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到名人傳記的時候常會忍不住想, 普通人寫了自傳隻怕也沒人要看吧, 似乎隻有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才有機會寫自傳, 或者被人寫傳. 最近我有了一個挺愉快的發現, 就是有一種到可以出自傳程度的成功, 平常人其實也有機會做到, 當然還是需要一些運氣的….
我平常微信用的不多, 總覺得朋友圈的設置很多時候是一種沒有太多意義的消耗, 但是真覺得微信讀書是一個功德無量的平台, 但凡想讀書的人, 幾乎免費就可以讀到那麽多的好書。 最近在微讀上讀到幾本挺有趣的書:
<<活著活著就100歲了>>
作者 金亨錫, 是一位韓國的哲學教授, 網上查了一下,1920年出生的, 去年102歲時還在接受采訪。 在書裏他介紹了自己的飲食,鍛煉,愛好。
他的飲食偏清淡,量也不多,有一個觀點我很喜歡,他說“或許吃自己想吃的食物,才是回應身體的需求”,這個是解釋他覺得素食健康,但自己沒有做到,還是要吃肉的。非常心有戚戚, 我也相信素食應該是好的,可是我們真的徹底了解肉裏麵所有的營養成分了嗎?真的可以保證素食能提供人體需要的所有東西了嗎?記得《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不聽人勸,以牛吃草為參照,堅持素食,結果他死於與營養不良密切相關的肺結核。
他的鍛煉主要是散步和遊泳,遊泳是60歲開始的,堅持了近四十年。比較好玩的是他寫到在自己七十六歲的時候陪一位九十二三歲的前輩散步,九十多歲的對七十多的羨慕感歎:“你現在真是黃金年紀啊”LOL, 足以說明我們今天不要妄自菲薄,黃金年齡還沒到呢 :)
書裏還很凡爾賽地講了幾個長壽生活的經曆, 不知道是不是鍛煉的效果, 因為麵相年輕身體好, 他九十多的時候, 還會在公車上給比自己年紀小的老人讓座;辦遊泳證的時候,人家會覺得年齡多寫了20歲, 會幫他改成七十多;和自己的學生在一起的時候,學生被認為更年長;比自己的女婿看著還年輕, 讓接待他參加活動的人誤以為女婿才是長壽老人......我以前特別忙的時候遊泳堅持了四五年,現在在想是不是應該撿起來了。
<<日日靜好>>
這本是在亞馬遜上買的台灣版本,後來發現在微讀上叫《人間值得》, 免費就可以看的。 作者 中村恒子, 是一位日本的心理醫生。出書時是90歲, 還在工作,職業生涯長達71年。 因為這本書賣的好,兩年後92歲時又出了第二本《活得通透》。和前麵的百歲爺爺相比, 恒子醫生的書涉及更多精神層麵的東西,比如對工作壓力,生活壓力, 人際關係,尤其現在社交媒體上的淺層人際關係的處理,對孤獨的享受, 以及在人生終點時拒絕過度醫療的明確決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大概是有幾十年心理醫生的經驗打底, 確實有獨到的地方, 看過心裏有平靜安寧的感覺。可惜, 恒子醫生似乎平時沒有主動地鍛煉身體和關注營養,第二本書結尾提到由於身體的原因,她已經停止了工作,並且為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已經主動住進了養老院。
<<時間是良藥>>
作者比留間榮子,是個97歲的藥劑師奶奶, 工作了75年, 所以日本還真是個老齡化的社會, 我差不多是匆匆一帶而過地看完的, 比較平淡。 這是典型的普通人的人生, 但堅持的時間真是長啊, 還作為最高齡的在職藥劑師入選了吉尼斯世界記錄。 關鍵是既然還在工作, 就說明生活質量應該還可以。
讀明史的時候,有一段印象很深, 朱元璋在打敗蒙古人建立明朝之前, 有個對手陳友諒, 被朱打敗戰死, 後來被形勢所迫他手下大將帶著他兒子投降了朱, 但拒絕了朱元璋的任用, 出家當了和尚, 此人活到100歲才死, 朱元璋死後還活了20年, 後世評價也算是給陳報了仇。 所以有人說如果恨透一個人的時候, 不要生氣, 修身養性, 活得比他長就是了 LOL
在保證一定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活得長, 普通人就把自己活成了大熊貓一樣的稀缺品, 在古代可以以此勝過英明神武的皇帝; 在太平年代, 可以讓自己的生命體驗更加豐盈。據說每過三年, 地球人的預期壽命會長一歲, 所以二三十年之後, 恐怕要超過百歲一些才能算得上稀缺, 才可以寫自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