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民幣10月1日是個廣為膜拜的重要日子,從即日起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新貨幣籃子。新的SDR貨幣籃子包含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五種貨幣,權重分別為41.73%、30.93%、10.92%、8.33%和8.09%。
人民幣加入SDR被普遍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裏程碑,筆者在《“匯改”一周年,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多遠?》 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有深入討論,結論是人民幣加入SDR對人民幣國際化隻有象征意義,沒有實際意義。也就是說人民幣加入SDR是個麵子工程。具體論述請見原文,不再複述。但筆者在此對這一重要議題做更多討論。
首先講講什麽是SDR。SDR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1969年創立。SDR的初衷是補充黃金和美元在世界儲備貨幣使用上的不足。但後來外匯儲備大量使用政府債卷,主要是美國國債,儲備貨幣不足的問題不複存在。因此SDR的使用量非常有限,由於金融危機,2009年才特別增發了1826億SDR單位,使總量達到2041億SDR單位,約核2850億美元。(見 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
SDR自身並不是貨幣,隻是可以兌換成流通貨幣的權利。可兌換的貨幣是任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自由流通的貨幣。這點特別重要,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不強製SDR必須兌換成人民幣,也就是說10.92%的人民幣份額和兌換沒有任何關係。可以預見SDR兌換成人民幣的比例會很低。
所以人民幣參與SDR貨幣籃子隻有象征意義,沒有任何儲備貨幣的實質意義。
最近圍繞德意誌銀行爆發的外匯管製風波,更暴露出人民幣的軟肋(見《中國外匯管製意外嚴厲,德意誌銀行都取不出錢》和《中國外管局否認限製德意誌銀行取錢》)。毫無疑問,人民幣市場化道路崎嶇,有待時日。在此之前談論人民幣國際化和儲備貨幣化實在為時太早。
事實上很多市場熱愛的優質貨幣都不在SDR籃子裏,瑞士法郎就是最好的例子。瑞士法郎作為保值貨幣,其地位不遜於黃金。圖一是美元與瑞士法郎的十年兌換率曲線。圖中可見瑞士法郎相對美元長期升值。因此加入SDR與否和貨幣的地位沒有什麽必然聯係。
瑞士法郎的堅挺地位實際上給瑞士帶來很多困擾。強勢的貨幣給瑞士出口競爭力帶來麻煩。因此瑞士央行一度幹預貨幣市場,約束瑞士法郎升值。但市場幹預成本太高,2015年1月,瑞士央行放棄這一政策,瑞士法郎一夜暴漲,圖二紅色橢圓標記了這一事件。這次意外升值讓很多人爆倉,產生了不小的市場動蕩。因此儲備貨幣也要麵對貨幣自由兌換和開放金融市場的挑戰和風險。沒有健全,成熟和開放的金融市場,成為儲備貨幣隻能是癡人說夢。
圖一 1美元可兌換的瑞士法郎數
圖二 1美元可兌換的瑞士法郎數
2015年1月瑞士央行放棄貨幣幹預,瑞士法郎暴漲
作者:藿香子
時間:2016年10月1日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