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Belarus)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與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斯拉夫兄弟民族,宗教相同,語言文化相近。但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對於大哥俄羅斯的態度卻是大相徑庭。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和俄羅斯反目為仇,徹底鬧崩。白俄羅斯卻一直表現平靜,與俄羅斯的關係雖談不上情同手足,但也相敬如賓。
白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也很低調,甚至有點神秘,這或許是因為其保留了許多前蘇聯的影子。強人盧卡申科總統執政二十多年,政局相對穩定。白俄羅斯在經濟改革時注重民生,沒有采取西方開給東歐國家的“休克療法”,國有資產流失不大,貧富差別也沒拉大,民心沒亂。麵對西方逼其政治選邊的強大壓力,白俄羅斯盡量維持中立,對歐盟保持距離,也一向控製外國遊客數量,是外國遊客最少的歐洲國家。
但近年來政府似乎對外增加了信心,逐漸放鬆遊客簽證。中國遊客好像特別受到青睞,首都明斯克機場中文標示隨處可見。就連航班顯示屏幕都有中文,這也是在國外第一次看到。
當然這都是盯上了中國遊客的錢包。國人出國花錢大方早已名聲在外,更何況華人還有好賭的天性;明斯克機場早早就為賭徒們安排好了去賭場的行程。
沿著城市主幹道“獨立大道”進入明斯克,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馬路寬闊,街道整潔,兩旁的建築都是典型的蘇聯時期的風格。這是因為明斯克在二戰期間完全被德軍的戰火夷平,眼前的一切都是在蘇聯時期重新規劃修建的。西方稱此為斯大林風格。
獨立大道一直通到市中心的獨立廣場。這都是獨立後重新命名的,在前蘇聯時期叫列寧大道和列寧廣場。這裏也曾每年舉行十月革命紀念日和其他節日閱兵和遊行,是保留蘇聯原味最多的地方。周圍是政府機構和高等院校等一些標誌性的建築。
廣場北側是淡黃色的白俄羅斯政府議會大廈,宏大莊嚴,內部設有議會兩院。在正前方立有一座列寧青銅雕像。蘇聯解體後在別的前加盟共和國很難再看到列寧的雕像,更別說在政府大樓的前麵。
這也看出現白俄羅斯領導人在政治上與前蘇聯有著剪不斷的情感。現任總統盧卡申科是個政治強人,有著前蘇聯領導的風格,幾經修憲連任25年,還沒有讓位的意願。
獨立廣場的南側是明斯克市執行委員會大廈,該機構負責首都規劃,經濟市場運行,旅遊合作等事務性的運作。
在廣場的另一角是著名的“明斯克飯店”,一座典型的蘇聯時代的酒店,其地位在當年可能就像老的“北京飯店”。裏麵的裝修風格很像國內一些老的政府飯店和招待所,雖顯陳舊落伍,但有幾分熟悉和情切。裏麵也接待了不少中國客人。
飯店見麵就是地鐵入口和地下商場,生活便利,交通方便。
在廣場邊上一座赭紅色的天主教堂很是顯眼,這是“聖西蒙和聖海倫娜教堂”,或者叫“紅教堂”,是在白俄羅斯的波蘭人所建。白俄羅斯在和波蘭的關係是藕斷絲連,白俄羅斯曾被波蘭-立陶宛聯盟國統治過兩百多年,現在還有一些波蘭人住在這裏。波蘭人和白俄羅斯人雖是斯拉夫兄弟民族,但曆史上歸屬了不同的基督教派,關係漸行漸遠。波蘭人信仰的是羅馬天主教,民心向西方轉。而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烏克蘭人信奉東正教,聯係更近。
聖西蒙和聖海倫娜教堂建於1910年,波蘭建築師設計,為新羅馬式樣。蘇聯的十月革命以後教堂一度被改為一家波蘭人的影視劇院。蘇聯解體白俄羅斯獨立後又恢複成了教堂,也成為白俄羅斯天主教的中心。
明斯克的火車站離獨立廣場不遠,出站便麵對號稱“明斯克之門”的雙子塔,兩座典型的蘇維埃風格的大樓。與其說是歡迎來客,不如說是用氣勢來震撼客人。一座樓頂上鑲嵌著白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的加盟共和國國徽,在另一座是直徑三米多的時鍾。在別的前加盟共和國蘇聯時期的徽章大都被移除,但在白俄羅斯大都被保留。
站前廣場修茸一新,因為今年的“歐洲運動會”要在白俄羅斯舉行,可以看到會徽和吉祥物的裝飾品。
“獨立大道”長約十五公裏,筆直寬闊,可以說是明斯克的“長安街”,兩旁布滿了許多首都著名的建築。白俄羅斯政府正在考慮申請將其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
明斯克的“郵電大樓”就坐落在獨立大道上,靠近獨立廣場。好一座宏偉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廊柱拱門,氣勢非凡。現在世界早已進入了手機通訊時代,很少再有人來郵局寄信和發電報了,但是大樓保留了人類相互通訊聯係的一段曆史,理當成為文化遺產。
往獨立大道向東不遠處有一座龐大的黃色建築很是紮眼,有古羅馬神廟風格,占據了整片街區,顯出幾分威嚴。這就是白俄羅斯的“克格勃”總部。“克格勃”是前蘇聯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就是間諜和秘密警察;一度名聲顯赫,人人畏懼。現在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就是一位克格勃上校。
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基本都取消了自己的克格勃,就連俄羅斯都對其重組更名了。但白俄羅斯的克格勃仍然健在,被總統盧卡申科牢牢掌控。可見強人政治需要鐵腕手段才能自如。
當然”克格勃“總部不能讓外國遊客參觀,但可以拍一張大門上的警徽:盾牌和匕首底下是俄文”克格勃“三個字母,至今還有點讓人膽寒。
在馬路對麵有一座”克格勃“的前身”契卡“的創始人捷爾任斯基的銅像,用鷹一樣的眼神盯著“克格勃”大樓。”契卡“是蘇聯早期的“肅反委員會”,權力極大,令人談虎色變,看過老蘇聯電影的人可能還有印象。在蘇聯的後期捷爾任斯基和斯大林一樣變成有爭議的人物被否定。捷爾任斯基是白俄羅斯人,但家鄉沒有忘記這位克格勃之父。
有意思的是在“克格勃”大樓對麵有一個在網上點評很高的餐館。麵對秘密警察總部用餐不免要左顧右盼,腦中演繹間諜戲的場麵。
明斯克的GUM百貨店也坐落在獨立大道的街口。這是一家龐大的蘇聯時期的綜合性商場,在莫斯科的紅場上也有一家。外表莊重豪華,內部高頂寬廊,典型的蘇維埃式的大氣風格。
現在裏麵攤位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人頭攢動。可以想像當年在蘇聯計劃經濟的物質匱乏年代這裏白俄羅斯人民趨之若鶩,就像改革開放前的北京王府井百貨店。
在相鄰的大樓裏有書店,咖啡館和甜食店,遊人可歇腳小憩。
獨立大道上還有許多前蘇聯政府大院式的建築,和北京一些在五十年代蘇聯援建的部委大樓出自同門,似曾相識。
不過人家的外牆上鑲嵌著不少蘇聯知識界名人的浮雕銅像;有科學家,音樂家和作家,紀念和表彰知識分子對於社會的貢獻。不像在中國當年“臭老九”不受待見。
獨立大道穿過市中心的“十月廣場”,當然是為了紀念當年蘇聯的的十月革命。廣場的中心是白俄羅斯的“共和宮”,是明斯克最大的綜合演出劇場,也可以說是“國家大劇院”。
在廣場的東側是明斯克的“工人文化宮”,一座十分優美的黃色希臘神廟似的建築。不過樓頂的大理石群雕不是裸體的希臘女神,而是各界的工人和知識分子。
十月廣場的對麵是一片綠樹成蔭的花園,鬧中取靜,十分幽靜。
其實花園周圍大有乾坤;白俄羅斯總統府就在花園的南麵。這座大樓是白俄羅斯的真正權力中心,盧卡申科總統大權在握,操縱在獨立廣場上的議會兩院於鼓掌之中。
花園的東麵是國防部的禮堂,常常接待外國軍事代表團的來訪。這天碰巧有個中國高級軍事代表圖在這裏接受歡迎儀式,軍樂團吹吹打打很是熱鬧。
白俄羅斯的國家大馬戲劇院也在獨立大道上,一座圓形的建築十分醒目。前蘇聯的馬戲團水平很高,白俄羅斯沿襲了其表演傳統。有機會能看這裏看一場演出也是美事。
“勝利廣場”坐落在獨立大道上的中央,是為了紀念1945年蘇聯的衛國戰爭勝利而建。中心的勝利紀念碑也是明斯克的城市地標,花崗岩方尖塔高38米,頂部一顆青銅五角星。這裏每年五月九日都會舉行閱兵式,紀念明斯克從納粹德國鐵蹄下解放出來。這裏也有新婚夫妻向紀念碑獻花的傳統。
衛國戰爭,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白俄羅斯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痕。白俄羅斯位於蘇聯與納粹德國交戰的前線,被德軍占領了三年多;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於殘酷的戰爭。首都明斯克也幾乎被炸平,三十萬人口在戰後隻剩下不到五萬。
城北的“衛國戰爭紀念館”比較全麵的展現了這段曆史。紀念館的頂上還飄揚著前蘇聯的鐮刀斧頭國旗。看來白俄羅斯還是比較尊重這段曆史,沒有輕易隨政治風頭改變觀點。
紀念館前的幾座青銅雕塑讓人動容:遠處祖國母親在振臂呼喚,新婚的士兵惜別依依不舍的愛妻。家國情仇淋漓盡至。
紀念館裏講述了納粹德國入侵給民眾帶來的無盡苦難,衛國戰爭的異常殘酷和蘇聯士兵們保家衛國的英勇犧牲。當然展覽最多的是二戰期間歐洲戰場上的各種武器,軍迷們也會一飽眼福。
裏麵還展出當年蘇軍朱可夫元帥的雕像。他可以說是衛國戰爭的傳奇英雄。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雕像也在這裏,這在其它前加盟共和國很難看到了。
明斯克的文化氛圍濃厚,有著眾多的劇院和博物館,這與白俄羅斯人民高的素質有關。白俄羅斯在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很靠前,表現在全民教育,科普,藝術,體育和健康等方麵。
白俄羅斯的“國家歌劇和芭蕾舞劇院”是一座造型優美的白色建築,周圍花園簇擁,噴泉裝點。建於1933年的蘇聯,是為數不多的在二戰期間沒有被毀的建築之一。現在也是明斯克的一個著名景點。劇團的表演水平都是世界一流,如能看一場演出可算錦上添花。
“高爾基劇院”是一座以表演俄羅斯語言文化作品為主的劇場,非常親民受歡迎。高爾基是前蘇聯時代最著名的作家,許多作品曾今在中國也是耳熟能詳。
“國家交響樂團音樂廳”也是明斯克最重要的藝術殿堂之一。前蘇聯培養出的音樂演奏家的水平全球聞名,白俄羅斯也繼承了這優秀的傳統。
“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坐落在市中心的老城區,建築造型優美,盡顯藝術氣息。這間音樂學院為前蘇聯和當今的白俄羅斯造就出無數音樂藝術人才,也培養了不少外國留學生。
“白俄羅斯國家藝術博物館”位於和獨立大道相交的列寧街上。藝術館收藏有三萬多件藝術作品,是東歐最大的藝術館之一,喜歡藝術的遊客不可錯過。
館藏的俄羅斯油畫令人印象深刻。這幅馬科夫斯基的《保加利亞的遇難女性》可以說是在十九世紀末俄土戰爭期間的一幅宣傳畫,描述了土耳其奧斯曼軍隊的殘暴,激起了斯拉夫人的義憤。
這幅白俄羅斯畫家的油畫《猶太鍾表匠》表現的是當年生活在明斯克的猶太人,典型的猶太人的容貌和神態讓人忍俊不禁。在二戰以前明斯克是歐洲猶太人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猶太人口將近一半。納粹德國占領後建立猶太人集中營實行種族滅絕,人數大減。剩下的猶太人又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舉移民美國和以色列,留下的所剩無幾。
在藝術博物館裏也碰巧在巡回展出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的作品,其夢境般奇幻想象力和蘇俄現實主義的風格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也體現出藝術世界的豐富多彩。
達利作品中最醒目的是標誌性的鍾表,形狀都像軟塌塌的比薩餅,據說是來自藝術家的弗洛伊德般的夢境,要表現一種時空的延伸。
白俄羅斯國家圖書館坐落在明斯克的東北郊的一片綠地公園裏,造型是鋼結構玻璃小斜方截半立方體,現代風格十足,也是明斯克的一個新地標和景點。圖書館建於2006年,有七十多米高,可容納兩千多人讀書,還設有會議中心。新圖書館的設計可以滿足現代信息社會的技術要求。
明斯克的城市規劃很綠色人性化,街道順暢,綠地公園遍布,每走不遠就能有花園歇腳。花園往往都有雕塑或噴泉裝點。這座雕像是十九世紀波蘭浪漫主義詩人和劇作家密茨凱維奇,他在當時的波蘭-立陶宛聯盟的地域影響很大,白俄羅斯曾經是其一部分。
另一座花園雕塑是愛國主義主題。主人是一位衛國戰爭的少年英雄,他正舉起手榴彈向敵人投去。雕像前剛有人獻過花圈,可見白俄羅斯人的愛國情懷。
明斯克的斯維斯洛奇河像一條舞動的飄帶從南到北給市區畫出了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精華地段是被稱為“三一郊區”的一片老城區。其實這裏早已不是郊區了,不過老的名字沿用至今。
這裏是明斯克現存最老的居住區,據說這裏以前有一座天主教的三一教堂,因此得名。這裏也曾有過猶太人的教堂,但在納粹德國占領時就被毀。
近年來白俄羅斯政府逐漸把這裏恢複成了19世紀的老城原貌,建立了曆史博物館,欲打造成旅遊景點。
“三一郊區”也被叫做“三一山”,是因為坐落在斯維斯洛奇河邊的一個小山坡上。山坡上麵有許多酒吧和餐館,在高處麵對美景小酌幾杯很是愜意。
三一山麵對一個小島有步行小橋相連,這就是著名的“眼淚島”。聽名字就是有故事的地方。
這個小人工島是在1988年為了紀念當年在阿富汗戰爭中陣亡的八百多名白俄羅斯籍的蘇軍官兵而修建的,形狀就像一滴眼淚。
人們可能還記得在1979年蘇聯出兵阿富汗,苦戰九年,傷亡慘重,狼狽收兵,但留下一個滋生極端宗教恐怖主義的爛攤子。現在美國人又陷入其中至今難以自拔。
那九年阿富汗戰爭的失敗給蘇聯人超級大國的信心蒙上了陰影,也成為後來蘇聯解體的催化劑。當然這場戰爭也給失去親人的家庭留下了無限的傷痛。島中心的紀念碑設計成東正教堂的形狀,底部有頭頂紗巾麵容悲哀的婦女群雕。她們是逝者的母親,妻子和愛人,是戰爭真正的受害人。
在紀念碑的對麵是一座“天使”的銅雕像。天使是一位柔弱的男孩,雙手捂住流淚的眼睛,不覺讓人默默駐足。
這裏有新婚伉儷前來島上鮮花的習俗。當地也有傳說:如果新娘摸一下天使的“小雞雞”可以保證早生貴子。天使的小雞雞也被摸的亮晶晶。
眼淚島也是個絕佳的歇腳觀景點,周圍視野開闊,景色宜人。回望河對麵的三一山另有一幅畫麵。
河的另一麵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近年來明斯克也修建了不少現代化的建築,高檔酒店,購物中心和銀行。城市開始展示麵向未來的姿態。
最靠近河邊的是明斯克滑冰場。這裏冬季寒冷漫長,白俄羅斯的冰雪運動水平很高。聽說現任總統盧卡申科就是位冰球高手。
河的兩岸也新建了不少高層公寓樓。拿房地產開發商的話:應該有無敵河景。
兩座著名的酒店也坐落在河邊:老的“莫斯科酒店”和新建的“白俄羅斯酒店”,風格各異,相映成趣。
與“三一郊區”一橋之隔的是明斯克的老城中心,也是最具人氣的旅遊區。
老的市政府大樓就在這裏。1499年明斯克得到自治的權力便開始在這裏建了第一座政府機構。當初的“市政府”不過是一座木質結構。後來幾經毀損和重建,現在看到的是最近的原貌複原,也是一座城市曆史博物館。
市府前麵有座“老市長”的銅雕像。他站在明斯克城市地圖的前麵,手拿市府大門的鑰匙,似乎要去開門上班,一副大權在握的神態。
在市府前麵的小廣場上有一組銅馬車雕像,還原當年市長出行的場景。現在遊客們可以上去試一試駕馭,也蠻有情趣。
在馬車前進的方向是“巴西利亞修道院”,是一座最早建於波蘭-立陶宛聯盟統治時期的龐大的天主教修道院。現在年輕人在夏天經常在這裏搭台開音樂會。
再往前走便是大名鼎鼎的“自由廣場‘,也被稱為明斯克的文化和精神中心。幾座最著名的教堂就在這裏,也有幾座博物館和劇院。
在廣場的中心有一座小亭子很不起眼,但它意義深遠。這就是著名的“明斯克之稱”的雕塑;亭子裏幾位商人正在用一杆秤稱量貨物。這片河邊的小廣場是商人最早交易的地點,也是明斯克城市的淵源。一座城市的形成往往都是先有水陸交通,再有貨物交易流通。可以說這裏也是明斯克的商貿中心。
聖靈大教堂的雙子尖頂主導了自由廣場的天際線,也見證了白俄羅斯人幾百年裏在精神世界的徘徊。聖靈大教堂最早建於16世紀中葉,是座天主教堂。當時明斯克是在被波蘭-立陶宛聯盟的統治之下,天主教是波蘭的國教。19世紀沙皇擊敗了波蘭收複了明斯克,此教堂也被改為東正教教堂。聖靈大教堂現在也是明斯克東正教的主教堂。
在自由廣場的山坡地下有一尊奇特的紀念碑,玻璃碑身,頂部有塊聖母瑪利亞的側身剪影。據說這是從16世紀最早的聖心教堂毀後的遺物,現在已成為明斯克東正教的標誌。
這片老城區的街道和房屋近年來修複一新,一幅典型的十九世紀城市的畫風。
斯維斯洛奇河在自由廣場不遠處形成一處幽靜的小河灣,兩岸都是綠地公園。明斯克給人感覺就像一座森林城市,大片大片綠樹成蔭。實際上白俄羅斯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生態環境很好。
在河灣的階梯之上有一米黃色樓房引人注目,頂部尖塔上一顆紅星讓人想到克裏姆林宮,或許更像老的北京和上海展覽館頂上的紅星,應該是一家重要機構。但走近一看裏麵不過是一家超市,但好像價位不低。
白俄羅斯國家奧林匹克體育場也在斯維斯洛奇河邊,剛剛裝修一新。今年的歐洲運動會將在這裏舉行。
白俄羅斯有兩個聯合國曆史文化遺產的景點:涅斯維日的拉濟維烏家族城堡建築群和格羅德諾州的米爾城堡。都離首都明斯克不是太遠,很值得一看。
可惜的是白俄羅斯的旅遊業欠發達,公共交通也不很方便,一百多公裏的路程對於自由行的旅人可能是個坎。但是租車自駕到是個不錯的選項。白俄羅斯的道路狀況良好,人人開車守則禮讓。再說郊外景色優美,滿眼綠色。
涅斯維日的拉濟維烏家族城堡位於首都明斯克西南112公裏,是中歐16-17世紀典型的建築風格代表。城堡是由十座建築組成的龐大建築群,有護城河包圍,造型優美,防守堅固。
內部是座開闊的六邊形庭院,周圍有多座相連的樓房,中間有座教堂。城堡建築工藝精湛,結構堅固,易於防守。
涅斯維日曾經是波蘭-立陶宛聯盟的地盤。拉濟維烏家族是立陶宛大公國的貴族,與波蘭王室聯姻而成為一個重要的波蘭-立陶宛王公家族,曾在波蘭-立陶宛聯盟王朝的曆史上名聲顯赫,稱霸一方,從十六世紀開始修建自己的城堡。大廳布置豪華,牆上掛有曆代家族王公的畫像。
餐廳也是豪華裝修,完全是歐洲王室的氣派。
在城堡的外邊有一尊紀念衛國戰爭蘇軍士兵的雕像。可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涅斯維日的城堡也是硝煙漫布。
白俄羅斯的另一座聯合國曆史文化遺產”米爾城堡”也位於明斯克的西南麵,離涅斯維日不遠。波蘭伊利尼奇公爵在16世紀末此興建城堡,以後幾百年幾經毀損和修複重建,米爾城堡融合了各階段的建築藝術風格,成就了中歐地區城堡建築的傑出典範。
幾座高聳的波蘭哥特式的塔樓是建築群的精華,堅固威嚴;冷峻的外貌應對過幾百年時局的動蕩不安。高牆炮台也麵對過拿破侖入侵時期的戰亂。
古堡的內部是個寬敞安靜的庭院,王公貴族們曾在高牆內享受富貴。
宮廷式的殿堂富麗堂皇,風格多樣。這間裝修是巴洛克風格。
這間大廳又像清新的洛可可風格。
白俄羅斯一遊可以說是開了眼界,澄清了許多由媒介誤導形成的認知。來自西方媒體的報道大多為負麵,都是出自意識形態層麵,多是批評人權狀況,甚至稱這個國家是歐洲最後的獨裁,但很少談及白俄羅斯的民生現狀,隻是把這個國家描述成一副灰色的畫麵。
其實行走在明斯克的街頭你感覺不到什麽政治氣氛,看不到宣傳標語口號,也沒看到現任領導的大幅肖像。這是一座十分幹淨管理有序的歐洲城市,看上去人民生活水平不低。沒見流浪漢乞討,也看不到豪車炫富。車輛嚴格遵規守則, 行人文明禮貌不闖紅燈。
白俄羅斯在蘇聯時期是裝備製造業中心,工業底子不薄。獨立後沒有采取經濟改革的“休克療法”,工業基礎沒有像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一樣崩潰。主要製造業沒有流失,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有限。雖然重要產業仍是國有掌控,經濟增長疲軟,但老百姓的日子還算穩。也可能是貧富差別小 (基尼係數很低),國民教育素質高,心態沒有失去平衡,因此政局相對穩定,沒有爆發“顏色革命”。當然,強人政治也發揮了作用,避免了像烏克蘭一樣災難性的後果。
白俄羅斯在獨立以後也努力建立自己的民族個性,政府鼓勵使用白俄羅斯語言替代俄語,盡管兩者區別不大可以互通。他們駐中國的使館也建議中國叫他們“白羅斯”以示與“俄羅斯”的區別,因為許多中國人還是將兩者分不清。不過對於那些有蘇聯情結的遊客或許能在這裏找到一些記憶裏的影子。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