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trading

Technical analysis is a way to trade stocks.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trade. You get your way that match your personality.
個人資料
正文

zt:金融危機最深刻的教訓:每次瘋狂都將以眼淚結束(圖)

(2018-09-15 15:00:13) 下一個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29195 次)
 


(一)

10年,一次危機。

整整10年前的這個周末,一場危機改變了美國,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

真是驚心動魄,股市在崩盤,企業在倒閉,華爾街籠罩在末日中,美國政府也是惶惶不安,大批大批美國人失去了房屋、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積蓄。人們都不知道,接下來還會怎麽樣。

這是一場經典的照片:一個剛剛失業的華爾街白領,走出富麗堂皇的摩天樓,白色的襯衫擼起了袖子,左手紙箱裏是他的全部個人用品,右手攥緊的他脫下了西服……

欲哭無淚,這是當時華爾街的最真實寫照。

曾經那個如日中天的美國,又一次成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源頭。與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相對應的,人們後來稱呼這一次危機是大衰退。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當時在美國工作,全過程地經曆了這場危機,幾乎每小時都有從北京打來的各種問詢約稿電話,電話那頭的人,經常匆忙得忘了還有時差。

一切的一切,都像電影一樣。白宮外麵的抗議,財政部樓裏的焦慮,華爾街裏的麵麵相覷,以及普羅大眾的哀嚎哭泣……印象太深刻了。以至於2008年冬天奧巴馬當選的深夜,華盛頓的大學生興奮地聚集到白宮門外的賓夕法尼亞大街,高呼著還在白宮內的小布什早點滾蛋。

這是一場全麵的危機,源頭就是10年前的這個周末,雷曼兄弟破產。

在那個周末,時任美國財長的保爾森從辦公室給家裏打電話。連續數天的加班讓他精疲力盡,他對夫人溫迪說:“每個人都在看著我,我卻不知道答案。”

“我真的害怕了!”保爾森說。

剛從教堂祈禱回來的溫迪安慰他說:“你不應該害怕,你的工作反映了上帝的無限心智,你能夠依靠他的力量。”

保爾森有理由恐懼。正是在他的袖手旁觀下,位列華爾街投行老四的雷曼兄弟,走到了末路的盡頭,金融海嘯席卷華爾街,已成定局。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美國《新聞周刊》一篇報道的標題就是:星期天,一個流血的星期天。

9月15日,星期一,股市開盤就是崩盤,金融海嘯,就這樣開始了。




(二)

真是血淋淋的教訓。

今天的美國人都很清楚,雷曼乃至整個美國經濟的悲劇,與此前的美國房地產泡沫密切相關。但把時間再往前提推,美國人對房地產繁榮更多的是興奮,而不是恐懼。

2006年6月,我剛到華盛頓工作時,一位華人朋友就頗有悔意地對我說,以前他買的60萬-70萬美元一套的別墅,當時已漲到了150萬美元左右,如果多買一套,那該多好!

但很可惜,這種樂觀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也正是從2006年起,美國房市在火爆多年之後,開始下滑,隨後則急轉而下。

房價在20%、30%甚至50%、80%的折扣比例暴跌。

請注意這些數據,20%、30%、50%、80%,這個世界,沒有什麽不可能。別以為房價不可能下跌,跌起來更是一瀉千裏。

買房者和建房者,都成了房東,作為一個最直接的日常感受:從2006年起,美國街道旁的一道獨特風景,就是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廣告。降價促銷、贈送禮券,賣房者使出渾身解數,購房者卻依然寥寥。在首都華盛頓,不少剛建成的樓盤在銷售不暢之後,最終隻能打出“暫時出租”的廣告。

在描述美國房市危機時,我在報道中曾多次引用過這樣一個例子:

美國亞裏桑那州,從業15年的房地產經紀人內爾·布魯克斯,碰到一件情緒嚴重失控的女客戶。

“她把手機從左手到右手不停地掂量,好像在玩一把刀子,然後就突然向我砸過來,我一閃身,身後的牆上就留下了一個坑。”他說。

淑女也瘋狂,究竟為什麽?原來,布魯克斯告訴她,她房子價值又縮水了6萬美元。6萬美元,對美國人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關係到生存本錢。

當房價上行的時候,怎麽出手,都是機遇;但隨著泡沫的破滅,此前的決定,都成了生活的噩夢。

持續走低的房價,除了“套”住了興衝衝高價買房的美國人;隨即被套的,還有美國的房貸公司,尤其是風險較高的次級抵押貸款金融公司。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告破產。這家在2007年初資產規模還超過17億美元的次貸公司,在短短三個月內規模縮減到不足5500萬美元。

翌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披露說,在整個2006年,美國次級貸款高達6400億美元,約為3年前的兩倍,次貸占到了美國全國房貸市場總規模的20%,金融公司、對衝基金手中以次貸抵押的債券總值達到了1萬億美元。

是泡沫,總會破裂的。按照業內人士的統計,當時13%的次級貸款已形成了壞賬。於是,就在2007年的春天,美國次貸行業開始全麵崩潰,市場上一片殺伐之聲,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布破產、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

由此,世人所知的美國次貸危機漸顯崢嶸。

次貸危機這個中文名稱,應該也是我和同事們最早定名的。

在美國,“次級”是相對於“優惠級”而言。所謂次貸,就是發放給信用較低的貸款者的貸款。與普通的按揭貸款不同,次級房貸的簡單過程如下:信用較低的人從次級放貸機構獲得貸款;放貸機構將房屋抵押的債權出售給投資銀行,用收益進行再貸款;投資銀行則將債權重新包裝成債券,在資本市場發行。

相對於針對高信用客戶的“優惠級”貸款,次級貸款利率高,收益大,但杠杆大,風險也大。

但在2001年至2005年美國房市火爆時,買房是最賺錢的生意,人們希望買房,房貸公司也樂意發放次級貸款實現高收益。很多公司紛紛加大杠杆,甚至推出“零首付”、“零文件”等貸款方式吸引貸款人。

房價暴跌,次貸成了壞賬,一個個曾經呼風喚雨的金融巨擘,現在是厄運難逃。

2007年6月7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隻對衝基金停止贖回。這隻是更大風暴來臨前的序曲。2008年3月14日,貝爾斯登股價暴跌45.9%。在流動性全麵惡化的壓力下,貝爾斯登不得不向美聯儲申請緊急貸款。

兩天後,為防止金融市場出現災難性暴跌,在財政部和美聯儲施壓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將自己賣給了摩根大通。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對於這起並購案,許多媒體均以“槍口下的婚姻”來形容,意指貝爾斯登雖萬般無奈,但為了存活,最後隻能委身於摩根大通。

隨後則是美國印地麥克(IndyMac)銀行。2008年7月11日,該銀行因不堪巨額虧損和擠兌而關門歇業,這是美國曆史上第四個大銀行倒閉事件。然後噩夢又輪到了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兩大巨頭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

“兩房”是美國政府授權企業,外國政府都購買了多達1萬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兩房”一旦垮台,包括中國在內的投資將血本無歸。保爾森後來回憶,當時俄羅斯和中方高層接觸,要求兩國聯合拋售“兩房”債券,以此迫使美國實行緊急授權,接管這兩大企業。

拋售將加劇美國的危機,並使美國國債麵臨危機。保爾森趕緊和中方溝通,隨後他迅速拍板,將“兩房”收歸國有,以此確保外界投資者對美國的信心。中國投資也總算有驚無險,得到了保全。

但“兩房”危機還隻是整個危機的一個插曲。淒風苦雨中,雷曼兄弟也走到了末路的盡頭,更大危機還在後麵。




(三)

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圍繞著雷曼的命運,華爾街的“密室政治”在燥熱中開始,在冰冷中結束。

從阿拉巴馬一家棉花經紀行起步的雷曼兄弟,有著158年的曆史。作為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在過去幾年美國房市泡沫期,不斷放大杠杆大舉擴張,這使雷曼業務迅速膨脹,現在,到了破裂的時候了。

2008年9月10日,雷曼對外宣布,2008年第三財季損失39億美元。9月11日,此前已連續暴跌的雷曼股價一天之內再度暴跌42%。

雷曼作為華爾街“大到不能倒”中的一員,一旦倒閉,影響深遠。為挽救雷曼公司,被譽為“飆風漢克”的保爾森使出了渾身解數。

在保爾森、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本·伯南克以及時任紐約聯儲行行長蓋特納的要求和安排下,華爾街的金融大亨們在紐約舉行碰頭會,就雷曼前途進行磋商。

鑒於形勢緊急,保爾森發出警告:必須找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因為雷曼破產會給所有人帶來風險。

對這次閉門會談,一位美國聯邦官員感慨道,這實際上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牌局”。

但保爾森也劃出底線,政府不會救助雷曼公司,因為他害怕納稅人攻擊他慷國家之慨,拯救一個揮金如土的華爾街大佬。

美國政府不出手,其他公司豈敢冒險?雷曼兄弟董事長兼CEO福爾德撥了一個又一個求助電話,但卻無人理睬。他事後哀歎:“這種痛苦將伴隨我的餘生。”

對於見死不救的指責,保爾森則回應說,他當時如果能救,肯定會對雷曼施以援手,畢竟,他的一個弟弟也在雷曼做事。

但從事後來看,保爾森徹底賭輸了,他低估了市場的反應。而市場的恐慌,更將整個華爾街拽入了深淵,美國由此陷入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富蘭克林·羅斯福有句名言: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但在當時,市場徹底籠罩在一片恐懼中,金融海嘯越來越猛烈,我們看到的是摧枯拉朽的破壞。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美國第四大投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這也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破產案。

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被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收購。

9月16日,星期二,評級機構穆迪公司(Moody)和標普公司(Standard and Poor)調低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評級,AIG股價開始暴跌。

9月17日,星期三,美聯儲被迫對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避免該公司陷入破產。

9月18日,星期四,保爾森、伯南克和一些重量級議員緊急磋商,要求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以此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伯南克警告說:“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可能星期一就會沒有美國經濟。”

9月19日,星期五,保爾森公布了金融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小布什後來回憶說,“(我的)主要經濟顧問們告訴我,我們現在的處境可能比‘大蕭條’還要糟糕。”

9月20日,星期六,美國政府正式向國會提交救市計劃。

9月21日,星期日,美聯儲宣布批準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實施業務轉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業銀行。

9月25日晚,星期四,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國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WaMu,Washington Mutual),並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

至此,次貸危機使美國前五大投行全軍覆沒。華爾街經曆了一場“世紀洗牌”。路透社則發表評論說,一個時代終結了。

美國許多媒體在報道時都使用了一個相同的詞:BLOODY(流血的)——這是華爾街流血的一周、流血的一月。




(四)

美國媒體曾刊登了一幅漫畫:

金融海嘯後,在華爾街殘存的一塊廢墟上,保爾森問華爾街的幸存者: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幸存者則發問:這應該是我來問你。

在五大投行中,保爾森曾執掌的高盛狀況,相對最好。一些國會議員就指責,保爾森其實早就知道危機的嚴重性,但卻因為本身利益考慮,未能及時采取有效而更強硬的行動。

議員的指責未必都是事實,但在這場金融危機中,依然是“貪婪與恐懼”交纏。華爾街的貪婪,是危機全麵惡化的一個重要根源。

談起這場危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對我說,美國金融市場淪落到這種地步,與美國金融機構的投機性太強有關。此外,由於金融的創新,大量金融衍生品推向市場,而許多投資者其實對這些金融工具的風險性不清楚,這就埋下了重大隱患。

當時備受危機困擾的美國總統小布什則毫不留情地指斥華爾街“喝醉了”,而且“還在宿醉中。問題在於它多久才能清醒過來,不再用那些千奇百怪的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品之禍,是將一個領域的泡沫,擴展至整個經濟基本麵的泡沫。林毅夫就對我說,這次危機就暴露了美國金融創新的隱患,金融衍生品越搞越複雜,監管又沒跟上,這就使泡沫不斷膨脹,最終釀成嚴重的金融危機。

房地產的泡沫、金融衍生品的泡沫、債務的泡沫,以及泡沫破裂後的恐慌性心理,讓當時的美國陷入幾乎萬劫不複之地,並連帶將世界拖入國際金融危機。

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特·賴克(Robert Reich)指出,美國金融體係存在不透明性,金融機構和個人的借貸大大地超過了經濟增長的速度,這必然會導致問題。

2002至2006年間,美國家庭貸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金融機構貸款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這都遠遠超過了整體經濟的增速。

當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價暴跌時,許多人就處於無力還貸的境地,次貸危機由此爆發,危機隨後不斷擴展,終於將一個一個領域都拖入災難



但在房地產火爆的狂熱中,又會有多少人能理性認識到危機正在降臨呢。

巴菲特後來也感慨,當時所有人都犯了同樣的錯誤,認為房價會永無止境地上漲,“基本上,四五年前,幾乎每個美國人腦袋裏都有這樣一個概念,不管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認為房價不可能大幅下跌……”

(五)

規律總是顛撲不破的,早一點晚一點而已。

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不管是股票還是房屋,如果價格脫離了實際,市場最終會作出反應。上世紀日本房市的瘋狂,本世紀初美國房市的火爆,最終都演變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危機也讓美國經濟模式遭到了廣泛質疑。金融危機、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讓美國衰退變得不可避免,與此同時,金磚國家整體崛起,G20峰會由此成為慣例,中國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十年一個輪回。

但十年後,我們看到了一些進步,但其實更多還是凶險。

《金融時報》最近在反思這場危機的一篇社論中這樣說:

按照某些衡量標準,下一場危機看上去已經該降臨了。2007-08金融危機的一個主要原因——債務過多——已經變得更糟。

盡管各國政府采取緊縮政策,特別是在歐洲,但全球債務總額現在約為250萬億美元,比雷曼倒閉時高出75%。無疑,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和量化寬鬆政策幫助修複了銀行資產負債表,刺激了經濟活動。但它們放大了債務問題。利用低利率鼓勵投資者買入收益率更高的資產,滋生了新的泡沫。股市接近曆史高位。全球主要城市的房地產達到創紀錄的房價收入比倍數。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股市現在正麵臨更大的風險,略有諷刺意味的是,至少中國股市還是健康的,盡管健康得中國人想忘了它。

而且,以前債多,現在債更多。別忘了希臘債務危機,別忘了現在阿根廷、土耳其的苦苦掙紮。欠債總是要還錢的。

另外,美國已經不是那個美國。曾經是自由經濟和全球化提倡者的美國,現在則成了自由經濟和全球化的最大敵人。用《金融時報》的話說,美國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正在削弱幫助遏製了上一場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體係,這可能會使下一場危機更糟糕。

在國際金融危機最緊迫的時候,不少美國官員口頭禪是“美中在一條船”上,中國的4萬億計劃也確實極大地幫助了美國,隻是現在美國又開始翻臉了。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另一個可怕的現實是,全世界的房地產泡沫。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和日本人的房價。當年在美國工作時,一位美國政府統計學專家聽說,北京的房價比華盛頓還要貴時,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連連呼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美國人,那還是幾年前,他估計聽到現在北京的房價,肯定認為華盛頓都是落後地區了。

有機構統計,早在2016年,中國居民房屋總市值最高的前50個城市,市值總和超過了200萬億人民幣,達到219萬億元,已經超過美國全國的居民房屋總市值200萬億元。也難怪領導人要大聲疾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網上有個段子說:房產交易中心裏,一撥人賣掉了房,準備進股市抄底,另一拔人,剛從股市中套現準備掃房子。兩隊人馬擦身而過,互相瞟了一眼,心底都念了一個詞,SB……

新的泡沫,會以眼淚結束嗎?時間會告訴一切,盡管結果往往格外殘酷。

願這樣的危機,永遠不要再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