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櫪老記

老有所思,老有所記
正文

“江海第一山” 南通狼山 (二)

(2016-07-07 07:07:18) 下一個

大觀堂上賞景美如畫

我們一路攀登,流了不少汗,終於來到山頂廟前的大觀台了。導遊提議大家可以觀賞美景,稍作休息,也可以拍照留念。大觀台取洋洋大觀之意,是狼山觀景的最佳處。

我們朝南望去,大江如練,水天一色,長江從青海高原源頭,一瀉千裏,經巴山匯蜀水,流經荊楚大地,潤澤江淮平原,在我們南通地區形成最寬闊的江麵,不分晝夜地奔湧向前,經過吳淞口投向東海、太平洋的懷抱。古人形容在這裏極目瞻望,可見“東鄰日本連環島,北接朝鮮破釜雲”。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到狼山遊覽,驚歎這裏“影帶諸夷,氣吞吳會”,寫下《狼山觀海》詩篇:“萬裏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遨遊半是江湖裏,始覺今朝眼界開。”文天祥以詩句“風起千層浪,極目是天涯”,讚美南通和狼山。

接著,導遊提議我們看山門之外石柱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長嘯一聲山鳴穀應”,下聯是“舉頭四顧海闊天空”。這副對聯是清朝通州知州平翰寫的,高度概括了狼山的美景和氣勢。胡耀邦十分欣賞這副對聯,他生平兩次到南通,兩次上狼山,第一次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他在南通作報告時,以這副對聯勉勵年輕人要誌存高遠。第二次是八十年代他卸任總書記職務前不久,他在狼山廣教寺方丈室,從這副對聯談到要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導遊還提請我們仰看山門之上的“第一山”大匾。“第一山”三個字是宋朝大書法家米蒂寫的,米蒂是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當年他遊覽狼山,驚歎它是江海第一山,欣然命筆,寫下“第一山”三個大字。為什麽稱狼山為第一山呢?第一山,狼山是由東海入長江的第一座山。第二,狼山雖小,景色極佳;千裏平原上五山崛起,狼山中鋒聳峙,具泰山之雄;狼山北麓岩深林障,具青城之幽;狼山後山絕筆危崖,具華山之險;狼山西山峰巒起伏,具峨眉之秀。小小狼山兼得雄幽險秀,堪稱“第一山”。米蒂“第一山”題匾的書法藝術功底,為曆代書法家所推崇,諸位請看,“第”如美女梳頭,“一”字如烏龍出江,“山”字如老僧坐禪,真是字字有來曆,令人歎絕。

我感興趣的兩尊菩薩

說實話,我對逛廟宇燒香拜佛不感興趣,對導遊介紹這個菩薩那個菩薩也聽不進去,而這次導遊介紹彌勒佛和觀世音菩薩時,我不僅認真聽了,還受到一些啟示。

我們進入廣教寺的山門金剛殿,首先看到的是神態凶狠的護法神四大天王,兩麵朝山門坐的是彌勒佛,在笑迎四方客。導遊介紹說,中國人對彌勒佛的信仰從西晉時期就開始了。傳說五代時,杭州有個大肚子和尚叫契比,他身背一個布袋,滿街轉悠,逢人笑哈哈,見物就乞討,出語荒誕,居無定所,行狀瘋癲。後人根據布袋和尚的形象,塑了彌勒佛寶相,慈眉善目,雍容大度。有一副對聯稱讚他:“開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於人無所不容。”廣教寺的一位法師撰寫的一副對聯,雕刻在彌勒佛兩邊的木柱上,我覺得形象生動又很貼切:

世上幾多難事,自作自受,盡堪大肚包容;

人間善男信女,相親相愛,怎不滿腔歡喜。

和諧社會需要彌勒佛這種包容歡樂的。彌勒佛教導世人超然物外,豁達樂觀。我們心中有什麽疑難的事、苦惱的事,不能放一放、擱一擱呢?佛教認為“放下即平地”,也就是沒有過不去的坎兒的意思。廣教寺將彌勒塑在大山門口,顯示了佛教與人為善接引眾生笑口常開,進廟隨喜的入世態度,真好。

在大悲殿裏,供奉著人們常說的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導遊介紹說,觀世音菩薩經常觀察塵世民眾苦樂的心聲,所以叫觀世音。唐代為了回避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諱,就將觀世音菩薩的世字去掉,簡稱為觀音了。觀音又稱觀自在,因為觀世音菩薩無論在利己還是在利人時,都能達到“大自在”的境界。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大慈,就是給予一切眾生樂;大悲,就是拔除一切眾生苦。觀世音菩薩在我國是影響最大、信眾最多的一尊菩薩,其知名度甚至超過了佛主釋迦摩尼,可謂婦孺皆知。這也許說明,關心他人疾苦、善於幫助他人的菩薩或者是民眾,都是受到眾人尊敬的,這種傳統的美德要發揚光大。

佛門瑰寶十八高僧

導遊帶領我們來到法乳堂參觀。我問她:法乳二字何意?她說:法乳二字源自《涅磐金》:“飲我法乳,常養法神。”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坡腳正法滋養弟子法神,猶如母乳之於幼兒。”我們常常說“如飲醍醐”“醍醐灌頂”,醍醐是牛奶的精華,堂名“法乳”,也比喻佛法是人間思想的精華,滋養眾生,給人智慧,給人清醒。法乳堂的堂額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抱柱楹聯“一堂都聖皙,萬派盡朝宗”,也是趙樸初先生的手筆。一堂都聖哲,指的是這裏供列著中國佛教史上的十八位高僧。萬派盡朝宗,是因為法乳堂也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像,各派都來朝拜。也含有佛法演變,千門萬派,萬變不離其宗的意思。

導遊介紹,法乳堂供奉十八高僧而不是十八羅漢,體現佛教禪宗倡導的“佛在心中”的智慧和勇氣。十八位高僧是由趙樸初邀請佛教界幾位大師從我國曆代九十多位高僧中遴選出,由南通籍畫家範曾先生創作畫像,委托北京工藝美術製品廠將繪畫燒製在2304塊瓷磚上,運抵狼山。我們看到的十八高僧畫像,個個栩栩如生,有新聞報道說已成為我國佛門瑰寶。

導遊向我們一一介紹了十八高僧的簡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鑒真和尚。他是唐代高僧,江蘇揚州人。鑒真自幼出家遊學河南、陝西的名山大刹,年輕時就精通三藏,後來又回到揚州。在大明寺傳律弘法,有“江淮化主”之稱。唐朝天寶元年,他應日本佛教界邀請,決心到日本去傳律弘法,因逆緣相阻,五次東渡,曆盡艱辛,均告失敗,並使雙目失明。天寶十二年,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鑒真師徒把我國律宗一偈佛像、經書、醫藥、建築、雕塑、美術等帶到日本,鑒真成為日本律宗初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跑我老家去旅遊了, 讚!那兒已經變得我都不認識了。
二胡一刀 回複 悄悄話 說到佛教,又說到狼山,不能不提到釋聖嚴法師,他生於南通,於廣教寺出家,後來去了台灣,在日本成為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的僧人,在國際佛教界影響很大。很驚奇在國內拚命和名人拉關係的如今,導遊居然不介紹這樣的名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