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記錄

有鋒芒,亦知藏;信筆寫盡人間冷暖,靜心讀懂歲月深長
個人資料
淡淡的日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和假北京人爭說北京話

(2025-06-20 07:40:18) 下一個

     自從我跟先生在大學認識的那一天起,我們就一直在兩個事情上各不相讓,爭論不休。一個是誰上的高中好,另一個是誰說的北京話地道。

     至於爭論高中的好壞,純屬於是吃飽了撐的,閑得無聊的調侃,因為我們倆一個上西城的高中,一個上海澱的高中,哪有什麽可比性。但每次爭論北京話誰說得標準,確實有點兒讓人上頭,有的時候甚至要動用“第三者”來仲裁。

     我總說先生作為一個北京人,底子太潮了。他父親是沈陽人,母親是上海人,即便他本人生在北京、長在北京,但家庭環境裏的北京話濃度太低。我的父親雖然是上海人,但媽媽是滿族人,所以身邊圍繞的“七大姑八大姨”說的都是地道的北京話。可先生卻時常嘲笑我說:“你一個連鹵煮都不吃的人,就別自詡為北京人了吧。”每當他這麽跟我叫板的時候,我都即刻原地反擊,說他是假北京人。

     上周六的早上我們去一家中國餐廳吃早點,我指著菜單上的圖片跟服務生說:“我來一碗兒豆腐腦兒。”

     先生在服務生離開後說:“我來一碗豆腐腦兒?哪有北京人說‘我來一碗兒豆腐腦兒’的。”他說的時候還特別把重音放在“碗”後邊的那個“兒”字上。

     我說:“當然是‘一碗兒豆腐腦兒’,沒有北京人會把‘碗’那個字咬清楚。”

     先生據理力爭:“不是哪裏都加上‘兒’字就是北京話了。該加的地方加,不該加的地方不能加。”

     “你說的沒錯,但北京人加兒化音的關鍵在於是不是說著省勁兒。如果加了反而繞口,肯定不會加,但這裏‘腦兒’說著更省力氣。”我對先生諄諄教導。

     “沒聽說過,你這就跟台灣人說‘我們去操場兒打球兒吧!’是一樣的效果。”先生在否定我的同時,還讓台灣同胞躺了槍。

     “就是一碗兒豆腐腦兒。”我梗著脖子道。

     “一碗豆腐腦兒。”先生再次聲明。

     “要不問問你的高中群?那都是北京人。”我建議道。

     “好。”先生麻利兒地在高中群裏發了問題。

     很快,七八個回複彈出了窗口:“一碗兒豆腐腦兒”、“一碗豆腐腦兒”、“一碗兒豆腐腦”,居然還有一個人回複:“一碗豆腐腦”的。

     “你這都是什麽同學呀?當年上學的時候肯定報的是假戶口。”我調侃道。

     “要不問問 ChatGPT?”先生說。

     “好主意,你問。”我說。

     先生打開 ChatGPT 的語音輸入功能,剛按鍵說了三個字:“北京話……”就聽到一個非常溫柔的女聲說:“你想讓我說北京話嗎?”

     “我想問你這句北京話怎麽說。”先生抓緊時間插了一句。

     “你說的北京話很地道呀!”那個溫柔的女人讚美道。

     “不是這句,我是說我要說的這句……”先生很耐心地解釋道。

     “我聽得很清楚,你是想讓我多說幾句北京話嗎?”那個女人非常積極主動。

     “你先別說話,聽我說。”先生有點兒著急了。

     “好的好的,我先不說話,但我隨時都在這裏。”這句話像一隻溫柔的小手,立刻把先生的情緒撫平了。

     “‘一碗豆腐腦兒’北京話怎麽說?”先生問。

     “你說的這句話很有北京話的味道了。北京話裏經常會有兒化音,不過不加兒化音,大家也都能聽懂的。”這個女人情商很高,但智商有點兒讓人擔心。

     “我是問你,用北京話說,‘一碗豆腐腦兒’怎麽說?”先生拿出了鍥而不舍的精神繼續追問。

     “哈哈哈,你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那個女人輕飄飄地點評了一下之後就不出聲兒了。

     “那你說呀,用北京話怎麽說?”先生還不死心。

     “其實慢慢聽、多練習,就能越來越熟悉北京話的感覺啦!有什麽想練習的都可以隨時跟我說哦!”那女人答非所問。

     “我說,‘一碗豆腐腦兒’北京話……”先生把手機舉到嘴邊兒,惡狠狠地說道。

     “聽起來很地道呢!如果你還有其他的北京話想要交流或者練習,隨時告訴我哦!”那個女人的聲音還是那麽溫柔。

     “你根本不會說北京話。”先生已經被氣笑了。

     “哈哈,明白了,你是開玩笑地說我不會說北京話呢!沒關係,我們就當是輕鬆地聊天,如果有任何別的話題或者問題,也都可以告訴我哦!”那個女人聽到先生的笑聲後,居然自己給自己找了個台階就下來了。

     “哈哈哈哈……”聽到這裏,我已經笑得前仰後合,上氣不接下氣了。

     跟 ChatGPT 鬥智鬥勇了一頓早飯的功夫,仍然沒搞清楚這句北京話到底應該怎麽說。不過我倒是收獲頗豐,跟 ChatGPT 學會了高情商對話的精髓:那就是不必費心去解決問題,隻要提供正麵的情緒價值即可。哈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4)
評論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畸角後出頭,你媽你爹給你帶來燒肝兒燒羊肉。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北京話比起普通話來顯得土。記得有一個純北京話的單口相聲,和普通話的區別是很大的。南方人未必能全聽懂。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ennis_junkie' 的評論 : 你好像是說到點子上了耶!我剛才試了試,還真是那麽回事兒。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中國人不就這樣嗎?老覺得自己洋,別人土,哪怕你住紫禁城裏,都會有人覺得你土,哈哈哈!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llyli' 的評論 : 是,好多北京人都不喜歡那味兒。我跟ChatGPT說話就夠忙的了,沒裝Deep Seek
pollyli 回複 悄悄話 我這個第四代北京人也不吃鹵煮,豆汁兒….你和deep seek說說看試試?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喜歡聽侯寶林郭全保的相聲。有趣,文明。好聽的京腔。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對,從小說北京話的北京人喜歡北京話。我算半路學的北京話,聽著也有點象京片子。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按照淡淡的日子的定義,我也是個假北京人,但我對自己滿口京片子兒化韻的準確率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我家地處城鄉結合地區,我和農家孩子打小就是同學,跟著她們混,學一口地道北京土著口語。我從來不覺得北京土話土,覺得那是好玩兒,好聽,還有趣。
tennis_junkie 回複 悄悄話 來碗兒豆腐腦兒,和我來一碗豆腐腦兒的兒化音是不一樣的。不過我也是個假北京人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沒事的。遠郊的老師傅尤其男師傅喜歡互相開葷玩笑。我們小輩的覺得好玩兒也學,回到家裏一不留神說出來,長輩聽見了會嚇一跳。淡淡的日子,您別讓我再學一句,好幾十年以前的話兒了,記不得了。
李衛民 回複 悄悄話 @東方華夏
隻是在開玩笑,不知道您在順義待過,如有得罪請多包涵。引用京劇《四郎探母》中的一句話:不知者不怪罪,請海量放寬。:-)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所以,當著男同學女同學說完了直臉紅。油墨的北京話把自己幽默了。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方華夏' 的評論 : 這句話聽著很親切,但不高大上,哈哈哈!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有一次同學聚會,我在旅館走廊裏跑步。遇到同學不解的眼神,我說,“我這消食兒呢“。這句話好聽嗎?可能沒有“我鍛練呢”好聽?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方華夏' 的評論 : 您說兩句讓我們聽聽唄。。。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李衛民' 的評論 : 您腦子裏有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哈哈哈。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媽媽跟我說,北京人喝麵茶,講究的是喝完後碗裏溜光,根本不用洗。我是做不到這一點,但我媽媽確實可以。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小的時候還真沒特別注意小朋友們的家長都是幹什麽的,但我現在記得的鄰居家的叔叔阿姨裏,除了有後勤處的人,其他都是教師。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亭子' 的評論 : 主要是受不了那特殊的味道。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我父母解放前到北京上大學,畢業留京。我們姐弟幾個在北京出生。我初中畢業分配到順義工作,每天和一群順義老北京人一起混了近十年,學了一口粗糙的遠郊北京話。回家後一張口說話,驚的我父母目瞪口呆:你怎麽說話成這樣子了?普通話選為國語因為好聽,北京話最接近普通話。北京話是幽默。我說的糙北京話肯定不正宗,還改不了了。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回想小時候住的師大家屬院兒裏,熟悉的鄰居沒一家是北京人。】
上小學時,同學裏有沒有師大水暖工的孩子?
有沒有校外農民的孩子?
在那個年紀,peers 的影響比家裏大。
我小時候在家說一種話,在學校說另一種話,切換自如。
可能有一兩次不小心把在學校裏大家都說的國罵帶到在家裏,腦子裏敲了一下警鍾,後來就再也沒發生過。
李衛民 回複 悄悄話 北京文革前有很多延續幾百年的名門望族,這種老北京人家不吃鹵煮和豆汁兒。是毛主席黨中央進京,咱們北京貧民翻了身,原來拉洋車的苦力在小攤兒上要碗(不是碗兒)炒肝兒,不提供筷子,手拿著碗拿嘴沿著碗邊兒連嘬帶舔吃得精光,現在被說成北京人的講究,太好麵兒。;-)
藍亭子 回複 悄悄話 支持你。北京人的標準不是非要吃鹵煮和喝豆汁才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就堅決不吃這些東西。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李衛民' 的評論 : 我感覺您家應該是三環以裏的。:-)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油附中啊' 的評論 : 本人嚴格意義上講也不能算純粹的北京人。回想小時候住的師大家屬院兒裏,熟悉的鄰居沒一家是北京人。隻有我姥姥家住二環以裏的西單附近,所以有機會接觸真正的老北京。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我爸爸就是典型的北漂,上大學才到北京。我公公婆婆更是,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跟我們很多來美國的第一代一樣,都不能說自己是美國人。但下麵在這兒出生的這一代,如果人家說自己是地道的美國人,你還真沒的反駁。哈哈哈!
李衛民 回複 悄悄話 想起電視劇 《我愛我家》那集,馬羚吹自己,追她的人有一個加強營,還不算80歲以上的,和三環路以外的。當年三四環路外的年輕人相當於80歲以外的,折壽幾十年。
石油附中啊 回複 悄悄話 老北京人很少有人說“我來一碗豆腐腦兒”的,都是“來碗兒豆腐腦兒”。而新北京人一般都說“我來一碗豆腐腦兒”....區別就在這兒。

本人新北京人。長大之後才知道啥是北京話。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前天也問Grok3: 你和DeepSeek 哪個更聰明?”,它說DeepSeek 邏輯上比較嚴謹,Grok3比較鬆弛,愛油墨,這就是文化差異了。我同事也說我北京話濃,其實還是比較注意的,老假裝咬文嚼字,再說我家祖上都是北漂,以前很少覺得自己是北京人,就沒這意識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月壇老漢' 的評論 : 嗯,您說的很地道。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綠珊瑚' 的評論 : 你這句說的很標準!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毛驢縣令' 的評論 : 是的,老舍的《茶館》裏人物的對話就是典型的北京話,有調侃的,但沒有貧嘴滑舌的。“貧嘴滑舌”完全屬於個人的說話風格,不能一概用來形容一類方言。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elensburgh' 的評論 : 是的,尤其是住在南城的。
月壇老漢 回複 悄悄話 “師傅,勞駕來碗豆腐腦兒。”“您是要小碗兒的還是大碗兒的? ” 這才是北京話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售票員說:前門到了。請前門兒上車,後門兒下車。
毛驢縣令 回複 悄悄話 記得兩字忘刪了,現在刪。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謝謝。是的。明明打的是鹵煮,卻變成符號了。
有正音課,北京話不是什麽都可以加兒化音的。
毛驢縣令 回複 悄悄話 我試了一下隨意,說的是來碗兒,其實正宗的北京話是他的幽默,隻用貧嘴滑舌比喻不準確,記得,北京話可以算世遺了。
Helensburgh 回複 悄悄話 你說得對。大部分旗人辛亥之後都落魄變成了胡同串子。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伊貓' 的評論 : 感謝你分享的鏈接。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elensburgh' 的評論 : 在旗北京人也有“胡同串子”,就好像是住機關大院的北京人裏也有流氓一樣。這不是兩類人,好像無法類比。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ushihandyman' 的評論 : 同意,不管是你說的,還是AI說的。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方華夏' 的評論 : 猛一看,我以為今天我的地盤兒裏高朋滿座,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全是您的分身。感謝頗多的留言,每一條我都給點讚!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oBucks!' 的評論 : 師哥,您看不出來這是鬧著玩了呢嗎?難怪您覺得跟我難溝通呀,哈哈哈!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最西邊的島上' 的評論 : 哈哈哈,確實沒想到有這麽多的各抒己見。我本意是寫ChatGPT根本不解決問題,而且說實話,北京話怎麽說哪有標準答案?你生在北京,那肯定是北京人呀!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李衛民' 的評論 : 您關於文化人的評論不敢苟同。啟功先生生於北京西城區地安門內,具體是在前海西街琉璃廠附近的一座四合院中,他是地道的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是真正的文化大家。不過跟那些從五湖四海進京的人毫無關係,哈哈哈!
李衛民 回複 悄悄話 有文化北京人說把那張紙撕了,沒文化的胡同串子說把紙兒撕了。說把紙兒撕兒了的,就兒話音過勁兒了,屬於順義平穀一代耪大地的遠郊縣的北京人,當年招工要求北京戶口的,遠郊縣的不算。
最西邊的島上 回複 悄悄話 得,您這篇兒博文把真假北京人都給炸出來了哈 ;-)

先坦白:我雖然是在北京的學校大院兒裏出生長大,但父母都是從南方來北京的。按您的定義,我肯定是假北京人 ;-)。不過這城裏有不少上中小學後才去北京的,也都自稱是北京人。所以我就說自己是北京人啦,管它真和假 ;-))。

其實在北京時候兒,並不太喜歡北京胡同兒裏的"土話"。出來時間長了,再去聽,卻覺得那是正宗的鄉音,不再貧不再土,讓人動情落淚。

覺得咱們北京人還特講禮貌,所以謝謝您的分享!


李衛民 回複 悄悄話 當年真文化人的都是隨著解放大軍進京的五湖四海的人才,他們的孩子說的是普通話加京腔。北京土生的北京人還是一口京腔,言談可知道文化程度。比如文化人說外出穿上衣服,大字不識的北京糙人不這麽說,他們說出門披(pei一聲)上褂子。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沒覺著爭吵呀,挺長見識的。謝謝博主。
GoBucks! 回複 悄悄話 老夫老妻這樣的爭吵沒啥意思。贏了又能怎樣?話不投機半句多。有空不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那麽說,有文化的北京人說普通話,是嗎?
bushihandyman 回複 悄悄話 哈哈,AI:在北京話裏,“北京妞”通常不兒化,直接說“北京妞”。兒化音是北京話的一個特點,但不是所有詞語都兒化,也不是所有帶有“兒”字的詞語都是兒化音。?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有文化北京人怎麽說把那張紙撕了?咱隻接觸過沒文化北京人,說話糙。
李衛民 回複 悄悄話 各村兒有各村兒的講究。在北京把紙說成紙兒的基本是沒太多文化的人。所以在北京裝讀書人不容易。以往如果一個北京人說自己是個大學生,如果說紙兒紙兒的,說去學校效(二聲)習,基本可以肯定是個騙子,起碼不是一本的大學生。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把這張紙兒撕了。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來碗豆腐腦兒。頂。
李衛民 回複 悄悄話 正確的北京說法是: 來碗豆腐腦兒。兒化音得用的恰到好處。 比如一個北京人說:把這張紙兒撕兒了,這人起碼住起碼順義以外了。當年順義還是遠郊縣,介紹老鄉時說:我們班6個北京的一個順義的。當年地域歧視很嚴重,那個說撕兒紙兒的人如果在二環以裏說自己是北京人會被打的。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那侯寶林的相聲是哪一路京腔?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感覺普通話很好聽。北京話聽著親切,總是沒那麽好聽,土。
Helensburgh 回複 悄悄話 胡同串子的北京話和在旗老北京人的北京話不一樣。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會寫博文的起碼有文才。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京韻大鼓是北京的,唱詞裏有兒音。
伊貓 回複 悄悄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cElcR0EWAw
《食事史館》之 魯迅篇, 這位博主感覺是個真北京人,他的係列節目不錯,可以看著玩兒。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乾隆也快有三百年了,京戲裏怎麽就沒有京腔呢?北京人還很喜歡。沒文化人就是一直奇怪這事。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對的,北京人懶。說話能簡就簡。說話土,薰了幾十年,自己說的話自己聽著都土。沒辦法隻能這樣了。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來碗兒豆腐腦兒”還是有點兒繞口。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方華夏' 的評論 : 京戲是乾隆五十五徽班入京,如果探究,是起源於安徽。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方華夏' 的評論 : 無論“碗”後麵有沒有兒化音,“腦”後麵肯定要有。
老北京人,也就是我們多數人認知裏的“胡同串子”,身上都有一股北京人特有的勁兒,那就是鬆弛,大氣,不在乎。因為常年生活在皇城腳下,所以內心多少有點兒“爺什麽都吃過見過的”勁頭。所以說話特別鬆弛,這是其一,另外就是比較懶。抓住這樣的內心潛意識,就能理解北京話裏的兒化音了,主打就是兩個字:省事兒。北京人說話吃字,吞字,兒化音非常嚴重,有的時候甚至給人感覺是大舌頭,當然聽起來也比較土,顯得沒文化。所以,大院裏那些顯得有文化的表達,並不是真正的北京話。建國幾十年,北京人和北京話早就被全國各地的人給稀釋,改變的不那麽特點鮮明了。我個人認為,萬變不離其宗,如果在有些字後麵加了兒化音反而拗口,北京人不會加兒化音。但如果不拗口,一般會加兒化音的。
不好意思,借回複您的評論,再發表一下我的想法。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京腔京音兒聽著土,還油腔滑調的。可是京戲卻完全不土。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綠珊瑚' 的評論 : 我相信您要說的是:“來碗兒豆腐腦,來碗兒鹵煮”,或者說:“一碗豆腐腦,一碗鹵煮”,對不對?不過你說上過課,這挺有意思,難道還有人專門教人說北京話嗎?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伊貓' 的評論 : 您一看就是北京人,我來美國多年,很少用“您”了。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紅米2015' 的評論 : 我說話很快,但也是“來碗兒豆腐腦兒”,哈哈哈!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方華夏' 的評論 : 機器人其實多數情況下都是對你的見解加深加寬,除非你很明確的問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它可以搜索,否則就是順著你的輸入說。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前後左右' 的評論 : 胡同的更地道些,大院的有點兒文鄒鄒的,因為北京大院裏的人來自祖國各地。老北京人主要集中在胡同裏。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伊貓' 的評論 :你說的這話沒錯,有見識。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把碗加重拉長說”來碗兒豆腐腦”也行。北京人說話快時,照顧到這句裏的一個長兒音比較方便。
前後左右 回複 悄悄話 伊貓,你說的特對。
北京話的說法,和教育背景有關。
隨著教育普及,一般文字不易表達口語在消失。包括美國的南方口音,德州口音。以前美國鄉村音樂,一股茬子味。現在鄉村音樂,比如泰勒斯威夫特當初的歌,都與密西根(美國標準口音)趨同了。
伊貓 回複 悄悄話 前後左右,同意你的話,我覺得地道的北京的話,有點兒土。

有些個大院孩子,專門學說一口”胡同串子的“話,和這個人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挺違和的。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我是這麽說的:’來碗兒豆腐腦,來碗兒????煮”,或者說:“一碗豆腐腦,一碗????煮”. 相信我,上過課的。
前後左右 回複 悄悄話 我幾乎和你寫的一模一樣,特別是你的第一句。幸虧改了。不然有抄襲嫌疑。
我一般說:來碗豆腐腦兒。
_______________
伊貓 發表評論於 2025-06-20 13:18:54
沒標準,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澱,朝陽都不太一樣。滿人,漢人不一樣。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也不一樣。

我的說法是:“麻煩您來碗豆腐腦兒”。
伊貓 回複 悄悄話 您這篇文章挺逗的。

有個上海朋友在北京讀清華,他說得一口的上海普通話,他總說自己的北京話很標準:)。應該是喜歡北京人說話那個調調兒吧。
紅米2015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拉長了音兒慢慢兒說,可以是“我來一碗兒豆腐腦兒”。但如果說快了,是“我來碗豆腐腦兒”,“碗”說得很輕很短。
東方華夏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哈,好玩兒。機器人沒有這句話的裝製。“給來碗豆腐腦兒“比較象北京話。
前後左右 回複 悄悄話 都對。女生好像更喜歡用兒音。胡同的北京話和大院的不一樣。南北城也不大一樣。兒音多了顯得比較土。:)
伊貓 回複 悄悄話 沒標準,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澱,朝陽都不太一樣。滿人,漢人不一樣。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也不一樣。

我的說法是:“麻煩您來碗豆腐腦兒”。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哈哈哈,那咱倆是一國的。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1)北京話沒標準
(2)語言習慣戰勝一切
這兩條我都完全同意。
至於我自己,我一開始不確定我自己會怎麽說。
後來我想象我在西四回民小吃店,站在櫃台前麵,跟服務員張口說話,結果說出來的是“請給我來碗兒豆腐腦兒吧!”
下麵這個搞笑視頻是上海人說北京話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wwZvBI7xI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ushihandyman' 的評論 : 哈哈哈,是,這城裏有很多北京妞兒。
bushihandyman 回複 悄悄話 文學城不是有個著名的北京妞兒嗎?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是的,除非特意改,否則就是語言習慣戰勝一切,哈哈!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我後來查了,確實是我這麽說的,但生活裏好幾個北京人都說是:“一碗豆腐腦兒”。所以說,這北京話沒標準。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對,家庭環境對語言的影響是不小的。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你查一下Deep Seek就知道了,你是對的!
[1]
[2]
[3]
[4]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