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土豆禾苗"博主寫的"芭蕾與包養"一文,了解到了所謂的高雅藝術的另一麵。那幾幅有關芭蕾舞者的名畫從前都見過,當時也隱隱不解: 畫中貌似油膩猥瑣的黑衣男們,與舞蹈的意境之美並不和諧,畫蛇添足兮? 今兒恍然大悟後才笑自己---我那一向被人恥笑為"九斤"的腦瓜子啊,實在對人類私底下和台幕後的活動缺乏想象。
起初入選芭蕾的,會不會寒門女孩居多,不得可知。至於被包養的舞女們的結局,大概人們也沒興趣追究了---芭蕾本身也是青春生涯而已,包養不包養都要麵臨人老珠黃的大同小異吧。有網友打趣土豆博主: 你這又是何必!言下之意,那些藝術的遮羞布,你竟去扯!
網友們,如果你們不願去想象遮羞布下麵的交易細節,我完全理解。世界之大,為了身心健康,許多事情該逃避必須逃避。今兒我來講個不同的故事,給大家換換口味,改改心情吧。
我妹妹當年因為妹夫做住院醫,跟著走南闖北,住過許多個州,遇過許多的人。有時她會在給我們電話聊天的時候說起她的見聞。其中一些給我帶來過觸動的,就自然沉澱下來變成記憶。其中有一個是這樣的:
妹夫是足球迷,估計是足球這一愛好幫助他支撐著熬過了那些年"非人"的艱難歲月。每每初去乍到一處新地,他安頓下來後的第一件事,是尋找"組織"。他的"組織",就是球隊。興致高漲的時候,全家出動,妹夫踢球,妹妹帶著初生的寶寶坐在場邊觀看。正是在家屬觀看席間,她認識了好幾位住院醫的太太們。其中一位,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位印度住院醫的印度太太。她非常熱情洋溢,也很幹練自信。她主動告訴妹妹,她天生兔唇。妹妹仔細一看,才看出她的唇顎人中之間確有手術的痕跡。手術顯然很成功,外觀幾乎不再受到影響。她自小受到的是最好的教育。她的外交官父親帶著她去過世界上許多地方。到了適婚的年齡,家族裏的長輩廣開網絡,為她安排包辦相親。她從一堆門當戶對的人選相片裏認定了她未來的先生。果然,一見鍾情,在婚前僅僅單獨相處了半天後,他們喜結良緣。
球賽休息間隙,妹妹見到她的先生。一個斯文又陽光的年輕醫生,用含情脈脈的眼神看著自己的太太。趁著休息,他接過太太懷裏的孩子,一家子其樂融融。
我聽後非常震動: 顯然,這是一個富人家的女孩子。更顯然的是,富人家的孩子,從出生,成長,婚戀,一路走來,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世間資源都在向她傾斜。她的原聲家庭不但提供了優渥的物質條件,更給予了她足夠的關愛和機會。因此,即使先天有點瑕疵,都絲毫不構成任何自卑與障礙。在她,順暢的人生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同樣的情況放在窮苦人家,恐怕就是另外的光景了吧。
乍起,我的心被這個故事衝擊得失去了平衡。那個時候,我已經孤身在西方打拚多年,若從溫飽生存的角度去衡量,已然站穩腳跟; 但從幸福美滿的感覺去體會,依然前景茫茫。當我決斷離開了生養長大的國土,我也必須麵臨一個現實: "人情資源",從此對那個在親朋好友,同學同事,老師上司眼裏的好女孩我而言,將一切清零,我已淪為赤貧。印度式包辦婚姻這樣靠譜的美事,在叢林一般任由孤立個體各自沉浮勝汰的廣闊的北美,隻限於印度高種姓的富裕人家這樣極小的圈子。
我環顧四周,辦公室裏坐在executive room裏的director們,無論男女,全是兩個或三個孩子的父母。他/她們的桌上擺放著一排family photos。 外麵cubical裏的同齡秘書或職員,則多數是單身。單身同事們下了班,做做manicure, pedicure, 就把時間打發了。一年,兩年,再到十年,二十年,一輩子打發起來,也不過如此,輕得無法承受。西方也一樣,資源的優勢,不但成就事業,也成就家庭。
我完全理解了父母的焦慮。世界的不公不僅僅表現在財富分配。如果僅僅是財富,倒並不驚心也不算悲涼。實際上,弱勢,是連生存權也被傾壓的。我後來終於過成了讓父母安心的樣子,過程中的溝溝坎坎都不值一提,乃是父母完全的愛和信任,成為我永不放棄的動力和激勵。從愛的擁有方麵,我並不比印度幸運女孩遜色。所以我雖然不出自富豪之家,但是我的心,並不窮。
說到富家女子,有人會列舉洪晃或者趙婷。我覺得不太確切。她倆一個有特權,一個不缺錢,但是從原生家庭都沒有得到過完整無缺的愛,所以都沒有長成甜美可人的嬌模樣。富,不僅僅是權或錢。也有人會把鄧文迪引為楷模,指出"一飛衝天"的奮鬥並非全無可能。可我看文迪走的,依然是窮女孩的套路。她緊繃著的麵相說出了一切---即使對著鏡頭大笑,她的皮下還是緊繃的。
我以為的另一個富養女兒的例子,是一個我喜歡至極的熒屏形象: 墨西哥電影"葉賽尼亞"裏的妹妹露易莎。露易莎在外婆外公,爺爺,媽媽的嗬護寵愛下長大,長成了一個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體貼暖心女孩。當她無意間得知自己所愛的男人,原來是她的同母異父姐姐葉賽尼亞的愛人,露易莎含淚悄悄離開,成全他人。我看完電影,即刻就忘了葉賽尼亞,卻總是忘不了天使般的露易莎。我一直祈禱,在露易莎和爺爺前往的歐洲,將有一個更配得上她的如意郎君,在等候著這個好女孩。
這世界上,各人起點背景的千差萬別,或許讓人意難平: 命運之神,常常顯得如此"不公",把那麽多的優越給了一些女孩,卻讓另一些女孩苦苦掙紮。不過再想想,那些得福的富家女孩,之所以幸運,除了富裕,更主要的還是她們自己惜福。因為愛的浸潤,她們出落得自信,勤奮,無私。愛,奠定了她們心靈深處妥妥的安全感。她們實在不明白,對待生活,為什麽要叛逆,對抗?! 在柔順之下,本來就寬廣的路,便愈加開闊起來。
說到底,在溫飽滿足的前題下,所謂的富家與窮家,更多應該是理念和愛心的差別了。翁帆的父親蠻讚成自己的女兒能夠"照顧"楊教授,而宋慶齡的父親卻被女兒的離經叛道活活氣死。我會認為翁父是窮人思維,宋父是富人思維。我這裏隻是做個比方,並不涉及個人選擇的對錯。翁帆也好,文迪也好,她們似乎並不介意高調,所以我也不介意拿她們做個比方。名人與公眾就是互相娛樂的關係。如果翁帆或者文迪是我的同學閨蜜,鄰裏發小,我一定不會八卦她們,我也不會論斷她們的選擇。
在自由文明的社會,包養或婚嫁,都是你情我願的自由選擇,無可非議。不過我還是相信,富家思維下養育的女孩,幸福會更加持久。富人思維的父母會告訴女兒: 不要在他人身上尋"礦",你自己,才應該是真正的"礦"。
"土豆禾苗"博主反對勵誌。我明白,勵誌已經成了統治階級耍弄草民韭菜的工具了。可我一不小心,又寫成了勵誌。因為我相信,愛的富足,不是有錢人家就一定有的。而我們,我們已經脫離了饑寒交迫,如果我們為愛勵誌,為愛堅守,即使不富不豪,我們也能養育出最幸福的女兒。世上還有比這,可以成為更好的抗爭了嗎?!
我覺得你原來那種以自我為圓心,力所能及往外擴撒,就是好的。
我們師父要求的也是先照顧好自己(嗬嗬,我是有師父的:),最好有足夠的時間打坐、清理自己,如果能徹底看清觸自己(解脫了),才能真正幫助別人。否則是沒進到基本責任,做別的就有點不合適。中間跟人的互動,也說不上是誰幫誰了。
。。。
前幾天看見城頭一篇文章提到那個名著“public opinion" ,說群眾受那些觀念的影響。回頭一想,覺得其實”領導“也一樣,也都是自己觀念的奴隸。會被莫名其妙的觀念所左右。不然怎麽可能一個人天天找赫魯曉夫。
意識到應該主動去看清楚”他們”怎麽成了“自己的無明的奴隸”和victim,我感到是一種心理成熟的過程。
就像世人的恐懼和無明在佛和基督眼裏都是透明,當年彼拉多洗手以示不負處死耶穌的責任,他心裏也嘀咕、不踏實。那判決的人反而不如耶穌心裏清楚。也是夠可憐。
世界上的行政領導,隻是在那個位子而已,要說心理有多清楚,也真不是。他們也是在大霧中行走,深一腳淺一腳,自己也不知道什麽時間跌一跤。
哎呀。嗬嗬。
自由兄,你我能夠無病無災地探討靈魂的去處,想象佛界的光明前景,是多麽幸福和奢侈的事情啊!許多人,正在時時忍受病痛的煎熬,太苦了!這是我這十多天跟讀日記的切實體會。
5-24的兩個re都不太好,想刪刪不掉,要不思韻給刪掉吧。
說話太隨便,質量也就不高、不貼切了。
-------------------
真的,這事兒認真琢磨,在更大規模上,也是很有意象。跟聖經說的對上號的。
不知道魔鬼在山上誘惑耶穌的事兒到底是比喻還是真實(真實的可能性並非可以完全拋開,就像佛經裏一樣,開了天眼的人可以看見各種非人,並且溝通)。
...
魔鬼說,你隻要崇拜我,我把世界都給你。類似“丟掉枷鎖,得到全世界。”
但是,問題是,什麽叫“得到全世界?”。
這句話經不起推敲。仔細看看就是試圖植入人心的夢幻泡影。
人不就是在世界上活著嗎?
怎麽叫得到全世界?
難道要控製所有的別人嗎?
無非讓人瘋狂。
從心理上說,還是為了獲得某種認可的心理。
魔鬼再帶耶穌到一座極高的山上,把世上萬國及其榮華富貴展示給祂看,說:“如果你俯伏敬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給你。”
我們要是再問問,“你都給我,是什麽意思?
那我以後是要別人繼續照太陽,還是不讓人照太陽(曬太陽),我自己變成假太陽?讓別人做我的奴隸?”
人,來到世界上,各自的生命境界注定是不同的。奔自己的路吧,思韻兄:)
人應該心安理得大笑進天堂。不需要通過打敗別人搞入場卷。:)
:), 我從來沒懷疑過思韻,我怎麽可能這麽想呢?我是為了澄清我自己的看法,不讓誤解。
按說不該在你私人博客這裏提及政治人物,不過,既然大家已經站起來了,可以平視公眾人物了。。。嗬嗬。說明一下,這不是要強加於你啊。
擁有信仰,是至幸至美的事情,是最大的人間富足。
土豆講的勵誌,估計是一種推驢打磨的設計。驢子被勵誌所激而一生不停,最後還是原地打轉……
我同意還是要勵誌的,不過勵誌裏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專心的能力。
人與人之間體力智力可能都有差別,無法逾越,但是專心的能力可以無限培養。
另一個是“獨立判斷價值觀的能力”,獨立判斷什麽是最重要的。
你家吃什麽?白菜;
我家吃什麽?蘿卜。
毛澤東在家吃啥呢?甲 魚。
都挺好,也不需要因為別人強迫我吃什麽而要掙紮著擺脫別人的控製,
我想吃啥就自己掙錢自己吃,人家想吃啥人家就吃啥。
不再聽人說“不想吃甲魚的同誌就不是好同誌”。
似乎擺脫了思想上的束縛。輕鬆了。
誰要說“不吃辣椒不革命”,我可以自主決定理不理他。不理他,過幾年他自己慢慢也就死了。
畢竟出國了,自由了麽。
...
你的寬以待人,我能學也學點。:)
這也不是華為這麽做,而是整個世界的馴化都是這樣,讓人主動地變成模範犯人,為獲得社會的認可,勞作致死放休。
要按基督教和佛教的世界觀來看,豈止是統治階級耍弄草民,而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魔”幻的世界,是三界魔主耍弄全體人,包括統治階級也是被耍弄的。大人物聽人一說,不錯,再跳一個,他就起身跟秦皇漢武比試。類似監獄犯人裏混個頭目,等到生命結束時,也就是換監時間到了。老毛,換監了。自己想不走,也做不了主。
有些領袖也許是菩薩化身(比如美國的開國人物)。我們沒有慧眼,愛心是衡量行為的標誌。
當然世界有真情,但是現在理解,真情的一個部分,就是日常關愛的同時,還要互相提醒這不是我們的家,也不必這麽稀裏糊塗地死在這裏。
為天上的國留點時間。
多謝思韻親的問候,你的文總是觸及心靈,讓大家討論熱烈,感慨無限。也非常欣賞你對“寒門女與富家女”不是簡單的定義,而是比較深刻的詮釋。。。
女孩子讓人包養:依附於人,是自信心問題;利用於人,是人品問題。都不會真正幸福。
讀了水星大哥的歡迎西哈努克國王一文,又逗樂又親切。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家門口歡迎波爾布特,那個紅色高棉魔頭。嗨,一晃眼,我們都一把年紀咯!恍若隔世一般的歲月啊……
我不是刻板的信徒,也不喜歡單一走場式的宗教生活,但是我的價值觀是基於摩西十誡。在這根本價值守護的基礎上,我主張活潑,活潑,再活潑!
“即使對著鏡頭大笑,她的皮下還是緊繃的”,喜歡思韻的油墨~
還有,我也喜歡露易莎!
在電影中,這是狄金森情緒最為激動的一幕戲,罕見地展現了她內心的憤怒、嫉妒、自卑種種負麵情緒。這一段的劇本完全來自虛構,因為關於詩人的真實記載太少,編劇又不可能在“愛情”這一重大人生課題上留白,也隻能根據某些傳聞以及詩句中流露的情緒來捕風捉影一番。
其實,我倒是認為這部分內容比較合理。狄金森極富才華又極具個性,這樣的人不太可能對愛情沒有期待,因此她終生未婚的原因不外乎“求而未遇”或“遇而未得”。根據她的詩作,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些。在電影中,有關這場單相思的最終失敗,她也隻是在妹妹麵前發泄而已,既沒有對沃茲沃斯先生進行實質性的追求,也沒有給沃茲沃斯太太造成任何傷害。
無論基於人類的天性還是詩人的個性,我覺得電影中的這一段演繹還都比較合理。既沒有把狄金森神話為聖徒,也沒有為了票房而捏造虐戀。另一部有關狄金森的電影幹脆集中火力去鋪陳詩人與嫂子之間的同性戀情,徹底淪陷於惡俗的泥潭。
如果把鄧文迪放在狄金森的位置上,絕不會如此溫良恭儉讓,那還不得天天去人家麵前轉悠?尤其是發現獵物已經跑掉的時候,怎麽能換上白衣就此寂寞一生呢?天涯何處無芳草,趕緊滴,調整槍口,瞄準下一個。^_^
無論如何,謝謝你給了我一個可聊的話題。和大家互動,看到大家都這麽認可,我也蠻開心。
我不想在你那裏瞎叨叨,就借回複你的這一刻在自家聊聊。閣閣冰雪聰明,相信一點就明。:)
“自信”這單詞完全是現代西式教育中的一個修飾性單詞,或者說是一粒搖頭丸。假如有人寫找抽文、扯遮羞布、耍流氓……難道是這人“自信”???或是衝到羊群裏的狼??顯然都不是,應該是這人有信仰,但又有些絕望。
財富和美貌,就是原生家庭賦予孩子的資源。
大多數普通女子,是沒有美貌和財富的。她們的人生路不可避免走得比較艱難(運氣特別好的不在討論之列)。有人靠婚姻,比如鄧文迪,翁帆。她們狠得下心,刀槍不入,殺伐果斷。更多的人是靠自己。認真努力地生活,在有限的範圍內,將自身的努力發揮到極致。也許一生都不會絢爛,一生都平凡,但問心無愧,活得踏實。
我更欣賞後者。內心的富足才不會有匱乏的恐懼。
要開會了,等會再續:)
富有的原生家庭能提供更豐厚的物質條件,但不能保證孩子得到幸福。和諧、溫暖、秉持正確價值觀的家庭才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說到翁帆,總會讓我感歎:一個女孩子,有一個無私睿智的父親是多麽重要。父親,是女孩子在人世間最不需要防範的異性。父親作為男人,諳熟男人世界的本質,應該對女兒如何與異性交往以及婚戀觀的建立有著開導和保護般的指引,不是嗎?不多說了,我又開始想念我老爸了!
你是一個好媽媽!迪兒新周快樂!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columns/john-kass/ct-black-lives-matter-houses-kass-20210415-5a7cspw3irbu3p6pmgjedknp74-story.html
愛你,邊邊親!我會記住你說的,得到多的人要學會分一點愛給別人,讓愛傳出去,長大。
"富養的女孩,從小會被帶著出入各種場合,增加閱世能力,等到花般年紀,再到塵世裏艱難成長,便不易被各種浮華和虛榮所迷惑,一個沒見過大世麵的女孩,在紈絝子弟的糖衣炮彈下,很可能被花言巧語所擊敗。富養的女孩,因為見識多,獨立,有主見,明智,很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如果沒有機會被帶著出入各種場合,就不是 "富養'了嗎?
歸根結底,我最同意的是"富養女,其實是一種教育投資,教育的富足".
的確是這樣,對當今和我們狀況差不多的大多數人來說,物質條件不是主要問題,關鍵是父母格局對孩子人生觀的影響,足夠的愛和鼓勵給予孩子的安全感。在這方麵,我從自己父母那裏獲得的不多,給與孩子的也不夠多。現在醒悟有些晚,但也要盡力彌補。
喜歡你的思考和分享。
唉,一字錯意思也錯了 :)
唉, 說來說去又是命。
人的一生“愛”比什麽都重要,有愛要好好珍惜,而且要把你杯子裏的愛倒點給別人,這樣的愛才能長久。
至於洪晃,雖然擁有普通人家沒有的特權,她好歹還算講理之人,與巴黎名媛裏的紅二代還不一樣。
“一個富豪離婚,就讓公眾懷疑婚姻,怎麽看不到平常人家的相濡以沫?!”,這個寫作群體非常有趣,:))
葉塞尼亞,估計城裏看過這部電影而且還記著這些細節的博主不超過5位……我記得這些,但確實沒有思韻的這個認識,現在想想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比較點。
好吧,我們把時空移到1930年代的美國,Wonder Woman的創造者、哈佛心理學教授William Moulton Marston和他兩個“媳婦”的生活……電影有《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en》(2017)
如何處理好3人的關係,是一個現代的公開的真實問題,下周就設為“Wonder Woman周”吧,:))
謝謝思韻的對應文章。
花花你也對我太好了吧,感動,抱一個!我這就給你也點讚去,小網紅!:)
窮人的許多問題,還是出在家庭。左派隻用福利打發他們。其實還是需要有人願意奉獻,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記得有個前蘇俄電影“教育的詩篇”,蠻感人的…
海域我讚成你的普遍意義上的結論,感謝分享,如同飲了一杯純味的咖啡。
家教,學校和社交群體,在成年之前,這三大要素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富家女說不上什麽,但就外國人的麵相而言,富家男的額頭多是高而寬,無論人種。
不一定很富有,但從小家庭氛圍很好,有著童年,少年的幸福,額頭多能體現出這種高大上。
我的討論不涉及世界上真正被剝奪的女孩,想想非洲還有部落給女孩子行割禮,這怎麽可能一並討論,完全是另一個話題了。
...為思韻妹妹的豪情壯誌點讚!相信你家的大寶小寶在愛的浸潤下,在你們理念的激勵下,一定會很幸福。
這世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富人占有的資源越來越多,我還是以為一個家庭隻有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才能有精神的自由和富足,如果沒有這個經濟基礎,每天為生計忙碌,不能讓屋簷下的子女衣食無憂,也就很難培養出出類拔萃精神上很富足的孩子。當然,你們自己已經至少中產階級了,不在討論範疇。我指那些很貧窮連學都上不起的家庭。當然,即便如此也不能一概而論。我最近在看一些西瓜視頻,非洲的孩子即便貧窮還是很快樂的。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寫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