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沙漠裏的一片海市蜃樓

世界太大了,書本裏讀到的未必都是真相,出去看看才知道。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塞爾維亞隨記

(2016-04-07 11:23:01) 下一個

 
塞爾維亞隨記
 
2016-04-08 陸一
 
塞爾維亞共和國地處巴爾幹半島中部,是前南斯拉夫的核心部分,其首都貝爾格萊德也是前南斯拉夫的首都。上世紀九十年代南斯拉夫解體前這兒曾是斯拉夫人掌控巴爾幹半島的權力中心。
巴爾幹半島曆來是宗教文明的交匯和衝突點,多瑙河兩岸飄散著戰爭的硝煙。拜占庭,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在此留下深深的烙印。貝爾格萊德的Klemegdan 要塞坐落在多瑙河和薩瓦河的交匯處,見證著文明的繁榮和戰爭的摧殘。
遺留下的奧斯曼土耳其風格的官邸。
葬有戰死的奧斯曼帝國的巴沙(大元帥)。
護城的大炮和要塞城門內的燈塔。
今日要塞已成為貝爾格萊德最主要的景點。春季鮮花怒放,登高可觀兩河交匯平原。
貝爾格萊德的老城區麵積不大,徒步細細觀賞為佳。
雖然不及其它東歐首都,如布拉格和布達佩斯的名氣和規模,但貝爾格萊德還是有其建築的斯拉夫特色和優雅。
東正教風格的建築頗多,顯現其斯拉夫民族的特點。
百年多的“莫斯科大酒店”;按現在的標準也就是四星級了,但在曆史上接待過無數名人和達官,許多重大事件在此上演。
市中心的共和廣場:左邊為國家博物館,右邊是國家大劇院。
國家議會大廈前綠地廣場,鮮花簇擁。
城市主街兩旁的樓房不算高大偉岸,但也很耐看。
步行街商鋪餐館林立,遊人如織,散漫休閑。
然而就在幾個街區之外赫然矗立著幾樁樓房像遭到過炸彈。這正是在1999年南斯拉夫和科索沃戰爭期間北約的戰機所為。可能還記得當時中國大使館也受池魚之殃被“誤炸”。都已十六,七年了這些樓房還未拆除重建。不知是因為塞爾維亞政府經濟拮據,還是想刻意保留這心中的傷疤 ... 前南斯拉夫總參謀部大樓
南斯拉夫電訊大樓
其實在許多塞爾維亞人心中還存有南斯拉夫情結,尤其是四十多歲以上的人們。在貝爾格萊德城南的南斯拉夫曆史博物裏你能感到他們很深的懷舊感。
博物館的旁邊是前南斯拉夫的締造者鐵托總統的陵墓,庭院肅穆,綠葉鮮花,稱之為“花房”。
70年前出生的人可能還記得當年在強人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是有影響的地區強國,工業實力也不容小覷,曾有汽車 “Yugo" 出口歐美。幾部電影:“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也曾是我們追捧過的大片。
可惜南斯拉夫已被流血戰爭肢解成相互怨恨的七個小國。塞爾維亞的經濟也是步履蹣跚,人均GDP停滯不前。
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鐵路狀況相當於中國二十年前。李克強總理來過幾次,推銷中國高鐵。前年中國還幫助在多瑙河上建了一座大橋。
可能是由於沉重的失落感,塞爾維亞人又重回宗教尋求內心的慰籍和平衡點。幾座新建的東正教堂規模宏大,信徒湧現。
其中聖薩瓦教堂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堂,估計造價也不菲。這些教堂也已成為貝爾格萊德的新景點。
諾維薩德(Novi Sad)是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位於首都貝爾格萊德西北多瑙河上遊80公裏處,有鐵路和公路相連。 諾維薩德火車站
諾維薩德曆史上多受奧匈帝國統治和影響,建築風格更像一座小維也納。小城依山傍水,景色優美,文化氣息濃厚,被譽為塞爾維亞的文化之都。
多瑙河右岸的彼得羅瓦拉丁要塞建於17世紀,代表了奧匈帝國當時最先進的防守理念,成功的抵禦了奧斯曼大軍的進攻,阻擋了伊斯蘭教的北上。當地導遊說:否則今天的歐洲可能就是穆斯林的天下。
一杯當地啤酒,滿眼多瑙河兩岸美景,此刻再不必更多的語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