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菩薩生起悲心的原因(一)

(2016-12-20 13:34:03) 下一個

    釋迦世尊開示了三十幾種生起悲心的因緣。這大致上可以歸納為《華嚴經》世尊開示:菩薩生起大悲的十種因緣。在《華嚴經》卷53中,世尊說:“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種觀眾生而起大悲。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無依無怙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性不調順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沒生死海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嬰疾苦而起大悲;觀察眾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觀察眾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是為十。菩薩恒以此心觀察眾生。”(《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3)這十種菩薩生起大悲心的因緣:第一,是看到眾生的五陰身心,其實是虛幻不實不可依靠,但眾生卻執著不舍,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二,是看到眾生不知道修正自己造作善惡的業力和習性,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三,是看到眾生沒有深不可拔的堅固善心,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四,是看到眾生在漫漫的無明長夜中昏睡不知醒悟,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五,是看到眾生不斷地造作種種讓自己淪墮的不善法,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六,是看到眾生被財色名食睡,及色聲香味觸五欲境界所係縛,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七,是看到眾生一直都沉沒在三界六道的生死大海之中不能出離,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八,是看到眾生長期罹患種種身心的疾病和痛苦,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九,是看到眾生沒有渴求真實善法的善法欲,因而生起了大悲心;第十,是看到眾生迷失了讓自己也能幫助眾生真正解脫的佛菩提道了義究竟正法,因而生起了大悲心。菩薩永遠都是以這十種悲心來觀察眾生、救度眾生永無窮盡。大悲心是佛菩提的生因。

我們接續以上的內容,繼續《優婆塞戒經》〈悲品〉.

    經文說:“又見眾生諸根不具,是故生悲。”(《優婆塞戒經》卷1)有的菩薩他生起悲心的原因,是因為看見眾生五根不具足,他的生活很慘淡。五根不具足的人——例如盲、聾、瘖、啞,這些大多都是過去世謗法的地獄罪等等所剩下來的餘報勢力;當他五根不具足的時候,他的意識功能是會降低,他謀生的時候也會增加很多的困難度。也許有人說:“我們很少看見五根不具的人啊!”其實我們是常常看見而不知道那就是五根不具。

  五根不具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意思是說:他的五扶塵根並不具足;另外一個意思是說:他的勝義根是不具足的。五扶塵根的不具足,譬如說——是說他的色身的五根不具足;例如,他眼睛有了異樣、有了殘障的情形,或者眼睛缺少,或者是說他的耳朵殘障等等的原因,所以使得他的眼根、耳根等等不能正常的運作;這是五根當中五扶塵根不具足的情形。

  另外一種情形,則是說他的勝義根不具足。譬如來說:我們舉個例子,大猩猩牠是很健康,但是牠的五根我們來看是不具足的,為什麽牠的五根不具足呢?因為牠不能如同人類一樣可以很流利、很豐富的說話,這就是牠的舌根不具足,但是舌根不具足並不是在於牠的舌頭上麵,而是在於牠的勝義根的問題。同樣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大猩猩與人類所學的種種法,看起來好像是一樣快,但是過了一歲半、兩歲乃至更年長的時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非常非常的不同!人類的嬰兒學習力開始越來越快,而且非常快的學習能力;大猩猩則是維持原來的緩慢速度。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情形呢?這是因為大猩猩牠的勝義根不具足。牠有嘴巴、有牙齒、有舌頭,而且牠的舌頭和人類一樣,一樣可以嚼動、一樣可以發音,偏偏牠就是不能像人這樣很豐富、很深入的說話溝通,正是因為牠的舌根的勝義根,對人類來說,那是有缺陷的。同樣的道理,大猩猩其餘的四根也是一樣的情形,人類在與牠一樣年紀的時候,已經能夠理解非常多很深細的事情以及道理,但是大猩猩卻是無法理解;雖然大猩猩經過人類的訓練以後,也可以理解一些事情,但是最多也隻能理解幾百樣人類所了解的事情,超過了就沒有辦法理解;可是人類卻可以了解這麽多這麽多的事情。這就表示說,以人類來說,大猩猩牠的五根的勝義根是有缺陷的。

  在人類之中,其實也有這樣的情形存在,有的人他生來智慧就是增長很緩慢,我們叫他遲緩兒,這也是說他的五根不具足的一種情形。他們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都是非常好,可是在於世間法的學習就非常的遲鈍、非常的慢,這就是對世間法的五根不具足。也有的人雖然五根很正常,但是他的世間法的學習一樣也都很快,但是你如果要求他斷除煩惱、要取證解脫,他總是學不來、學不上手,這就是說他對於解脫法的五根其實是不具的。或者他能夠斷除煩惱,但是要他取證法界實相,他就是無法實證、無法理解,這也是五根不具的一種情形,他對於佛菩提道的實證乃是五根不具。這樣看來,諸根不具其實有很多情形,很多人都有諸根不具的情形。

  可是,為什麽會有諸根不具的困苦呢?這都是過去世謗法所留下來的餘報影響,這不是傷害眾生而導致的五根缺陷,而是在勝義根上麵有問題。所以很多都是在過去佛的時候,曾經謗佛、謗法的事情所引生的餘報勢力,這都是過去許多劫以前的過去佛發生的事情,謗佛或者謗法其實都是很嚴重的事。但是,眾生在諸根不具的時候,卻不知道諸根不具的緣由到底是什麽?所以總是怨天尤人。而他們的父母也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他們養到這樣的孩子,大多是共業;有的時候他們老是怨天尤人,認為老天對他們不公平“為什麽讓我生了這樣的兒子?”其實這都是往世的共業所造成的,其實都是自作自受。所以都不該怨、不該怪,應該好好的去補救往世的惡業,才是正辦;從今世起,去補足不夠的善根就行了,好好的改往修來就是了。菩薩因為看見這些人諸根不具,卻不懂得補救,還常常怨天尤人,還一直覺得社會虧欠他們,還一直對社會作更多無理的索求、無理的要求,乃至甚至造下了更多的惡業去傷害眾生,這樣的人真的是沒有智慧!所以菩薩看到這樣的情形,就生起了悲心,發願想要救護他們發起菩提心。

  我們再來看後麵的經文怎麽說,後麵經文說:“又見眾生生於邊地不修善法,是故生悲。”(《優婆塞戒經》卷1)菩薩看見眾生生在邊地聽不到佛法,卻又不懂得修集善法,將會導致他們生生世世輪轉於惡處之中,受苦至無量無邊,所以菩薩因此而生起了悲心。那什麽是“邊地”呢?邊地就是說,生在沒有佛法的地方。諸位看看哪裏是邊地?譬如來講:像非洲是邊地、美國也是邊地、歐洲也是邊地,隻要聽不到了義正法的地方,就是邊地。如果那裏隻有表相佛法,卻沒有了義正法的地方,也可以算是邊地。那哪裏才是中國呢?有大乘法能夠學習,這裏正是佛法中的中國,因為大乘了義究竟正法,在這裏可以發揚、可以弘傳、可以實證。因此,我們當菩薩得要努力的去實踐佛法,讓許多沒有佛法的地方,也能夠聽聞了義究竟的佛法,因此可以如法的修善淨法;如果可以這樣做的話,那個地方就不是佛法的邊疆了。所以,要能夠生在佛法所講的中國並不容易!你們看,還有很多的國家或者地區,他們仍然常常有在戰爭,有的人趁著戰火也打家劫舍造作惡業,根本聽不到正確的佛法而能夠改善他們的身口意。或者有的人想要修學佛法,卻是學到外道假冒的佛法,那也是算邊地;這就是說,因為他們往世不修善法,而喜樂親近惡法,因此這一世就生到邊地之中。菩薩看見了這樣的情形,也一定會生起悲心而願意救拔。

  我們看後麵的經文繼續說:“又見眾生處饑饉世,身體羸瘦互相劫奪,是故生悲。”(《優婆塞戒經》卷1)也有的菩薩因為看見眾生出生在饑饉的年代,所以有了許多的苦難,因此就生起了悲心。看到世界上很多地區鬧饑荒,那裏的孩子們他們在地上一顆一顆的撿穀米,有的時候慈善團體捐贈的米粒掉在地上,他們就拿著罐子一顆一顆的去撿,這就是屬於饑饉之世。你們看他們的身體非常的羸瘦,肋骨一根一根的浮現,都是皮包骨啊!他肚中都積滿了水而膨脹,生滿了蛔蟲。你說這苦不苦呢?這非常的苦!可是那裏的政府以及叛亂者又互相的戰爭,造成了很多民眾之間也互相的劫奪盜竊,乃至更相的殘害欺淩。像這樣淒慘的果報,菩薩看到這樣的情形,當然也會生起悲心。

  佛陀在後麵的經文又說:“又見眾生處刀兵劫,更相殘害惡心增盛,當受無量苦報之果,是故生悲。”(《優婆塞戒經》卷1)有的菩薩又因為看見眾生處於刀兵劫之中,彼此之間互相的殘害,乃至惡心增盛;這一些惡眾生們,當然未來世要受無量的苦報惡果。我們說刀兵劫,就是比現在的戰爭更厲害,當刀兵劫來到的時候,經典上記載,那個時候應該是人類的色身非常衰弱的時代。經典記載說:那個時候的人們,用蘆葦折下了一根就可以戳死人,樹枝摘下了一根就可以砍死人。您看,業力就是這樣的情形,真是不能想象!殺人不一定要用刀子,而直接用蘆葦、用樹根就把人殺死了,這就是刀兵劫。刀兵劫就屬於大劫中的中劫,而且這個中劫裏麵其實還有很多的小災劫;在一個小劫中就有很多種很多種的災劫,例如說:種種的戰亂等等,這都是這些小災劫。所以當刀兵劫來的時候,業力所感而沒有地方逃,隻有跑到深山無人的地方躲起來,那時候真是痛苦!但是眾生卻不知道這往往都是往世的惡業所招感的共業,所以在刀兵劫來臨的時候,心性仍然沒有改變,仍然的一再彼此互相的殘害侵奪,仍然的是讓惡心得勝;這些人當然在未來世就得要受無量無量的苦報。菩薩看見了眾生這樣愚癡的果報,當然會生起了悲心。

  我們繼續看後麵的經文說:“又見眾生值佛出世,聞說甘露淨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優婆塞戒經》卷1)有的菩薩又看見眾生雖然有福親自能夠遇到佛陀在人間示現,或者能夠聽聞正法,可是當他們聽到佛陀宣說甘露法的時候,卻無法受持;或者有佛法在人間流傳的時候,卻無法受持實證。菩薩為此而生起了悲心。聽聞佛陀所說的兩大甘露法而無法受持,其實是很常見的情形,也就是他對於解脫道及佛菩提道,是沒有辦法受持的。譬如,現代佛教界有很多人不也是這樣嗎?他們在 釋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仍然有佛法在人間流傳,可以實證,但是他們卻無法親證解脫、也無法親證實相;因為無法親證,就對於佛所說的法當中的真實義不能領受,隻是在表相上麵學學佛,因此無法得到真正的功德受用。這也是菩薩看到而生起悲心的地方。

  但是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例如我們讀經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經典記載一個事相的情形發生,經典上常常記載:有的人來聽經的時候,看見了佛,就行頭麵接足禮,然後在佛麵前坐下;也有的人來到佛前,不僅頭麵接足禮之後,還要問訊如來說:“請問如來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色身康健否?眾生易度否?”然後問訊完了才坐下聽經;那也有的人則是在遠處,遠遠的向佛陀禮拜了以後就坐下;那也有的人是在遠處,遠遠的向佛陀彎腰鞠躬作禮一下以後就坐下了;乃至也有的人看見佛陀以後,合掌問訊而坐下;甚至也有的人隻是遠遠的向佛陀點個頭,稽首、點個頭就直接坐下了;還有一種人他看見佛陀時,既不點頭也不彎腰,就直接坐下來了。這就代表,後麵這兩、三種人如果你跟他講普通的人天善法,譬如布施得福的因果、造惡會下墮三途等世間相的法,他們會信受;又例如說,你教導他們要供養僧寶是大福田,得未來世生天果報,他們也會信受;可是你如果為他們講一點表相上的二乘解脫法,他們有的就會信受、也有的不信受;但是如果要講到實證解脫,講到涅槃、無我、無我所、涅槃的本際,他們就信不過了。譬如說,你告訴他們說:“涅槃就是要把十八界滅盡,滅掉十八界成為完全無我的這個境界,這就是涅槃的本際。”這時候,他們聽到就很懷疑而無法信受,這類的人就是聞說甘露淨法而不能受持的人;而這也是二乘菩提的解脫智慧,他們就無法信受這一個甘露法門。那如果連二乘涅槃都無法信受的話,假使你再告訴他們不可思議的大乘佛菩提的實證,那你講佛菩提的核心是第八識如來藏,你要教導他們實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如來藏法,他們當然就更不容易相信了。

  譬如,佛教界有好多人都以為:“自己要用離念靈知心,在死的時候進入涅槃當中,這樣可以如如不動。”可是我們依據 佛陀的聖教開示,在書中說明了:這個意識離念靈知心,其實也是要滅掉,才能入涅槃的。意識乃是十八界法當中的一個,十八界滅盡以後,當然意識離念靈知也跟著滅掉了,哪裏會有意識靈知心可以住在無餘涅槃當中如如不動呢?所以,這就是誤會——誤會涅槃、誤會意識,對於意識靈知心是會滅掉的不了解。其實嚴格說來,入涅槃的時候,其實也沒有人入無餘涅槃,乃至阿羅漢都入不了無餘涅槃。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當十八界滅盡以後,還有誰能入無餘涅槃呢?沒有人入涅槃,才是真正的入涅槃。所以我們套句《金剛經》的公式說:“所謂涅槃,即非涅槃,是名涅槃。所謂入涅槃,即非入涅槃,是名入涅槃。”其實無餘涅槃之中,隻有剩下涅槃的本際——第八識如來藏獨存的狀態,就叫作無餘涅槃;並沒有三界中的五陰十八界,當然也沒有意識離念靈知心存在在涅槃當中如如不動。如果學佛人能夠信受這樣的佛陀聖教,那就表示,這個學佛人的佛法知見水平是有提升上來。所以,即使是這樣二乘較淺的涅槃甘露法,也不見得是人人都能信受的;更何況是大乘般若的無上甚深微妙的無上法義,那就更不容易讓眾生信受了。因為他們無法信受這二種甘露法門。

  佛陀所說的二種甘露法門,第一個是說:二乘的解脫道甘露法門;另外一個甘露法門則是說:大乘的佛菩提道甘露法門。我們剛剛所舉的例子,也就是說後麵的兩、三種人,他們遠遠的看見佛陀就點個頭坐下,乃至連點頭就不點頭直接就坐下來聽法的這些人,他們與佛以及與法的緣,其實是比較淺的,所以他們都無法受持這種甘露法門,隻能受持較為粗淺的人天善法乃至世間法,或者他隻能受持表相的佛法;那就是因為他自己是愚癡無明的緣故所影響。菩薩看見眾生親自遇見了諸佛,親值了諸佛開示甘露法,乃至遇到正法的弘傳,結果這些眾生竟然有那麽多人不能受持!那當然菩薩就生起了悲心。

  諸位看見這種人,一定也有悲心的。可是你們知道嗎?無量世以前我們也是這樣,如同這些人一樣被佛菩薩悲憫過的,因為每個人成佛之道都會經過這個階段。每個人在無量劫以前,剛開始學習佛菩提道的時候,都是先從還沒有發起菩薩性的境界中開始修學,在沒有菩薩性的時節,當人家第一次介紹:“現在有佛降生於人間,我們一起去聽經好不好?”那時候的我們也說:“好啊!我們就去。”可是去了以後,卻對佛還沒有具足信心,點個頭乃至直接就坐下來了;所以說,那個時候佛陀如果說到了解脫的境界、說到涅槃的境界的時候,可能就聽不進去,那個時候的我們心裏可能想:“那麽深!又要把我五陰十八界統統滅除掉,這個我聽不進去啦!”聽完了,下次就不來聽佛陀的開示了。所以說,那更不用說佛陀後麵如果要講大乘佛菩提的般若,乃至唯識——三轉法輪的唯識,甚至種智的深妙法,這些人根本就聽不進去。但是這個過程,是每一個人在成佛之道都必須經過的。

  但是,你從現在明心以後的證量,或者也有的人他眼見佛性了,乃至有了實證道種智以後的證量,他以這個無生法忍的證量來看,大家不知道可以親自遇見諸佛是多麽珍貴的事!因為諸佛出現在人間,就猶如優曇缽華一樣“一時乃見”!不是常常得以遇見諸佛說法、可以值遇正法的,是這一時或者那一時偶爾才能看到,是非常非常的珍貴!可是,眾生親自遇見了佛、親自遇到了正法的弘傳,竟然不能受持佛陀開示的這兩大甘露法門!那你當菩薩的看到這樣的情形,當然會生起悲心,心中想:“這些眾生好可憐啊!”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