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憑記憶寫的,不一定準確。。。。
律師辯護製度起源於古羅馬共和(差不多同時代的古希臘的雅典共和則沒有律師製度,蘇格拉底要自己辯護,被500人陪審團以意識形態罪判處死刑)。當年羅馬政治精英們(元老院貴族們)的一項主要日常誌願工作(無薪義工)就是擔任辯護律師或公訴官。一般資格較老的元老們(比如西塞羅)擔任辯護律師(因為救人一訴如造N級浮圖),資格低的負責訴訟。初出茅廬的凱撒經常在法庭上敗給作為辯護方的古羅馬第一演說家西塞羅,但因為起訴的往往是些貪官也能給選民留下正麵印象。英文“陪審團”(JURY)一詞就是來自於拉丁語JURIS,原意是法律,權利。法庭作證TESTIFY一詞也源自拉丁語TESTICLE,意思是男生的蛋蛋(沒錯,就是你的蛋蛋)。。。。。因為古羅馬出庭作證之前對法官起誓時手不是放在胸前或聖經上,而是莊重地放在那對寶貝上以示真誠。。。。。最近英國一個議員聲稱"陪審團","選舉"等概念起源於英國,源自於英文,他應該先把手放在自己的蛋蛋上起個誓再說這句話。。。。
羅馬共和的平民大會選出的10名保民官有非常大的權利,甚至可以推翻元老院或執政官的政令。但隻有平民有資格擔任平民大會的保民官。有一個出身名門望族的貴族,叫什麽名字忘了(因為跟凱撒的妻子偷情,敗露後凱撒休了妻,他也與凱撒留下過節),因為常在市井平民中廝混,很能呼風喚雨。為了有資格競選平民保民官,他幹脆認了一個可以當他兒子的平民為幹爹,經正式過繼儀式成為平民,。。。。。不過後來他不幸死於競選暴力(雙方選民武鬥)。。。。 英文中裁判法庭TRIBUNAL(有別於COURT)就是源自保民官的拉丁文TRIBUNIUS。。。。。
羅馬每年選出4個市政官,今天看來,相當於街道主任,頂多是建委主任。這個官似乎毫無實權和油水,主要負責市政,特別是節慶典禮的組織,甚至往往要自掏腰包往裏麵添錢造福平民。但這麽一個似乎吃力不討好的官職,往往大家打破頭想當選。因為這是一個曝光率高,又能討好選民的職位。凱撒從政也以這個基層職位為跳板幹起(實際上凱撒直到遇刺身亡,一直是為了多數平民選民謀利益,貨真價實地為人民服務)。後來有個地位顯赫但厭倦元老院政治的正國級理工男阿格裏帕(見本博的頭像)也自願下去當這個小市政官(相當於國家主席或總理非跑去當羅馬市建房主任),因為他喜歡搞建築。這個理工男為羅馬留下很多不朽的經典,比如萬神殿(後被重建),阿格裏帕引水渠,阿格裏帕大道(當年確實是條條大道通羅馬),等等,幾乎都是造福平民的公共設施,甚至一個他自掏腰包建的公共浴場。英文裏的市政官AEDILE一詞也源自拉丁文AEDILIS,房子或建房的意思。。。。
在羅馬共和,政壇大佬格拉蘇(就是那個平定斯巴達克斯的羅馬將軍)也要經選舉參政。據說格拉蘇沿街拜票時要帶個助手(家丁)。在街上每碰到一個選民,該助手要在格拉蘇耳邊提示一下該人(家族)的名字,格拉蘇就像老熟人一樣稱呼著對方的名字,上前熱情握手。。。。英文“競選拜票”(CANVASS)就是源自拉丁文。英文“選舉”(ELECTION)一詞也是源自拉丁文ELECTUS。那個英國佬應該再摸一次自己的蛋蛋。。。。
共和末期,政治競選花費非常之高(類似於現在美國總統選舉)。除了賄選以外,其中一項主要花費是競選媒體廣告,比如刻有候選人名字的日用品(瓦罐什麽的),沿街贈送。。。。博物館裏至今能見到克勞狄烏斯的競選陶盆。克勞狄烏斯就是因為競選廣告而債台高築,競選失敗,從而鋌而走險策劃反叛,結果被西塞羅挫敗(有一張名畫就是展現西塞羅在元老院揭露克勞狄烏斯的場景)。凱撒也差不多走到這一步(見下麵卡撒角逐參選大祭司)。
凱撒從西班牙總督副手任上回羅馬,正好趕上補選大祭司。另外一個資格更老的候選人跑來賄賂凱撒,想讓他退選。凱撒一看這形勢,估計自己勝選的可能更大,不但沒退選,反而馬上找克拉蘇又借了更多的債作為競選經費,孤注一擲,勢在必得。競選那天早晨離家之時,他對母親說,我要麽當上大祭司回來,要麽就再也見不到了(債台高築,不成功,則成仁)。
凱撒從總督任上得勝回來,在城外等待元老院授予的凱旋式。這是非常高的榮耀,一般人生有一次都難得。正好這時趕上執政官選舉。凱撒的政敵小加圖故意拖延凱旋式,以阻擾凱撒參加執政官選舉。凱撒立即決定放棄凱旋式的榮耀,馬上進城參加執政官選舉。
共和國後期,小加圖雖然沒什麽官職,但憑他的家產,清廉,和口才在元老元中有相當的實力。以至於像政治大佬克拉蘇(據說當年元老院有一大半元老競選時從格拉蘇那裏借過債,以至於現在有人以為格拉蘇是個商人,雖然他經商確實很成功)和偉大的龐培的那些利國利民的議案都因扯皮難以通過(小加圖最大的本事就是以“費力把事拖”(filibuster)的冗長發言阻礙議程)。。。。凱撒當選執政官時在元老院中的政治資曆非常有限,人們都以為一年任期內凱撒在自己那6個月中不可能有什麽作為。然而,凱撒走了兩步棋使自己的目標幾乎全部實現。第一步棋,去說服龐培和克拉蘇(龐克二人是老政敵)三人結盟(史稱三巨頭或前三頭,因為後來又出現過另三巨頭,叫後三頭),達到三贏(據說凱撒還曾想拉西塞羅,搞成四巨頭,未果)。第二步棋,上任後第一天在元老院先通過一個似乎沒人能有理由說不的法令,規定元老院所有辯論都要記錄並在元老院外張榜對外公布(杜絕了元老院閉門議政中小加圖派封殺明顯對選民有益的議案的企圖)。在這之後僅一個月之內,三巨頭的提案均順利通過。。。。。
與凱撒同時當選執政官的是凱撒政敵小加圖一派。在所有政事上,小加圖一派的方針是,凱撒提出的他們就要反對,凱撒反對的他們就要支持。然而,因為三巨頭聯盟,小加圖一派無法阻止凱撒。結果小加圖一派的執政官就稱病在家,拒絕參政議政,專注於寫下流政治小冊子抹黑凱撒(比如將凱撒說成是“所有男人的女人,所有女人的男人”)。
獨裁官(DICTATOR)在羅馬共和時並不一定是貶義稱謂(除非像蘇拉,後來凱撒,等等那些淩駕於元老院和平民大會及保民官之上的獨裁官,相當於近代的克倫威爾,拿破侖,。。。。),而是由元老院在戰時為統一軍事指揮臨時授權(比如布匿戰爭時的費邊,大小西比奧,後來的馬略,等等)。在和平時期,都是每年選出兩個執政官,每月輪流執政。後來羅馬帝國時那些暴君不稱作獨裁,而稱為專製(DESPOTISM)和暴君(TYRANT)。
羅馬共和執政官不允許連任(除非特殊情況,比如戰時的馬略連任5年),且10年之內不能再次競選。卸任的執政官不許在羅馬城內居住。一般是“發配”邊疆省份做總督,裁判民事官司並帶兵打仗。不像很多人想象的,實際上這個“發配”是個名利雙收的美差。應為在古羅馬,戰功是最重要的政治資本,而戰利品是最大的財富(格拉蘇和龐培都是因戰利品成為羅馬巨富的)。但是,對外用兵要通過元老院授權。當然,凱撒以保護共和國安全為由征戰高盧,為羅馬共和打下大壁江山,也為自己聚集了大筆財富。10年之後,在凱撒想回羅馬再次競選執政官之際,卻遭到虎視眈眈的政敵小加圖一派的打擊,被宣告為共和國公敵,從而演繹出凱撒跨過盧比孔河(好像有款越野車叫這個名字,但那實際上是個象征性的小河溝),舉兵反叛並最終終結近500年羅馬共和的後事。
古羅馬共和解體的原因有偶然的(比如凱撒遇刺後後三頭,特別是吳大維,偶然原因獲得軍事獨裁),也有必然的,。。。。羅馬人希望停止內戰,回歸和平。。。。但我並歸納不出你說的共和製不能管理龐大的羅馬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