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媽媽的育兒世界

雨傘爸爸和雨傘媽媽共同與您分享育兒的歡樂和艱辛、孩子成長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對中西混搭的育兒方法探索
正文

如何將興趣堅持到底 (極強的實踐性)

(2016-05-26 10:44:14) 下一個

 2016-05-16 雨傘媽媽 

這也許是一個經典的話題,同時也是一個難解的課題。有多少新鮮事物,孩子們在第一眼見到它們時,便立即愛上?然後又聽到多少次父母在教訓孩子,這不是你當時糾纏不休,讓買給你的嗎,這麽快就失去興趣了?

 

鋼琴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經常聽到負責任的鋼琴老師對家長說,你孩子是剛開始學,其實沒必要買這麽好的鋼琴;甚至可以先買一個電子琴試試,關鍵是要看孩子到底能堅持多久。

 

 

 

據鋼琴老師反映,鋼琴作為樂器王子,由於它具有音質優美、彈奏優雅的先天優勢,因此吸引了無數孩子趨之若鶩;即使孩子是在初學階段,彈琴也不會出現像小提琴那樣-不成音調便成雜音的結果;但是仍然有80%的孩子,學習鋼琴會中途而非。

 

於是,很多家長因此責怪孩子,為何如此沒有長性 - 不能將興趣堅持到底。

 

其實,何止是孩子,我們成年人難道不是一樣麽?在現代多姿多彩的社會,我們每天都有機會見到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因此,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對一個事物的喜愛,會不忘初心,得已始終?就連讓人以生死相隨的愛情,不也充滿挑戰,於是“將愛情進行到底”的口號才如此盛行。

 

 

如此看來,將興趣持續下去,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因為一般人都具有喜新厭舊的本質,除非有一套方法  不,是除非有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被交替使用,使大腦持續受到某種程度的刺激,才有可能到達成功彼岸。

 

那麽,具體來說,到底應該怎樣做呢?在怎樣做之前,有必要先分享一條重要的原則,即,誰做學習陪伴者,必須認真選!

 

第一,原因是陪練的角色,對於幼年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這就是為什麽不僅僅是家長在選老師;優秀的老師,也在選家長。我們曾經遇到一位鋼琴老師,在初次電話溝通中說過,她會給孩子安排一堂免費試聽課- 但是有個要求,孩子的媽媽必須陪伴孩子來試聽。

 


 

這個要求似乎有點奇怪,為什麽必須家長也試聽,很多家長很忙都是到了教室,放下孩子就匆匆離去; 而且,為什麽必須是媽媽陪伴?爸爸不行麽?爺爺奶奶不行麽?保姆不行麽?

 

No!老師回答說,孩子學琴,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陪伴TA學琴的人。因為,孩子學琴效果如何的各種因素,與普遍意義上理解的不同。一般理解為,學習成效的因素按照重要程度順序,依次為孩子、老師、家長;然而,對於那些從幼年期就開始學習鋼琴的人,重要性的順序恰恰是相反的,依次為,家長、老師、孩子。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年齡小的孩子,他們的自製力、理解力、以及勇氣等都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他們對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敢於迎頭而上,需要最信賴人堅定支持。而媽媽是從TA來到陌生的人世後身邊最重要的人  照顧TA,嗬護TA、陪伴TA,給TA安全感。孩子早期的各種生存技能,大多數來源於媽媽,吃、喝、拉、撒、睡,對於嬰兒來說,哪一項是不需要學習就可以很好掌握的?

 


 

因此,要充分利用年幼孩子對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把學習一項挑戰性的新機能,在媽媽的幫助下,變成一段更加安全和愉悅的經曆。因為這段經曆的感受如何,對於孩子的興趣持續迸發、以及之後的堅持不懈和永不停止的進步,有著奠基性的意義。

 

第二,對於幼時的孩子,大多數媽媽有著溫柔耐心的天性,更善於與孩子溝通;

 

與媽媽相比,爸爸可能更為嚴厲和缺乏耐心。我想,大多數父母可能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成為棍棒底下打出來的音樂家朗朗。因為,音樂本來是美好的事物,為什麽要讓孩子在嚴厲嗬斥和恐嚇威脅中,把本應是美好的事情變為痛苦不堪的噩夢般回憶?

 


 

我記得有一個著名的鋼琴學校網站上寫著一句話,讓人聽了很久難以忘懷。內容大意是,請父母善待自己的孩子,不要再讓美麗的鋼琴曲中,充滿了孩子此起彼伏的痛苦哭聲!

 

除了耐心,媽媽也更善長與孩子溝通  用更為通俗、更為形象的語言,讓孩子理解鋼琴彈奏基本功的掌握方法,以及TA所彈奏的每段樂曲裏的不同含義。

 

比如我的家庭,真正會彈鋼琴的是爸爸。然而,爸爸在“上崗”陪伴孩子學琴這份工作不久後,便敗下陣來。因為,每次去學琴,結果都是,要麽孩子哭著回來了;要麽爸爸氣呼呼拉著臉進門了;鋼琴老師於是找來媽媽,問可否換成不會鋼琴的媽媽試試陪課。老師覺得多數男人都不夠耐心,而且往往他們的理論水平高於實踐能力,造成各方麵並不成熟的孩子每次上課心理壓力很大。

 


 

既然一開始是孩子自己對鋼琴一見鍾情,立刻讓孩子放棄似乎有點心有不甘;於是,媽媽決定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噗嗤噗嗤的飛上了鴨架。幾個月的結果,相信大家也想得到,孩子比班上一起開始學琴的孩子,都進步快,並且愛上了彈琴。

 

那麽,不會鋼琴的媽媽,到底用了什麽辦法,使孩子前後有如此大的變化?學習鋼琴的辦法,是否也可以推廣到孩子的各種學習和興趣的堅持不懈?且聽下回分說(未完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