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的內容應該不限於Condo和Townhouse了。因為房子不像人,不用分公母,沒有婦科病一說,所以很難說哪些毛病局限於Single House哪些隻限Townhouse。後麵幾節我會分不同部位來說一下常見的毛病。
唯一的區別是誰來修,住Single House的話當然裏裏外外都是屋主自己的事,而住Townhouse很多時候就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給管理公司打電話,一般管理公司會告訴你是“Free”的還是要自己掏錢。
從法律上來說你買帶管理費的房子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Status Package,很厚的一個信封,最好把裏麵內容讀一遍。漲姿勢。
裏麵Bylaw的部分可以重點查一下看看有沒有一節叫“Standard Unit Definition”或者類似的名字,其中會定義單元和公用部分的界限,公用部分的修理包括在管理費裏。屬於單元的部分則由住戶自己負責。更複雜一點就要搞清楚損壞的緣由,由此造成的維護費用由誰來支付?為了不造成Confuse,以下略去五千字的少兒不宜內容。
~~~~~~~~~~~~~~~~~~~~~~~~~~~~~~~~~~~~~~~~~~~~~~~~~~~~~~~~~~~~~~~~~~
這個冬天比較冷,1979以來的History Record Low。入冬之前刮大風,也是曆史記錄,Gust風速達100公裏/小時,記得我當時到西邊去辦事,一路上看到不少的房子屋頂都有瓦片被風吹下來,當時真有一種去挨家挨戶敲門的衝動,告訴他們你家屋頂要補了。我們去年入冬之前做的一個十來萬的屋頂也沒能幸免於難。一般來說,不論從材料(warranty由廠家負責)或是人工(由我們負責),都會有一個免責條款,其中一項就是超過多少公裏的風速造成的損壞不在保修之內,住戶可以考慮走保險來Cover這個額外費用,但如果隻是幾片被吹落的話,修一下也沒有多少錢,走保險不如自己掏腰包。大項目我們一般也不會和客戶去Argue,話會講清楚,不是質量問題,但小修我們可以直接給做了。
入冬之前最好不要換屋頂,因為Shingles經過一個或幾個夏天之後瀝青融化凝結會把瓦片連成一體,輕易就不會被吹落,被大風吹落的,多是新換的屋頂,老的屋頂則是背陰的一麵被吹落的可能性大,因為常年不見陽光,瓦片仍然是一片一片的。另外和受風麵有關,這關係到流體力學的內容,同樣屬於少兒不宜再次刪去五千字。
瓦片修補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做,活太小,而修補比整體換要稍微麻煩一點點,比如首先是材料,至少顏色要盡量接近吧,然後最好材料也要同樣年限的,但是一般住戶都看不出來原來的材料是什麽,顏色也是最難描述的東西,拍下來照片顏色就會失真,為了一兩百塊錢,Contractor就要跑兩趟,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賺這個小錢。稍微大一點的公司,常年有人在外麵跑路,順道的時候隨時可以去看一下,然後安排工人過來,這樣對雙方都比較合理。
很多人家裏的男人比較Handy,這是好事,但我一般的建議是地麵上的活可以讓家裏男人多幹幹,需要搭梯子的活最好多想想,為了幾百塊錢落下終身遺憾,終究是因小失大的事,盡管這種事咱國人常幹。
瓦片是小事,冷冬帶來的更大的頭疼是結冰,今年屋簷結冰帶來的問題比往年都多。就在升溫之前,大概是兩周前吧,有一戶業主從外麵買菜回來,剛把Van倒進停在車道上,雨槽就砸了下來,把後車窗玻璃砸個稀碎,車燈、Bumper、車體,都不同程度的損壞。屋主當時就崩潰了。見到我時全身還在顫抖,說遲個一兩分鍾,她如果站在後麵拿買回來的東西的話......
那一次先後兩天三處不同的地方有五六戶的雨槽都砸落下來,萬幸的是其餘兩次沒有人和物的傷亡。我們每年冬天都要派人把屋簷上的冰柱敲下來,特別是天暖的時候,但是雨槽裏的冰沒有辦法取出來,冰層越積越多超過雨槽所能承受的荷載,就發生墜落。
冰壩(Ice Dam)是結冰之後的另一種現象,屋頂結冰還有很多其他問題,除了加保暖,增加屋頂通風,增加防水紙的鋪設麵積等等辦法之外,終極的辦法是加鋪加熱電纜,不停地加熱防止水凍結,但這種方式的後遺症也很多。學術討論這裏就免了,以下省略五千字。
不論是舊的建築還是近些年較新的房屋,設計上的缺陷都有很多,我們當初搞工程的時候對這種design defect都很頭疼,做設計的看不起搞工程的,紙上隨手一畫,施工的時候能不能做或者使用的時候有沒有問題,就不關他們的事了。比如特別是大耗子,屋頂麵積超大而通風口數量不足,或者追求外觀的變化造成雨槽彎角過多,又怕影響美觀而落雨管數量不夠,凡此種種,很多問題不是單靠後期維護可以解決的。有時候必須要做必要的增加和改動。不論是做設計的還是搞施工的,都屬於實際工作,不能搞紙上談兵,都必須要有足夠的現場經驗,才能做出實用的設計。
反過來,很多做Contractor的缺乏係統知識,單純靠實踐經驗,很多時候知其果而不明其因,或者隻知道局限的修補辦法而提不出長期的解決方案。畢竟如果在國內科班出身的,來了這邊多半寄希望於走professional路線,拿不到P.Eng. 也盡量找辦公室工作,實在無路可走了才不得不去當體力工,像我們這種在國內就在工地上,出來了也無所謂是搞設計還是繼續做工程,這種人少而又少,但如果國人既有文憑又比較Handy的,盡量聯合起來,逐漸也能在建築領域占領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