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美國在抗疫下的現實
《轉載》美國魔幻現實:大批病人沒地治,醫院因虧損瘋狂大裁員?
來源: 英國報姐
話說,報姐這幾天在華盛頓時報上看到了一篇讓人匪夷所思的新聞:《資金緊缺的醫院在疫情之下正在裁員》! 沒錯,在美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刻,醫院卻開始裁員了。根據華盛頓郵報,一家經營著51家醫院的醫療公司Bon Secours Mercy Health裁掉了700多名醫務人員;還有Ballad Health,他們旗下有21家醫院,裁掉了1300名醫務人員。
這些醫院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有原因的: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他們都推遲或取消了很多非緊急手術,來照顧更多的傳染病病人。但這也導致醫院失去了主要的經濟來源,迫使一些醫院開除部分自己的醫務人員。
(圖:排隊申報失業的人)
聯邦政府的確在給美國的醫院提供補助。但一方麵這些補助和醫院遭受的損失相比其實並不多。另一方麵,醫院都是盈利組織,給他們再多錢,他們也不會有動機把它花在不能產生回報的東西上麵。
這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很奇怪的情況:一方麵傳染病科急缺人員與物資,病人得不到應有的救治。另一方麵醫院卻在解雇大量的醫務人員,來維持賬麵上的穩定。
當然,因為疫情失去工作的,遠遠不止這些醫生。
根據美國勞務部發布的數據,美國過去三周裏麵申請失業補助的人數,達到了自大蕭條以來的曆史新高。
從圖表來看是令人咂舌的:
美國過去幾十年來,每周申請失業補助的人數都在50萬左右。就算是2008年金融危機,每周申報失業人數也隻有60-70萬左右。
並且從2009年以來,美國的失業率在10年間是逐年減少的,直到疫情爆發之前,美國的失業率可以說在曆史低點,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後就是3月16日,川普宣布對歐洲禁飛,全國進入抗疫動員。那一周的失業申報人數直接飆升到了300萬!
第二周,申報人數是680多萬。第三周,申報人數660多萬…
而根據美國的許多媒體分析,這裏的申報人數,相對於真正的失業人數,是要低很多的。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失業者都可以來申報這個補助,比如沒有正式的雇傭合同,隻是臨時工,當然還有全職的uber司機、airbnb房主等等。他們也是受這次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人群。
另一方麵,因為短時間內失業人數激增,美國政府沒法有效地處理每一個申請補助的人。很多美國媒體都開始報道:失業者給政府相關部門打電話,或者網上申請,往往都會遇到技術問題,導致聯係不上,也就沒有出現在統計數據中。
最後,因為疫情的影響,美國新增的工作人數也比往期大大減少,這也沒有被反映在上麵那個數據之上。
算上這些因素,很多美國媒體估計,目前因為新冠而失業的美國人,可能已經達到了2000萬人,而這個增速在可預見的將來還將維持在這個高位。
(圖:大蕭條)
要知道,全美國工作的成年人人口,也就隻有1.5億人左右。也就是說,美國目前的失業率,已經超過10%,直奔20%,接近當年大蕭條的失業水平了。
美國,可能已經在經濟危機之中了。
一個很經常被引用的統計數據是:在美國,失業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就有4萬人因此死亡。
大多數失業者當然不至於餓死街頭。但是隨著失業而來的經濟問題,會讓普通人不得不節省衛生方麵的開支,吃更便宜更不健康的食物,並伴隨著酗酒、藥物濫用等問題。這些間接原因才是造成死亡率攀升的原因。
在得克薩斯州,排隊領取食物補助的人們把停車場停的水泄不通。
這個慈善組織在箱子裏準備了牛奶、麵包、橙子等基本的食物,他們的本意是幫助那些經濟困難的家庭渡過難關,疫情一爆發,來領取補助的人就成倍增長。好多人前一天就來占位,睡在車子上就為了能領補助
“如果需求一直增長,我不知道我們能不能繼續幫助大家”
大家都知道,美國人沒有儲蓄的習慣,大多數人,即便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也都是月光族,live pay check to pay check。在經濟繁榮的時候,這並不是一個問題,相反這樣的消費觀還促進了消費市場。
但一旦失業,他們受到的打擊也是巨大的:一夜之間就交不起房租,也吃不起飯了。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已經看到不少開著好車的人來領補助了。不論平時的工作有多麽光鮮,斷供所有人都被打回原形。
另一個讓人不寒而栗的新聞是,美國奶農已經開始傾倒牛奶了。
一方麵是超市裏麵的牛奶被賣斷貨,另一方麵奶農的牛奶卻找不到買家:因為新冠病毒的原因,很多運奶的卡車司機被強製隔離了。各國為了阻斷疫情,也開始了對貿易與履行的各種限製。很大一部分牛奶產量是用來生產芝士和黃油的,而在全球貿易停滯的現在,廠商自然想要削減原料進口。
牛奶是一種很特殊的產品。它的生產時間很固定,你必須符合奶牛的生物規律,沒法提前或者延後擠奶。而生奶的保質期也非常短,不宜儲存。這就導致了整個食品產業鏈隻要出一點問題,就會迫使奶農傾倒牛奶:畢竟存儲也是有成本的,更何況保質期還這麽短。
傾倒完存貨以後,奶農還不得不減少擠奶的量。這其實本質上和傾倒牛奶沒有區別,是在浪費奶牛的生產能力。
至於那些涉及到大規模聚集的從業人員,則是完全看不到未來。
紐約時報采訪了一對夫婦,丈夫William Hickey是策展人,三月份就開始失業狀態。
而妻子Lyn Douglass是一位婚禮攝影師,也已經好幾周沒有工作了。所有春季的工作也都被取消。為了應對目前的經濟環境,她不得不賣了自己的攝影設備來購買貓糧。
年輕人是最受打擊的那部分群體,根據Atlantic 的報道,在美國45歲以下的人群中。52%的工作者正在失業、休假、或者被迫減少工作時間。
對於這場史無前例的失業潮與經濟危機會持續多久,經濟學家們的看法都各有不同。
有人認為這次危機更像是一次自然災害,比如火山、颶風等,失業隻是暫時的。等到疫情一結束,就業率就可以馬上提升回原來的水平。
而也有人指出了疫情和短期自然災害的區別:短期災害通常不會持續好幾周,而目前的疫情在可見的未來都不會結束。這就可能導致災難性的連鎖反應。
最先開始失業的是航空公司職員,因為沒有人坐飛機了。其後,度假村酒店的員工也開始失業,因為他們依賴航空公司給他們輸送遊客。而這些失業的人員,隨後又會間接造成更多人失業:比如家政工作者、清潔工等等,因為這些人的潛在客戶都待業在家。
這是漣漪效應,從最初的航空從業者失業,一直到最後導致了家庭老師、律師事務所等群體的破產。最後失業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浪潮,所有人都會受到影響。
一周的自然災害大多數企業都可以維持,但三個月的疫情,就會讓整個體係出現問題,一環套著一環,最後導致經濟危機的出現。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經濟學家所擔心的:疫情最後產生的經濟問題,會產生比疫情更嚴重的危害。
WTO估計,今年的世界貿易額很可能將會下降三分之一。而在歐洲,像意大利和西班牙這樣的重災區,將會麵臨GDP負增長。意大利財長保守預測,GDP下滑將達到6%。
這次疫情所產生的影響,可以說真真實實的落到了每一個人的頭上。大多數人可能沒有去過醫院,沒有目睹過死亡,但卻都體驗了在家隔離無所事事,都看過空無一人的城市街道,都知道在隔離的城市裏麵維持生活有多麽困難。
在世界的一些地方,這些共同的回憶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大家通過不同方式互相鼓勵,捐贈口罩、食物,開露天演唱會。在紐約,每到醫生換班的時間,全城都會爆發出掌聲。
但在另一些地方,失業和苦難產生了仇恨,他們把疫情責怪給少數族裔,迫切地想把疫情所造成的不幸甩鍋給其他國家。歐盟之間已經產生了裂痕,而川普的支持率也達到了新高。
這都是我們在疫情之後的世界所要麵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