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開頭四句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好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隻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這裏的“善”其實指的是人的初心,人天生都沒什麽壞心眼兒,本意都是與人為善的,這也可以說是人的基本素質吧。但我個人認為,這裏的“善”跟“善良”不是一回事兒。並不是說抱著老天爺給的一個“善”字來到這人世間的每一個人,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做到“善良”二字,因為“善良”不是人的基本素質,它是一個人在做人的道路上的自我選擇。
且不談“善”的對立麵“惡”,因為那畢竟是人群中的少數。我承認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有少數人在不知不覺中,或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了自己“善”的本性,趨向於對立麵“惡”,但真正惡的人其實不多,全方位都惡的人就更少了。大多數人其實都處於一個“善”與“惡”的中間狀態,不好不壞,自以為很善良,其實隻是有善意,但並沒有做到善良。
到底什麽是善良?什麽樣的行為才體現了善良?我感覺很多人把善良混淆於善心,善念,善意,善行,善舉。。。不可否認,所有這些都是好的。不管怎麽說,隻要一個人的心中有善,腦中有善,言中有善,行中有善,那他就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善人。但如果用”善良“兩個字來衡量,我感覺還不夠,我認為真正的善良是在善的基礎上再加上理解和尊重。
善良 = 善意 + 理解 + 尊重
毋庸置疑,“善良”的前提條件是善意。但如果隻是起於善意,止於善意,那離“善良”還是有距離的。因為“善良”不隻是心存善意,富有同情心那麽簡單,善良裏還有一個人對這個世界多樣性的包容和對他人尊重的態度。
舉個相對極端的例子,你的一個朋友因為某些原因被捕入獄了,他老婆來找你借保釋金的錢。你毫不猶豫的拿出了自己的積蓄,讓你的朋友能夠取保候審。這是“善”,能做到這一點的你是個非常有善心的人。整個事情過去之後,你的朋友對你感恩戴德,並從此把你的善舉銘記在了心間。雖然他也很想人前人後告訴大家你是一個多麽仗義的朋友,但畢竟自己入獄這件事是個人生汙點,不好到處宣揚。如果你能理解他,並且帶著對他的尊重對自己的善舉也從此閉口不談的話,那我必須說你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如果你為了突顯自己的人設而不顧及朋友的自尊心,到處標榜自己為了朋友是如何兩肋插刀的,那我隻能說你是個好人,但離“善良”還差了那麽一點點。
再舉一個例子。你和你的朋友每星期都在一個推拿師傅那裏做按摩。推拿師傅為了給長期做按摩的客人優惠,推出了“套餐”計劃,如果一次購買$1500的按摩計劃,可以享受一次免費按摩。你和你的朋友在過去的幾年裏一直按照這個計劃付款,一次付款$1500,用完再續。按摩師傅雖然年紀比較大,但身體一直看著都很健康,誰也沒想到突然有一天他被確診了淋巴癌晚期,從入院到去世不到兩個星期。而你和你的朋友都是剛剛才付了最新的一期按摩款。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你決定不去按摩師傅家裏追討欠款,就算是變相捐助給了按摩師傅的家人。這是善舉,因為你有善念,有同情心,所以你願意幫助這位跟你其實並不是很熟的老人家。但當你跟朋友溝通時,你發現你的朋友跟你的想法並不一樣,她想向按摩師傅的家人索求退款。雖然你心裏希望你的朋友也能像你一樣對按摩師傅的家人伸出援手,但你也同時能理解朋友要求退款的訴求,並從心底尊重她的決定,而不是用什麽道德感去綁架她的選擇,或者用任何言行暗示給她你的想法,從而讓她為自己的行為而心生不安,這才是善良。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很多人在生活中都能做到“善”,幫助乞丐,支援災區,救助流浪動物,拾金不昧,見義勇為。。。這都是讓人間充滿溫暖的“善舉”,但真正的“善良”遠不止於此。善良是自己做到“善”的同時,還能感受他人的苦衷,還能包容他人的無奈,做到真正的理解做不到“善”的人的心聲,並且選擇無條件的尊重。不會因為自己幫助了乞丐,就鄙視那些對乞丐視而不見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給災區捐了錢,就聲討沒有捐款的人。不會因為自己收養了一隻流浪狗,就恨不得所有人都要收養流浪貓。不會因為自己撿了錢包交還了失主,就對財迷心竅的人罵罵咧咧。也不會因為自己勇救落水兒童,就要求所有人都應該一頭紮進河裏。。。
所以“善良”不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善”是做人的根基,而“善良”是“善”的升華。“善良”是一個人對這個世界有了全麵的認知和對人性有了相當的了解之後的個人選擇。
最近文學城大網紅博主牛哥的《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質》一文,激起了眾多網友的熱烈跟帖討論,就跟帖言,我以為對待善良的誤區有多大!
無庸置疑,善良當然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它如同約會辦事守時一樣是優點,是一種可以自我感覺到的性格。有人認為善良隻是應該由別人才能給與評價,本人萬不可自說善良,我以為,既然認為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質,自己認為具備了,何嚐不能自我評價!善良不能自我認可?認可了,就是“自我標榜”?應遭到鄙視?
當今社會什麽都不缺,最缺乏, 最珍貴的唯獨就是善良,不要跟我說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質,環顧茫茫滄海,真正意義上的善良有幾多?
善良一定和真誠是欒兄弟。 善良沒有一定之言,但是我們都知道善良與高調,張揚不搭,善良應該是具備同理心,具備寬容,同情心,特別是對待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或朋友,對待那些不那麽“聰明”不那麽“能幹”的人,善良講究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善良常和善解人意搭界。
善良大都是來自底層,惟有平視,仰視別人,我們才能看到, 感受到真正的善良。
善良就不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不會圓滑世故。
善良似乎更接近來自基因天性,或者來自年幼自小,善良是永遠不可能通過後天學習,或者通過自我反省,自律而得到, 這種說法似乎有些偏激,但環顧現實,你能找到後天漸變善良的事例嗎。
呼喚善良,人間更和諧,人間更美好。
善良是自己做到“善”的同時,還能感受他人的苦衷,還能包容他人的無奈,做到真正的理解做不到“善”的人的心聲,並且選擇無條件的尊重。
別人的情況我們不完全了解。
我對善良的定義很低,不做惡事,就是善良。
就拿文學城來說,有人用好幾個馬甲,陰陰陽陽的,誰不知道用好幾個馬甲很爽?可以為所欲為?但是,文學城的網友有幾個這麽做的?因為大家心中的善戰勝了惡。又比如,文學城有人用機器點擊增加點擊數,誰寫博不辛苦?但是,文學城有幾個人會去幹這種事兒?因為大家心中有善惡的標準。
讚同無法弄說的每一個字。
我的看法是:人的善惡程度就像一個從藍到紅的光譜(spectrum),從100%惡,到40/60,到50/50,到100%善,都有。
至於每個善惡程度有多少人, 大概是個鍾形的正態曲線。
光譜的兩端,像田納西州曼菲斯剛從監獄裏放出來就劫持殺死一個幼兒園老師的 Cleotha Henderson 那樣100%惡的,極少;像雷鋒、Mother Teresa 那樣,一輩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100%善的,也是極少。鍾形的正態曲線中部的高峰區間,是人口中的絕大多數,他們整天為自己的利益奔忙,有些人偶爾占點別人便宜,有些人偶爾施舍自己一部分錢給窮人,有些人絕對公平,既不占別人便宜,也不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