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油價持續低迷,產油國資金吃緊,唱衰石油美元的文章此起彼伏,圖一顯示部分 Google 檢索。油價低迷,產油國經濟吃緊是個不爭的事實,而且短期內很難轉變,中長期也不樂觀。部分原因是石油需求見頂論越來越獲得共識,未來石油需求上升空間有限,另一原因是美國能源革命改變了世界石油輸出版圖,美國實現了能源自給自足,並可以出口。所以產油國的石油美元的確日漸稀少,這個現象似乎沒有太大爭議。但這一現象對美元地位的影響卻是謬論橫生,筆者在此盤點幾個常見謬誤。
為了搞懂石油美元對美元低位的影響,首先要看清石油美元的基本經濟意義。美國在很長時期內依賴中東石油進口,造成大幅貿易逆差。從美國角度看,一方麵需要支付美元給中東產油國,另一方麵又需要借錢來填補貿易逆差。由於產油國收獲了大量美元,不能閑置,自然成了美國借錢的債主,這主要反映在產油國大量持有美國國債。當然產油國也投資美國實業和地產。這種石油美元循環流動無疑是個無奈之舉,不是什麽頂層設計的金融妙手。在這種結構下,油價越高,美國貿易赤字越大,需要借錢也越多,顯然不是什麽好事。因此油價下跌實際對美國有利。進一步講,美國發現自己也能產很多油,在能源上自給自足,這無疑是更大的好事!
總之,以油價低迷和美國能源自給因素驅動的石油美元終結對美國是好事,不是壞事。
但石油美元終結引發了一個問題:美國沒地方借錢了。事實上這是個偽命題,因為石油輸出國美元的日益減少意味著美國支付給石油輸出國的美元也日益減少,因此美國省下的錢也越來越多。這些省下的錢自然可以填補美國借錢的資金需求。因此石油美元終結根本不會引發美國沒地方借錢的問題。更多針對美國能否借錢的討論見《謊言無底線:評“沙特要拋售7500億美債"》和《沙特發行175億美元主權債卷,市場不嫌多隻嫌少》。
另一個相關石油美元終結的謬論是人民幣順勢崛起,圖一可見多文鼓吹這種臆想。事實上,如筆者所述,石油美元終結本身對美國有利,並沒有給人民幣國際化添分!人民幣國際化要靠自己修煉內功,更多討論見《“匯改”一周年,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多遠?》和《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完全是麵子工程》。政府最近不斷強化外匯管製再次暴露了人民幣的短板,讓人民幣市場化進程倒退,人民幣取代美元更是遙遙無期(見《中國擬收緊海外投資:外匯管製力度持續加大》)。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分析,美元地位近年來變得更加重要,見《美元,金融杠杆和特朗普時代》。另有資深分析師指出美聯儲主宰世界(見《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主宰世界》),可見美元的地位有增無減。那些將石油美元和美元地位混為一談的奇談怪論要麽看走了眼,要麽有意誤導。
圖一 唱衰石油美元的一些例子
作者:藿香子
時間:2016年11月30日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