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璽閣主在美國

不要介紹了,就是那個閣主
個人資料
梅璽閣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下廚新記]方便麵 熟泡麵 日清 營多 辛拉麵 MAMA麵(沒圖沒視頻)

(2020-12-26 15:15:31) 下一個

現在大家說的方便麵,以前在上海被叫做[泡麵”,因為它隻要用開水泡就可以了。菜場裏買來的麵是生的,要煮過才能變成“熟”的,泡麵不用煮,顯然它本來就是熟的,所以上海人叫它“熟泡麵”,這是上海話中最標準的叫法,現在依然有很多老年人這麽叫方便麵。
我泡麵也好,煮麵也好,有一個要用到醬料包最後一滴的習慣。如果在冬天泡碗麵,醬料包油包會板結起來,我會把料包壓在碗蓋上,待麵泡好,它們正好融化開來,毫不浪費。
最好吃的泡麵,永遠是火車上的,我想這點沒人有異議吧?就象最好吃的五芳齋肉粽,一定是高速嘉興服務區的。
傳說中有種幹脆麵,我從來沒有吃過,我至今不能接受幹吃泡麵;雖然我從沒吃過,但我們家稱呼浣熊先生也是幹脆麵。
武漢熱幹麵、廣西螺螄粉、重慶小麵、四川肥腸肥、蘭州牛肉麵、山西刀削麵、岐山臊子麵、北京炸醬、越南牛肉粉、日本拉麵,都出了方便食品,倒沒見牛逼哄哄的三蝦麵、禿黃油麵出個泡麵版的。
最後,我想說:若是有人發明冷泡麵,一定會大賣,一定會發財。我把這個點子無償送給大家,哪位真要發明了,記得告訴我哦!

美味肉蓉麵
我印象中大陸最早的方便麵,是美味肉蓉麵,上海益民食品廠出的,一種內部覆塑的紙袋子,紅底藍字,當中畫著一碗黃色的麵,對的,是畫的,包裝上所有的字,都是手寫的,所謂的“美術字”,是我們那個年代美術課的必修技能。
後來,大約九十年代起,各種方便麵多了起來,這款就不再見到了。不過,我一直有看到它的包裝紙,整版大張的,沒有裁開的那種,有時在熟食店看到,用來包白切羊肉。
從九十年代起,到201X年代,我一直看到大張的“美味肉蓉麵”的包裝紙,想必是印壞的被另作它用,但有一點肯定,還有人在大規模印刷這種方便麵的包裝紙。
我查了一下,現在的美味肉蓉麵是“快樂牌”,品牌擁有者是上海冠生園;吉林也有家廠生產包裝同樣風格的美味肉蓉麵,牌子是“申聯”,生產廠家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申聯食品有限公司,淘寶上的品名就叫“東北特產……原上海美味肉蓉麵”;另外還有家河北的“大頭娃”,也有類似產品。

日清杯麵
杯麵,也就是“CUP NOODLES”,是日清的注冊商標,牛吧?因為,杯麵就是日清發明的,而且是在美國發明的,或者說是為了美國市場發明的,我記得。當時,日本想把方便麵賣到美國去,結果調查下來,普通美國家庭中是沒有“碗”這樣一種容器的,不但沒有“碗”,也沒有“熱水瓶”這樣東西,既沒有“碗”也沒有“熱水”,怎麽“泡”呢?
於是日清就發明了“杯麵”,把冷水加到杯麵中,再用微波爐一轉就是了。日清杯麵,最早叫做“開杯樂”,最近(2013年)不知為何變成了“合味道”。但英文仍舊是“CUP NOODLES”。
杯麵之後有了碗麵,紙質的、塑料的,各式各樣,據說隻有中國的杯麵、碗麵裏才有塑料叉子(其實泰國的也有),說道理是因為日本人賣杯麵碗麵的店裏都會有筷子,而歐美人士隻會在有微波爐的地方吃這個,而有微波爐的地方總是有餐具的。

出前一丁
出前一丁用來做炒麵很不錯,泡好了加油炒一炒,就是炒麵;不炒,就是撈麵,在香港茶餐廳吃撈麵,如果用出前一丁或公仔麵,還要加一塊錢呢。

火雞麵
韓國的火雞麵,我買過沒吃過,聽吃過的人說,辣得“喇嗓子”,吃著“象化學的辣”,而據我娘說“這個麵才有味”。

日清沙麵
最早吃到的方麵便炒麵,是日清的“飛碟炒麵”,當時佩服得不得了,方便麵還能這麽吃?可以把水倒掉了吃?
“日清”的英文是“Nissin”,與“Nissan”隻差一個字母,它們的中文也隻差一字,後者是“日產(汽車)”,官方名稱,大家耳熟能詳的“尼桑”,從來就是民間俗稱。
日清最近又出了一種新式的泡炒麵,隻要在半杯水,微波爐轉四分鍾,不用把水倒去,也沒水可倒了,很好玩,也挺好吃。
我做了一個實驗,用一種超小的日本方便麵,照理說加水轉三分鍾,而我用了三分之一的水轉了四分鍾,果然成了和炒麵“差不多”的東西,也特麽地太鹹了!!!

螺螄粉
最牛,或者說最狠的方便麵,我認為是螺螄粉,雖然它一點都不方便,各種料有七八包,甚至煮都要煮好久。據我德國朋友說,因為燒螺螄粉被隔壁鄰居投訴,還被警察罰了七十歐元。

辛拉麵
有段時間很喜歡吃辛拉麵,那時上海隻有一家大賣場,就是家樂福,後來開得多了,才改名古北家樂福。家樂福裏有大包的辛拉麵賣,說是大包,一包也就五袋,我有時一包就是三四包。
辛拉麵是我第一次接觸“不泡”的麵,而是要“煮”的,那時的辛拉麵都是韓國產的,家樂福有幾排貨架專門售賣進口食物,辛拉麵是我最早“豪買”的進口食品。
後來,農心在上海開了廠,上海生產的辛拉麵好像沒有進口的辣。
再後來,有了杯麵,有了碗麵,這兩種都不用煮,杯麵比碗麵來得小,正好當頓早飯,我有段時間在辦公室放了整箱的杯麵,有時同事們會來“蹭”。
在印度吃過一次辛拉麵,在吃了好多天咖喱後,突然想換換口味,結果吃了一碗“要煮”的辛拉麵,很開心。
上海的辛拉麵杯麵、碗麵都是紙的,洛杉磯的辛拉麵碗麵,是塑料碗,是個矮扁碗,容量要比上海的杯麵還小一點,美國的辛拉碗麵包裝上都有個微波爐標誌,寫著“三分鍾”的字樣。
COSTCO也有辛拉麵賣,可惜不是原味的,其實嚴格地說,隻有紅色的上麵有個“辛”字的才是辛拉麵,而其它的隻能算是“農心杯麵”。
我發現辛拉碗麵和鹹蛋真是絕配,在美國,一個鹹蛋比一碗辛拉麵可貴。
打那以後,我養成了吃方便麵加鹹蛋的習慣。

MAMA
MAMA麵,中文叫做“媽媽”麵,東南亞市場的MAMA麵,有時包裝上會有“媽媽”字樣。
MAMA麵有一點非常好,量小,小小的一袋,可以當點心吃。MAMA還有個好處,就是有超小袋的,可以當零食吃。MAMA麵的量,很象泰國街頭小吃的量,一路走過去,可以一攤一攤地吃。
MAMA麵中,最著名的是“冬陰功蝦”味,本來這味道也是泰國菜中最著名的嘛。
話說,全世界所有的食品工業中,我最佩服的就是MAMA麵的“Artificial Pork Flavor”方便麵,在這個到處充斥著“古法手作”“有機非轉(基因)”以騙洋盤的時代,人家正大光明地告訴你“人工豬肉香精”,如此的坦蕩,讓我著實佩服,真不愧為佛教國家。
MAMA麵也有杯麵,不過我沒有試過,就那麽點東西還浪費個杯子,好象不值得。

營多麵
我很喜歡Indomie,也一直聽說“營多麵”,不過後者從沒吃過,但我壓根沒想到兩者是同一樣東西。據說以前大陸就有“營多麵”,還在電視做廣告,我卻一點印象都沒有。上網查了一下,香港市場有包裝上同時出現“營多撈麵”和“Indomie”的產品。
哎,說什麽好呢?這麽喜歡討口彩的中國人香港人,居然沒有譯成“銀多麵”或者“贏多麵”,感覺損失了幾個億啊!
“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吃麵!”這是個我同齡人都知道的廣告,可我想不起來是什麽麵了,朋友說就是“營多撈麵”,要知道,我是在2017年,偶爾在越南超市買了Indomie,才知道有這麽一款炒麵的,原來早就風靡過大陸啊?感覺真的損失了幾個億!
廣告是:
“這位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
“我吃麵。”(綠林道打扮客人) “吃麵?那您可找對地方了。咱們營多麵館,做麵那是一絕。有鮑魚雞麵、紅燒牛肉麵、餛飩麵……”
“說,是誰做的?!”(聽見動靜,欲抽刀)
“是……營多。”
“營多營多,吃了再說。”

阿舍食堂
最近接觸到的一種台灣品牌的方便麵,COSTCO買的盒裝的袋裝方便麵,有“台南幹麵”和“客家板條”兩種,味道都不錯。兩款都是拌麵,隻有醬料包沒有調料包沒有蔬菜包,美中不足就是醬料剛剛“口卡口”,再少個幾滴就不夠了。

方便麵測評
所謂的方便麵測評是最容易夾帶私貨的,特別是出現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時。這個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90074)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眼,有一個賬號一下介紹了十個方便麵,其中七八個是不知名的品牌,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一找,他的方便麵照片比飯店的還漂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我愛城堡 回複 悄悄話 上海益民出的美味肉蓉麵,是我吃過的最早也是最美味的方便麵。還記得白白的麵上飄著
綠盈盈的蔥點和少許油, 至今都能想起那種好吃的味道, 可惜後來就消失了。多謝博主的總結,
下次回國要記得在淘寶上找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