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毅夫:外部因素是中國前期高增長的主因,不是體製優勢

(2016-10-18 12:02:45) 下一個

報道,對於中國經濟增速自2010年開始下滑的原因,林毅夫認為,體製、機製問題和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確實都存在,但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更重要。作為證據林毅夫對比了金磚四國,

    “對比與中國處於同一發展階段的金磚國家可以發現,他們的經濟增速也同樣是在2010年以後急劇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中國更大。巴西經濟增速從2010年的10.6%下降至2015年的-3.8%,俄羅斯經濟增速從2010年的4.5%下降至-3.7%,印度雖然在2015年增長7.5%,但這是觸底反彈和改變經濟增長統計方法的結果。”

因此“林毅夫指出,這些新興市場經濟體雖然沒有我國所存在的體製、機製問題,但卻和我國經濟表現相同,因此可以判斷經濟增速下滑還存在外部性原因”。

林毅夫是中國重量級經濟學家,一直為中國經濟搖旗呐喊。即使在2010年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後,林毅夫仍然對中國經濟高增長充滿信心。比如今年一月林毅夫在國際會議上表態,通過比照亞洲其它國家經濟增長史,認為中國還有10-15年的高增長空間。林毅夫報告截屏見圖一。

林毅夫突然給中國經濟低增長尋找理由,實在有點兒突然。如果現在低增長是外部原因為主,不是內部體製原因為主,那麽前期的高增長也不是靠體製優勢,而是靠外部因素,是吧?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然林毅夫是不會這麽講的。但他的邏輯就是這個樣子。所以筆者把他隱喻作為本文標題。

林毅夫是重量級經濟學家,但他引用金磚四國之一的俄羅斯作為外部因素論的證據,實在讓人跌破眼鏡。俄羅斯經濟下滑即受油價暴跌影響,也受國際製裁影響,和中國經濟減速沒有絲毫關係。中國是石油淨進口國,也沒受到任何經濟製裁。林毅夫這種粗獷無理的經濟學論述也是特色吧?!



圖一 林毅夫今年一月會議報告截屏

作者:藿香子
時間:2016年10月18日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