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沙漠裏的一片海市蜃樓

世界太大了,書本裏讀到的未必都是真相,出去看看才知道。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特朗普身後幾股政治勢力的博弈左右著美中關係走向

(2018-08-24 09:23:15) 下一個

 

                     特朗普身後幾股政治勢力的博弈左右著美中關係走向

特朗普上台一年半多了。這位美國第45任總統在國際舞台上翻手雲覆手雨,顛覆了大部分美國傳統的外交策略。大小事情喜歡發推特(微博客),噱頭百出,讓外國領導們措手不及。  對中國的貿易戰也是出爾反爾,早晚不一。在中國對於特朗普的解讀很熱鬧,評論不少;也有人視特朗普有百年不遇的雄才大略,有能力改變世界格局;許多人也擔心他的目的是要把中國逼死。

觀察特朗普一年多來的表現看他還像老本行:一個投機的房地產商人,和國內的房地產商人的風格沒太大區別。對待國際關係就像圈地建樓盤賣房子;喜歡誇張造勢,急功近利,機會主義,一錘子買賣。但他身後的幾股政治勢力卻值得注意。

傳統上講美國總統在競選時總是言語過激,在國內議題上多強調黨派的區別激發自己的選民基礎;在國際上把自己的問題都怪罪別國,最好樹個外敵以激發全民愛國激情。但是一般當選執政後往往會向中間靠攏,做出些妥協,盡量拉攏兩黨的利益集團把事情做成。在國際上也緩和關係,繼續把生意做起;因為美國人本來就是在賺全世界的錢,全球經濟的操手就是華爾街和美元。

但特朗普卻好像是一直處在亢奮的選戰模式,一直對自己的基礎選民喊話。在國內繼續激化兩黨矛盾,咄咄逼人,廢除奧巴馬政府留下的政治成果,那壺不開提那壺。誰敢批評,馬上發推特開罵,已向媒體全麵宣戰。在國際上特立獨行,堅持“美國第一”,撕毀大多數美國簽訂的協議。就連傳統“盟國”都不放過;大鬧G7峰會,威脅退出北約。在貿易問題上更是大肆喊冤,好像全球都在占美國的便宜。退出了辛苦談判十幾年的TPP(泛太平洋夥伴關係),推翻實行了二十多年的NAFTA(北美自貿區)。拒絕替補退休的國際貿易仲裁法官,要將WTO變成名存實亡的空殼。總之,要將國際貿易變成美國和各個國家的單線關係,全然不顧全球化的製造業供應鏈架構。從全麵征收進口鋼鋁關稅,到威脅歐洲汽車業進口,威脅貿易戰,各國對美貿易前景不明。

當然,中美貿易是首當其衝。在選戰時特朗普就宣稱“中國在貿易上強奸美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赤字國家,是美國最大的敵手。今年開始對中國下手,從鋼鋁關稅開頭,層層加碼;中國也是同等回應,兩國貿易布滿陰雲。四,五月份兩國高層多次談判,中國作出了實質性的讓步,同意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和天然氣已減少貿易順差;也對外國投資的限額做了大幅調整。美國代表團回去後通報了“勝利消息”,也宣布中美貿易戰要偃旗息鼓。特朗普特別給美國農民發推特報喜:說大量的農產品要銷往中國。貿易商們都長鬆了一口氣,華爾街的股市也積極反應。不料幾天之後美國突然全麵推翻談判成果,特朗普也變臉發推特宣布要關稅擴大加倍。出爾反爾如此之快讓世界目瞪口呆。

其實這一輪對於中國貿易戰的反覆無常正好反應出特朗普背後幾股政治勢力在激烈角力,施加各自的影響力。帶領美國談判的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來自華爾街,是典型的共和黨內的自由貿易派。他深諳如何從國際貿易中獲利;減少貿易逆差的最好的手段就是打開對方的市場,讓別人買更多自己的東西。中國在這方麵作出了讓步,談判自然有了結果。作為商人,特朗普開始對結果也表示認可。

但是在特朗普背後其他幾股政治勢力的目標則沒有貿易這麽簡單:他們心中不再是貿易,重要目的是製約中國發展,讓中國停留在為他們製造廉價的服裝鞋帽,玩具家具的階段;在電子產品方麵也就是為他們作手工組裝,不能製造關鍵器件,像芯片。他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製造2025”。現在中國有了高鐵,要造大飛機,又要造芯片,自駕電動車,機器人和其它高科技產品;這是完全是要和美國競爭。要這樣發展下去,不出一,二十年美國就會失去GDP世界第一高科技的江山。

但最可怕的是隨之而失去美元的地位。現在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借債國:巨額軍費,到處打仗全是借來的錢;無度消費,巨額貿易逆差也是花別人的錢。美國人借外債不擔心憑的就是美元;因為借你的是美元,還你也是美元,不怕貨幣崩盤;最多我再多印點美元。更何況隻要我是世界霸主,人們都上趕著給我借錢,總覺得錢放在我這裏安全。別的國家就沒有這麽幸運了,特別是那些外匯儲備不足的中小國家。借了人家的美元就受製於人。美聯儲一上調利率,本國貨幣就崩盤,更別提美國再弄點製裁和你玩玩。看看最近的委內瑞拉和土耳其,一切都明白。

所以說特朗普改變主意是受到這些政治勢力的左右。今年下半年又是美國議會的中期選舉,關係到特朗普是否能夠左右參眾兩院,繼續推行他的政策。如失去參眾兩院,自己也可能麵臨被彈劾的危險;畢竟做了許多不光彩的事情,又謊言不斷。現在特朗普正急需這些政治勢力繼續發威,怎麽能不聽他們的聲音。

人們都知道特朗普是位共和黨總統,但真正把特朗普推上台的主要不是主張自由國際商貿的主流共和黨人,關鍵是一股從底層泛起的勢力。這要從三十幾年前的一次電視訪談節目說起,當時特朗普宣稱他如果競選總統必然是做共和黨候選人。這位生活在紐約曼哈頓的富商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完全和共和黨在美國南部和中西部宗教保守選民的道德理念格格不入。但他一針見血的指出:共和黨底層的選民愚昧短見容易操縱。當時人們都視他的評論為戲言;他選總統?天方夜譚!但是如今美國的“噩夢”已經如願。

特朗普借助了幾位選舉“高參”從底層攪起了這股勢力,在幾個關鍵州起了作用。說起選舉就不得不提美國的“選舉團製度”:總統選舉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在全國範圍內一人一票起作用,而是以州為單位,贏者通吃。在許多東西部海岸發達地區州的民主黨大幅領先的選票實際上是浪費了,而中西部幾個州的選票競爭至關重要。

這些州被稱之為“生鏽地區”,是美國的鋼鐵和老工業基地,煤礦集中。這裏許多老舊的產能遭到淘汰,煤礦也被天然氣和其他清潔能源替代而減產或關門。華爾街的資本早就對這裏失去了興趣。在這裏中低端製造業在成本上競爭不過亞洲和墨西哥;高端產品質量又不如德國,歐洲,日本,甚至韓國。汽車行業就是典型案例;昔日號稱汽車輪子上的國家,現在三大汽車公司不是苟延殘喘,就是被別人收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如不是中國市場的支撐,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可能早就破產了。

所以工廠不是關門就是搬家,留下一大批教育程度低,技能也不高的工人,大部分是白人。他們不求上進,怨氣衝天,目光短淺,國外的事情一概不知。工會早已淪為政治工具,在後麵混淆視聽,煽風點火,誤導工人,把矛頭都指向外國。其實近幾年美國並不缺工作,失業率很低 (最近創新低3.9%)。白領工作的空缺好多,像IT有關的行業就是如此。每年要從印度引進大批電腦程序員和工程師。接電話服務的工作也都轉到印度和菲律賓等能講英語的國家。 一般服務行業的職位也有很多,但主要是在東西部發達地區,在那裏許多商家也不得不雇傭墨西哥和南美非法移民。但這些人不願搬家,又嫌工資低,怕幸苦。他們高不成,低不就,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濫用類鴉片(opioid)毒品,也被戲稱為“白色垃圾”(White Trash)。

那些選舉高參意識到這些人的怨氣就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利用起來可以顛覆政局。其實在政治鬥爭中,對於政府的怨氣遠比滿意的威力大的多。特朗普最重要的高參就是被稱之為“黑衣宰相”的班農(Steve Bannon),因他喜歡穿深色衣服而得名。此人城府很深,混跡過許多領域,政治上也是從左翼的肯尼迪民主黨轉到共和黨內極右的民粹主義,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色彩。他從事媒體和影視業多年,熟知宣傳的影響力;尤其對是那些教育程度低,視野狹隘的群體。製造族群,社會階層的隔閡和仇恨是最有效的手段,事半功倍(和中國的階級鬥爭是異曲同工,一抓就靈)。在國內他批判東西兩岸的白領精英背叛了基督教義精神;指責華爾街的大亨們(暗指猶太人)欺騙中西部地區窮人。在國際上矛頭自然指向中國,指責中國人搶了美國人的工作,呼籲高關稅製裁。

其實他的政治動機更為陰暗,是要建立新帝國美利堅。也就是特朗普高喊的“要美國重新強大!”。班農討厭國際組織限製了美國的威力。他認為隻有美國單挑任何國家才能顯示出自己最強大。他看歐盟很不順眼,視歐元與美元爭寵。他現正在歐洲建立組織策劃瓦解歐盟。當然在他眼裏崛起的中國的是對於美國霸主地位最大的挑戰,而且發展的比預料的快。他的焦慮感加重,力主全麵圍堵和遏製中國。可以不擇手段,包括聯合俄國,利用台灣。所有這一切都體現在特朗普近期的表現。

班農思路敏銳,但鋒芒外露,作風粗糙。作為特朗普的首席戰略官在白宮也就呆了一年,主要是種族傾向不時外露,和特朗普的猶太裔的商人女婿庫什納不能相處。 但是在外圍他繼續為特朗普發展粉絲,呐喊加油。對於特朗普的影響力沒有減弱,尤其是在當下的中期選舉高潮,隻會加強。

另一位高參叫納瓦羅(Peter Navarro),白宮的首席貿易顧問,是個三流的經濟學家和失敗的小政客。此人不安於學問,總想出名,在加州以民主黨身份參加過五次地方選舉,均以失敗告終。它的特點是常提出一些荒唐片麵的論點,無限誇張,聳人聽聞。他前幾年寫了本書:《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 也拍成了電影:宣稱美國的工業是被中國整死的,在老工業區“生鏽地帶“引起轟動;助長工會對中國的仇恨,攪動了“白色垃圾”,為特朗普當選助了大陣,立了大功,也隨即入住白宮。就是這位納瓦羅在北京談判時與財政部長姆努欽吵架罵娘,要阻止達成妥協。回去後向特朗普告黑狀,終於推翻了達成的協議。

共和黨內的另外一股勢力就是“新保守主義”;雖然在特朗普競選時不是太熱情,但現在積極利用特朗普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在許多議題上有共同之處。這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幾位南部州的參眾議員,軍火工業是他們背後的利益集團。現在美國真正的支柱產業就是軍火工業;當之無愧,世界第一。軍火工業第一需要的是敵人,第二是資金。沒有敵人,軍火工業就要關門。冷戰結束後軍火工業出現過一段小低潮,但美國政客製造敵人的計劃沒有停過。俄羅斯又回到了名單的榜首。現在的任務就是要把中國培養成新的頭名,但這還要看中國怎樣配合。當然敵人名單很長:包括伊朗,朝鮮,還有許多東西特朗普看不慣的“屎坑國家”(shithole countries)。

有了敵人,資金不愁。今年剛通過的國防預算又創新高,包括要建立太空部隊,把錢撒向星空。一般來說共和黨多強調控製政府財政開支,但在發展軍火工業上則是全黨一致,好像也不再發愁債務纏身;更別提現在又有了一位要在白宮前大街上檢閱三軍的總統。另外美國每年發給盟友國家的許多外援美金大多數又用作購買美國的武器裝備,實現了資金回籠,也變相成為政府對於軍火工業的讚助。當然特朗普也呼籲外國盟友要多花錢買美國武器。中東的石油國家就給麵子,買了不少。特朗普最煩的就是歐洲北約國家花錢摳門,說好的國防開支不兌現。今年的北約峰會上特朗普就翻臉了,弄的大家都很難看。英國,法國息事寧人,派幾艘軍艦跟你到中國南海轉轉。

現在大家逐漸開始明白:中美之間的矛盾不再是貿易問題,更不是進出口赤字。其實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名單就可以看出:大都是中低端製造產品,而且多為勞動密集型。這些產品不可能再回到美國製造,別的地方一時半會也買不到,至少不會有如此大量的產品,價廉物美。如果真要增加關稅,不出半年美國消費者就會感到疼痛,怨聲載道。生產企業也會因為供應鏈斷裂,亂了套。就在這周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產品征稅的聽證會上已經是反對聲一片了。主流媒體也改變了腔調,從高調為關稅喝彩變成報道美國消費者的擔憂和業者的抱怨。特朗普也明白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會丟了2020年想連任的希望。

但是如何對付,遏製中國仍是個難題,遠不是提高關稅這麽簡單。中國已經從世界工廠變成全球最大的市場了,在許多消費領域都是世界第一:汽車,手機,電腦,機器人,農產品,娛樂消費,餐飲,旅遊業等等。在其他領域也很快就變成第一:像民航和商業飛機,藥品,醫療服務及設備和器械,金融保險業,和許多其它高端服務行業。就拿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 來說,它最大的市場不是本土美國,而是中國。美國農民每年賣給中國大批大豆,玉米,豬肉,水果;波士頓的龍蝦也早就上了中國人的餐桌;中國成為海外最大的農產品客戶。美國的絕大部分的500強企業都在中國開展業務,大把賺錢。

對於華爾街和美國商界來說:中國就是百年不遇的商機,華爾街最感興趣的是中國潛在巨大的金融,保險市場,不可能離去而拱手讓給歐洲和其它亞洲競爭對手。他們要的正是財政部長姆努欽在北京所談的:擴大進口美國產品,放寬對美國公司的投資限製。商界的錢支撐著美國的選舉:從總統,議會,到地方。他們的遊說能力很強。

還記得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下令美國公司斷絕給中興公司(ZTE) 供應芯片,中興馬上就麵就臨破產。這當然這也把中國人從 “厲害了,我的國!”的美夢中驚醒。但是後來不知為何特朗普好像突然發了善心,說為了中興公司的幾萬名員工的飯碗,罰公司一筆款,可以繼續供應芯片。人們都以為是中國人的求情起了作用;但其實美國芯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比誰都著急,積極遊說了白宮和國會。中興是高通的最大的客戶之一,要買五億多美元的產品,而且每年大幅遞增。如果丟了這筆買賣當年的賬麵就很難看,更別說丟了這個客戶就如丟了個大市場。如果中興鹹魚翻身,贏家必然是日,韓和台灣的芯片製造商。要知道中國每年要購買全球產的60%以上的芯片。

但現在特朗普的白宮裏大都是些極端的鷹派人物;以前幾位相對溫和,務實的要員不是自己辭職就是被炒魷魚。現在的國務卿蓬佩奧是前中央情報局長,有著很深的軍方背景。他的世界觀就是尋找敵人。新來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更是位炸彈型的人物;曾是小布什的聯合國大使,當年力主攻打伊拉克,又多次提議轟炸伊朗和朝鮮。新上台的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是個大嘴巴;以前在電視台做評論員,滿嘴跑火車,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樣一個白宮班子明顯就是要和中國來強硬的。據說背後更有高人指點。聽說當年幫助尼克鬆總統打開中國大門的基辛格要幫助特朗普演一出反串的“三國演義”,把當年聯合中國對付蘇聯的戲換成聯合俄國遏製中國。

隻可惜特朗普當下正被“通俄門”事件調查鬧的心煩意亂。就在前天兩位2016年總統競選班子的核心成員分別認罪和定罪,獨立調查官穆勒布下的包圍圈正在收緊。民主黨人更是步步緊逼揪住不放。本來就在意識形態上與俄國為敵,仍在記恨普京的情報人員在競選關頭揭露希拉裏的醜聞,暗助特朗普當選。有軍火工業背景的共和黨”新保守主義“派也不幹。少了俄羅斯,敵人名單的份量會大減。軍火生產,尤其是最尖端的產品開發,像核打擊力量還需要俄國這樣的對手來刺激。另外,俄國還在占領有烏克蘭克裏米亞地區,這是幾位”新保守主義“議員經常提出抗議。

當然普京大帝也不是傻瓜,不會成為美國人手中的棋子;誰知道下一任美國政府又會變成什麽。何況特朗普現在就在破環俄羅斯和歐洲的能源交易,也隻有中國才可靠大量購買俄羅斯的能源。

現在的局麵就是美國朝野對於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崛起都很焦慮感,但也沒有一致的方案加以應對。上屆民主黨奧巴馬政府就試圖全球布局遏製中國。在經濟上聯合亞太地區成立TPP,把中國從亞太貿易中邊緣化;在軍事上軍力重點向亞太轉移,建立幾條島鏈封鎖中國。民主黨的戰略是步步為營,以“民主和人權”為名占領道德和輿論的製高點,建立國際同盟,把中國逼進籠子裏。但似乎布局的速度跟不上中國的崛起;中國發展帶給世界的經濟利益誘惑實在太大。

但特朗普的風格是到處得罪連盟友,不計後果。這讓許多美國和西方的智囊學者都很著急,認為特朗普的單打獨鬥成不了氣候,無法圍堵中國;更讓人疑惑的是不知特朗普到底想要什麽。不管怎樣,中美的關係在一段時間裏會越變越糟,隨之而來的是限製中國在美國科技領域的投資,限製中國學者專家來美國學習交流。

現在特朗普還在享用著前任奧巴馬政府留下的周期性的經濟繁榮;可以往自己臉上塗金,忙於中期選舉,也可以胡折騰一陣。不出幾月貿易戰的負麵威力就會顯現,或許引發經濟衰退。到那時特朗普或許才會真正理解當年克林頓總統選戰是的一句名言:“蠢貨,經濟最重要!”(Stupid, it’s economy!) 

或許特朗普也等不到那一天。沒準當下進行的“通俄門”調查那天突然抖出一記猛料,特朗普也就被彈劾趕下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天山峪 回複 悄悄話 美國懼怕中國的最核心最真實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一個國家隻要內部不亂,外部力量是很難有所作為。美國上下全國擰成一股繩,很難!平心而論,在沒有外部挑戰的和平時期,共產黨各種手段辦法的確不咋地,如同和睦相處的兩家,厚道民主的家長是好,但兩家打起來了,專製的家長一定能贏。共產黨的宣傳、鼓動和動員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聚十四億人這樣的舉國之力,是美國懼怕的。想想朝鮮戰爭,二次大戰洗禮的美國士兵遇見被中共武裝了頭腦的士兵,還是膽顫。可以預見未來的美中爭鬥中共產黨領導的奇跡,但,世界大同了,沒有了爭鬥,共產黨的劣性就會顯現並走向滅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