每斤0.3元,海蟹(梭子蟹)每斤0.2元;青皮魚每斤0.16元。那時一元錢可以買六斤半青皮魚,滿滿的一臉盆,用鹽醃上做下粥的菜全家可以吃一星期。而現在青皮魚15元錢一斤,1元錢連一條最小的魚都買不到。而且整個毛澤東時代的物價都沒有上漲過。那時一家男主人掙40元至百元以下的錢在全國各地能養活全家幾口人的比比皆是,雖然不能說他們吃穿能有多麽好,但是起碼這些人都是很健康的,沒有任何疾患。即使是在3年困難時期,也沒有聽說過有餓死很多人的事情發生。

在上山下鄉中的1973年有同學去農場時,每月發生活費22元,這22元交給家裏10元,食堂飯費7~8元,零花錢4~5元。每月7~8元飯費就可以吃的很好了。那時炒菜每份0.15元;燉肉每份0.35元;燉魚每份0.30元;每月還可以吃一頓結餘,結餘是大米肉幹飯或油炸餅。同學們剛到果樹所插場,就和果樹所的工人和幹部享有同等的公費醫療待遇。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確有糧票、布票和煤票等,隻是為人人都能購買到。在毛澤東時代,全國各人民公社都有辦社辦工廠如軸承廠、化肥廠、磷肥廠、水泥廠、糖廠、果酒廠等千千萬萬家大中型國營或集體企業都是產銷兩旺、蒸蒸日上的。都是按人民需要計劃生產的,  不愁銷不了,  也不會生產過剩造成浪費的。在毛澤東時代,勞動人民擁有至高無上的的地位,工農兵是國家的主人,工人、農民可以當國務院副總理。隻有毛澤東時代,公平正義與百姓有過親密接觸!中國人民永遠懷念人人平等、人民當家做主的毛澤東時代!回歸毛澤東思想、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百姓眾望所歸!

*************************************************

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是成功的!

金寶瑜:為什麽要寫這本書?——《中國革命的道路:論解放後兩條路線的鬥爭》

《中國革命的道路:論解放後兩條路線的鬥爭》

前言(四)

解放後的兩條路線鬥爭

這一篇文章將用具體的發展策略和政策來說明在1949年到1976年中,兩條路線的根本差別,並說明兩條路線的鬥爭如何貫穿了整個社會主義的二十年,直到走資派奪取政權,成為新的資產階級。兩條路線鬥爭仍然繼續到今天,並且因為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兩條路線鬥爭也就隨著資本主義改革越來越明朗化。兩條路線鬥爭從解放開始,持續到今天,更會持續到未來。這篇文章將用具體的事實來說明解放後在各個領域裏,主要是集中在生產領域裏,社會主義路線和資本主義路線之間的鬥爭,從1956年到1976年,中國社會在兩條路線鬥爭中,向前邁進,成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上的各種建設,阻擋了帝國主義虎視眈眈地對中國的各種幹擾,獨立自主地完成了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各方麵的建設。

在前言中,我表明我不讚成學院馬克思主義者對蘇聯社會主義實踐失敗的分析。我當然也不讚成資產階級所說的,社會主義的實踐失敗了,是因為社會主義違背人性的自私和貪婪。我從根本上就反對社會主義失敗的這種說法,隻要實事求是地對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的成果進行分析,就會得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是成功的結論,無論從生產力在20年內快速的發展來看,還是從在這20年裏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和教育、健康、文化各方麵普遍提高來看,都是非常成功的。中國社會主義的成功不僅表現在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各方麵普遍的提高,而且改造了舊社會,創造了嶄新的社會和在新社會生活的人。雖然有如此大的成就,但是我們得承認,在1976年中國的社會主義就不能繼續走下去了,不能繼續走下去的原因,不是社會主義失敗了,不能繼續走下去的原因,是走資派奪取了無產階級的政權,成為新的資產階級。

一些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不顧曆史的發展,教條地認為社會主義革命隻能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進行,即使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成功了,他們也肯定它們沒有發展社會主義的條件。我反對他們看不到曆史現實的固執,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生產力發展不足對發展社會主義所產生的限製和挑戰。

生產力發展不足使得在中國革命成功後,沒有辦法成立一個單一的全民所有製。中國在工業上成立了全民所有製,但是在農業上隻能成立集體所有製(集體所有製也屬公有製)。如果是一個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農業的生產已經非常集中,在社會主義革命後,這個國家就可以把大型農場接收過來,或者贖買過來,把農業生產的私有製改變為全民所有製,但是在像中國這樣生產力落後的國家就不可能這樣做。因此,在生產力落後的國家,就隻能有兩種(或者多於兩種)不同的所有製並存。在中國兩種所有製並存,造成了許多限製和挑戰。直到七十年代初,這些困難和挑戰在毛主席領導的工農聯盟的政策下被克服了,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兩種所有製並存的矛盾卻越來越嚴重。這個矛盾,就是工人階級和農民之間的矛盾。工人階級和農民之間的矛盾為走資派製造了奪權的好機會。這一點在這裏先作簡短的說明,之後,在文章中,將作較詳細的說明和分析。

土地改革後,全國各地農業的發展差距非常大,即使在一個地區,譬如說在長江流域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也還有較富有的省和較貧窮的省;即使在江蘇省內,也有發展程度較高的蘇南和發展程度較低的蘇北,而中國沿海地區跟內陸地區的差別就更大了。在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曾經有過以生產大隊(一個村的大小)作為核算單位的嚐試,但是即使以生產大隊作為基本核算單位都有問題。因為在一個村規模大小的大隊,有幾十家農戶,這幾十家農戶的生產力在生產工具所有上,和在每家有多少勞動力上都不均等。如果把他們都歸在一個生產單位(核算單位),就會把他們的收入平均化,把有些家庭的收入拉高,把另外一些家庭的收入壓低,這就是當時反對“一平二調”的批評。“一平”就是把收入平均化了,“二調”就是把一些家庭的資源給調走了。因此,最後隻好改為以十幾家大小的生產(小)隊作為生產和分配的基本核算單位。

走資派對集體所有製的批評是,農民在人民公社的集體所有製下沒有生產的積極性,因此他們鼓吹“三自一包”的政策。“三自一包”是擴大自留地和自由市場,和農民向國家訂包產到戶的合同。他們認為用這些所謂“多產多得”的伎倆可以鼓勵農民多生產。其實,集體所有製的問題不出在生產力不能發展,而是來自生產力得到快速的發展。怎麽說呢?一方麵,集體所有製對中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普遍地提高了農業的生產力和農民的生活(這一點會在文章中作詳細的說明)。但是集體所有製有它的限製,這個限製使得在集體所有製下,雖然在一個生產隊內,每個農家的收入得到平均,在生產大隊,和人民公社之內,農民的收入有所平均,但是集體所有製不能拉平公社與公社之間的生產水平和收入,更不能拉平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收入。因此,在人民公社之下,雖然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普遍的提高,但是公社與公社之間的差別卻是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富社更富,窮社卻越跟不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富的公社和窮的公社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說明了在集體所有製下,產生了兩極分化。而農村的連極分化,非常不利於工農聯盟。

一個較為富有的公社,每年生產多,除了社員的收入多,每年的公積金也多,也就是可以用來投資的積累多,這個公社肯定比一個較貧窮的公社要發展得快。因為收入低的公社,在扣除了社員生活所需之後,所剩下的能夠放入公積金的部分不多,不能和富有的社相比。這就是為什麽富社更富,窮社與富社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這樣的兩極分化到了七十年代初更加嚴重。因為一些富的公社和大隊,建立了自己的工業。工業利潤,也就是收入扣除成本比農業要高,回收也比農業要快。農村工業的發展是件大好事,但是農村工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導致農村經濟的兩極分化。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本來就是農業發展最高的地區,在人民公社進行工業化時,也是工業發展最快的地區。隨著工業的發展,這些公社有很多資金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業機械化,這些公社社員除了收入高以外,能享受到的各種福利也是非常高的。相比之下,發展較落後地區的貧窮公社,無論在生產建設上,還是在社員生活上,都與這些富有的公社相去甚遠,根據一些資料說明富社與貧社之間的收入的差別,可能達到十比一之大。

對這種農村兩極分化的情形,國家能夠做的有限,因為是集體所有製,所以國家不能調動集體所有的資源,把富社的資源分配給窮社。國家規定,工業發展較快的公社應把工業所得利潤的40%用來支持農業的發展和用作公社的公益金。許多有工業的公社對這樣的規定並不滿意,因此,造成了國家與集體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矛盾也就是工人和農民之間的矛盾,因此削弱了工人和農民之間的緊密聯盟的基礎。在勞動人民中的工人和農民不能結成緊密聯盟時,就給了走資派非常有利的奪取無產階級政權的機會。

另外,在生產力不足時,農村兩極分化不能很好地體現集體所有製內的按勞分配。因為貧窮的大隊和公社的生產不足,每年的收入除了付稅和扣留公積金和公益金之外,再扣除隊員的口糧外,剩餘不多。按照工分來作分配時,每個工分所值非常有限,所以雖然有的社員努力工作拿到的工分不少,但是換成收入卻是非常有限。這就無法實現集體所有的按勞報酬的原則,對貧窮社隊的農民會有發揮勞動的積極性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royalflush 回複 悄悄話 你是多Loser,才竟然想回到毛時代
小妖不潛水了 回複 悄悄話 你得有多傻逼才能寫出這麽個東西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