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個人觀察評論以及轉貼一些比較又價值的文章。
正文

童年往事之八十年代的電影

(2017-01-20 19:26:11) 下一個

作為出生在70年代中期的70後,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初期基本上是在八十年代度過的。

存在於我記憶中最早的電影是1982年的《少林寺》。印象深刻的不僅是電影本身,而是當時的氣氛。去看的那個傍晚,電影院的廣場上似乎是一片人群,等退票的和票販子。大人說,票販子把票賣到了驚人的十塊錢一張。那時不到10歲,但是電影的情節記得不少,特別是和尚們雙臂平舉提水桶,和烤狗肉,“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看到最後,記得了一句文縐縐,不過很好聽的“汝今能持否”?後來又有了一係列的武打電影,《武當》,《少林俗家弟子》,《少林小子》,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傍晚,全家人去看的《少林寺》,以及電影院前黑壓壓的人群。

那時每年的兒童節,小學會組織看兒童電影,以至於我一直懷疑,中國的兒童電影是不是每年拍一部,專門在兒童節放。全校學生進了電影院,吵成一團,黑暗中,電影院的人用手電光警告我們。從此,我覺得用手電光(須是粗大的手電)晃人是件非常權威,令人仰慕的事情。我記得像這樣看過的電影有《紅象》,《閃光的彩球》,《飛來的仙鶴》。其中,我最喜歡《飛來的仙鶴》,因為電影裏的東北平原和大平原上的仙鶴給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間。當然,最優秀和難忘的電影還是《城南舊事》。

記得當時有一個電影院,開辟有一個小廳,專門放各種國外經典電影,唯一記得的是《仲夏夜之夢》,不過我確實看不懂。

到了初中以後,在一段時間裏,我放學以後經常在電影院裏消磨一些時間,有時候是和一個同學,一個好脾氣的胖子,而且莫名其妙地看了很多屬於成人的電影。其中有一部電影叫《絕響》,是一個老音樂人的故事,特別舒緩,沉鬱,而且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有韻味的廣東地方特色。還有一部電影叫《怪圈》,我想可能我當時碰上什麽就亂看什麽,其實這部電影是描述幾個中年女人的生活和心態,不過我居然也看完了。還有一部電影叫《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講述一個在公共汽車上見義勇為的人,被小偷殺死了,他的靈魂回去一個個地采訪和拷問當時不對他施救的冷漠的乘客。現在,我想,這樣主題的電影恐怕再也沒有人能拍得出來了。

還有馮驥才小說改編的《神鞭》,劉曉慶,薑文演的《芙蓉鎮》,潘虹演的《末代皇後》,賈平凹小說改編的《野山》;還有《黑炮事件》。直到後來看到了《紅高粱》,非常被它的攝影震撼,比如,深藍的天空下黃色的土門,一直靜止在那裏。

還有一部印象深刻的電影, 是艾蕪的小說改編的《南行記〉,那種山間馬幫的匪氣和野性,讓我產生無限遐想。

有一些電影是全家人在晚飯以後,一起去電影院看,看完慢慢走回家。假如是大白天,電影結束了,從黑暗的電影院裏突然走回到光天化日之下,我會有一種大夢初醒的感覺。

後來也知道有《晚鍾》和《一個和八個》等很難看懂的電影。幾年前,在香港沙田文化中心閑逛,看到有《晚鍾》和《一個和八個》的DVD, 就買了,不過還是覺得比較晦澀。那次還順便買了許鞍華導演,張曼玉主演的《客途秋恨》。

對八十年代很紅的一些日本電影,並沒有什麽印象,可能沒有看過。不過,我記得蘇聯電影《紅帆船》和《機組乘務員》。《機組乘務員》很有意思,因為它表現每個乘務員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

印度和巴基斯坦電影在我看來是差不多的,情節誇張,而且,動不動就唱歌。

初中的時候開始經常看錄像,甚至竟然糊裏糊塗看過不少瓊瑤電影。盡管懵懵懂懂,卻暗暗覺得《聚散兩依依》裏的呂秀菱特別漂亮。學校似乎組織看過《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我覺得這兩部電影都很精彩,不過並不知道演皇帝是梁家輝,而且梁家輝還因此獲獎,一炮而紅。

八十年代結束了。剛進入九十年代後看到的印象最深的電影,就是空前絕後地齊聚秦漢,林青霞,張曼玉的《滾滾紅塵》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