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8-01-06 01:05:09) 下一個

半夜看同學們蒸饅頭,想起來麵食有烤的,比如麵包、火燒;烙的,比如鬆餅、煎餅;炸的,比如甜圈、焦圈。這些做法不論歐美、中近東、東南亞,世界各地都有,唯獨中國人的麵食很大一部分是蒸的:饅頭、花卷、包子、蒸餅,五花八門,不計其數。比較之下其他國家的烹調中基本沒有蒸的。有沒有不清楚,反正我想不起來吃過。

從烹調技術的發展看,最原始的就是烤。隻要有火就滿足烤的條件了,區別隻是火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炙這個中國字說的就是烤。所謂的膾炙人口的膾,說的是切細小的肉,可以是魚生(膾鯉、鱸膾,或者直接用魚字旁的鱠),但更多的是說肉。炙字的象形就是肉在火上,就是明火烤。

進一步就是煮。這是需要有鍋,向中國古代的鼎:

其實就是一口大鍋。鼎足而立,下麵生火燒煮。類似的還有比較小的青銅器鬲。

再進一步才能蒸,要有個炊具燒水,上麵要有容器放食物用蒸汽加熱。這樣的炊具古代叫甑:

圖中下麵是鬲,上麵就是甑。這個甑底部是有孔隙的,一般是圓孔,也有其他形狀的:

類似現在的籠屜,隻不過甑一般更高深一點。這些炊具都是先有陶製的,才有青銅的,所以使用的曆史是非常久遠的。

要想蒸麵食,還要會發麵,這又是一個技術進步。技術是古老的,可也不是那麽簡單,哪怕現在還是有很多同學沒有完全掌握發麵蒸麵食的技術。

新年伊始,祝大家努力發揚光大我國的這一獨門暗技,饅頭白胖豐滿,花卷扭捏作態,包子汁液流淌,那什麽生活蒸蒸日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