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穀雨

人生如茶,靜心以對,淡淡的日子慢慢地過......
正文

移民美國的那些事(三)

(2018-09-12 06:56:34) 下一個

Richard說,解決了兒女在美讀書的大事後,開始思量在美的新生活計劃了。暫時寄住在朋友家,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那麽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買個房子安家落戶咯:

 

臨時綠卡

這裏需要交代清楚的一件事,就是首次登陸後,需要馬上辦理好社會安全號,取得社安號後連同首次登陸的信息發送給律師,由律師全權為我們辦理臨時綠卡。大約一個月後臨時綠卡就寄到我們手上,臨時綠卡的有效期為兩年。

拿到臨時綠卡的第三天,妻子便打道回國,繼續在國內的工作,隻是每次記得在180天之前要來一趟美國,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裏,妻子在出入境時沒有出現任何麻煩。

安家落戶

2013年,正是美國房市觸底反彈之際,亞特蘭大的房子價格還處在很低的價位上。所以在剛到美國的那個月裏,每天與妻子在網站上瀏覽亞特蘭大的房屋信息簡直就是一種享受。要知道,這裏的別墅(獨棟房子,習慣性稱之為別墅)價格也就我們海口的一套單元房價格。自認為自己也算是個資深的房產投資人,麵對這樣的價格心理上還是有點疑惑。

那時候,朋友一旦有空閑就開車帶著我們在他居住的區域到處去看房子。一旦看到房子前麵插上“For Sale”的牌牌,朋友就會把車停下,掏出手機打牌子上的聯係電話。

在美國買房子一定是要找中介的(美國稱房屋中介為經紀人,房產稱房產經紀,保險稱保險經紀;我認為叫中介更貼切點,因為都是為了收取中間費用的嘛。),隻有中介才有這些房子的電子鎖鑰匙,有中介帶領看房才是合法的行為。

當時這樣的房子也就二十七八萬美金這樣,每看一棟都讓我們歡喜不已,每看一棟都有出手收入囊中的衝動。

裏麵純美式的廚房裝修都是標準配置,想想我在海口第一次購買商品房時,到手的是全毛坯房,花了十幾萬的裝修費還不土不洋、不中不西。

後來隨著房子全麵市場化,各種裝修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海口的大街小巷,往往一套房子要想設計個歐美風格,光設計費都要十幾萬人民幣,裝一套純歐美風格的房子少少也要花上三十多萬。

而在美國,買到手的房子那完全的精裝修房,純純的美式風格。

這樣的房子還不到三十萬美元。

而這種房子,當時也就十八萬美元。我和妻子都喜歡這樣的平房,因為太像我們小時候在粵西山區住的那種大平房了,當然這種單家獨戶的平房也就縣委領導才有資格住。而我們所住的平房往往幾家人住一排子,晚飯時家家戶戶的孩子端著碗在門前相聚聊天,我可以望著你碗裏的菜,你可以夾我碗裏的肉,人情味濃得讓人心碎。

如今看到這樣的房,怎叫我不心動。可我幾欲出手的時候,友人都阻止了我的衝動,讓我別急,再好好看看。還說這種六、七十年代的房子不太適合我這種新移民擁有。後來我才明白,因為在美國,年代久的房子你得學會維護,像我們這種在國內動手能力就不敢恭維的人,不太可能在美國會維護房子,那隻好請人來維修,但美國的人工費可不是一般的貴。

接著讓我心儀的那種隱匿於密林的房子,想想清晨有鳥語相伴,夜晚可聽陣陣鬆濤,那是多麽有詩情畫意的生活啊!

友人又稍稍提示,太靠近樹也不怎麽好,萬一哪天大風刮倒樹砸中房子,那叫一個煩心。

友人的告誡提醒了我,那就看新房吧。這種準備完工的房子當時標價也就四十來萬,看上去還挺大氣的。

裏邊的結構也顯得寬敞明亮,采光通風都還不錯,唯一不足就是後院略微小了些。

在國內買房時不是喜歡看風水的嗎?到了美國也不能不看風水。屋前有一池水,可聚財,嗬嗬,這一說心裏就有了選房的標準。

家門不能隻對著路口,那是犯路衝,有煞氣。

房子不能靠近高壓線,那會亂了磁場,攪得人心神不定。

是要坡上房還是要坡下房?

坐北朝南比較合乎我那傳統的風水講究。

最後考慮到今後一家四口居住,在妻子準備離開亞特蘭大之際,我們選定了一棟在坡上的房子,屬學區房。價格嘛,剛好是我在海口的一套大單元房的價格,還有超大的前後院花園,環境優雅,空氣清新,總體感覺就兩個字——超值。

在美國買房還是相當簡單的,在中介的幫助下,到律師樓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過戶,房子到手。不用到土地局繳費辦理土地使用證,不用到房產局繳費辦理房產證,沒有過多繁雜的手續。

自此我們就算是在美國安了家。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掃碼關注我的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GuoLuke2 回複 悄悄話 不是律師樓,是title company.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