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櫪老記

老有所思,老有所記
正文

“江海第一山” 南通狼山 (一)

(2016-07-05 08:07:47) 下一個

我遊覽過國內不少名山大川、林海雪原、古都名邑、江南秀色,麵對家鄉的狼山卻知之甚少。因為小時候爺爺奶奶帶我上狼山的目的隻有一個:燒香拜佛。因此,我長大以後就沒有再去過狼山。原因隻有一個:除了燒香拜佛,其他沒有什麽可玩的。

光陰似箭,轉眼年已八十。老來閑著無聊,三弟打電話約我同他一起去狼山參觀牡丹花展。我倆和其他幾位老年人,請了一位導遊,花了一天時間,從山下山上、前山後山遊覽了一遍,這才恍然大悟:以狼山為首的五座小山,疊立在長江岸邊,綿延數公裏。登山可觀海闊天空的水天美色,可覽阡陌交通的田園風光。自古以來,狼山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文天祥、王安石、米蒂都在這裏留下了詩篇墨跡,這些又為狼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全國少有的旅遊勝地。從狼山旅遊歸來後,我將耳聞目睹的情況和感受整理成文,三弟將沿途拍攝的照片挑選整理,組合成一篇題為《江海第一山遊記》,既留作紀念,也與眾人分享。

與眾不同的“入山之門”

導遊帶領我們來到山腳下,向大家介紹說,遊狼山目前三條線,一條從西大門進山,一條是乘纜車上山,還有一條就是我們今天從東大門進山的路線。我的印象這是遊客上山燒香的傳統線路。

這個“入山之門”,正是千百年來遊人香客進狼山的大門。導遊介紹,這座“入山之門”是狼山的正門。它建於清朝乾隆四十年,距現在已有200多年了。這座山門朝北,麵朝南通城,是采用了“風水先生”的建議。在風水先生看來,狼山麵江背城,不合常規,認為在山左向北許當路建山門,並在山門上建樓,叫做引頭掉尾。狼山北麓摩崖石刻“五山拱北”四個大字也出於此說。原來的山門毀於“文革”,現在山門建於2004年,比原來的山門高大壯觀得多了。一進山門,就意味著你進入了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狼山,也意味著你進入了大勢至菩薩和大聖菩薩的莊嚴道場。

進了山門,我們沿台階拾級而上,看到滿山的蒼鬆翠柏,可見廣教禪寺的僧人重視綠化,關注環保是有優良傳統的。

山美名不雅

山上山下,處處風景如畫。我有感而發,問導遊:這麽美的一座名山,怎麽叫狼山的呢?她眉飛色舞地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傳說故事。

相傳古時候,這座山上雜草叢生,野獸出沒,有白狼修煉成精盤踞山頭,危害生靈。大聖菩薩為了弘傳佛法來到此山,便向白狼精借“一衲之地”修行,白狼精聽說隻借“一衲之地”,小事一樁,便爽快地答應了。哪知這個和尚運起法力,念起咒語,祭起袈裟,祥雲滿天,金光萬道,說時遲,那時快,大聖菩薩的一件袈裟竟然將整座山全部罩住。白狼自知敵不過和尚,甘拜下風,情願遠走他鄉,不過行前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說:我在此地這麽多年,希望能保留一個名字。和尚覺得無傷大雅,就把這座山起名叫狼山。這個傳說在南通城鄉家喻戶曉。因此南通人有一句歇後語:大聖菩薩借狼山——有借無還。

這隻是傳說,關於狼山的得名,有的說山形像狼,有的說山上曾經有狼,而我看到南通地方誌上就記載著這座山在古時候有“白狼居其上”。

盡管狼山這個名字,有野拙粗獷之美,但我總覺得不雅。導遊說,讚同你這種觀點的人古今都有。北宋淳化年間,州官楊鈞認為“狼”字不雅,上書斡旋,經批準,反犬旁的“狼”改成提王旁的“琅”。又因狼山北坡山石呈紫褐色,有“煙光凝,暮山紫之美”,所以改稱“紫琅山”。由於原名叫起來朗朗上口,人們已經習慣了。因而人們至今仍然叫它狼山。狼山曆來有全國名山之一的美譽,不僅因為它的自然風光旖旎迷人,也因為山上有廣教禪寺,名山大刹,相得益彰。廣教寺的廟宇建築遍布山腳,山坡和山頂,形成了狼山一大特色:山包寺,寺包山,山是一座廟,廟是一座山。

導遊讓我們站到廟前麵,用手指著前方說:“這些錯落有致的建築,正好組成了一條長龍。這條龍頭朝下,法乳堂是龍頭,山下的金剛殿是它張開的大口,輪藏殿、大悲殿是龍的犄角,山道彎彎是龍身,山腰的葵竹山房等建築是龍爪,尾巴就是山頂的支雲塔,翹起來直插雲天,一路上寺廟屋頂的琉璃瓦,金光閃閃,就是片片龍鱗。這就是古人建築狼山廟宇形成的所謂“金龍伏狼”的風水格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看了2 才來看1,原來博主南通人, 算老鄉。
伏櫪老記 回複 悄悄話 @閻立華 對,在江北
閻立華 回複 悄悄話 狼山在江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