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虎撲步行街
最近到處都在說房價,主流聲音就是房價太高了買不起怎麽辦好迷茫好絕望。
其實中國人有幾個是真沒房住的?相對於房價來說房租便宜得很,買不起總租得起吧。實在租不起了回老家也總有你能住的房子。
如果單純隻論“住”或隻論“房子”,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真不是個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當你不再年輕了,你還能做什麽?
今年傳聞華為裁掉了一大批34以上的老員工,引起職場族尤其是一線城市的白領們大恐慌。在華為那種狼窩裏能熬到34歲的人尚且如此,我們這些還沒修煉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該怎麽辦?
不管是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還是私企招聘,多數都會注明“35歲以下”,一些中小企業甚至要求30歲以下。
那麽35歲以上的體製外人都去哪了?
我幾年前開始就經常思考這個問題,當然也沒想出個結果。或許會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說:如果你工作了十幾年還沒有掌握一些讓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被淘汰就是活該。這話聽起來正確得像真理一樣,我隻希望說這話的人自己到了35歲的時候真的能夠成為無法被年輕人代替的人。
這世界上哪有那麽多的不可代替?有肯定是有的,但絕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工作真不需要十年的經驗積累。
如果你做的事情年輕人能做到80%甚至隻是60%,而他要的薪水隻有你的一半不到,你覺得老板會怎麽選擇?
人到中年,身體機能開始退化了,你怎麽跟那些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夥子拚加班拚熬夜?就算你身體是鐵打的,你要不要照顧家庭?要不要陪伴孩子?大家同在一個公司,人家加班你不加班,老板看了會怎麽想?換了你是老板你會怎麽想?你會僅僅因為同情或舊情而允許一個工作量比別人少拿錢還比別人多的人存在嗎?
喜歡曆史和時事的童鞋請關注公眾號:曆史啟慧或者加微信(lsqhwl)
其實代入NBA的情況就明白了,奧尼爾、鄧肯、加內特、諾維斯基、科比等超巨能打到40歲左右自己不想打了才退休,而絕大多數普通球員不到35歲就打不上球了。三十二、三歲以後即使還能拿到合同的一般都是低薪老將合同,像科比和諾維斯基那樣職業末年還能拿高薪的,那是人家之前為球隊貢獻了太多,這樣的人在整個聯盟能有幾個?
我老婆剛畢業的時候,去了一家十幾個人的潤滑油銷售公司做文員。那家公司是一家港資公司的子公司,總經理30多歲,一個月工資加銷售提成大概有一萬多塊,在2006年的廣州,在當時的我們看來是非常令人羨慕的高薪。
他的生活確實也過得不錯,有房有車還有閑錢弄點收藏,但我老婆(那時還是女朋友)說他有時會在公司閑聊時感歎沒有事業。女友當時畢竟年輕,說X總您明明是事業有成啊怎麽會沒有事業?
那總說:男人得自己創業,才算是有自己的事業。當時我們都不理解這話,後來人過三十以後,慢慢地發現,自己所在的公司裏真的沒有“老”員工了,自己的同學朋友也一個個不再打工了。至於當初女友公司的那個X總,在大約2009年的時候,公司解散,他得到了十幾萬的賠償,後來也不知道做什麽去了。
這樣的現象絕非個例,且讓我一個個數來:
我二十六七歲的時候,在一家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品牌部混著。第一任部門經理是我所親見過的最多才多藝的人,這位老哥精通攝影、書法、圍棋、國際象棋、平麵設計、網頁製作、咖啡調製、古籍文獻,文字功底深厚,文言和古體詩詞都寫得有模有樣(能讓我覺得有模有樣的,可不是所謂高考文言作文那種水平)。
此人思維縝密,智商很高,有次一個同事在網上做了套智商測試題,在群裏發給我們,幾個人裏就以他得分最高。某次上麵某大領導不知發什麽神經一時興起交代要寫個行業分析報告,他不到一個星期就交出一份洋洋灑灑四萬多字節的WORD,我不信邪逐段複製去百度穀歌,發現竟然真是原創。
然後對理論物理也頗有研究(當然是業餘意義上的),發現上帝粒子的那次,他半夜全程看直播,還即興填詞一闕。此人的工作態度更是令我汗顏,自稱跟老婆孩子約法三章上班時間沒有緊急事件不準打他電話,平時隨便一個小破活動都如臨大敵再三排練,所有文字材料的遣詞用句要求簡直比人民日報社論還嚴格,一篇例行公事的豆腐塊都要一校二校三校。
這位老哥走後,空降的部門領導和他同齡,但風格截然不同。新來的老哥對什麽經史子集琴棋書畫一竅不通,勝在路子野氣魄大,能跟各路老板、媒體人、廣告人之類談笑風生,曾操盤過某跟曼聯隊有關的頗有影響的熱門事件,在業內也算有點知名度。
這兩位老哥進公司的時候都是40歲左右,加起來做了兩年,先後離開。前一任回老家開了個咖啡館,後一任確實路子野,玩起了創業,這四年來我所知道的他已經搞了四個項目,前三個都失敗了,目前這個也沒看出來有啥成功的苗頭。要說眼光和嗅覺他確實不錯,13年搞手遊,14年搞在線教育,都是所謂風口上的行業。但即使再怎麽在風口上的行業,照樣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後來我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小主管,下麵有兩個員工,其中一個近四十歲,是負責跑市場商務合作的,一看就是那種職場老油條,精明滑頭,態度謙和謹慎,我對他也很客氣。
喜歡曆史和時事的童鞋請關注公眾號:曆史啟慧或者加微信(lsqhwl)
後來得知他在南山區(深圳房價最高的區)有兩套房,不由肅然起敬。後來我們先後離開了那家公司,接下來兩年裏聽說他又換了幾次工作,終於不再打工,跟我說養老去了。他是早早享受到房價紅利完成了資本積累的人,說養老是真有養老的條件。而現在那些連房都買不起的人,以後怎麽養老?
我同學,建築設計專業的,自稱中國每個大城市都有他設計的房子,三年前混到稅前街薪(30萬)的水平,辭職,和老婆開了家賣玉石的店,生意不錯,說能跟得上深圳房價的漲幅。
我同學,市政設計專業的,畢業後一路頗順,是同學中第一個在一線買房的人。去年底辭職,自己在家鄉那個五線小城市開了個小公司,目前尚未打開局麵。
我同學,在地產營銷圈內混得風生水起,幾年就做到了深圳某知名開發商的總監級職位。後來辭職創業,一直在朋友圈發他的創業內容,最近一條我有印象的是過年前發了一條說今年暫時不發資金,送給團隊一副對聯鼓勵一下,對聯的內容無非是雞湯雞血一類。
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總結起來,在我的小學中學大學同學中,如今還在私企打工的,已經是少數派。當年我們大學畢業時,想的都是找個好工作,覺得上班掙錢做白領是理所當然的事。如今隻過去十年,已經沒幾個所謂的白領了。他們都去哪了?
李中堂提倡的“大眾創業”在虎撲似乎一向是被批判被嘲笑的,但事實上在中國,一直都是大眾創業,不管你是開個小點還是擺個小攤,不需要誰來提倡,到35歲或者更早一些時候,你就會發現,真的沒法再打工了,就算自己還想打工也沒人要了。自古寫字樓如青樓,不許樓裏見白頭。
而那些年輕時打了雞血以熬夜通宵為榮的白領們,恐怕到不了應當白頭的年齡,就已經白發蒼蒼了吧?
別再想著房價了,好好想想35歲以後你還能幹嘛,還能去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