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道:“重要研究顯示,低脂肪飲食會殺了你”(Low-fat diet could kill you, major study shows)。瀏覽了一下網友的評論,發現大多數讀者對此信息不以為然。
其實這項關於飲食與健康的研究結果很多媒體都有報道,有些報道的題目確實有“標題黨”之嫌,就像今天所有大眾媒體一樣,用一些刺激性的語言來吸引讀者的眼球,應該是不得已而為之。
媒體報道與科學研究本身畢竟不同,媒體的主要受眾是普通民眾,受同業競爭和報道篇幅的限製,報道內容必須是有選擇的。
看一看幾個有代表性的媒體是如何報道上述同一研究結果的:
如果你閱讀過其中任何一篇報道,你會發現這是一篇涉及廣泛人群和地區,可信度非常高的調查報告。
下麵是這項研究調查的基本情況。
這項研究,是由加拿大McMaster 大學主持,涉及全球五大洲18個高,中,低收入不同國家,135000人,研究結果最初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Lancet》上。
研究的結論是,適度攝入脂肪,水果和蔬菜,避免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死亡的風險較低。具體說,每天進食3-4 servings,或375-500g的水果,蔬菜,和豆類的人死亡風險最低。
同時,與普遍信念相矛盾,較多的脂肪攝入(占35%的能量)與較低的攝入相比,死亡風險下降。另一方麵,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超過60%的能量)與死亡率增加有關,但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
研究還發現,飽和脂肪與中風風險降低有關。但沒有發現心髒病發作或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與全脂肪(total fat)或單一類型脂肪有關聯。
首席作者Mahshid Dehghan指出,脂肪攝入量的減少會自動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增加。我們的發現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麽某些人口,如南亞人,他們攝入的脂肪較少,但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死亡率更高。
研究結果還表明,攝入水果的益處比蔬菜更好。與烹飪的蔬菜相比,生蔬菜的攝入與降低死亡率的風險更為密切。但是在非洲、南亞和東南亞,生食蔬菜的人較少。在世界許多地區如南亞、東南亞、中國和非洲,水果和蔬菜的攝入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低很多。
飲食指南沒有區分生的與熟蔬菜之間的好處,研究結果建議應注重生蔬菜攝入。
每天至少攝入一份豆類(包括大豆、黑豆、扁豆、豌豆、鷹嘴豆和黑眼豆)食品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上述結果雖然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但該結果與過去20年在西方國家進行的一些觀察性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是一致的。
目前的飲食指南框架來自於40年前西方幾個國家的數據,每日攝入的熱量40%至45%來自脂肪,其中飽和脂肪占20%。這些攝入量在北美洲和歐洲已經下降到更低的水平(分別為31%和11%)。
研究人員在另一項研究中分析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對血脂和血壓的影響,發現LDL(壞膽固醇)被用來預測飽和脂肪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是不可靠的。
這個稱為城鄉流行病學前瞻性(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PURE)研究,平均跟蹤監測參與者的飲食達7年半。
由於這項研究包括了以前沒有研究過的地區,人口的多樣性增強了這些食物在減少疾病風險方麵的可信度。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Salim Yusuf說,各種飲食要適度,而不是非常低或非常高,是最佳的飲食方式。
該研究資助來自50多個方麵,包括麥克馬斯特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PHRI),安大略心髒和中風基金會和加拿大衛生研究所等。
原創博文推薦:
參考鏈接:
比較一下中國5,60年代和現在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是哪個時候高呢?不言而喻。
癌症也是這樣的。
文章真偽且不與評論,閣下對我的說法有什麽見解?
中國和許多東亞國家曆來就是以米麵為主食,也沒有發現什麽危險。倒是現在飲食結構改變,各種疾病的發病率普遍增高,什麽原因?飲食內容的變化應該是其中之一吧!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728369.html
(植物飲食社區(WFPB)對PURE 文章的批評,2017-09-02)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728467.html
(範誌紅討論《柳葉刀》的文章(轉貼),2017-09-03)
誰也不能長生不老,飲食平衡身體健康才是王道.都說地中海飲食好, 因為他們喝紅酒用橄欖油,新鮮素材,但他們吃很多麵食,還都很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