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過文革的人都會記得阿爾巴尼亞,可能還會哼幾句歌:“北京,地拉那;中國,阿爾巴尼亞 ... 。” 有人可能還吸過阿國的扁盒香煙,看過幾部大片。隨著文革的結束阿爾巴尼亞也從人們的視野裏蒸發。許多年輕人可能都不知世界上有個小國家叫阿爾巴尼亞。
降落時飛機舷窗外盡是起伏的山巒,難怪阿國自稱“山鷹之國”。70%以上的國土都是高山,交通很不方便,至今還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阿爾巴尼亞雖地處戰亂多事的巴爾幹,但人民有著山裏人的不羈和狡黠。千百年來外族的侵略和搶占都沒能同化掉這個小民族。阿爾巴尼亞保持著獨特的語言,和其它歐洲的語係都不相幹。 首都地拉那的國家曆史文物博物館驕傲的講述者民族抗爭,反抗外族侵略史。
市中心廣場上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Skanderbeg)就是阿爾巴尼亞民族精神的體現。在十五世紀斯坎德培帶領阿爾巴尼亞人周旋於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和基督教的歐洲之間;利用處在兩大宗教交鋒前沿的重要戰略位置,拉一派打一派變換姿態保全了自己的地位。
地拉那的曆史不太長,到16世紀時才成為一座集市小鎮。市內沒有什麽古跡可言,可以看一看的也就是當年首富Toptani家族在18世紀建的城堡,
和Toptani家建的小石拱橋。
還有幾處街頭雕像,紀念著不同時期的曆史人物。
1912年阿爾巴尼亞獲得了國家獨立。斯坎德培廣場周圍一些政府的黃色建築群就是最初請意大利建築師設計。
意大利和阿爾巴尼亞在海上的直線距離隻有四十幾公裏。意大利文化的影響還是很多。
獨立後的阿爾巴尼亞也沒太平過,和中國的民國初年很相似。從共和到恢複王室,再共和折騰過幾波。不同派別和宗教打內戰,破壞總是比建設多。 再後來就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和德國法西斯的入侵,阿爾巴尼亞人的抗戰。
恩維爾 · 霍查領導的共產黨遊擊隊在二戰中做大,並在1945年德國投降後奪權成立社會主義共和國。
霍查時代的建築都是蘇聯的社會主義風格。
盡管地拉那是個小城市,馬路也修的超級寬闊。
歌劇院自然是東歐社會主義的建築風格。
恩維爾·霍查統治阿爾巴尼亞40年,個性不羈不服蘇聯老大哥管,先後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同誌哥們都鬧翻。最後隻剩下遠方中國的毛大哥誌同道合,交往密切,相談甚歡。(總統府)
霍查的思想理念和毛的一樣左,反帝反修封閉鎖國。全民備戰防侵略,修建鋼筋水泥地堡70多萬座,命令全國每戶都要修一個。和我們當年的“備戰備荒,深挖洞”真是異曲同工。
當年中國人也勒緊褲腰帶不少援助這位難得知音的“同誌加兄弟”。在機場旁邊的樹叢後麵還能看見一排當年中國送的“殲”字頭的戰鬥機。
1976年毛大哥先去見馬克思,霍查又和中國新領導鬧翻,堅持做反修獨行俠直到1985年歸天。當年建的恩維爾·霍查紀念堂像座錐形金字塔,當然現在已報廢作為他用。
1989年社會主義陣營解散,阿爾巴尼共產黨(勞動黨)的一黨統治也崩盤。其後的多政黨選舉中民主黨派最終當選。(議會大廈)
全國進入私有化,全民致富的熱親高漲。一個政府操縱的投資“龐氏騙局”在全國發酵,在1996年近三分之一的國民資產蒸發。一時民憤爆發,百姓造反,政府倒台,首都市民衝擊軍火庫演變成內戰。直到聯合國派兵維和才控製住局麵。真可謂一地雞毛。 這座銅鍾就是用內戰中的子彈殼鑄造,以警示後人。
之後的阿爾巴尼亞在政治民主和經濟自由的道路上艱難前行。極力靠近美國參加北約。還不顧中國反對接受了關在美軍監獄裏的阿富汗戰場的維吾爾罪犯。小布什也成為第一個來訪的美國總統。阿政府受寵若驚,將議會前麵的馬路命名為小布什大街。
在台灣問題上也一度要玩承認台灣的金錢遊戲。在地拉那市中心冒出來個“台灣中心”,但實際上是個有噴泉的賭場加遊藝廳。 文革開始整整50年了,回頭想想當年毛外交思想的偉大勝利?結交的意識形態的鐵哥們都是白眼狼,更不要提越南和朝鮮。要學會務實的外交原則: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和當年中國相似的還有霍查曾專門劃出中央領導居住區。是在總統府後麵的一片四五層樓房區。現在看來領導們住的有點寒酸,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能上樓還是要有地位和身份。重要的是這片區域內有特供商品,當年平民百姓可是不許隨便進入。
現在這片區域已成為年輕人喜歡的夜總會和酒吧街。燈紅酒綠鶯歌燕舞,就像北京的三裏屯。
50%以上的阿爾巴尼亞人口都是穆斯林。但由於霍查主張共產主義無神論,廢除了一切宗教,現在街上很難看到像其它穆斯林國家的保守衣著。
在曆史上穆斯林人口要比現在大得多。19世紀末當奧斯曼帝國敗退時大批的穆斯林人口東遷到土耳其。據說在土耳其的阿爾巴尼亞籍的人口比現在阿爾巴尼亞的總人口還多。
不過各個宗教也在試圖收回自己的地盤。中東的石油穆斯林國家用金錢讚助建造清真寺。
東正教也在市中心廣場周圍新建了教堂。
羅馬天主教也在擴大影響,最大的招牌就是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特蕾莎修女出身於阿爾巴尼亞,長期在印度加爾各答麻風病院行善。1979年得諾貝爾和平獎,又被羅馬教皇列為聖徒,在西方世界家喻戶曉。
阿爾巴尼亞最近也作為國家名片大力宣傳特蕾莎修女。以特蕾莎修女命名地拉那國際機場,及地拉那大學前的廣場。
地拉那最近發展比較快,但沒什麽特點,有點像中國的三,四線城市。
城裏車輛不是很多,但交通有點亂。據說前幾年更差,已經拆了不少道路違章建設。
歌劇院對麵是城裏最好的酒店:國際會議中心酒店。裏麵見到不少開會的北約軍官。
阿爾巴尼亞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加入歐盟;搭上富國的大船,招來投資的大款。這幾天正在為加入歐盟造勢,歡迎來訪的歐盟大使。
地拉那城外有幾處綠地公園供市民休閑。
城南有片人工湖景色宜人,周圍布滿咖啡茶座很像中國的公園。
在城市的東邊有座Dajti山,高1500米可乘纜車登頂,一覽地拉那穀底平原。
阿爾巴尼亞美食受土耳其和意大利影響很大,不過都是肉丸子當家。據說是象征民族團結融合。好像也有道理。 1)肉丸子奶油湯。
2)肉丸子,肝,茄子,奶酪,番茄汁燴菜。看起來不開胃,但味道不算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