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6)
2018 (89)
2019 (100)
2020 (194)
2021 (123)
文/靈兮
2025年九月,秋高氣爽。明明是如此明豔的景色,卻總讓人有種不知如何去珍惜的惆悵。也許這就是文人的敏感:臨近寒冬,容易發出幾句慨歎。但這份感傷並非林黛玉式的悲切——它更像一種被時光喚醒的力量:易逝使我反而想要加倍努力、加倍珍惜。
年輕時,我以為自己與眾不同,偏愛特立獨行——用佛家的話說,是帶著“我慢之心”。而到了中年,對世事的認識愈發模糊,越思考越覺可笑:人類一思考,上帝便發笑。
究竟我懂得了什麽呢?
人生的故事像不斷反轉的戲劇:從任何線頭拉出,便能說出一番對錯;每條線都有其合理,也都有局限。許多我們曾堅信不疑的道理,一旦翻轉,便會呈現出一番新天地;解釋可以自圓其說,但永難把握結局。
莊子言“天地有大美而無言”,那無言並非冷漠,而是一種博大包容。既然萬物皆可變,便無所謂絕對的對與錯;我們作為渺小的人類,唯有更謙卑、更感恩,也更懂得珍惜願意為你停留的人們。
謝謝能與我感同身受的你,珍惜我們一同走過的春夏秋冬。能夠被你看見、被理解,被傾聽本身就是福氣,感恩有你。
附:
秋天,不是凋零的代名詞,它是生命的力量。
春天的希望,夏天的拚搏,
終於在這一刻凝結成成果。
登高望遠,天更高,地更闊。
長風浩蕩,帶著幾分涼意,
如果說春天是起點,夏天是綻放,
那麽秋天是生命的豪邁:
哪怕冬雪將至,亦能坦然迎接;
哪怕前路未卜,隻要腳下走得堅定,秋天就會給出最慷慨的答案。
秋天,是季節的成熟,風聲如歌,山川如畫,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
萬山紅遍,江河奔騰,天地遼闊得讓人胸襟陡然開闊。
風起時,帶來一絲清冽,卻更像是號角,提醒我們:歲月如歌。
然而,秋天的美,也是轉瞬即逝的。
夕陽西下,落日餘暉分秒都在變化。
可是無論我們怎樣舉起相機,拍下的,並不是當時的那抹秋光。
就像法國畫家莫奈,曾試圖畫下塞納河上升起的初日,
可他自己也承認:那種光,那種色彩,永遠抓不住。
當滿山紅葉如火如荼,我們其實也知道——
今日的紅葉與昨日不同,而明日,又會是另一番模樣。
我們喜歡秋的熱烈開場,也歎息它的落幕。
我們注定都活在“美”與“逝去”之間。
如果美不會消逝,那隻是布景和照片,而不是鮮活的生命。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生命的每一瞬,都在變幻光影與色彩。
正是這份稍縱即逝,讓生命如此珍貴,讓我們熱淚盈眶。
所以啊,我喜歡秋天,喜歡它的豐富和矛盾,
喜歡它的熱烈的天性,喜歡它的悲情和哀傷。
秋天,是一首壯闊的凱歌,也是,一曲深情的挽歌。
秋賦 (古風版)
文/靈兮
夫秋者,四時之大觀也。風肅而天高,雲薄而日暮,萬象盡收於頃刻之間。然其美,若電光石火驟來複去。
試觀西山之落日,霞彩千變,頃刻殊形。眾人攜機以捕之,歸而省視,則覺非昔日之景。何也?光影無常,氣象難留也。昔法國畫師莫奈,於塞納之濱,揮毫欲攝旭日之初升,亦自歎曰:“此色此光,吾終不可得。” 是知天地之神,本不為人所羈。
至若秋林染火,霜葉流丹。今日之葉,非昨日之紅;明日之觀,又異於今朝。人或喜其濃烈之始,或憐其清冷之終。然皆知其盛衰不常,倍覺其貴。
噫!人生豈不如是?美與逝並行,盛與衰同在。若夫美而不謝,不過影城布景,雖恒而無真。莊周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蓋其意在此也。潮汐一聲,能使人淚下;花開一季,足令人心動。淚之所自,實知將逝也。
是故,餘獨愛秋。愛其豐厚,兼百態而不偏。愛其矛盾,含歡喜而寓悲愁。美在一瞬,悲在消亡。若夫此心之感,非秋不足以喻也。
秋賦 (古詩版)
文/靈兮
夫秋者,四時之大觀也。 風肅而天高,雲淡而日斜; 林染丹霞,山流錦彩。
試觀西山之落照,霞影千回; 或金或赤,或燦或微。 眾人捕景,已非昔暉。 何也?光影無常,頃刻如飛。
昔莫奈於塞納之濱, 旭光甫升,彩色忽移。 自歎此光此影,終不可持。 是知天地之神采,不為人羈。
若夫霜林染火,萬葉如丹。 今日非昨,明日又殊; 亦濃烈而酣暢,亦清冷而淒寒。
噫!人生豈不如斯? 美與逝偕行,盛與衰並立; 若夫美而不謝,則恒而無實。 莊周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斯理昭然。
潮汐一聲,可動人淚; 花開一季,足撼心弦。 淚之所至,情深難壽;
盛衰無常,方覺珠玉。
是故,餘獨愛秋。 愛其豐厚而不偏,愛其易逝而壯美。 歡與哀同在,榮與謝共觀。 美在一瞬,若電火流光;
若夫此心之感——非秋不足以喻也!
同讚,如雨真是太有才了!要是有朗誦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