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儲蓄率是中國的傳統形象,這和中華民族勤勞節儉傳統非常匹配。圖一是常被引用的數據之一。圖中可見中國國民儲蓄率高達約50%,基本是世界第一。比中國高的科威特和百慕大都是芝麻點兒大的小國,不足掛齒。
但21世紀經濟報道最近發文《中國人均儲蓄超40000,為什麽你還不敢花錢?》,對中國的高儲蓄率做了深入研究,指出中國居民實際儲蓄率和標題性高儲蓄率有很大出入。圖二顯示中國國民儲蓄的三大來源分布情況。圖中可見,居民儲蓄率僅有20%左右。文章指出,
統計顯示,從1992年到2012年,中國國民儲蓄率從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儲蓄率和企業儲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儲蓄率總體卻沒有變,1992年為20%,2012年依然是20%
同時文章引述《2015中國家庭金融報告》,指出
“從儲蓄的分布來看,家庭儲蓄分布極為不均。。55%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6%,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儲蓄率為69.02%,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61.6%。”
這一嚴重的貧富差距並不令人意外,和中國超高的基尼指數彼此吻合(見《人民日報拷問西方大公司高管的良心》)。不過55%的家庭儲蓄率基本為零,仍然令人震驚。
圖一 部分國家國民儲蓄率
圖二 中國儲蓄分布情況
作者:藿香子
時間:2016年10月3日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