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個人觀察評論以及轉貼一些比較又價值的文章。
正文

美國大學生為什麽問題多?

(2016-10-12 07:27:12) 下一個

據統計,2015年全美有17%的大學生尋求焦慮症治療,13.9%患抑鬱症。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尋求心理谘詢的學生同比增加了43%(見文學城“海外同城”有關新聞報道)

這篇報道提到了一些原因,但還遠遠不能解釋這一現象。在我看來,美國大學本科生的精神問題有以下幾個深層次原因:

1,美國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很多大學生都來自單親家庭。美國文化以自我為中心,怎麽對自己有利怎麽來,父母的離婚不會考慮子女的感受,而且假裝子女對此沒有感受。事實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是很難快樂的,其心理承受的壓力要遠遠大於來自完整的家庭和充滿關愛的父母的孩子,還不必說單親家庭的經濟壓力和高額學費之間的緊張。這種壓力在離開父母住校讀書的學生身上會表現得更明顯。

2, 目前全球的電子化趨勢造成人際關係進一步疏離。原本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得到舒緩的心理壓力在封閉和孤獨的狀態下會加劇。

3,美國社會對隱私的過度重視加劇個體的孤獨感。

4,大學心理谘詢中心基本上是應付差事,屬於認認真真走過場。因為心理谘詢人員受過嚴格的職業訓練,既不認識學生,也不能和學生發展任何超越職業關係的友誼,根本不可能起到真正意義上的心理輔導作用,隻能是按部就班,把接受谘詢的人當成一個沒有靈魂和情感的個體處理,這是過度科學化的遺害。另外,谘詢人員出於自我保護,通常也不會提出任何實質性的建議,唯一能做的就是裝出一副耐心的樣子傾聽,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事實上,很多學生都認為心理谘詢中心對他們毫無幫助。假如一個學生因為抑鬱症自殺了,大學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來校方律師撇清關係。一旦官司勝訴,學校就欣喜若狂,對自殺學生的情感和生命其實是漠視的--和撇清責任,保護自己比起來。(大學對人命尚且如此,對待性騷擾和強奸是什麽態度,更加可想而知)假如美國人認為解決方案是加大投入,擴大谘詢中心,雇傭更多的執業谘詢人員,可以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唯一受益的大概就是想找份輕鬆工作的谘詢師。

5,美國大學生心理普遍脆弱。這可能屬於發達國家的通病。在一些不發達社會裏因為世事艱難,生活著很多神經強大,意誌力頑強的人,而來自完整的中產階級家庭的美國大學生因為從小物質條件相對優越,很少真正體驗真實生活的艱辛,一點挫折就可能被誇大到要精神崩潰的地步。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他們的生活裏沒有比在蘋果裏發現一條蟲更大的事情。美國高教界也已經發現大學生存在“over-sensitive”問題。所謂美國學生的獨立和成熟,是被中國人誇大了的。

還有一種可能性:基督教傳統的精神鴉片作用,也正在被新一代世俗化的年輕人拋棄。這是尼采早就說的:“上帝死了。”

除了具有普世性的現代病以外,亞洲文化裏對親情和家庭完整的重視,比西方人更密切的人際關係往來,對群體的重視,比起西方文化向極端發展的個人主義來,是更健康的,值得重新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