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沙漠裏的一片海市蜃樓

世界太大了,書本裏讀到的未必都是真相,出去看看才知道。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令人惋惜的烏克蘭

(2017-01-14 04:52:58) 下一個
 

 

2017-1-14 陸一

烏克蘭????????是歐洲境內麵積最大的國家,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獨立之後似乎麻煩不斷,糾纏於西方和俄羅斯的勢力爭鬥之間,顏色革命就是從這兒發源。近年來又遇多事之秋,新聞大多負麵:和老東家徹底鬧翻,丟了克裏米亞,東部鬧分裂軍事衝突頻現。

好奇心驅使飛過來看看。舷窗外大片的良田提醒你這兒曾是前蘇聯的糧倉,地球上近40%的黑土帶都集中在這片平原。這裏也曾集中著大批軍火工業,製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當年就是從這兒拖來。本應是一個富庶發達的國家,但經濟多年停滯不前,人均GDP還不及中國的一半。

首都基輔坐落於烏克蘭中北部,第聶伯河兩岸。基輔曾是蘇聯第三大城市,工業重鎮,文化中心,一副大都市的氣派。

城市有著前蘇聯式的規劃,布局大氣,街道寬闊。主城區建築宏偉而不失優雅,頗具斯拉夫風格。

市中心的獨立廣場演繹過多少驚心動魄的場麵,"橙色革命"改變著烏克蘭人對民族和國家的觀念。這裏回蕩過政客們的激昂口號,曾充滿著集會民眾的呐喊。

暴動的硝煙早已散去,抗議民眾聚集過的廣場布滿了鮮花。陽光明媚,行人悠閑,很難想象從電視裏看到過的混亂場麵。

基輔是第一座斯拉夫民族的都市,也是斯拉夫東正教最早的中心之一。第聶伯河畔的洞穴修道院記述著一千多年虔誠的修煉。曆代修道士的遺體被風幹成木乃伊,藏於洞穴,供信徒們膜拜。

獨立後的烏克蘭在宗教上花了不少銀子,東正教堂,修道院個個修葺一新,刷漆貼金。拋棄了共產主義信仰,宗教正強勢回歸精神的聖殿。這似乎在東歐國家裏很普遍。希望能成為新的精神寄托,但至少變成吸引遊客的景點。

 

老城區的聖馬可大教堂初建於12世紀,曾是烏克蘭主要的東正教堂之一。後在蘇聯時代被拆毀,教堂裏重要的物件被移放到莫斯科和其他的博物館。

新版的聖馬克大教堂重建於1998年。藍色的牆體配上金黃色頂端正是烏克蘭國旗的顏色。獨立後的烏克蘭正在打造自身獨特的東正教,以增加烏克蘭民族的認同感。

 

聖索非亞大教堂以其11世紀大幅的聖瑪利亞壁畫而聞名,被定為聯合國曆史文化遺產。

聖索非亞教堂的鍾樓高聳;

教堂的庭院深深,裏麵別有意境。

在聖索菲亞教堂的前麵是紀念烏克蘭民族英雄赫梅利尼茨基的廣場。他在17世紀把基輔從波蘭的統治下解放,獻給了俄國沙皇。由此可見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淵源。

安德烈斜坡,是上城通往下城河邊的捷徑,坡頂便是著名的聖安德烈大教堂。斜坡曾是烏克蘭文人和藝人們的聚集地,現在布滿了餐館和旅遊紀念品店。

斜坡的底部是第聶伯河畔基輔最老的商業區。

基輔有著前蘇聯時代留下的三條地鐵線,深達地下近百米,是為冷戰時期防原子彈而建。

車站設計典雅大方,充滿藝術氣息,有點像博物館。雖然軌道老舊,車輛噪音震耳,但仍是市民出行的首選。

基輔在曆史上數遭外族的侵占,飽經劫難。在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帶領蒙古騎兵毀了基輔城,踏平了烏克蘭。固若金湯的城池也隻剩下了號稱“金門”的城門,或許還能留給人們一些對當年的想象。

更大的毀滅發生在1941 - 1943年,德國納粹占領了基輔。蘇聯的衛國戰爭解放了基輔,激戰死傷百萬,城區廢墟一片。第聶伯河畔高坡上的"祖國母親"雕像振臂呼喚,保衛和平需要盾和劍。

"衛國戰爭"和軍事博物館占據山坡地一大片,講述著戰爭的殘酷和意誌的頑強。也展示了眾多的武器裝備和英雄們的雕像。這裏應該是軍事迷們喜歡光顧的地方。

 

雖然近年來政壇不穩,經濟不振。但烏克蘭卻沒失去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街頭許多建築都保存的像藝術品。

就連商場,郵局,酒店都透著一種老貴族的氣質。

1901年建成的烏克蘭國家歌劇院是基輔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歐洲也排名靠前。在蘇聯時代達到輝煌,無數名作在此上演。

木偶劇院也是頗具規模,可見城市的藝術修養。

仔細觀察,街頭巷尾也散發著現代藝術氣息。

百聞烏克蘭美女成災,一見可真不算誇張。街上美女比例確實高,隨便舉鏡頭就能拍到。烏克蘭獨立以來人口急劇下降,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比男高出十幾個百分點。高失業率迫使年輕人大批外流,美女模特輸出也成為一大產業。

烏克蘭西部重鎮利沃夫(Lviv)靠近波蘭邊境,曾經是波蘭的一部分。值得前去一探。

氣派十足的利沃夫火車站。

烏克蘭的列車很像國內的老式車廂,設計出於蘇聯同門,倍感親切。速度雖不快,但也舒適幹淨。

利沃夫市是利沃夫州的首府,可追溯到13世紀。曆經滄桑,幾易國別,1939年才回歸。烏克蘭人長期同波蘭人、奧地利人、德國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法國人、希臘人和猶太人等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其他民族將不同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到了這裏,融合積澱成多元混合的曆史傳統。這和烏克蘭首都基輔有很大的不同

利沃夫的老城區被列為聯合國曆史文化遺產,是悠久曆史的見證。漫步街頭恍若置身於維也納或巴黎,周圍都有歐洲名城不同時期建築的影子。難怪利沃夫也被稱為一個濃縮的"小歐洲"。

遍布廣場街頭的雕塑娓娓的講述著城市故事,令人駐足。
有史詩般的民族英雄;

有神話裏的戰鬥;

也有宗教領袖。

一座紀念碑也獻給了著名的波蘭民族詩人。

城中的市場廣場曾是利沃夫上流社會居住的地方,環繞著風格各異的老建築,大都鑲嵌和裝飾著不同造型的雕塑。東北部的“黑房子”是利沃夫曆史博物館,典型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

諸多建築精品中,最令利沃夫人自豪的當屬1900年建成的歌劇與芭蕾舞劇院。它是利沃夫建築文化最光輝的遺產,早已成為城市的名片。

這座由利沃夫當地人設計的劇院氣派、典雅,華麗。毫不遜色於其它享譽全球的大劇院。

利沃夫是烏克蘭的重要教育中心,有三座國內的重點大學。建於1608年的利沃夫大學是烏克蘭最古老的一所大學,現在也擔負著複興烏克蘭語言文化的重任。

利沃夫藝術學院位於市中心。利沃夫之所以人文薈萃,文化兼收並容,有小巴黎之美稱,藝術教育功不可沒。
利沃夫文化界也非常重視建立民族博物館,收集有烏克蘭特色的生活物品,在獨立後重新塑造烏克蘭民族的特性。
利沃夫的宗教也是多元並存,教堂建築藝術精彩紛呈。東正教的多米尼加教堂具有典型的18世紀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受多年波蘭統治羅馬天主教也留下許多教堂建築精華。哥特式的聖喬治主教堂建於15世紀,是烏克蘭樞機主教的總部。
亞美尼亞教派派,希臘派的東正教的教堂也都排列市場廣場周圍,為老城區增添精彩。
 

有意思的是城郊的 Lychakiv 公墓也被列為旅遊景點。像一座巨大的公園,鬱鬱蔥蔥,安息著四十多萬靈魂;包括烏克蘭民族英雄,波蘭時代的大公,衛國戰爭的烈士和共產黨年代的“公仆”。據說要想真正了解利沃夫的曆史,必須前來拜讀墓誌銘。

陵墓一座座裝飾的像藝術品,墓碑記述著逝者的業績和通往天堂的曆程。沒有墳場的陰森,卻像生者與逝者的精神會客廳。

最後不能不說烏克蘭的美食:色,香,味俱全,卻便宜的難以置信。在利沃夫一家中高檔的餐廳,兩位午餐,三道菜(開胃菜,正餐,甜點)外加一升半啤酒,一共不到120元人民幣!

旅途歸來總為烏克蘭感到遺憾。烏克蘭覺得像一位失落的貴族,守著財寶,卻不能兌現。本來擁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和肥沃的農田,也有高教育素質的人口。原來可以利用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緩衝地位維持平衡,獲利其中。但西方的挑撥,政客的鼓動,和民粹主義的膨脹使其無法把握自身的命運,落到當今尷尬處境。

失去了俄羅斯巨大的市場,農產品價格跳水;得不到俄國廉價天然氣,冬天更加寒冷。而歐盟的許諾遲遲不見兌現,北約能供給的也隻有武器。現在西方自身也麵臨保守的民粹主義騷動;英國脫歐,美國選了特朗普,似乎也都無暇顧及他人。烏克蘭的前景可能還是不明。

從遊客來看,烏克蘭卻是一顆璀璨的珍珠還未被眾人發現。據說烏克蘭最近要對中國公民實行免簽。趕快行動,低價的成本,歐洲的體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