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奉化溪口 雪竇寺 創於晉、興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在佛教史上居於重要地位。南宋時被定為“五山十刹”之一,明時被列入“天下禪宗十刹五院”,今稱佛教第五大名山:彌勒道場。北宋時布袋和尚曾在奉化溪口雪竇寺坐化,後因布袋和尚被中土佛教認定是彌勒佛轉世化身,民間開始供奉以布袋和尚笑口常開為原型的彌勒佛金身。因釋迦摩尼坐化後傳法於彌勒菩薩,故彌勒既可稱彌勒菩薩,又可稱為彌勒佛或未來佛。身份比觀世音,文殊,地藏,普賢菩薩要更為特殊。1987年中國佛協趙樸初會長視察雪竇寺曾寄語:“雪竇(寺)乃彌勒應化之地,殿內建築應有別於他寺,獨建彌勒殿。”並稱雪竇為五大名山(其他四大名山為:五台山文殊道場,九華山地藏道場,普陀山觀音道場,峨眉山普賢道場)。如今該寺已建彌勒殿。僧人早殿,繞念彌勒尊佛聖號,故稱為彌勒道場。
千年來,雪竇寺五次被毀,數度重興,幾經變遷。
民國時期,由於蔣介石家庭信佛,溪口又是蔣氏故居,與雪竇寺關係密切。蔣之祖父斯千信佛,中年之後,篤誌修行。蔣之生母王彩玉,一生茹素信佛,常至奉化雪竇寺敬香禮佛,童年蔣介石也常隨母前往。王彩玉晚年,皈依雪竇寺果如方丈,卒後,懸像於寺供奉。蔣從政後,返鄉時亦常往雪竇瞻禮憩息。民國二十一年(1932)經蔣介石之邀,佛界泰鬥太虛法師任雪竇寺方丈,太虛大師曾為蔣介石元配夫人毛福梅講解《心經》,在寺內辟靜室供她誦經修行。蔣介石元配夫人毛福梅曾出資為雪竇寺門前修建了一條全長數公裏的石路,方便朝山進香。蔣經國、蔣緯國兄弟從小也常來雪竇寺。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在雪竇寺暫住了11天,抽簽求神、卜算未來。1937年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後也曾被軟禁在奉化溪口的雪竇寺達近一年時間。1949年4月,蔣介石離開家鄉前一年時間裏,曾4次帶著蔣經國、俞濟時(蔣介石的侍衛長)等人專程到雪竇寺拜佛,每次都焚香禮拜。離開前蔣介石另命俞濟時送2000斤穀錢,10丈白布,托寺廟眾僧看管祖墳,按時供祭。
另外蔣家還有一些與雪竇寺的淵源見於民國時期的文字記錄。
蔣介石童年常在雪竇寺附近遊玩。據1948年重修的《武嶺蔣氏宗譜》第六冊記載,蔣介石8歲時“始上雪竇山,見妙高峰愛之”(妙高台離雪竇山勝景幹丈岩約500米),“民國十六年總統蔣公建別墅於其地”,自題門額“妙高台”。1937年到1939年,抗戰後蔣經國從蘇聯回來,居住於山下的溪口鎮,閉門學習蔣介石指定書籍的兩年中,常攜其妻蔣方良到山上雪竇寺上香。
雪竇寺,彌勒菩薩應化之地。時人恒以蔣氏家廟目之,傳為談助。
1968年寺院曆史上第五次被毀,1987年最近一次重建。寺前仍有北宋時的古銀杏樹兩棵,胸徑達6米。寺後有張學良被囚時手種楠樹四棵,有兩棵仍然存活。
以下內容為雪竇寺的曆史,和彌勒菩薩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