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是萬能的? ( 二)

(2016-10-06 08:59:20) 下一個

     電影《冒牌天神》”Bruce Almighty”,是美國2003年上演的一部喜劇片。

  喜劇天王金凱瑞要挑戰的角色是萬能無敵的上帝。在片中他所飾演的布魯斯是一位諸事不順的電視台記者,一心想登上主播台的他,卻老是事與願違,最後還遭到公司開除,和女友的關係也越來越糟糕,於是他將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衰事都怪罪到上帝的頭上,認為上帝對他十分不公平。當上帝聽到他不滿的聲音後,決定賦予他一個禮拜神奇的力量,好讓他知道當上帝也不是這麽容易的事。隻是突然一手掌握大權的冒牌天神布魯斯,卻開始濫用他的超能力,搞得全世界雞飛狗跳,一連串翻天覆地的笑料就此展開…。

    這部電影雖然是搞笑的喜劇,所探討的卻是極為嚴肅的話題:“上帝是否存在?”以及“上帝的權限是否有限製?” 這裏便藉這部電影,探討一神教所謂的上帝,是否可能存在?

    布魯斯──水牛城的實習上帝──必須聽取子民的禱告,並做適當的處理。若同時有千千萬萬人在祈禱,他要怎麽分別和處理呢?剛開始的時候,他聽到許多人的聲音,這些聲音交雜在一起,很難分辨,上帝教他要認真聽,才聽得清楚。這似乎是為難他了,一個人要怎麽同時聽取千千萬萬人的禱告呢?後來,他用檔案櫃、用便利貼,乃至使用計算機管理這些禱告。可是,禱告的人實在太多了,他剛處理時,有一百五十萬則禱告,他用超能力,手指在鍵盤上飛快的運行,處理禱告,幾個小時之後,發現未處理的禱告居然激增到三百萬則──原來,大家都太習慣禱告了,上帝要裁奪天下國家大事,還要兼任每一個人的管家婆,為我們處理芝麻綠豆、雞毛蒜皮的瑣事。

    布魯斯發現自己根本處理不完,便運用批處理,將所有的禱告,不加揀擇的,全部予以應許。這下子有趣了,有人股票漲三倍,有人一夜之間長高、胸部變大……等等不一而足,乃至竟有四十萬人,同時中樂透彩。“這樣子,總該皆大歡喜了吧?”不!“怎麽會呢?”當然不滿足了,好不容易中個頭彩,卻隻得個十七塊美金的獎額,怎麽讓人受得了?

  布魯斯的胡亂許諾,無法滿足他貪得無厭的“子民”,整個水牛城陷入瘋狂失序的暴動。不錯,他可以實現一些無厘頭的欲望,卻得承擔不愉快的後果。而且,全能的他,竟沒有辦法讓女友回到自己的身邊。這讓他體會到,“上帝”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好當,這時候他才心甘情願的舍棄自己怨天尤人的習性,臣服於上帝,做祂忠實的子民。

    所以說,這部電影顯然是從基督徒的觀點出發,企圖修補一神教的理論缺憾,答複大眾對一神教信仰的質疑。很可惜的是,這個企圖並不是很成功。

  上帝授與布魯斯權力時,曾經吩咐他:一、不能跟別人透露自己所擁有的超能力。二、不能變更自由意誌。第一點顯然隻是對布魯斯的限製。但是第二點,卻是上帝本身的限製。怎麽說呢?要是上帝可以變更人類的自由意誌,世界上不應該有人不信上帝,也不應該有惡人。在電影中,布魯斯問上帝:“要怎麽讓一個人自動的愛你?”上帝答:“問得好!要是哪天你知道了,趕快來告訴我。”換句話說,上帝也無能轉變人的自由意誌。

   事實上,上帝的能力還有更多的限製。比方說,若有人要去搶銀行,或者要去賭博,他也跟上帝祈禱,上帝可以滿他的願嗎?以布魯斯來說,他還不知道祈禱的內容,就一概應許了,三百萬的祈禱當中,總有些惡願吧?如果上帝會實現惡人的惡願,破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法則,那麽上帝就不是正義的化身。若上帝有能力這麽做,而基於道德的理由,不這麽做,實際上祂還是在遵循一種法則,這仍然是上帝權力的限製。

    再比方說,若多數人祈求同一個願望,而這個願望是有排他性的,上帝是怎麽處理的?以電影的情節來說,要是三百萬的祈禱當中,有好幾個人希望當選下一任的美國總統,而布魯斯全部加以應許,會發生什麽事情呢?是否美國要拆成好幾個小國,大家一起來分治呢?若不同的球隊都希望得到冠軍,上帝也答應了,會發生什麽事情呢?所以說,不能違反邏輯,也是上帝必須服從的另一個法則。

    再來,就是處理能力的問題,這在電影中已提示了,也證明一個凡夫沒有能力負擔上帝的職權。但是,上帝本身呢?祂是怎麽處理人間的大小瑣事,使之沒有分毫的差池呢?事實上,大家可以看到,處理布魯斯的問題,上帝就得付出不少心力──跟他講上幾回話,變現一些奇跡讓他信服,陪他在喜馬拉雅山上賞雪……等等。上帝的子民那麽多,他是怎麽分配他的時間,處理這些大小事務呢?若是他沒有注意去處理,人間會發生什麽事呢?

    電影中,布魯斯說:“你是上帝,不可以渡假。”上帝說:“為什麽不行?所以人間才會有所謂的‘黑暗時代’啊!”. 電影工作者可能是以為,上帝隻有管人間的善惡,才會編出這樣的對白來。他們顯然忘了,上帝是萬能的,人間大大小小的事務都是“上帝的旨意”,要是上帝真的渡假去了,世間應該沒有人會誕生,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上帝創造的。應該也不會有人死亡,因為死亡也是上帝的旨意。人間的大小事務,應該統統都會停頓,因為沒有上帝,一切的一切,都不應該會發生。

    上帝的存在,就像日、月、星辰的運行,又像腦波與心跳,隻要中斷一刹那,便是大禍臨頭。所以上帝渡假,是無法想象的。這樣的上帝,永遠都有幹不完的活,如果有意識、又能夠作主,叫祂不喊累,還真難呢!

  愛因斯坦就不相信上帝是這個樣子。他說:“我無法想象一個會對自己的創造物加以賞罰的上帝,也無法想象它會有像在我們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那樣一種意誌。”如果上帝是有意誌的,這個世界不會那麽有秩序,那些自然律應該會經常發生例外(例如,月球突然靠近地球、屁眼中出生一隻猴子、口中飛出成群的蜜蜂、忽然長出多餘的二根指頭、一夜之間長高二十公分……等電影的情節)才對,因為上帝隨時可以用祂的意誌改變一切。這當然不是我們經常觀察到的事實,所以理性發達的人,不會相信上帝是有意誌的。

 如果上帝要同時管那麽多事,祂一定得仰賴某些自動機製(布魯斯全麵應許大眾的祈禱,也是一種自動機製),也就是說,某些事情就算祂不知道,也沒有去裁奪,這些事仍會按照某一種法則而發展、進行。例如,如果祂沒有特別指示的話,地球就得沿著黃道繼續公轉,並且以地軸為中心,每天由西向東的自轉。又例如,如果有人懷孕了,胎兒仍然會持續的成長,一直到誕生為止。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上帝忙煩的程度。每當有人懷孕時,祂就得做一個裁奪:這個胎兒,應該長什麽樣子?出生時的身高、體重、五官、性別、健康狀況,以及種種的生理條件。還有他的性格,愛不愛哭、怕不怕濕……等等。這樣子整個思維過一遍,假設隻花了千分之一秒,每天如果隻有一千個人出生,祂就得花上一秒鍾。這還隻是人類,還有很多的物種,包括蒼蠅、蚊子、跳蚤,如果都是上帝創造的,祂也得考慮一下,它們該是什麽樣子。六十種物種,花掉上帝一分鍾的時間。三千六百種物種,花掉上帝一個鍾頭的時間。每天如果有八萬六千四百種物種,分別孕育了一千個新生命,就花掉上帝一整天的時間,這樣子祂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幹別的活兒了。

   當然,建立這樣的模型,是把問題簡化了。該不會有人爭執:“上帝處理一件事,應該可以更快,不用花到千分之一秒”吧?事實上,不管上帝的速度有多快,一定要有處理的時間,因為這是有為法的共同法則,覺知、判斷、作為,不管多麽快,總要有個時間。以計算機來說,雖然計算機不斷的推陳出新,速度也越來越快,但是絕對沒有一個科學家敢說:“總有一天會出現一種計算機,不需要處理時程,就可以產生結果”,因為這根本違背事實及科學的原理。所以,隻要上帝處理事情,需要時間,祂就無可避免的,會被無量無邊的瑣事所纏,終至完全癱瘓為止──就像計算機因為處理的工作程序過多而當機一樣。

  以上討論的處理能力,偏向於總量的,這是假設那些事務可以延遲處理。另有一個處理能力,也是上帝所必須具備的,就是同時處理許多事務的能力,這是同時發生、都必須立即處理的多數事務。比方說,布魯斯擔任新聞主播時,水牛城發生暴動,照理說,他應該可以不必離開主播台,就把暴動搞定的。因為,同時處理許多事務,應該是上帝的基本能力才對的啊!可是,布魯斯顯然沒這本事。電影也沒有交待真正的上帝到底要如何同時處理大量的事務。

    我們可以想象,上帝像是一部速度極快的超級計算機,可以同時處理多種工作。但是,熟悉計算機的人都知道,計算機其實每一個瞬間所能處理的,仍然隻有一件事,當許多人同時透過終端機在使用計算機時,計算機便將它的處理效能,分配給各個使用者,換句話說,它一直在“轉台”,有時為你服務,大部分的時候為別人服務。如果使用者不是很多,你會覺得仿佛隻有自己一個人在使用計算機似的,因為計算機的速度很快,就算它隻撥出萬分之一的時間為你服務,你也不會察覺到有什麽不同。

  可是,使用者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遲延就會越來越明顯,往往畫麵就停在那裏,暫時不理會你的指令,你也必須越來越有耐性才行。(一個人使用個人計算機,若同時要求處理的工作程序過多,也會發生類似的狀況。)若是使用者激增,超過計算機的負荷能力,它一旦當機,你再有耐性也沒用。

  因為一神教信徒心目中的上帝,能知能覺、能作主,所以祂處理事務,不管多快,一定需要時間;隻要是需要時間,就一定有處理能力的極限。比方說,布魯斯耳朵聽到許多人同時在跟他禱告,他就沒有辦法一一分辨清楚。上帝說:“如果你注意傾聽,就會聽到。”那隻是人類的想象而已,經不起檢驗的。因為聲波所以能夠被我們所察覺,一定要有高音、低音,振幅大小等個別的特征。當許多聲波夾雜在一起的時候,彼此互相幹擾,便會將聲波的個別特征掩蓋,讓你完全不能分辨。如果隻有幾個人同時跟你講話,也許你還可以分辨清楚。但若有幾十萬人、乃至幾千萬人同時跟你發話,試問你要如何分辨呢?

  像一條電話線路,雖然可以允許很多對話同時進行,但這仍然是有限製的。它的原理,仍然是一種資源的分配,也就是說,我們聽到的聲音是經常中斷的,但是因為中斷的時間很短暫,所以我們不覺得通話被中斷過。中斷的時間若是太長,你就會覺得有異樣,工程師設計電話線路,是經過反複測試,而找到負載的極限,他不能超過這個限製。同樣的道理,如果上帝是以這種機製來聽取子民的禱告,這仍然是有最大負載量的。

  再以眼見色來說明。如果一張底片,用重複曝光的方式,照了兩個影像,大多數人還可以分辨。如果我們曝光三次、四次……乃至曝光一百次,你想底片會變成什麽樣子?一定是全部感光,洗出來的照片,隻是一張白紙而已!所以說,上帝也不可能用眼睛同時看到許多人在做什麽。

  因此,上帝了知眾生心行,若是透過生滅的六塵相去了知,必定有處理能力的極限,不可能同時處理太多的信息。如果祂是了知之後,再作判斷,然後造作,這樣所花的時間就更多了。既有處理能力的極限,就會和計算機一樣,有超過負荷能力的問題,而不堪任為世間萬物的主宰。換句話說,一神教信徒想象的上帝,根本不可能存在。

    看到這樣分析,大家應該可以意會到:人間萬象的運行,應該絕大部分,都是一種自動的機製,即使上帝真有能力,能夠改變什麽的話,祂也隻能選擇極少數的個案,展現祂的能力。以《王牌天神》來說,隻有布魯斯得到上帝特別的眷顧,其它的人都是自生自滅。換句話說,即使真有上帝,一種自動的機製,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這種自動的機製,應該是主角,它主宰了絕大部分,上帝反倒成了配角。一神教的上帝,或許有大福報、大威德,可以應許若幹信徒的禱告,但是祂決計沒有能力大幅的改變人類的命運。

  自動的機製,即使是在軍隊這種最集權的社會組織,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當部隊長下令衝鋒時,他不必管士兵是左腳先跨出去,還是右腳先跨出去;碰到大樹擋路時,要從左邊繞過去,還是從右邊繞過去;這種小事情,不必麻煩部隊指揮官去操心。不說別人,倒要問讀者:“你記得今天出門時,是左腳先跨出去,還是右腳先跨出去嗎?”連你自己也記不得了,不是嗎?那你怎能期望別人替你來操心呢?同樣的道理,至高無上的上帝,不應該花腦筋去處理阿貓阿狗的家務事。即使祂有心,也沒有那樣的能力及那麽多時間。

  還有前麵說過的,天體的運行──它依循克卜勒定律而移位,這當然是自動的機製。這種自動機製是自然律,它沒有任何例外;如果上帝有本事打破克卜勒定律,那才真的是奇跡呢!電影中有一幕,布魯斯為了營造羅曼蒂克的氣氛,拉近月球,結果造成潮汐嚴重異常,產生災害──這純粹是電影工作者的想象,天文史上未曾有這樣的紀錄。

  事實上,當基督徒承認,人類有自由意誌不受上帝掌控時,上帝的權限,已經受到嚴重的限縮,不能再說祂是萬能,更不能說祂是最高的了。因為人類有自由意誌,所以上帝無法阻止人們去造惡,一個人要偷要搶都隨他高興;乃至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決定要侵略另一個國家,上帝也管不了。反過來說,上帝也無法使人們去造善,人們造善仍然是他們自己的自由意誌。造善、造惡上帝既然都管不著,也沒有能力以見聞知覺的方式了知眾生的心行,那麽造善、造惡的後果,當然也不是上帝所能作主的,所以上帝並不是賞善罰惡的仲裁者,而是由因果律自然運作的,所以上帝不是萬能的主宰。

  所以布魯斯祈禱止息戰亂、饑饉,上帝沒有應允,上帝說那像是選美的說詞。是這樣嗎?布魯斯或許言不由衷,那麽那些飽嚐戰禍的人們,難道沒有至誠的祈禱?而地球每天仍然發生許多天災人禍。應允這些善願,會讓上帝這麽為難嗎?以致祂每分鍾都要拒絕個成千上萬的善願!難道上帝就這麽鐵石心腸嗎?還是祂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能力?

  一神教不承認三世因果,又把一切歸於上帝的旨意,這框架堅牢而沉重,即便有不世出的神學天才,也難以補救其理論的缺憾──隻好承認上帝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這麽一來,上帝萬能的神話,已經全體幻滅了。

  那麽,人們能夠期望上帝什麽呢?以《王牌天神》的情節來說,上帝示現神跡救了一個怨天尤人的電視記者,據說祂也曾對甘地示現神跡。也就是說,小事情求祂,還幫得上忙,若是國家、社會的大災難,就別指望祂了。祂既然沒有比我們高明多少,憑什麽把祂封為造物主、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祂的旨意?就好象有權勢的人,本事比我們高明,但基本上跟我們一樣都是人,上帝雖然比我們有辦法,也不能就因此說祂和我們不一樣。

  日常生活中,奇跡當然不是經常出現的,這總得有個說明。所以電影中說,上帝不讚成濫用神跡,斥之為魔術。祂讚許的奇跡,包括:兼二份工作的單親媽媽還撥得出時間參加兒子的學校活動、毒癮者戒斷成功……等等。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可以是奇跡的創造者,以這點來說,他們也等同是上帝。因為上帝教化布魯斯的手法,和教師、社會工作者、傳教士……等人所用的方法,其實是一樣的,祂隻是讓當事人認清真相,或者在關鍵的部分,給予協助,主要的問題仍然必須由當事人自行解決,上帝並沒有能力直接將問題拿掉。

  《王牌天神》以這樣的方式詮釋一神教的教義,固然有正麵的效益:每個人應該憑著自己的努力,棄惡揚善,爭取將來可愛可樂的果報,不應坐待上帝賜予奇跡。然而,這樣的詮釋已更進一步限縮上帝的功能,剝奪祂的中央權限,承認有“次級上帝”的概念。再說,既然有上帝管不到的地方,就不隻是“次級”的,而是與上帝平行、乃至可以互相抗衡的。上帝有祂的自由意誌,每一個人也有他的自由意誌,這用眾生皆有八識心王,可以解釋得若合符節。若說隻有一個最高的上帝,別的有情都是祂創造的,要怎麽解釋祂所創造的有情,竟然不聽從祂的指揮?又如何解釋亞當與夏娃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之前的園外眾生?而說亞當與夏娃是人類的始祖?可見不可能有一個唯一的萬能上帝,以祂的意旨創造並主宰世界及生命,“上帝”不應該隻有一個,也不應該是有意誌的。

  所以這樣的主張才是正確的:眾生各自有一個沒有意誌的第八識,這個第八識會記錄你的過去及現在每一刹那的心行,在現在及未來適當的因緣現起時,起酬償因果的作用,從不滅失或錯亂。記錄業種和酬償因果,都是第八識法爾如是的體性,而不是祂的意誌。每個人的第八識記錄每一個人過去的別業而報償果報,包括性情、愚智、健康與疾病等正報,但也記錄每一個人現在麵對各種果報情境下,自由意誌所作各種決斷的行為而成為別業,作為未來酬償正報的依據;所有人的第八識則依據所有人的善惡心行的總業力,共同報償所有人的共業,包括地理、天候等依報。

  第八識了別眾生心行,不是透過六塵相而了知;祂酬償因果,產生世間的萬象,也不是因為意誌,而是依循因果律。而因果律是第八識法爾如是的體性所展現,並非第八識或任何人去創造它的。第八識的核心體性,佛門中開悟明心的修行人,是隨時可以當下現觀的,所以第八識的存在,不是虛妄想像,是可以依循一定的方法與步驟,親自體證的。而這個親證第八識的方法與步驟,也是依循第八識法爾如是的因果律而成就。

  上帝與第八識的同異,不容易解釋得清楚,因為這已經牽涉到修證佛道的秘密。未親證萬法本源的人,永遠無法想象祂實際的內涵。比方說,一般人無法想象,離開六塵相,要如何了知眾生的心行;隻有親證的人才知道:這本來就是法界永恒不變的真相。

  一神教的信徒,既已主張人不可能變成上帝,則他們當然不可能親證“上帝”,因此他們有關真正創造生命的上帝的觀念,必落入凡夫的臆測與想象──《王牌天神》也一樣,隻是天馬行空的幻想,搏君一笑倒也不妨,大家別當真就好了!

  一神教主張有一個萬能的神“上帝”,祂創造了萬物,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祂的旨意。佛教則說:每個眾生都各有一個東西(第八識)是無始以來的存在,世間萬法都是同等的依止於祂,由於有祂的緣故,才能有世間法的六道眾生,和出世間涅槃法之證得。

  這二種說法有許多相似處:一、有無始以來存在的東西。二、祂創造了世間萬物。三、祂能夠了知眾生的心行而決定眾生受報的結果。

  二者之間,也有絕不相同之處:一、上帝能了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相,也能了知自己的存在;第八識既不能了知六塵相,亦不能了知自身的存在。二、上帝依其意誌而創造世間物、改變世間物,乃至消滅世間物;第八識無意誌,純依業力而酬償因果,世間萬物因而有生、住、異、滅等現象。三、上帝是獨一無二的,是最高的,與其所創造的人類,是不平等而且是永遠的主仆關係;第八識卻是眾生各自而有,眾生之第八識,其性與諸佛平等,對自身而言,永遠都是最尊貴的。四、上帝經由六塵相而了知眾生心行;第八識不經由六塵相而了知眾生心行。五、上帝是自然律的創造者;第八識則未創造自然律,自然律隻是第八識法爾如是的體性所展現。

Shixiang摘編自interne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