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正積極的人生觀

(2017-10-11 11:56:14) 下一個

   現在我們回頭來看看:關於苦聖諦它的用意,就是說讓大家透過對於世間一切法是苦的這個認知,來驅動您的修行。也許有人會說,那是不是這樣講:佛教所談到的就是一個完全悲觀的人生呢?因為談來談去全部都是痛苦嘛!實際上,我們要告訴大家絕對不是這樣。跟大家先把話說在前頭,所有的一切菩薩道的修行,其實沒有任何一個菩薩的修行是悲觀的、是灰色的人生觀;不是的!菩薩道的修行才是真正積極的人生觀。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知道,當 佛開示這個苦聖諦出來的時候,不管您從八苦或者是從三苦的立場,仔細去思惟、去針對著世間的境界,一一去簡擇思惟之後,您必然也會同意,確實就是像 佛陀講這樣一切都是苦聖諦的函蓋範圍。當你認知到這樣子的時候,對於一般的人來講,如果他沒有聽進 佛陀的教導,沒有好好去學的話,他是認知不到的。

  各位請想想看:當你認知到這一切是苦的本質之後,然後你進一步按照 佛陀所講的這些法門一一去修行,然後最終你能夠離開苦,或者更正確地講,是能夠超越這些苦的時候,那麽你過的豈不是真正積極的人生觀嗎?因為你掌握了世間諸法的真正的樣貌,了解了它們是苦的本質了;並且又有依照 佛陀所教的方法一一去超越這些苦,那不就是真正積極的菩薩道嗎?相對來講,如果像世間的一般人一樣,沒有辦法認清楚這些苦的實質,然後隻是不斷地在三界眾多的這些現象裏麵,完全順著自己的無明習氣去做的話,那請問大家:這種狀況是不是就像是一個鴕鳥一樣呢?把頭埋在沙子裏麵,完全看不見事物的本質,然後放任自己在三界輪回中載浮載沉呢?所以這兩者一比較之下,您會發現當 佛陀開示苦聖諦的時候,其實祂是告訴你如實、確實就是如此;所以,才讓你願意努力修行去超越這一切,這個才是真正積極的菩薩道的人生觀。

    那接下來,就是關於八苦跟三苦。我們講到說八苦的關鍵在於五陰熾盛,三苦的關鍵在於行苦;那麽我們說,五陰熾盛跟行苦它們都是一體的兩麵。接下來,我們就是要問了:既然五陰熾盛或者行苦呢,它們是一切苦都含攝,那麽我們應該要如何去超越這個部分的苦呢?我們就要認知到這個苦到底它是怎麽來的?那麽我們用一個方式跟大家說:我們仔細想想看,所有這些的苦都跟我們對境界的認知有關係;今天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狀況就是說,今天如果碰到一個境界,我們感受到這個中間有苦的話,那麽我們想離開或是我們想超越這個部分的苦的話,我們可以有各式各樣的作法。比方說,世間人的作法就是想辦法去改變眼前他所不喜歡的境界,用盡各式各樣的方式;乃至於說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因緣果報的道理,而用盡了一切的邪惡的手段,想辦法把眼前的境界改成他所喜歡的境界,這就是世間人的作法。但是這種作法呢,顯然並沒有真正離開了這個苦,因為接下來的這個後世,還有無量的苦在等著他,所以這個不是根本解決苦的道理。

  那麽再回頭,如果是用改變境界這個方式不好的話,那有其他的方法嗎?有的!我們再想想看:有許多的狀況,它之所以真正能夠成為一個苦,就是在於說你對於這個境界本身來講,這個境界是你不容易直接去改易它的。比方說,這個壞苦這件事情,世間一切莫非都是無常的,所以對於它會變壞的這個特性來講,您能夠改變讓它恒常不變嗎?所以這個事情也沒辦法這樣。所以,如果真的要去對治這個部分的苦的話,那應該要把這個矛頭,從原來指向境界、改變境界的這個方向,要把這個矛頭倒轉過來,把它轉到向我們自己的這個方麵。也就是說,今天所有這一切的苦呢,要成就我們所感受的這個苦,除了要有境界之外,一定還要有一個能覺知境界的我在那邊,才能夠共同成就了苦受;那這個果本身,我們可以說,當我們把這個修行的方向轉一個方向,轉到說修行自我開始,那就表示我們開始走向修行的這個正路了。

  那麽對於這個部分來講,我們可以說修行的時候,真正要解決對這個境界的這些苦,包含苦苦、壞苦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好!我們可以讓我們自己開解我們自己。比方說,對於眼前的境界終必壞滅這個狀況來說,我們可以先作好心理建設,讓自己預先打預防針,告訴自己說眼前美好的事物終究會壞滅,然後不斷地告訴自己、不斷地告訴自己這個境界會壞滅、這個境界會壞滅;那麽一旦我們常常這樣練習,有些人甚至主張說我們生活中的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經常作這樣無常的觀行。比方說,有人說:甚至說當你拿起一枝筆來寫字的時候,那你就要觀行了,這個筆在寫字的時候,這個筆寫一寫呢,終究這個筆會沒水啦,或者這個紙張終於會用盡,或是你寫一寫終究會寫完啦等等;那你這個寫字的場合呢可以看作是一個無常的現行,你要教育自己、要給自己心理建設說,要能夠接受它的無常。

  乃至於說碰到生活中的其他的事情,包含說、比方說迎接一個新生兒的誕生,那這個在世間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高興的事情。可是他們也會主張—這一派的修行人也會主張說—關於這一點來說的話,你也得觀行嬰兒從出生之後,他不是就隻有出生了,我們所感受到出生的喜悅而已;其實我們應該要把無常的觀行也放在上麵,必須要看出這個嬰兒從出生漸次成長,不就是逐漸喪失了他出生時候的那樣子的天真無邪嗎?並且他還要逐漸長大,終究也是有老病死的過程啊!所以從這個嬰兒的出生這件事情,也必須要這樣無常的觀行。所以這種的方式相當於說,每一個境界來的時候,我們就好好地觀行這個境界裏麵的無常性,以這個方式來對治壞苦。那你一旦能夠對治壞苦的話,你對於苦苦的那個對治也必然會更得力,這個是第二個層次。

  但是各位想想看:這樣子的一個修行的方法,雖然能夠讓我們應對世間的無常樣貌的時候,能夠多一分的心理建設、能夠少一分的痛苦覺受,可是大家想想看,這個作法它有根本的解決問題嗎?這個作法很顯然一個狀況就是說,每一個境界的無常性它都是獨立的。比方說,我們剛剛說您手上拿了這一枝原子筆會寫到沒水的這個無常性,跟一個嬰兒出生之後所經曆過的老病死的無常性,對您的覺受來講、對於您自己本身的覺受來講,那一定是不同的;所以,您對於這些每一個境界的無常性來講,勢必都需要好好地觀行,這也就是某一派的這個修行人所積極主張的。

  可是我們卻要說世間的境界,大家想想看:世間的境界是不是有千萬種,乃至於無量種的境界呢?如果說這些無量種的境界,每一種境界都要這樣子去觀行的話,那請問您要解決到什麽時候呢?所以與其這樣子的話,有沒有一個更根本的方式,去解決壞苦的這些問題呢?甚至我們要說的是說,一切的這個行苦是:您隻要有察覺到說我們五陰在三界世間裏麵在運行的時候,它本身就是一種苦啊!那麽這種苦跟我們前麵講說,基於我們自己的立場,去觀行眼前境界的無常變壞的這件事情來講,您是不是覺得說,這裏麵沒有辦法把它接軌起來一起來看呢?是的!因為剛才所講的對治壞苦這些狀況,始終把能夠感覺境界苦的那個我,跟境界本身的變壞,把它分成兩個獨立的個體去看;那你每次都要很努力地去觀行境界的變壞相,用這個來對治壞苦。但是這樣子就算你真的能夠對治許多壞苦的狀況,就算你真的能夠對治許多壞苦的狀況,但是對於行苦這方麵,您可就沒有辦法了。因為這些行苦的本身,牽涉到身口意行;請問是誰的身口意行呢?當然就是這個修行人本身的身口意行啊!那五陰熾盛,這個五陰是誰的五陰呢?當然是這個修行人本身的五陰啊!所以剛才修行的這個方法呢,所謂的觀察境界壞滅的這個方法,其實它有許多地方都作不到真正解決苦的這個事情。

  我們現在從另外一方麵來看:我們說一開始一個正確的方向,就是把修行的矛頭,從改變境界轉向說把這個矛頭對向自己、來修行自己;那麽這個修行自己,前麵所講到一個世間人常說的方法,就是給自己心理建設,讓自己接受世間法的無常,這是世間人常常講的一種方法。但是我們現在要給大家說的是,現在佛教裏麵講到的方法呢,有更進一步、更關鍵的方法,那就是要來看看我們所執著的那個我,也就是麵對境界的時候,能夠見聞覺知的那個我,到底祂的實況是如何?因為所有一切的苦苦、壞苦,乃至於我們剛才講的行苦的本身,它不外乎就是因為有了這個我在運行,所以我們才能夠針對每一個境界,去感受那樣子的苦存在。所以,今天我們要解決苦的問題的時候,最根本、最核心的,其實就是從我們所感知的這個我,也就是見聞覺知的這個我開始。

  實際上,我們如果注意去看,所有一切的這些苦,不管是八苦、不管是三苦,所有這一切的苦,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對於這個能見聞覺知的我,有牢不可破的執著。因為,我們先有了這個執著,所以我們對於不同的境界現起之後,我們就是會因為這個現起的境界,跟我們所牢牢執著的我是合還是不合,而引起了是樂、還是苦這個種種的覺受;所以一切苦的根源,其實是我們對於有一個我的這種執著,在佛法裏麵這個就叫作我執。那麽這個執著,如果您想想看,這個執著如果我們能夠棄舍的話,那麽就相當於說,我們在麵對這個境界,不管這個境界是好的境界,是壞的境界,是目前看起來不動的境界,還是目前看起來急速變遷的境界,不管是哪一種境界,如果我們的我執這個問題能夠得到一個根本性的解決之後呢,那就好像一般人所述說的境界儼然就在前麵,仍然是這樣子的在演出,可是背後那個見聞覺知的我卻完全變了一個樣——祂不再像以前那樣見聞覺知了。

  甚至我們可以打個比方說,那就好像說,原先的見聞覺知的我,透過去除我執之後,原先那個見聞覺知的我,就儼然變成像一團透明的空氣一樣。那你說,如果想象像一團透明的空氣這樣子的話,那麽這個空氣,請問世間有什麽樣的東西,能夠真正去阻擋它的行進呢?所以說,以這個比喻來讓大家了解到,佛教裏麵的所謂的去除我執的話呢,那它所成就的狀況就是:沒有了你所執著的見聞覺知的我之後,對於這一層的執著把它解決了之後,那麽一切的境界,不管它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些受對於你來講其實到最後它都是如實的呈現,都是隻有事情在眼前的這個流轉,而不再有因為見聞覺知而起了諸般的苦的這個覺受。所以,這是苦聖諦的一個入門的觀行的方法。

  所以,在今天跟大家講的這個部分就是說:大家在切入這個苦聖諦的時候,不是從一個境界、一個境界去切入,而是一開始的時候必須要先認知到五陰熾盛苦跟行苦背後的關鍵就是我執;所以你必須要依照善知識的教導,去了解到什麽樣的狀況是我執,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開始去斷除我執。那麽一旦你掌握到如何開始可以斷除我執之後,那就相當於你是從核心去掌握到斷除這些苦的這個方式——從核心去掌握;那麽一旦對核心有所掌握,那個時候你就可以再次來曆緣對境,用這個斷除我執的功德一一去曆緣對境,增益斷除我執的這個部分的功德受用。

正緯 苦聖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