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士頓()當地時間4月15日16:32,科普利廣場上,來自中國的參賽選手潘仲英高高地揚起雙臂,衝過2019波士頓馬拉鬆的終點線,向來迎接他的親友和周圍觀眾致意,開心地笑了。
這份勝利的喜悅來之不易。
即將要度過76歲生日的潘仲英,是在參加波馬的900多名中國選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而另一個原因是,潘仲英同時也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電磁場學科的一名退休教授。在此之前,雖然他成績達標並成功報名波馬,但因其科技和工程背景,潘仲英的美國簽證異常波折,審批前後共經曆了漫長的3個多月。
在中美貿易戰及美國對華戒心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潘仲英的經曆並不鮮見。量子通信領域的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今年以來已經因無法獲得美國簽證而錯過兩次重要國際會議。
不僅“走不出去”,“請進來”也麵臨極大的問題。“千人計劃”被迫低調隱身,科學儀器進口障礙重重、多位華裔()科學家在美被開除、指控甚至定罪······4月19日,《科學》雜誌報道MD安德森癌症中心開除了三名華人()科學家,其理由是位於馬裏蘭州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指責三人可能“嚴重”違反了保密原則。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無法享有普通人的自由。
中國知名科學家屢次被拒簽
美國對華“竊取知識產權”和“強製轉移技術”的戒備之心日益增強,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中國科學家獲得美國簽證愈發困難,受影響者中不乏國際知名科學家,其中就包括量子信息領域的領軍人物潘建偉。
2019年1月31日,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2018年度紐科·克利夫蘭獎授予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34人團隊。這是9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榮譽。
紐科·克利夫蘭獎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曆史最悠久的項目,自1923年以來,頒發給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最具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論文作者。潘建偉的論文登上了2017年6月15日《科學》雜誌的封麵,是近年來我國科學家發表的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之一。
最終,因為赴美簽證始終處於“行政審理”狀態,潘建偉未能出席頒獎儀式,僅論文第一作者印娟教授一人作為代表領獎。
諷刺的是,2019年AAAS的年會主題就是“科學超越邊界”,其中就有鼓勵更多的科學外交,以此推動當地科學發展的議題。國家“千人計劃”評審專家王立軍對此事評論是,“盡管潘建偉的研究受過一些爭議,但他仍是領域內全球公認的最頂尖學者,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都應是其他人向他學習。”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國拒絕為潘建偉頒發簽證,其實也是在損失自己交流學習的機會。
相比於潘建偉的低調,發育神經生物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饒毅顯得較高調。2018年年中,饒毅收到美國官方機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邀請,參加腦科學國際合作相關的研討會。赴美簽證被拒後,饒毅直接向媒體袒露了自己的憤怒。“大多數使館都是在為他們的國家結交更多的朋友,但美駐華大使館很傲慢”。在饒毅看來,“簽證不過是現代社會給旅行設的沒有任何榮譽的關卡,我希望美國不會因肆意阻撓自然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而被載入史冊”。
饒毅從2016年後屢次被拒簽,這位已經放棄了美國國籍的科學家可能永遠無法前往美國。他更在接受《科學》雜誌采訪時表示,想知道自己如何被列入了“黑名單”。拒簽的新聞報道出來後,記者曾聯係美國大使館詢問饒毅的簽證情況,得到的回複是“我們不會就個人簽證的細節進行討論”。
普通科研工作者赴美交流困難
如果說知名科學家被拒還有情可原,那麽在大學和研究所工作的基礎科研工作者被拒則顯得更加無奈。他們的研究絕大多數都是公開可查詢的,前往美國僅僅是為了一般的學術交流和合作。
每年3月,美國物理學會年會召開,這個萬人大會曆年都有多位中國國內研究者受邀報告。清華大學物理係的一位教授告訴記者,過去他和同事每年都會去參加這個會議。今年在會議召開前他就知道去不成了,因為早在去年12月他就申請了簽證,當時簽證官告訴他3周就有回複,可他直至現在也沒能拿到簽證。
2018年7月,第42屆世界空間大會(COSPAR)在美國召開,這一超過60年曆史的國際會議中國一直是主要支持方之一。會議原來安排有討論“張衡一號”電磁檢測試驗衛星的專題會議,但參與該議題的中國科學家全部未獲簽證。更諷刺的是,會上頒發的以我國科學家命名的“CAS/COSPAR趙九章獎”是COSPAR八個獎項之一,中國科學家也隻能集體缺席。
“中國製造2025”研發人員被額外審查
除了基礎科學領域,在智能製造業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甚至是創業者情況更不樂觀。
“當時我就心裏一沉,估計回不去美國了。”
在美國學習五年後回國的洪浛檁準備去美國探望朋友,他對BBC中文的記者說道,麵試時簽證官沒有審查他提供的銀行流水記錄、旅遊計劃,而是讓他出簡曆,接著拉下了麵試窗口的的遮板,再重新打開後,簽證官要求他提供更多關於專業背景的資料。不出所料,他的旅遊簽證被拒,洪浛檁懷疑是與自己從事的專業相關。
去年6月11日起,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開始執行新規,按計劃縮短發給部分中國公民簽證的有效期。
據美聯社報道,到美國學習機器人,航空和高科技製造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簽證有效期會被限製為一年,如果是在美國商務部特別審查名單內的實體機構擔任研究人員或經理,他們需要來美國多個機構的特別許可。他們認為這些領域是“中國製造2025”的優先項目。華盛頓移民()政策研究所政策分析師Sarah Pierce接受BBC中文網采訪時表示美國並未公布敏感專業的完整清單,但給人印象都與國家安全、情報相關。
洪浛檁確實學的是“敏感專業”,他在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拿到了機器人工程碩士學位,是這所學校第一批學習該專業的中國留學生,2016年畢業後在美國創業建立了一個智能廚具公司,“我參與過的項目都是日常應用,與軍工、航天和政府情報機密無關。”在美國學習工作5年的他,這次隻是想去探望朋友並收拾下在美國的東西,但他回不去了。
北京協和醫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指出,“監督特殊專業的外國學生曆史悠久,但在這屆美國政府'美國優先'政策下,肯定達到了更高層次,限製中國研究人員對特朗普()的支持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未來將對美國造成傷害。
“千人計劃”緘口不言
對於中國科學家來說,不光有出不去的問題,還有回不來的問題。中國的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正受到影響。
據《科學》4月19日報道,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開除了三名華裔科學家,這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自2018年以來調查其資助項目被研究人員不正當利用的一個公開案例。
其實早在2018年9月,在華人微信圈中就流傳一則安德森癌症中心正在解雇中國“千人計劃”學者的消息,傳言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提供了一份華人學者名單,並要求相關機構對這些人無條件開除或解雇,但當時安德森癌症中心否認了這一消息。
經多方調查後,媒體發現至少有9位華人科學家收到了不利就業的處罰,此後還曝出了德州理工大學副校長發給學校員工的內部信件,肯定了FBI介入科技和工業間諜調查,他們認為中國“千人計劃”與軍方有關,並建議學校內一名員工中止申請千人計劃。
到10月中旬,一位華人科學家的負麵消息引發震動——4月離開安德森中心的千人計劃教授,腫瘤學家謝克平因為電腦中的兒童色情圖片被捕。
安德森醫療中心的計算機安全官員宣稱發現謝克平修改了一張餐館收據,上報給警方後被視為“篡改政府文件”,警方收走了所有的電子設備進行調查,並雇傭專業數據公司檢查是否真有政府文件被篡改,結果他們在高達40TB的科研相關文件裏發現了5張疑似兒童色情圖片,實質上隻是幾個無法確定來源,指甲蓋大小的縮略圖,最終當地檢察官宣布謝克平無罪。
除了謝克平,還有多位學者被媒體報道,參與千人計劃的學者被FBI約談已經不是秘密。“千人計劃”已成為敏感詞。
此前網絡上流傳一張“千人計劃”相關的文件圖,文件中提到文字要求不出現“千人計劃”字眼。沒有證據確定這張圖是否是真的,但確實有科學家表示現在已經不提千人計劃。清華大學官網上曾經重點介紹高校師資的“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頁麵已經無法點開,隻留下了一句介紹;中科院各院所網站的人才隊伍相關頁麵中曾經都有“千人計劃”一欄,現在也已經消失。
多名千人計劃申請人未回國答辯
王立軍是“千人計劃”評審專家之一,他告訴記者,去年很多人報名參與千人計劃準備回國發展,但最終答辯時他們沒有來。他表示“千人計劃”一詞確實較為敏感,為了保護華人科學家,在一些場合的用詞已換成“國家特聘專家”。
“青年千人”是“千人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要求海外留學工作經曆,我國的很多打算走上科研道路的學生會申請國外學校,或者做博後,他們的未來或因此受到影響。
“千人計劃”是中國國引進海外人才的國家戰略,自2008年正式啟動後,已有近8000位海外專家入選。原則上不超過55歲的華裔科學家和不超過65歲的非華裔外國專家、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擁有自主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業人才等才有資格入選,近年來在帶動重點和新興學科,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現在的中國明星科學家,施一公、饒毅、潘建偉等人均是“千人計劃”回國專家,在各自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美國政府認為千人計劃是竊取他們知識產權的手段之一。2018年8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員(NIH)主任Francis S. Collins向數千家機構發送了一則聲明,表示美國的生物醫學研究正在受到係統性影響,就有包括知識產權成果轉移等問題,雖然未指明中國,但他鼓勵各機構與FBI聯係。幾個月後NIH就公布的“外國對美國科研誠信影響報告”,指出外國的招募計劃正在影響和利用美國開展研究。
在王立軍看來,美國指控千人計劃竊取美方知識產權完全是無稽之談,“沒有任何理由,隻是為打壓中國高端人才引進而已,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
多名華裔科學家被捕或被定罪
早在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前,美國對華裔科學家就有了戒備之心。2015年,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衝進了華裔物理學家郗小星的辦公室將其逮捕,正如美國大片所演的一樣,郗小星被起訴“間諜罪”,涉嫌向中國提供美國企業的超導技術“秘密”。
而經過冗長的判決,世界多位知名物理學家出來作證,法官才發現是徹頭徹尾的冤案。郗小星案成為了中美科技關係的一道陰影。
最近兩年,又有多位“千人計劃”華裔科學家被起訴。
2018年7月5日,中國千人計劃專家,通用電氣工程師鄭小清被FBI逮捕,他被指控涉嫌竊取蒸汽渦輪製造流程圖等技術機密轉移。鄭小清被認為具有中美雙重國籍,在南京有一家為民用航空發動機提供零件的公司,這一點通用電氣也清楚。然而,起訴書中FBI稱他把39份通用公司的圖紙加密打包,將代碼隱藏在一張日落風景照片中並下載到自己的私人郵箱。
雖然鄭小清花錢獲得了保釋,律師也聲明不是間諜活動,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數據的挪用,但這些行為難免會被人懷疑,事件目前仍在調查之中。
“千人計劃”專家、前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張以恒2017年9月20日被捕,今年2月24日已被判處欺詐罪等三項罪名。張以恒被控在美國申請了11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用於在國內的科研項目,在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除了國家戰略“千人計劃”,現在中國各省也紛紛出招,依據本省情況提出創新型的人才引進計劃,豐厚的待遇,股權支持,家庭保障……希望高端人才帶來擁有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鄭小清就是遼寧省遼陽縣引進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工程師以上的80餘名高層次人才之一。很顯然,出現司法問題,損失的不僅僅是科學家個人,還有當地政府和企業的利益。
山東省2018年引進的7位“一事一議”人才之一遊曉蓉近日也被起訴,這位可口可樂公司前首席工程師,美籍華裔女科學家涉嫌竊取價值約1.2億美元的商業機密。遊曉蓉博士是高分子研究專家,在可口可樂公司時正在研究新的包裝材料。由於現在研究發現使用幾十年的材料中含有的雙酚A成分有致癌等問題,可口可樂與六家公司正在研發不含該成分的新包裝材料,開發成本至少1.196億元,而遊曉蓉正是能接觸到機密技術的人員之一。起訴中還提到她與千人計劃有關,她的國內合作者向她承諾幫助入選千人計劃。
對於正值學術盛年的科學家來說,被指控被定罪意味著學術生涯的巨大損失甚至終結。
科研設備進口困難重重
發展科技,除了人才,另一項重要的東西就是經費。王立軍承認,近些年在我國在科研經費總體上處於不差錢的狀態,這正是人才願意回國發展的重要因素。錢用在刀刃上,對於基礎科研來說,最需要購買的是實驗設備和材料。如果買不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除了對國際交流的限製之外,中美貿易戰更直接的影響就是在美國公布的巨額加稅清單中很多都是高科技產品,導致我國進口實驗設備價格更貴,甚至根本無法運到中國。
王立軍是現任夢幻世界科技集團董事長,也被高校邀請做一些研究工作,去年他們希望采購一批先進的實驗儀器,就受到關稅影響。“國內大部分科研使用的設備都是美國製造的,比如通信領域內裏實驗用的高端示波器,網絡分析儀,研發用的關鍵零部件,這些受到貿易戰較大的影響。”王立軍認為,全國所有做基礎科研和研發工作的大學和實驗室都會受到影響,並且調價也隻能被動接受,否則會影響自己的科研進程。這些還是不敏感的,有些敏感的,與軍事相關或戰略性導向的技術設備,人家直接不賣給你了。”
前文提到的那位沒能去成美國開會的清華大學物理係教授也遭遇無法設備無法運送到國內的窘境,“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儀器禁運,我們的科研儀器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等公司製造,有些已經製造好了,但卡在對方海關不讓運送。”
不過,如果這種狀態長期繼續,倒是給中國企業提供了機遇。對於科研儀器的自主生產製造,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認為,貿易戰環境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要做到完全的自主化,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我們科研進入新時代後的一個全新特征,技術自主化將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