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革》中的國防科技尖端技術

(2017-07-10 13:05:39) 下一個

《文革》中的國防科技尖端技術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成功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做出了加速發展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部署。

在以周恩來為首、十幾位副總理和部長參加的中央專門委員會指導下,有關各部門製訂了一係列計劃。

二機部計劃首先完成空投原子彈、導彈核武器的試驗,爭取在1968年進行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到7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供地地戰略導彈使用的核彈頭。

七機部擬定了在1965至1972年研製出4種地地導彈,同時發展衛星運載火箭的計劃。

六機部計劃在1972年研製成功第一艘中國核潛艇,下水試航。

中國科學院提出,爭取1970年前後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1965年,中央批準了上述計劃,將其納入國防科技“三五”計劃。

1966年下半年,周恩來以中央和國務院的名義,多次發出通知,要求維護科研、生產秩序。8月,聶榮臻在中央軍委會議上提出,試驗基地不搞“四大”,隨即中央軍委發出了試驗基地進行正麵教育的通知。毛澤東直接簽發了許多重要文件和電報,僅1967年3月至11月發給二機部的就有23件。

1966年底,中央軍委根據葉劍英的建議,發布“特別公函”,嚴令研製氫彈的任務必須保證完成。

1967年8月中央軍委根據聶榮臻、劉華清的建議,又一次發出“特別公函”,推動核潛艇的研製。在這些措施的保護下,加上廣大國防科研人員在困難條件中的堅持和努力,主要科研任務仍然在艱難之中得到了進展。

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實現了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

1966年12月26日,第一枚中程地地導彈發射成功。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爆炸試驗取得完全成功,標誌著中國氫彈技術的突破。

中國從原子彈試驗成功到突破氫彈技術,隻用了兩年零兩個月,比美國、蘇聯都快得多。

1967年6月17日,中國進行了首次全當量氫彈空爆試驗,采用轟6型飛機投擲方式,爆炸威力為330萬噸TNT當量,取得了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製造技術的國家,標誌著中國核武器發展進程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研製人造地球衛星,從50年代末期起中國科學院已經做了許多理論探索工作。到1965年,進行衛星研製的技術基礎基本具備,國防科委提出了開展衛星研製工作的報告,獲得中央批準。

1968年2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70年1月,一、二兩級火箭飛行試驗成功,3月,中央批準衛星及運載火箭運往酒泉發射中心。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裏,最遠點2384公裏,軌道平麵與地球赤道平麵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周為114分鍾,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衛星重173公斤,在重量和一些技術上超過了美國、蘇聯的第一顆衛星。這是中國航天空間技術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導彈核潛艇的研製,從1958年開始列入計劃。由於三年經濟困難,1963年中央專委決定暫時停止,到1965年重新列入國家計劃,開始研製,分為研製魚雷核潛艇和導彈核潛艇兩步走。

1967年魚雷核潛艇工程總體方案被國防科委審定通過,先後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各部門、省市、軍區領導機構,建成了魚雷、水聲、潛地導彈三個試驗場。

1970年4月,研製核動力裝置的關鍵設備--陸上模式反應堆建成,7月進行提升功率試驗成功,證明核動力裝置可以裝艇。

1971年8月和1974年4月,中國第一艘魚雷核潛艇的泊係試驗和航行試驗相繼完成,結構證明性能良好,可以交付海軍使用。

1971年9月起,周恩來主持中央工作,毛澤東指定葉劍英、李先念、餘秋裏協助領導國防科技工業。成立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領導二至七機部的工作。

 1975年下半年,連續發射成功了3顆人造衛星,被人們稱之為“三星高照”。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後,新的目標是發射返回式衛星。當時世界上隻有蘇聯和美國掌握了這項高難度回收技術。經過整頓,科技人員集中力量,先後攻克了5大技術難關。

1975年8月,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裝配、測試完成,運往發射基地。11月26日,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在甘肅酒泉發射場成功發射,準確入軌。繞地球運行47圈後,於28日11時安全降落在四川預定地區。中國衛星發射技術實現了第二個飛躍。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我國國防科技尖端技術取得多方麵重大突破的一個裏程碑階段,先後製成和試驗成功了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第一顆氫彈、第一艘核潛艇、第一顆人造衛星和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

這些成就是從50年代起中國領導人和廣大科研技術人員經過不懈的開創和連續科學技術攻關才取得的,也反映了他們在“文革”期間的可貴努力,為以後改革開放時期的科學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實現現代化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