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泰爾戈姆大教堂和城堡 此圖片來自網絡/鳴謝)
我真不知道如何形容這個美麗寧靜而莊嚴的古鎮。假如它是一首歌,那絕不是一首流行的抒情歌曲,也不是一首或熱烈或婉轉的簡潔的民謠,那麽它到底是一首什麽樣的歌曲呢?容我想想。當我走在山丹丹的石板路上,耳邊不自覺地回響起那首柔情似水、充滿甜蜜傷感的“斯卡布羅集市”,而走在埃斯泰爾戈姆(Esztergom)的大街和山道上,穿行於1000多年前的恢弘的教堂和神秘的王宮古堡,有許多不同的感受湧上心頭。“藍色的多瑙河”、“匈牙利狂想曲”,還有頌讚上帝的“讚美詩”……它們匯合成一首龐大而細膩動人的交響樂,將我的這顆玻璃心撞得粉碎,當我重新俯拾起那顆被感動得一塌糊塗的心時,發現它變得謙卑而堅實了許多。
那是一個晴朗的,但沒有陽光的日子。我和先生上午九點多鍾出門,從佩斯搭乘小火車前往埃斯泰爾戈姆。一個小時以後抵達目的地(火車每半小時一班)。
出站後右拐,沿馬路往古鎮中心走去。起先有些荒蕪冷清,越往前走,發現路邊的建築和雕塑越顯大器。你可以在空氣中嗅到,這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古鎮,既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大家閨秀,而是一個曾經引領風騷的王者之地。你會憑直覺感覺到,這塊土地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在這裏一定發生過重要的事件,出現過重要的人物,在它寧靜的表麵下,深藏著岩石般的火焰。帶著好奇和探索的心理我們一步步往縱深前行。
(離火車站不遠有一個中國餐廳,從名字裏讀出老板可能是一個信基督的人)
(麵包小屋)
(路邊的教堂)
感覺這個古鎮的宗教氛圍較為濃厚。雖然山丹丹也有好幾個教堂,但宗教氛圍感覺卻不如這裏,也許是被商業氣息衝淡了。
(教堂門口的天使)
(路邊的英雄紀念碑)
(這種小教堂到處可見)
埃斯泰爾戈姆是位於布達佩斯西北五十公裏處,在多瑙河右岸,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小城,和斯洛伐克隔河相望。從972年至1249年的300多年間,這裏是匈牙利的第一個首都,皇家的居住地,匈牙利的第一位皇帝聖.史蒂芬在這裏誕生。埃斯泰爾戈姆也是匈牙利羅馬天主教教省的總教區。
這座小城的街道和建築不亞於布達佩斯城市中心,但相比之下,這裏顯得更寧靜潔淨。
繼續向前走,來到中心廣場。廣場前方的正麵是一個正在維修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前麵有春花鬥豔的花圃,花圃的前麵有一個大的噴水池,旁邊有一組高聳入雲的雕塑。廣場中心的小水池中間有一組以婦女為主題的生動的雕塑。廣場四周都是古老精美的建築,一樓的門麵大多是酒吧和餐廳。這天是星期四,遊客不多。餐廳外麵的涼棚下坐著一些食客,他們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旁若無人地聊天。那種場景和神態好像在調侃:“平生無所求,自由即快樂。”
是的,空氣是自由的,風是自由的,雲是自由的,鳥是自由的,樹和花草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
我們選了一家匈牙利餐廳坐下來,懷著美好的自由心情享受午餐,順便也讓辛苦的腿腳放鬆放鬆。我們旁邊有兩父子在邊吃邊聊,看起來青春期男孩和父親關係不錯,父子倆盡興地吃著聊著,末了,心滿意足地拍著肚子,勾肩搭背地離去,親熱得像兩兄弟一樣。
(餐廳地裏麵幾乎沒有人,人們惜春愛春,都喜歡沐浴在春光裏就餐)
(匈牙利人的口味比較重,先生點的烤豬肉又鹹又辣,我對土豆雞湯情有獨鍾)
餐後我們在廣場溜達一圈,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去尋城堡山和埃斯泰爾大教堂,這才是此行的重頭戲。
穿過一條街,沿著一條小河前行, 大約步行了兩小時,終於來到城堡山下,此時已近下午三點。在山腰有電梯可乘直達山頂的埃斯泰爾戈大教堂和皇宮(城堡博物館),參觀的開放時間是10:00—16:00。
(途徑一條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街道,瞅瞅這老建築滿麵滄桑,就像飽經風霜,嚐盡苦辣酸甜的老人,見證了匈牙利的輝煌、沉淪、戰火硝煙、分分合合、覺醒發展)
(河對麵城堡山上的埃斯泰爾戈姆大教堂的頭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過橋即到目的地)
埃斯泰爾戈姆大教堂是匈牙利天主教的中心,這座世界第18大教堂,其內部麵積5660平方米,建築高度328呎,是該國最大級別最高的教堂,也是迄今為止該國的最高建築,這座新古典主義建築始建於10世紀,曆經損毀後於1822年重建,1869年竣工。1956年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主持揭幕式,著名音樂家李斯特曾在此指揮彌撒曲。
(埃斯泰爾戈姆教堂 此圖片來自網絡/鳴謝)
史載,在匈牙利建國1000年的時候,國王聖.史蒂芬接受德國等基督信仰的國家建議,決意放棄百姓的多神信仰,率領全民皈依天主,以此確保匈牙利國家和馬紮兒人的平安。這在當時是一件十分轟動的曆史事件。
(主教為國王聖.史蒂芬加冕,此圖片來自網絡/鳴謝)
大教堂以8根巨型圓柱和高聳中央穹頂為特征,正麵朝向多瑙灣,背側臨多瑙河,可從露台俯瞰兩岸全景。教堂主聖壇和穹頂有著精美絕倫的大型油畫,其中單塊畫布祭台話為世界之最。現存建築側麵祭壇有匈牙利首任國王及天主主教頭骨。附屬建築包含文藝複興時期雕刻和1831年加建的古埃及風格墓穴。
遺憾的是大教堂正在維修,遊客隻能在一樓的聖堂參觀。然而,僅僅是聖堂和教堂外觀就十分令人震撼了。古人用什麽方式將這八根22米的圓形大柱豎起來的?沒有上帝的支撐,這事能成嗎?
我們來到緊鄰大教堂的王宮——穿梭於像迷宮一樣埃斯泰爾戈姆城堡,這裏珍藏著匈牙利的深厚曆史遺產,它見證了匈牙利建國的輝煌和戰火的洗禮,如今作為博物館館向世人靜靜訴說過往的故事。王宮的建築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文藝複興式等多種風格,擁有數十個保存完好的城堡房間,展示出土遺跡、曆史文物若幹(這些文物包括中世紀到近代的)。
(埃斯泰爾戈姆城堡山,此圖片來自網絡/鳴謝)
(城堡的大門,可以看見磚塊之細小,做工之精細,工程之牢固)
(花園一角)
(花園一角)
?
城堡博物館的文物年代跨度較大。有公元2、3世紀的羅馬時期的考古遺跡;還有12世紀—15世紀,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遺跡,如壁畫、哥特式小教堂;也有文藝複興時期的木版畫等。
(穿越時空、穿越迷宮、穿越地道)
(堅固的堡壘,易守難攻)
(很大的聚會場所)
(這是第一次修建王宮時的磚石)
登上城堡的高處,俯瞰多瑙河及對岸的斯洛伐克風光,腳下就是那座著名的瑪麗亞.瓦萊裏亞大橋。這座橋連接著埃斯泰爾戈姆與斯洛伐克的什圖羅沃市(如果時間充裕可以過橋去瞅瞅,但我們這次沒有多餘的時間了,也許下一次可以專門過橋遊覽斯洛伐克)。這座橋最初落成於1895年,但在1944年著被撤退的納粹德國軍隊摧毀,直到2001年在歐盟支持下重建。
(橋對麵就是斯洛伐克)
(將就這個窗框拍下來,好像一幅畫)
登高俯瞰,將埃斯泰爾戈姆的風貌盡收眼底。古老的文化及其不變的信仰源遠流長,就像永不止息的多瑙河,滋潤著一代一代人。那富有特色的精美絕倫的哥特式建築佇立在河畔的原野,顯得鶴立雞群。倘若將這些古老美麗的建築從這片土地抹去,這幅自然風光的畫卷將會黯然失色。我常想到一個問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全世界觀光客的聚焦點之一就是富有特色的古建築——先人們的智慧結晶,民族的驕傲,也是先人遺留下來的無價之寶。在古代,每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每一個曆史時期的建築都有其不同的特點,這些不同的建築也是區別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標誌,但是現代社會的各個民族和國家所建造的房屋建築,幾乎是清一色的"磚頭"形狀,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不僅是建築風格單一雷同,甚至還修建了不少經不起風吹雨打的豆腐渣工程。試問,若幹年以後,人類的後代,我們的後裔,將如何去識別每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特色建築?以何種建築而自豪驕傲?並且在觀賞中獲得樂趣和啟迪?
走出城堡,來到外圍的一側,親撫斷垣殘牆,仿佛聽見故人哀歎:人算什麽?這些古老的建築還在,至少還有廢墟古跡,而建造它們的人在何處?魂歸哪裏?我的耳邊響起《聖經》的話語: “凡血肉之軀的盡都如草, 他的一切榮美像草上的花; 草必枯幹,花必凋謝。”是的,人類永遠都是有限的,渺小的,可憐的,隻有上帝及其天國是永恒的,無限的,偉大的、神聖的。
再次來到恢弘的聖殿前,仰視令人畏懼的穹頂,擁抱巨大的圓柱,此刻渺小如蟻的我,真實的感受到神的力量之所在;感受到先行者的脈搏在聖靈的光照中跳動;似乎聽到故人在創造奇跡時的聲音:離開了上帝這個磐石、高台、避難所,人類什麽都不是,最終一事無成。
暮色降臨,我們告別埃斯泰爾戈姆城堡和大教堂, 往山下走去,在馬路邊搭乘去火車站的大巴,一路暢通無阻。
(輝煌的埃斯泰爾戈姆大教堂 此圖片來自網絡/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