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個人人皆知的故事,當然也有報道深入分析日本經濟的真實情況,指出失去的二十年並不那麽可怕,日本的科技仍然充滿創新力,(實際)人均收入增長也不差,社會失業率很低,治安極好。無論怎麽看,日本都給世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經濟實例,一個經典經濟理論不太管用的實例。
日本繁榮在90年代達到頂峰,美國當時充滿了對日本的恐懼,書店商業書籍充斥著介紹日本經商之道的書籍,學習日本成了美國的時尚。日經股指在1990年達到峰值(見圖一),此後一路下滑。日本央行從1991年中開始下調利率,從6.0%一路下降,1995年降至0.5%。日經股指在1995年降至14517點,和1990年峰值38916點相比下跌62.7%,之後雖有反彈,但股市最好也就恢複到頂峰的57.9%,而且曇花一現。最終日本央行在2001年將利率降低至0.1%。但0.5%和0.1%又有多大區別?日本在1995年基本就進入零利率時代。
2006年日本似乎出現轉機,日本央行升息一次,並在2007年再升息一次,短期政策利率達到0.75%。但隨後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讓日本再度回到零利率。日本難得的升息嚐試曇花一現。也許日本運氣不好,升息選在金融海嘯前,不過有些經濟學大牛認為日本經濟刺激政策不到位,力度不夠。這種理論,筆者隻能半信半疑,因為日本有太多主流經濟學家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日益下跌的失業率和雷打不動的工資。主流經濟學認為勞力市場過於緊張會推動工資上升,進而推動消費和物價上升。這個重要經濟學理論支柱在日本就是遲遲看不到。關於美國工資收入增速,見《美國2月非農就業數據解析:工資增長成謎》。
很多人都堅信美國不是日本,不會重蹈日本覆轍,不過這些人幾年前也沒有預料到美國的利率現在還這麽低,也不能解釋失業率都下跌到這麽低,但工資增長沒有增速跡象。所以堅信美國利率將終結牛市的信心也是常常落空,並不牢靠。至少美國的工資增速似乎越來越像日本了。筆者對美國利率看法見《美國利率正常化基本是海市蜃樓》。
日本的另一個悲催故事是股市再也回不去了。如果不是近年日本央行在市場上購買股票基金,現在的股市可能還要糟糕很多。一方麵這一悲劇打破了對股市長期看好的定律,巴菲特如果到了日本也會業績很差,他的神功也就適用美國。另一方麵股市估值的基本定律,即股價等於未來收益在眼下的折價疊加,也受到挑戰。根據這一傳統利率,未來利率越低,市盈率越高,因為折價係數越大。日本零利率基本是永遠的了,日本央行都鎖定十年為零利率,如此長期低利率,未來現金流的折價基本為一,再大不過了。基於這一估值理論,日本股市的市盈率該是天價了,30都太低!但日本股市並沒有這樣繁榮,市盈率隻有15左右!股市的估價理論也失效了。
讓人糾結的日本,還是讓人糾結的經濟學?
圖一 日本利率和日經股指
藍線: 利率(左坐標)
紅線: 日經股指(右坐標)
作者:藿香子
時間:2017年4月4日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