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為了創收賺錢發獎金,進行過度治療是個老話題,博文《中國ICU病房見聞 (3):感受醫患關係 》裏分享了對中國醫患關係的個人感受。我們這次在中國ICU病房的經曆對“過度治療”也有一些體會,同時還感受了“模範單位”的優良服務。
算不算過度治療?
講到老人家進了ICU做“肺活檢”,有人說不必要,是醫院為了賺錢,這個我不確定。我更願意相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周主任是為了搞科研,為晉升獲取資本。退一步講,隻要對醫學研究,科學進步有益也值得。我們很多人不都在自己的駕照上表明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
但醫院單純為了錢,為了獎金,故意大量用進口藥或做不必要的重複檢查,特別是違反病人或家屬的意願,進行過度的“治療”和“搶救”就太過分和不人道了。
老人家做完“活檢”的當天(結果要4-5天後才能出來),我們跟王大夫和周主任正式對話後(見《中國ICU病房見聞:八卦與真相 》,我們才知到老人家四分之三以上肺已經壞損,我們不得不麵對“回天乏術”這個現實了。
那天從醫院回家,大家幾乎一夜無眠,商討接下來的事。一致同意,既然已經無望,那就讓老人安靜地走,不要讓她再經曆其它任何無謂的痛苦。正是基於這個想法,我們沒有堅持讓老人家醒過來的要求。
第二天一大早醫院來電話通知說,老人很危急,快帶“衣服”來醫院,還說病人已經沒有血壓了,問要不要繼續搶救? 我們表示,既然如此就不要做所謂的“搶救”了。來到醫院,一個醫生告訴我們,看到病人血壓有一點點好轉,我們給她做了“血液透析”。
自己不是醫生,不懂這個透析該不該做,當時也沒有糾結為什麽要做透析,因為我們本能地相信醫生在做最後的努力。但有一點不明白,我們不是說好了嗎,怎麽又做透析了?緊接著不多時,我們就被告知老人家走了。
繳費與結賬
前文提到一個“屬友”來ICU病房“結賬”,結賬應該在收費處,為什麽來病房?其實就是人走了,來病房拿死亡證明,沒有這個證明,就不能回去報銷醫藥費。醫院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你先要到交費處繳清所有的醫院費用,拿著繳費清單來病房換這個“證明”。這些都是後來才知道的,為此,我們在病房外白白耗了2個多小時。
在ICU病房跟老太太告別後,護士給我們一張單據讓去交費,妹夫去交費,護士讓我們在病房外等候。左等右等,沒人理,我耐不住,按門鈴,護士探頭,我問什麽時候可以拿到那個“證明”?她返回病房,不一會回來說,你們還沒結賬呢。我們不是剛交完費嗎? 再問才知道妹夫剛才交得是ICU的費用,還需要去了結總賬。看來我們的中文沒學好,原來交費跟結賬不是一回事啊…… 除非人家裏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有誰會知道要多次結賬啊。既然讓我們在外麵等,為什麽不提醒我們去“結賬”?姐妹倆眼角邊依然掛著淚水,我們起身一起去結賬。
來到另一座建築物大廳,專門問了邊上的工作人員排哪條隊,排了一會不放心,跟後麵的人打個招呼,來到窗口問是不是這裏?不是!果然排錯了隊,再排另一條隊…
交完費(結了賬),再次回到ICU病房,用我們手裏的“兔子” – 交費單,終於看見了“鷹”- 拿到了死亡證明,淚水再次湧出。
人沒了,跟醫院打交道的最後一步就剩下太平間了。我和妹夫來到太平間,確認了遺體,要在醫院進行臨時冷藏保存,12個小時之內會被運往殯儀館。
簽完字,工作人員問,要不要接下來的“服務”,就是所謂的“一條龍”服務,因為家裏已經決定了“一切從簡”,我就問最簡單的服務費用,說5000元,還告訴我們,這是醫院提供的服務,你如果自己到外麵找,費用會高很多。我半信半疑,問包括那些服務內容,她說,幫你們安排時間,聯係用車(要額外費用),殯儀館排隊等。我覺得這些不應該是問題,就自作主張說,謝謝不需要了。說完之後,心裏也在打鼓,不知道接下來再會遇到什麽“意外”。
模範單位
第二天清晨,我們家裏的幾個人先行來到廣州天河殯儀館。
這裏占地麵積很大,綠色的草坪修的整整齊齊, 四周青鬆挺拔,綠樹成蔭,是一個莊嚴肅穆的地方,讓人感覺清新和放鬆了許多。大樹下麵,有很多供人休息的椅子和大理石凳子,顯得很人性化。
辦事大廳很寬敞,周圍擺放了各種鮮花。裏麵沒有想象的那麽多人。從自動發號機上拿了號,馬上就被接待服務,我們之前擔心手續出問題,準備了所有可能的證件。結果隻問了幾個簡單問題,複核了證明,說很快就可以安排遺體告別。因為來之前沒想到會這麽快,一些親近的朋友還未到,隻好對工作人員說,能不能晚些時候辦?回答說可以,材料暫時放在一邊。
等待期間,看到牆上有辦事程序說明,簡單明了,非常醒目,坐在一二十米遠的椅子上都可以看清楚,一切顯得井然有序。
等朋友們都到了,按計劃舉行遺體告別,然後是火葬。老嶽父非常開明,要求一切從簡。工作人員的悉心安排讓整個程序和儀式進行的有條不紊。全部費用一次交齊就幾百塊錢 (醫院那邊要5000元)。
以前不知道廣州天河殯儀館是一家國家級“先進模範單位”,有很多類似“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班組”的榮譽和稱號,這些從懸掛在牆上的各種匾額和獎狀可以看到。這裏,從環境布置到工作人員麵貌,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和感受到“模範單位”和“先進工作者”的身影,雖然這種感覺越來越遙遠,好像隻能從很久以前的記憶裏找到。
先進工作者
廣州天河殯儀館是個模範單位,想必裏麵有很多“先進工作者”。這幾個字現今好像已經不再被人提起了,但我還是要說,其實嶽母也曾是一名先進工作者。不管是單位裏的老同事,還是小區裏的鄰居,提起她沒有一個不交口稱讚的。為什麽?因為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老人家天生性格開朗,有一顆快樂的心,從來沒見過她有歎氣發愁的時候,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永遠充滿“正能量”。她最大的特點是“助人為樂”,所以周圍的人都喜歡和她在一起。
以前麗人經常向我抱怨說,小的時候,母親天天不著家,從早到晚忙別人家的事,父親又經常出差不在家。自奶奶去世後,小小十來歲就開始持家務,做飯,照顧妹妹。我說,你從小造就的獨立自信和你現在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要感謝你老媽小時候“不管你”。
退休後,老太太先後在中國的幾個城市居住過,也來北美住過一段時間。每到一個新地方,用不了多久,她的周圍就會聚集一群“老姐妹”,這應該與她的另一個特點“樂善好施”有關。我們經常從美國帶回去一些營養保健品,等下次再回去,發現全沒了,問這麽快就吃完了?她說一些送給她的“閨蜜”了。她還認了幾個“幹閨女”,基本都是來自外地在小區附近的打工妹,經常邀請他們來家裏吃飯聊天,還把自己的衣服送給她們。
也許因為老太太退休前一直是幼教工作者,特別的有童心,不僅兩個孫女喜歡她,鄰居的孩子也都願意跟她“玩”,玩的她自己仿佛也成了孩子。
麗人在整理她的房間時,發現很多大小不一的盒子,都是些不知來路的“營養品”,大多數沒有開封,盒子上有價格,每個幾百元不等,嶽父說都是小區裏的“醫藥代表”拿來的。這些營養品估計幾年也吃不完。聽說國內有很多所謂的“醫藥代表”專門拿老年人開刀,也許正是老太太這種像小孩子一樣善良開朗的性格,醫藥代表才把她發展成了“老主顧”,不曉得她在上麵花了多少錢。
可以說老人家就是她那個時代,一個典型的代表。
這次回國,在醫院,在ICU病房雖然經曆了很多不解和無奈,但看到老人家最後能在這樣一個祥和安寧的地方,麵帶微笑地離開這個世界,作為家屬感到無限的釋懷和安慰。
期盼中國的醫院都能有這種讓人放鬆人性化的環境,希望醫院的病房裏也能有這樣真正為民著想的“先進工作者”,這樣老百姓就有福了。
原創博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