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請繞道。
眾所周知,本輪房價瘋漲,推動力來自外來資金,就加拿大國內的購買力來講,房價隻會隨生活消費品的通脹指數而上漲。因此除非你手裏握著三五百萬現金不知道幹些什麽,否則是否要追隨本輪瘋漲然後不停的追加投入,是需要謹慎考慮的。
按官方統計報告,加拿大低收入家庭中位數在1.5萬加元,中產家庭中位數在7萬加元,年收入30萬以上的屬於1%的富人群,肉聯所謂的50萬收入隻是起步價的人,實質上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按中產家庭高位數收入在10到15萬合理數字來說,貸款金額應該在60到90萬之間,加上假設35%的首付(30到50萬首付),可以購買的房子價位在90到140萬左右。
假如你的收入在15萬以上,則屬於5%的高收入人群,那麽你的選擇可以在150到200萬左右。
超過了這個價位,則屬於1%的富人遊戲。
而購買兩三百萬以上的房子的人,其實很多都是現金購買。不屬於我們工薪階層討論的範圍。如果你覺得世界不公平,為什麽中國新來的人那麽有錢,動輒幾百萬的現金帶過來,然後你就很窩心的話,那麽你出國就白出了,還是回中國去和大家一塊比富比較好。比爾蓋茨有比爾蓋茨的活法,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活法,否則即便你有了幾個億,想想世界上還有那麽多幾百億的人,你還是會窩心致死。
你現在會說:給我幾個億,我肯定每天很happy。那是因為你現在隻有幾萬,所以你在盼著你能有十幾萬,會覺得我有十幾萬就會很開心,等你有了十幾萬,你會期盼幾十萬,然後幾百萬,幾千萬的人,他也會發愁為什麽沒有幾個億。
你放心,人要想跟自己過不去,他/她一定會找到跟自己過不去的理由。
~~~~~~~~~~~~~~~~~~~~~~~~~~~~~~~~~~~~~~~~~~~~~~~~~
房子也是一樣。兩三口人住一千尺的房子其實也夠了,但是很多人覺得三千尺也不夠大,總盯著別人還有在住四千五千尺的,那麽是不是有個人蓋了個一萬尺的房子,住五千尺的人就都排隊去跳安大略湖好了?
有能力有機會去賺大錢的人,那是他/她上輩子積攢的福分,對於95%的普通人來說,做個普通人也沒什麽不好。如果被人忽悠的頭腦發熱去做超出自己的能力範疇的事,可能會多賺到一些錢,但其中過程承受著的痛苦遠遠超過錢所帶來的快樂,那麽仍然是得不償失。
這世界上又歡樂又賺錢的事基本沒有,基本上快樂的時候都是花錢的,賺錢的事都不是太痛快。明星有明星的代價,二奶有二奶的付出。
房價上漲的根本因素在於貨幣超發和全球性的貨幣流動,通脹為因,最後也成為果。房價短時間的超速上漲給大多數人帶來紙上財富,最終將導致通脹的加速,而紙上財富之外的可流動性收入沒有隨之提高的話,同樣品質的生活又必需更多的貨幣來維持,最終隻會讓人感覺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所謂的Refinance將房屋的增值部分換出現金來花掉屬於寅支卯糧,將未來的收入提前消費掉。Refinance可以作為固定收入出現異常之時用來應急,這也是房子作為固定資產本來的作用之一。
收入高、睡得著覺的人,自然可以去追房價這趟車,但是如果按這個論壇的說法,不停的以小換大,追求利益最大化,那麽還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比較好,地球上還沒有任何的投資品種是隻漲不跌的,高風險高收益,反過來高收益也存在高風險,現在賺得多的品種,一旦勢道轉向,就變成賠得多的品種。同樣下跌30%,150萬的房子賠50萬,300萬的房子則要賠進去100萬。
我一般對周圍朋友的建議(我一般不建議,除非他/她看到別人賺錢實在心癢),則是不要輕易買入賣出,如果有一個在住的,就再買一個中低端價位,不一定去追求最大的漲幅百分比,但是但許市場轉向,可以及時賣出,而且對自住房沒有影響。投資價值和使用價值還是區別對待比較穩妥。
我們雖然做物業管理的,但是我們很少做房屋出租,所以這個建議並不是出於為了我們自己房屋托管,出租太麻煩了,我們輕易也不願意做。
如果收入本來不高,為了在房子上多賺些錢就更加的節衣縮食,則是個人選擇了。
一家之言。YMYD - 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歡迎來我的博客評論)
哈哈。
對中國現狀不太了解了。是使用麵積和建築麵積之間的差別嗎?
隻聽說深圳炒房很厲害,一年翻了一倍。
什麽時候開始房屋是必須用來出租的了?
你盡可以談談看你對房屋如何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