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北混血的孩子。幅員遼闊的中國給了我生命豐富多彩的機會。
我的爺爺來自古都西安,是秦文化的兒子。但是飄逸俊美的爺爺太過斯文,我無法把秦腔或信天遊裏的粗獷奔放, 高亢熾烈和他聯係在一起。他的同學張靈甫一旦血氣洶湧,竟能槍殺了自己的妻子,引一片嘩然。我爺爺回回跟奶奶嘔氣,就隻會冷戰。我小時覺得奶奶欺負人,總向著爺爺。直到爺爺去世,我才把我在爺爺那裏積累存儲的山一般無法撼動的摯愛取出,全部轉移到奶奶的帳戶上了。一直生活在南方的我莫名對絲綢之路充滿感情,對漢唐曆史的興趣超過明清,是不是隱隱源於對遙遠祖根的呼喚?
我的奶奶生長於另一古都開封。奶奶平生最氣憤的是她的"河南"淪為被眾多國人歧視的地方。奶奶的父親,我太爺,並不富裕,但堅持男女同受教育,女孩子不纏足。為此,奶奶的含糊解釋僅是:太爺開明。等到妹妹上了大學,憑莫名興趣選了門Judaic Studies後,恍然得知千年前來自中東的一場遷徙,正是落地開封。再聯想奶奶追求學曆,羨慕冰心嫁了博士; 奶奶攀比不讓,非要自家兒女讀到大學; 奶奶厭惡混亂的男女之事,強調一夫一妻之不可侵犯; 奶奶近乎吝嗇的精打細算,甚至她的傲慢與偏見,種種珠絲馬跡都在引領我們往那一分支上靠近。我們帶著浪漫的喜悅跟奶奶分享了我們的猜測,結果被奶奶嚴厲斥責為"荒誕,離譜!我乃百分百的華夏子民!"
有了暢飲黃河水的祖輩,我對餃子的熱愛幾乎就是與生俱來的了。"好吃不過餃子"後來不斷被歲月考核,為事實檢驗,成了我的不變真理。
我的外婆外公是江南魚米之鄉的兒女。我每回去外婆家,都在物質美食的極大豐富中驚喜撒歡。南方人吃得細致講究,清淡鮮美,花樣繁多。常州大麻糕(酥燒餅)是每每裝滿幾盒讓我們帶回南京的;蟹黃小籠包是熬了蟹膏再請師傅到家裏定做的;雞鴨魚肉各式年菜在我就象變戲法般地目不暇接;如果是夏天去,那外公會安排人去無錫擔回最新鮮成熟的水蜜桃,隻能在籃子裏單層平放,否則就破。天堂般的外婆家,住久了卻生出哪裏的不對勁兒:原來南方人不擅麵食,除了菜肉大餛飩,鮮肉小餛飩,小籠湯包用了羞答答的麵皮外,其餘的都是米粉做的團子,印糕,元宵等等。我想念餃子了,我身體裏的北方基因開始造反,我要的是正宗的北方餃子!
小時候全家圍坐包餃子,那是傳唱浪漫家史,喜憶人生奇遇,痛陳不堪回首,外加八卦左鄰右舍的時候。我們手裏忙著,嘴裏也不閑。我很小就跟著看玩,慢慢也學會了擀皮,包餃。爺爺坐在一旁沙發上看他的報紙。有次他抬起頭,對我們說了句:" 蔣介石死咧!"於是奶奶又說起爸爸小時候害眼病,住在中央醫院(今天的南京軍區總醫院)的往事。奶奶有次按點去給父親送蒸雞蛋和燉豬肝,在住院部上樓時,正遇見急衝衝下樓的蔣及一幫隨行。據說他是剛剛象征性地探訪了某位養病官員。蔣穿黑色披風,匆忙間與奶奶四目相對秒閃而過,"那真叫炯炯有神",是奶奶的評論。我喜歡聽故事的欲望在包餃子這樣的家庭活動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滿足。
每逢大姑或二姑從大西北回娘家探親,我們更少不了聚在一起包餃子。大姑摘韭菜一根一根地仔細不苟,媽媽說她是外科醫生的職業病。二姑在團團圍坐時喜歡吹噓她如何懲治小人,結果在醫院被冠以"辣椒"綽號。媽媽說幸虧家裏不得誌,不然二姑跋扈到天上了。爸爸跟爺爺一樣袖手旁觀,不插手我們的餃子,但看到奶奶和媽媽給切碎的大白菜擠水時,總是發出書呆子的惋惜:"把維生素都流走了!"
媽媽這個江南媳婦嫁雞隨雞,不但學會了包餃子,而且青出於藍,包得皮薄餡大,又利索又有型。媽媽的餃子是飽滿立體的,不象奶奶的扁塌塌地躺著。奶奶一邊羨慕媽媽的手工,一邊說:"我這輩子就遺憾兩個技能沒有學會,一個是踏縫紉機,一個是騎自行車。"我心想,你想包成媽媽這樣的餃子也沒學會呀!
出國後有次我的同學Helen請我去她家吃飯。我第一次吃到了lasagna,怎麽這麽好吃啊!從此我改說"中餐好吃不過餃子,意餐好吃不過lasagna"。Helen 的丈夫是瑞士人,他說他堅持就住在東岸小城,這樣心裏知道,大洋的對麵,就是他的歐洲。他這一說我也想家了: 全家再次圍坐包餃子的日子啊,我一定要把你再找回來!
畢業後來到多倫多,第一次吃粵式早茶時,誤會了"Dim Sum "二字,以為就是南京那種油球發糕之類的點心,那可滿足不了我這肉食動物。結果吃到水晶蝦餃,才驚,怎麽這麽好吃啊!從此認定粵菜的精美。後來我每逢飲茶必點蝦餃,每逢西餐必選意餐lasagna。慢慢地,我覺得,再高端,精致的東西,還是代替不了我心中的餃子,那來自中國北方中原大地,象征喜慶團圓的元寶狀的麵食,終究才是我的最愛。
我的夢實現了!家庭團圓後我們最想做的就是一起包餃子。95歲的奶奶依然參與勞作,但漸漸地,我們發現她包是包,然而非但包不緊,更震動的是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來後,奶奶隻是笑著,卻不再想吃這曾經也是她最愛的食物了。我的心在哭泣在下沉,我知道我最親愛的奶奶拉也拉不住地走向衰弱了!
我生了大寶,來自華北平原的公公婆婆趕來幫忙。一生節儉的公婆平日中午就吃最簡單的麵條,把前晚的剩菜做成湯鹵拌麵。我休產假,看著剩菜不想吃,結果婆婆立馬給我現包餃子。麻利的婆婆也不多做,隻花半小時就做好媳婦一個人的餃子,喜滋滋地看著我吃,她和公公依舊吃剩菜麵,勸說也沒用。我的婚姻,靠著公婆給加了好多分,也實在是笑話了。
如今我家兩寶口味偏西,但有一個家庭傳承順利接下了:愛餃子。我們吃的餃子多是媽媽包好冷凍後送來的。父母在公寓的廚房比我家更現代化,搖麵機,絞肉機,粉碎機等裝備都是去美國時妹妹給陸續添置的。孩子吃著餃子就鬧著要外婆外公。每次父母去美國前,都在我的冰箱裏塞滿了分包裝成的凍餃子。這次節假日期間,我看庫存快空了,心血來潮,決定自己包!
手拙眼慢的我折騰了一整天,讓先生差點發了火。終於吃到嘴裏了,先生又一句:"這啥呀,皮這麽厚!"我再次驗證自己永遠達不到婆婆的心靈手巧,一下泄氣成了祥林嫂,反反複複地嘀咕:"我隻知道餃子破了令人沮喪,我不知原來皮厚也這麽惱火..."先生歎口氣,卻是吃了一盤後又過來加。
餃子,我的最愛,吃的哪裏隻是滋味,餃子裏包的是幸福的向往,故鄉的眷戀,家庭的溫情,生命的不息。聖經裏說Rejoice in Hope, Patient in Tribulation ,我家的餃子文化正是這句經文的體現: 順暢時揚起風帆,患難時風雨同舟。我要在緬懷親人的情愫中,在生生不息的流淌中做一個承上啟下的生命鏈接,讓"好吃不過餃子"作為family legacy代代相傳。
新年即將來臨,遙祝思韻才女新年快樂,闔家幸福吉祥!
很羨慕你小時候那麽多好吃的,我上小學三年級才第一次吃上蘋果。
思韻真是有個好婆婆啊。
希望今後能有幸一如既往讀到你的好文章,保持你的風格,包括文字的推敲和思想的表達力求完美。新春快樂!
蓮盆籽:在讀你的中文學習係列,非常認同你的觀點:"我們大可不必因為文化傳統中的糟粕,把中華文明這個大寶貝,整個兒扔了出去。"
葉子:忘了加一句給你,我好喜歡你的家庭!
可愛的迪兒:你還會"翻牆"啊!常州美食除了大麻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蟹黃小籠包了。還可以買點包裝蘿卜幹,帶給父母嚐嚐。迪兒在中國過年,羨慕煞!等你回來寫新文!
全家圍坐,其樂融融地包餃子吃餃子,是愛的傳承,一代又一代。這第二遍才看到。我真是愚鈍。
思韻寫得真美,不僅僅是文字。
我家孩子一回家,第一個要求就是要俺包餃子吃,自己平時都不怎麽給自己包了,這時候卻屁顛屁顛地樂此不疲。
啥都不說了,過小年了,回家給自己包頓餃子吃!
最後這段聖經裏的話對我很有幫助,雖然我不信教。
謝謝思韻分亨!
小胖:我家也是一男一北,老媽上海,老爸北京的。我原來不吃米飯像沒吃一樣,現在麵食都喜歡。
問好這裏文藝沙龍裏的所有朋友。:)
上周剛從西安回來,臨來時九十二歲的母親為我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春花秋月何時了 下聯是:此心安處是吾鄉 橫批:山高水長
這兩天常常看著對聯發呆,心說,縱然是“山高水長”且行且安;又怎奈“落葉歸根”愈老愈濃呢。
臘梅妹妹,芝加哥在我不再是密歇根湖畔的風城了,有餃子,就不怕寒冷孤寂!
荔枝,我寫這篇時想起你的家族的深秋大閘蟹聚宴,一樣的親情!
寧寧,我奶奶確實是平凡裏透著不凡的女性,我對精神的執著完全來自於她。
邊走邊看,還有為寫而寫,真高興你們也幸運地擁有好公婆。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
胖胖,還有Astrologer07,你倆後來居上,成了我的好知己了,真高興!
祝福所有的讀者家庭幸福,僅以此篇獻給我們即將到來的中國年!
你奶奶和我婆婆的奶奶很像,也是開封那邊的,也是厲害強勢,雖是寡婦但村裏沒人敢欺負她
感覺你是個有福氣的人,雖然心氣比較高。 看到這句笑了"我的婚姻,靠著公婆給加了好多分", 好像也適用於我的。
我第一次去我先生家時,看到他家那相親相愛的溫馨氣氛,就有一種歸依感。
我也愛吃餃子。這次回上海家裏人還在取笑我小時候吃餃子時說的一句話:"吃餃子的時候不要和我說話"
我也喜歡自己包餃子,可以調自己喜歡的餡兒,另外,那個一個一個慢慢包的過程能幫助我放鬆。開始的時候皮也很厚,餡兒也不香,但這個是熟練工種,多做幾次就好了。一次多做一些凍起來,或者煮,或者做鍋貼,好香。思韻的這個家庭傳統要傳承下去呀。
我對你的奶奶充滿了好奇。有空要多講講她的故事啊。
我的婚姻也靠著公公婆婆給加了不少的分。我就是舍得離開我先生,也舍不得離開他背後那世間難尋的一家子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