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逛書店, 其實是最早從逛書攤開始的, 地攤上幾毛錢買來的<<故事會>>, 第一次讀到一個有點懸念的抓壞蛋的故事, 從此就開始喜歡偵探推理小說, 後來但凡能買到的象<<福爾摩斯探案集>>還有阿加莎.克裏斯蒂的書都看過。
當年沒有五花八門的電子遊戲, 也不象現在的小孩那樣被人為要求努力發展各種特長,那段自由生長的時光真是幸福。前幾年回國看到原來常逛的書店還在, 擴大了不少, 反而顯得擁擠得透不過氣來。小時候的書店是靜謐美好的所在, 那裏還沒有被各種習題集參考書占滿, 也沒有那麽多忽悠炒作出來的雞血成功學, 仔細地找, 能找到一些有趣的書比如科學家探險探到幸存的活恐龍或者在海裏開出一片牧場放牧鯨魚….對小孩子來說, 那是一扇隔開眼前的單調日常通向神秘遠方的門。
後來功課忙起來, 無論高興還是情緒低穀的時候, 都會在那個書店的書堆裏消磨掉閑暇的時光。對我影響很深的<<簡愛>> 是從那裏買回家的, 也是從那時開始懂得單純以貌取人是淺薄的。前一陣在NETFLIX上看到新版的電影, 有些驚訝作品仍然能帶給人力量感, 這大概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那種對內心原則和獨立人格的堅守, 放在今天也一點不過時。
上大學的記憶裏好像沒有逛書店, 學校的圖書館足以代替書店了, 梁曉聲的幾本知青小說就是那時候讀的。出國以後也有逛書店, 不過英文看起來總沒有那麽放鬆, 更吸引人的是店裏擺放的那些小東西比如一個橄欖木做的盤子或者一塊切CHEESE的小木板, 就是日常可以用到的, 因為做工的用心而自帶了工藝品一樣的優雅和精致。
和中文書店再續前緣已經是疫情開始之後了, 這時候終於擺脫掉以前對電子書的種種嫌棄, 開始從網上的亞馬遜中文書店買書, 尤其聽說到明年六月那邊要徹底關停, 更是加快買書速度, 打算盡量地多囤一些留著以後看。逛網上書店格外方便, 現在每隔幾天就點進去看一看。
最近幾本買得很滿意的書:
<<每個人的戰爭- 抵抗癌症的有效生活方式>> 作者是一位很年輕就患癌的醫生, 整本書是他確診之後站在患者和醫生的雙重角度, 從心理, 生活習慣, 飲食, 鍛煉各個方麵對癌症的成因, 治療和預防做了探討, 他自己得病之後又活了十幾年。 讀過之後仔細對照檢查了一下自己家, 做出的比較大的改變之一是下決心改掉了從COSTCO買牛肉的習慣, 換成附近農場的草飼牛肉。
蔡瀾先生的<<尋味世界>>係列 , 介紹的好吃東西自然很多, 讓人印象深刻的東西卻常常在美食之外。在上海吃蟹, 遇到態度惡劣的店員, 同行的朋友忍不住要發火時, 老先生隻笑吟吟地說: “不可以用別人的愚蠢來製造自己的痛苦。” 結果大家都笑, 一臉佛相。旅行是一件快樂又有意義的事, 但有時老先生筆下的旅行是這樣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 這是旅行的另外一麵: ) 這些令人莞爾的小地方, 讀來感覺通透又親切。
叔本華的 <<意誌決定命運>> 還沒有全讀完, 也不懂關於哲學的艱深問題。 感覺好玩的部分是有關女性的, 據說叔本華和他母親關係惡劣, 所以就像預料的, 他對女性評價真的不高, 很想說他是性別歧視, 所以仔細讀了那部分,平心而論, 就我自己來說, 承認他分析的關於女性的理解力傾向於憑直覺, 容易糾結眼前此刻局部, 而忽略大事的毛病多多少少都有。相信有很多女性這方麵做的很好, 生活裏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智商情商雙高很有大局觀的, 畢竟分得清輕重緩急是職業女性的必備技能之一。 隻是覺得居然200多年前的一個古人早就指出了我今天的毛病, 這事挺讓我驚歎的。再想就覺得他說的這是人的格局吧, 平常普通人就是普通人的格局, 格局小是不分男女的吧。
還有北野武的《返樸》,蔡智恒的《愛爾蘭咖啡》讀來都有驚喜,好書不少, 一時說不完, 摘一段書裏的文章來收尾, 這段文字出自<< 是誰出的題這麽難,到處都是正確答案》, 是看了一位文學城博主“南山碧竹”的點評買的。
"書,是最便宜的奢侈品。
我們未必能讓孩子體驗最經典的博物館,最頂配的電腦,最豪華的海灘,最好的學校,最貴的夏令營,但我們大部分人都買得起人類最深邃的思辨,最華麗的想象,最珍奇的發現,最震撼的情節,最刻骨的情感。
每當想起這一點,我就會在焦慮中感到安慰,因為,餘生有幾乎供給不盡的愉悅與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