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這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卻有許多真正吃“大鍋飯”的公社——基布茲。這是當今世界最成功的公有社會運動,以色列的上層社會,三位總理從這裏走出。但在時代大潮下,基布茲正經曆著痛苦的蛻變和改革,一些領導人告訴我,基布茲必須向中國學習如何發展… 以色列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從意識形態來講,它隸屬於西方陣營,緊隨美國,亦步亦趨;從政治結構來講,它是議會民主製,與德國製度相仿。
但任何事,都不是簡單幾個種類能劃分的。
在以色列這個資本主義國家,這個一直處於戰爭陰影下的非常國家,你也許很難想象,共產主義有著非常肥沃的土壤。盡管這種共產主義,與以色列共產黨並沒有特別的聯係。在以色列,馬克思主義式政黨,隻是曇花一現,早就被曆史所淡忘。
以色列共產主義最明顯地表現在農村。那就是基布茲。這是一種集體公社。比起中國集體農村的大起大落,蘇聯集體農莊的經濟破產,基布茲可說是當今世界最成功的公有社會運動。
但當我在以色列采訪時,基布茲也早已過了黃金時期。在許多基布茲,你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風景,但一轉眼,則是破舊的房屋,老邁的汽車,以及許多停工的廠房,成為貓狗的樂園,基布茲的傷心之地。
時代大潮下,許多基布茲正處於解體和破產的邊緣。以色列媒體載文評價:“過去是以色列榮耀的基布茲,現在已成了悲慘的拖拉機停放場。”
困境中,基布茲正在進行痛苦的改革,實行私有化,引入按勞分配觀念。對於改革,基布茲運動領導人Gavri?Brogil極具緊迫感地說:“基布茲必須適應時代趨勢,進行轉變和革新。不改革,基布茲隻能是死路一條。”
如果要找一個類比,基布茲的改革,甚至有點類似中國改革開放時的人民公社的“分田到戶”。但在公有、平等觀念深植了近百年的基布茲,集體主義淡化的改革也備受爭議。許多公有製的擁護者黯然表示:改革正使基布茲消失,公有製在以色列正走到盡頭。
人人為我的基布茲,以色列的上層社會
談到基布茲這種形態,就必須談談對它的定義。根據以色列《猶太人百科全書》,基布茲:即一個誌願組成的集體社區,主要務農,在那裏沒有私人財產,它對它的成員及其家庭的一切需要負責。
根據以色列政府《合作社團登記冊》,基布茲的定義為:一個供人定居的組織,它保持某種在所有物全體所有製基礎上將成員組織起來的集體社會,它的宗旨是在生產、消費和教育等一切領域實行自己動手、平等與合作。
簡單地來講,基布茲就是一個公有社會,成員共同勞動,按需分配,實現內部民主和平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外部人員加入基布茲,必須充公其財產,基布茲成員外出打工,收入也歸基布茲所有。
以色列的第一個基布茲成立於1909年。其創業先輩是來自俄羅斯的猶太移民,他們受社會主義理想影響,在當時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的德加尼亞建立了一個由工人成員擁有的獨立農場,稱Kvutza(希伯來語,意為“團體”)。
當時的Kvutza人數很少,如在1913-1914年間,德加尼亞隻有28個成員,他們共同勞動,共同進餐,一切所得歸公有。各項決定,如勞動計劃、分配比例、警衛工作、廚房雜務等,通過直接民主表決作出。這種集體議事,也成為基布茲日後的一種主要民主形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單身男子為主的Kvutza逐漸變成一個擁有許多家庭的組織,此即為Kibbutz(基布茲,意為“社區”)。以色列建國後,許多基布茲也開始發展工業,逐漸演變成工農業結合的社區。
多數基布茲的布局都相似,而且環境基本都非常優美,建築、樹木、河流錯落有致。許多基布?茲本身就是旅遊景點,在一些創業老人眼裏甚至就是美麗“伊甸園”。每年,基布茲也能吸引到以色列國內外的大量的誌願者。
具體到內部結構後,社區內有餐廳、禮堂、辦公樓、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周圍是成員的住宅和花園,環境非常漂亮。在住宅和花園外是各種休閑和教育設施,包括幼兒園、小學,個別大的基布茲還有中學。基布茲社區外麵則是工廠和農田。
與社會主義色彩的基布茲相對應的,還有宗教基布茲,約占以色列基布茲總數的5%左右。他們都由右翼宗教人士組成,他們認為基布茲所具有的平等、互助及共同建設家園,正是宗教要求猶太人的生活方式。
應該說,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尤其是最初幾十年,基布茲是很成功的。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和初期,基布茲在吸收移民、發展農業、組織民兵武裝方麵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對新生的以色列的國防和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反之,由於以色列一直處於戰爭狀態,緊張局勢鞏固了基布茲的向心力,促進了基布茲的發展。
以色列建國之父們,包括首任總理本-古裏安,都來自基布茲,也是基布茲運動的積極鼓吹者。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基布茲一直是以色列的上層社會,在20世紀60年代時,它的經濟收入和發展都要遠遠高於國家平均水平,政治影響力更超過任何一個社團。
談到基布茲這種形態,就必須談談對它的定義。根據以色列《猶太人百科全書》,基布茲:即一個誌願組成的集體社區,主要務農,在那裏沒有私人財產,它對它的成員及其家庭的一切需要負責。
根據以色列政府《合作社團登記冊》,基布茲的定義為:一個供人定居的組織,它保持某種在所有物全體所有製基礎上將成員組織起來的集體社會,它的宗旨是在生產、消費和教育等一切領域實行自己動手、平等與合作。
簡單地來講,基布茲就是一個公有社會,成員共同勞動,按需分配,實現內部民主和平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外部人員加入基布茲,必須充公其財產,基布茲成員外出打工,收入也歸基布茲所有。
以色列的第一個基布茲成立於1909年。其創業先輩是來自俄羅斯的猶太移民,他們受社會主義理想影響,在當時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的德加尼亞建立了一個由工人成員擁有的獨立農場,稱Kvutza(希伯來語,意為“團體”)。
當時的Kvutza人數很少,如在1913-1914年間,德加尼亞隻有28個成員,他們共同勞動,共同進餐,一切所得歸公有。各項決定,如勞動計劃、分配比例、警衛工作、廚房雜務等,通過直接民主表決作出。這種集體議事,也成為基布茲日後的一種主要民主形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單身男子為主的Kvutza逐漸變成一個擁有許多家庭的組織,此即為Kibbutz(基布茲,意為“社區”)。以色列建國後,許多基布茲也開始發展工業,逐漸演變成工農業結合的社區。
多數基布茲的布局都相似,而且環境基本都非常優美,建築、樹木、河流錯落有致。許多基布?茲本身就是旅遊景點,在一些創業老人眼裏甚至就是美麗“伊甸園”。每年,基布茲也能吸引到以色列國內外的大量的誌願者。
具體到內部結構後,社區內有餐廳、禮堂、辦公樓、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周圍是成員的住宅和花園,環境非常漂亮。在住宅和花園外是各種休閑和教育設施,包括幼兒園、小學,個別大的基布茲還有中學。基布茲社區外麵則是工廠和農田。
與社會主義色彩的基布茲相對應的,還有宗教基布茲,約占以色列基布茲總數的5%左右。他們都由右翼宗教人士組成,他們認為基布茲所具有的平等、互助及共同建設家園,正是宗教要求猶太人的生活方式。
應該說,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尤其是最初幾十年,基布茲是很成功的。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和初期,基布茲在吸收移民、發展農業、組織民兵武裝方麵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對新生的以色列的國防和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反之,由於以色列一直處於戰爭狀態,緊張局勢鞏固了基布茲的向心力,促進了基布茲的發展。
以色列建國之父們,包括首任總理本-古裏安,都來自基布茲,也是基布茲運動的積極鼓吹者。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基布茲一直是以色列的上層社會,在20世紀60年代時,它的經濟收入和發展都要遠遠高於國家平均水平,政治影響力更超過任何一個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