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我那文革間異常豐富的中學年代和同學知己(八)長詩勵誌寄情; (九) 告別中學時代 (原創)

(2016-03-05 13:45:22) 下一個

我那文革間異常豐富的中學年代和同學知己(八):長詩勵誌寄情 (原創)

我那文革間異常豐富的中學年代和同學知己(七):合作愉快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413/201602/629485.html

(八)長詩勵誌寄情

接下來的學工是在離徐家匯不遠的上海鍾表某廠。此時二班同學的革命注意力集中到了入團和幾個月後的畢業分配上。關鍵時刻,人人努力表現。

逸舒極為慎重地打了入團報告。在申請報告中生平頭一回認真剖析了自己。指出自己身上有兩大弱點,一是胸無大誌,二是嫉妒他人的進步,決心要糾弱立強。包老師對逸舒的入團報告極為讚賞,說是讀過的最好的一份。她是學校教工團支部組織委員,在學生的入團問題上自然是一言九鼎。

上鍾某廠離學校步行單程約50分鍾路,學校允許報銷公共汽車費。劉易此時進一步施展才能,掀起了學工期間吃苦耐勞,走路上下班,不向學校報銷車費的高潮。於是人人效仿,無人質疑此舉的時間浪費。那時的人們基本上沒有時間浪費這一概念。逸舒與瀟萍也施伎倆,主動要求去較艱苦費體力的食堂工作,實際上可逃避在車間人工流水線上裝配工作的單調。並堅持了在整個學工期間,與食堂負責人師傅一起早上班晚下班。師傅將大紅紙表揚信寫給了學校。

二班第一批入團的隻有兩人:逸安和江明。逸舒因父母檔案裏有惡攻司令部問題落榜,有過些痛苦。但還算好,在不到一個月間,在寫過對家庭問題認識後,以無“官職”身份與其餘三位紅排幹部一起,第二批入了團。與費了兩年多才加入紅衛兵那時相比,此回痛苦期短。與此同時,由海鵬半年多前寫的,逸舒和瀟萍參與救火和後來在爭三好中努力的表揚稿,經學校投給市廣播台被納用,麵向全市作了廣播。一時間內有幾家中學來邀逸舒和瀟萍前去講用。兩人風光了一陣,但時時互相提醒著戒驕戒躁。

海鵬因在“與群眾關係”上不夠注意,樹敵不少,未進入頭兩批團員名單。稍有些受挫感,但並沒有氣餒。逸舒入團後的當日夜晚,海鵬頭一回敲開了逸舒的家門,在逸舒的驚訝中,遞過來一小卷紙後,微笑著離去。打開紙卷,是一首較長的自由體詩。通篇是關切、勉勵、和期望。祝賀並分享著逸舒實現入團目標的快樂,期望逸舒卸下家庭出身包袱,脫出對自己的束縛。不要甘於做躲在母雞翅膀保護下的雞雛,要像鷹那樣搏擊長空,展翅飛翔。詩中沒有一個情字,可裏麵的一番情意清澈易見。逸舒被打動,輾轉反側,一夜難眠。從未寫過自由體詩的逸舒,此時心頭似乎也湧上了些許詩意,一些詩句居然在腦海裏翻卷。便動手也寫了一首差不多長的詩作為回答。還記得開頭“挪用”並略加改動了他人一首詩中的幾句:

“放下又拾起的,

是友心寫的篇章。

拾起放不下的,

是我胸中的激蕩。

。。。”

詩中表示了不負厚望,要和那雄鷹同樣高飛(也可能要一爭高低)的意願(注意:並非一同飛翔。)

不久,海鵬和瀟萍、曉莉、劉易也相繼入了團。

 

(九)告別中學時代和文中一些人物的後來

在隨後的畢業分配中,見識了各路人馬小顯神通。

瀟萍

因她兄下鄉插隊,屬於硬檔。在她母親(有點多餘地)托朋友打招呼後,進了上海某大廠。進廠後肯吃苦,又會寫文章,很受器重,早早當上了幹部。恢複高考時,因工作順心和有點目光短淺,怕畢業後被分去外地,沒有參加高考。上了公司(或局裏)辦的721職工大學,畢業後留校。

90年代中,瀟萍常病休在家,與她夫君(721大的同學)一起研究股市。在購“認購證”時,大膽借款大出手,淘得第一桶金。後又在房地產和股市上頻頻得手。如今是富婆一個,房子多套。兒子考進了很好的市重點中學,留學國外後如今已畢業,在國外工作生活。

逸舒和瀟萍成了終身好友。每次回國,瀟萍那裏總是第一個請客的。如今的瀟萍還是個唱歌高手,在社區合唱團裏當女高音聲部長。由私人老師指點,歌喉音色可與宋祖英一比。於是,逸舒和瀟萍的友情繼續伸延,加入了切磋歌唱技藝的內容。

 

曉莉

被分配進了輕工業局技校,又幸運地(也可能家裏托了人)進了金星金筆廠(即如今的金星電視廠)技校。一直向往部隊文工團的她,在77年恢複高考時,同時報考部隊文工團和上海戲劇學院。先被前者取了,後又被後者擴招時錄取。在作決定時,聽了劉易的話,棄戲劇學院去部隊。在文工團裏紅過一陣,但複員後挺失落的。婚姻好像不順。聽說現在人在國外某市,做房地產經紀人。

 

劉易

是家中獨女,原可直接進工廠,但怕工作單位不佳,寧可先讀技校,也進了輕工業局。不太幸運地被分進了上海皮鞋廠技校。因她在原來班上樹敵多,對她未來有可能做皮鞋匠,同學間傳有些幸災樂禍的閑話。劉易在中學畢業前,曾向江明拋過繡球。江明是海鵬的朋友,非但不接球,還斥劉易為人心術不正。劉易自討沒趣。

進技校後,劉易仍然挺有能耐地提出要當場第一代女電焊工。一度也被領導賞識,擔任了班團支書。且依然時時與逸舒暗較著勁,注意打聽逸舒的動向。有傳言說,原班上同學遇到她,問她近況如何。回答是,逸舒當什麽,我也能當什麽。

但好景不長,她身上那股幹部子女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瞧不起平民百姓的味道,使她在平民子弟居多的班裏漸漸沒人理睬,孤家寡人一個。群眾關係不好,筆頭又不怎麽強,漸失去了領導賞識。後來她的身世被傳了開來,不怎麽好聽,她的心氣也落了下來。恢複高考後,不知是沒參加考還是沒考上。在幹部子弟中尋尋覓覓,最後好像是嫁進了一高幹門。現與中學同學幾乎沒有來往,也從不參加同學聚會。好像無後。

逸舒上大學後不久,一次回家在弄堂口,遇到了劉易和身著軍裝光彩奪目的曉莉。曉莉熱情打了招呼,問逸舒近況如何?並關切地問,逸舒你怎麽到現在還不考大學?劉易訕訕地說,人家已進了交大。曉莉一驚,很是不好意思,直埋怨劉易,這樣的大事怎麽會不告訴她。逸舒微笑地看著劉易尷尬的臉色。日後想起這一幕還有點好笑。

 

江明

中學畢業時中了頭彩,進了上外院的外語培訓班。同學中頗有人不服,因為他的英語發音實在不敢恭維,生硬得咯嘣咯嘣響。這便是他“鹽炒豆”綽號的由來。 :)  不過他那時出身好,其父在文革中不倒。可文革後,其父被追查在文革中追隨張姚馬徐,鬱悶得病早早去世。江明為了分擔家庭擔子,未參加高考。上次回國同學聚會時,江明很難得地來參加了,依然是一副白臉書生樣。現在一官方辦的外貿公司當老總。說起當年沒參加高考仍遺憾不已。他那幫外語培訓班的同學們是凡考必中的。

 

申華

中學二年級參軍後在河北保定38軍當娃娃兵。76年唐山大地震時赴唐救災,榮立二等功。和其他立功者一起受到中央領導(包括江青)接見。恢複高考前幾個月從部隊轉業。沒受益過黑線回潮的申華那時除了政治語文外,基本上就是小學三四年級文化程度。77年參加高考時,數學成績是個位數。參加補習班刻苦學習後,79年考入人大。曾和張誌新的女兒曾林林有過一段似戀情非戀情。後回上海在團市委工作過一陣。華是海鵬的鐵哥們,也是逸安的小學同學和好友,故一直來往較多。他現在人在商場裏撲騰著,不過一直沒有自己開公司,轉悠了幾個大小官方和私人公司,總是任副總。現手頭寬裕,日子較悠閑,好像在國際會展中心某部門負責。昔日的帥哥現已風采不再,但太太挺漂亮,在社科院做學問。

 

逸安的後來已寫進了《對麵弄堂口的男孩》。

 

海鵬

畢業時比較狼狽。他是長子,家中沒有人在外地或務農,屬於要下鄉一檔。可他母親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寧可讓下一年畢業的女兒下鄉,用自己的疾病證明來作為需要長子照顧的理由。海鵬因之得以進了(非國營)大集體單位中很好的一家廠子。進廠不久,招兵開始了。他趕緊回校活動,搶到了本屆6個當兵名額中的一個。參軍前來與逸舒惜別,接著開始了多年通信來往的“革命友誼”。

 

逸舒

中學畢業時,三姐屬外農,老哥是市工,大姐二姐是工農兵學員,屬未定。本來是在較硬的技校檔,可為了一朋友得罪過工宣隊一惡徒,他提出舒家讀書人夠多了,應下鄉去鍛煉,把讀書機會讓給工人子弟。包老師力爭說逸舒學習成績那麽好,且在讀書檔,不讓讀書會讓大家覺得明顯不公。那惡徒算讓了一步,將逸舒歸在讀書中的最軟檔,分在日後很有可能要下鄉或去外地的區衛生學校。逸舒小時候醫院去得多,沒有好印象,很不喜歡衛校。但知道了這已是包老師做了爭取的結果後,便無奈認了。包老師後來見逸舒考大學不報醫學院,才知逸舒真不喜歡學醫,但已花了四年在衛校和醫院工作上,挺內疚的。和逸舒說了幾次因自己早年高考時,夢想進醫學院,但因家貧,須盡早工作,讀了兩年製的師範大專,就想當而然以為逸舒會喜歡學醫。逸舒自然不想讓老師內疚,說這段經曆對自己很有益。事實上也確是如此。

 

尾聲

逸舒後來並沒有接受海鵬更深的感情。主要原因在於文革初期受弄堂裏和附近那些原三野的幹部子弟欺負,因而對幹部子弟常帶著優越感產生了極大反感。偏偏海鵬身上那種幹部子弟味道尤甚,使逸舒缺乏可終身相伴的安全感。逸舒在結識了幾位藍顏知己和經曆了一些感情故事後,與逸安重遇,並結下了終身相愛相伴緣。

海鵬的經曆有些坎坷,因部隊在他檔案裏放了些對他很不利的材料,報考大學時在錄取上受挫。但幾經努力,又托人去掉了一些檔案裏的材料,考上了挺好的大學。如今海鵬已是身家百億多的企業家,有著能包容他一切的賢惠妻子。他和逸舒之間依然保持著純真的友情,互相關注和互懷深深的祝福。

“他們黑夜裏告別,在那台階前。

透過淡淡的薄霧,那青年看見,

在那姑娘的窗前,還閃亮著燈光.”

  摘自蘇聯歌曲《燈光》

 

那在文革灰暗年月裏放出異彩的中學年代,在逸舒的人生路程中留下了深深幾道轍。夏老先生和包老師梅老兄等老師們的愛護,瀟萍一家人的長年厚誼,與海鵬不尋常的交往,以及在畢業好幾年後與逸安重逢結緣,都讓逸舒深深體會到了人間真情,影響著逸舒日後的為人和對事業人生的態度。在那四年多裏,從黑暗走向光亮,從壓抑走向自信和開朗。從此,堅定樂觀,奮發努力,和不怨天尤人成了逸舒生活的主旋律。

星光灑滿了迷茫的少年,

風雨走遍了人生的角落。

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

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

                              改自歌曲《同一首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