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可以Google 豆瓣 "美麗的日本 東瀛建築篇" 獲得原文 作者筆名如上所示)
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建築,其用材、造型、式樣,跟這個國家的地理,氣候密切相關,此外還與其政信仰風俗,政治教化密不可分,要講日本建築,還得從頭說起。
原始時代,先民為躲避地上蟲獸的侵害和地底的潮濕,將休歇的屋舍建在高出地麵、以木或竹支撐的柱架之上,中國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遺址中,都發現有埋在地下的木樁以及底架上的梁板,這就是後世所謂的幹欄式建築的遺跡,而這種幹欄式建築,在日本稱之高床式住居。
|
原始幹欄式屋舍
|
在以上層鬥栱梁架來穩固整個木構的技術產生之前,掘地立柱是穩定建築物的最好方式,即深挖柱洞,在有堅硬的地基的情況下,埋立粗壯的木柱,然後在柱洞周圍施以夯築,最後再在經過夯固的柱架上鋪板建房。
|
日本青森縣青森市高床式掘地立柱建築物遺跡
|
日本濕熱多雨,適合高大林木生長,如檜、杉、櫸等,這些樹木都是優良的木質建材原料,相比中國,木構建築的資源更為豐富,不過因為深埋於地下,受潮濕的侵襲,木柱極容易腐朽,日本建築也就形成了一種“定期更新”的製度,如神社的正殿,一般二十年就要更新重建。
|
豐受大神宮外幣殿
|
伊勢神宮是日本最古老和最神聖的神道神社,位於三重縣伊勢市的海濱密林裏,分內外兩宮,內宮稱“皇大神宮”,祭祀天照大神,外宮建造年代晚於,供奉豐受大神,它專門負責保護天照大神的食物。兩宮的樣式大致相同,公元七世紀,天武天皇確立了每二十年重建神宮的製度,此類神社建築的形式更多地保留了日本建築的舊有形式,伊勢神宮的內外宮,差不多兩千年沒有大的變化,有關神社,或出專篇介紹本篇從略。
|
皇大神宮新建正殿之棟椋柱
|
日本人認為“物”是無法永久保存的,加之後來傳入的佛教 “無常”觀,所以對於古建築,往往隻求精神的展現,注重建築的形式,而並不強求原封不動的保存,日本的木構古建築遺存極多,然而古代木構幾乎都經過重修,這也是日本木構建築的一種特性,是天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結合之產物。
日本是海洋島國,夏季氣溫高,空氣濕度大,無法吸收汗氣,因此凡屋舍廳堂,都要將門窗大開,使空氣流通才能降熱,這種氣候條件對日本建築與偶著重要的影響,我們習見的日本建築,幾乎都是開敞形的。
|
香川縣高鬆市掬月亭
|
|
日式建築物內部名稱示意圖
|
|
青蓮院
|
日本又因為地理緯度的關係,夏季日照射角高,因此把建築物的簷口再作加深,就可以遮擋直射的太陽,又因多雨,為保護木質建材不被雨水侵淋損害,就要出簷深遠,日本人有席地而坐的習慣,建築就產生了空鋪地板,有了深簷,屋內的地板就能延伸到屋外,屋舍周圍也就一段簷廊平台,即使是雨日,也大可席坐在平台之上,在室內看來,這個平台有如室外空間,而站在室外庭院裏看平台又是建築的一部分,這是種過渡結構,也是日本建築的一大特色。
|
南禪院
|
到了飛鳥時代,日本建築受中國先進的建築技術影響,木柱不再埋入土中,而是采用在夯實的地麵上埋放石礎,然後再將木柱立於石礎上,這也預示了木柱頂部的梁架結構已近成熟,不過高床式建築在日本並未就此絕跡。
|
法隆寺建於奈良後期平安初期的存放寶物的綱封藏立柱
|
早在飛鳥時代之前,中國建築的布局形製和建造技術已經傳入日本,公元六世紀,隨著佛教的輸入,朝鮮百濟工匠依照中國建築式樣,在日本建造了飛鳥寺與四天王寺,現存世界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奈良法隆寺,也始建於這個時期,此時的建築樣式是為飛鳥樣式。
|
日本飛鳥樣式建築最著名典範法隆寺
|
日本建築史上的飛鳥時代,是自欽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佛教傳入到孝德天皇大化元年(646年)革新為止,大約九十年的時間,此時中國由南北朝進入隋唐時代,大陸的先進文化迅速傳入日本。
之後的日本木構建築,不斷地吸收學習中國文化,結合日本自身特色,在不同時代形成不同的風格。
|
日本古建築式樣分期圖
|
日本古建築主要有三大樣式,即:
“和樣”
“唐樣”(禪宗樣)
“大佛樣”(天竺樣)
以下分別論之,不過在說分類簡說之前,先對木構建築的的基本部件,如屋頂、鬥、栱等作一個大致的介紹。
|
鬥栱類型示意圖
|
所謂的鬥栱,其實是鬥與栱的合稱,是豎的柱與橫的梁之間承上啟下傳遞重力、分配荷載的重要部件,方形木件是為鬥,弓形木件是為栱,鬥栱可以反複層疊累加的方式分配受力點,鬥與栱之間不用鐵釘,而是全為榫卯結構。
|
鬥栱結構示意圖
|
|
鬥栱及出跳示意圖
|
|
屋頂類型示意圖
|
|
屋頂各部分結構名稱示意圖
|
奈良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從典章製度到文字服飾,開始係統地複製唐朝文化,中國的建築形製和技術,也大量引入日本。日本皇室貴族熱切崇尚佛教,東大寺,西大寺,大安寺,興福寺等佛寺陸續建立,建築樣式從迅速從飛鳥樣式過渡到奈良前期的白鳳樣式,藥師寺東塔是白鳳樣式的重要遺存。
|
竣工於730年的藥師寺東塔
|
|
藥師寺東塔鬥栱結構示意圖
|
754年,鑒真東渡,在平城京創建唐招提寺,此時的日本建築以盛唐建築為樣板,現存的唐招提寺金堂和東大寺正倉院等建築即為天平樣式。
|
唐招提寺金堂
|
|
竣工於756年的東大寺正倉院
|
正倉院存放奈良東大寺財寶的倉庫,收藏有服飾、家具、樂器、兵器等九千多件中古以來各種寶物,其為校倉式建築。
所謂的“校倉”,是指三棱形校倉木,端頭相互咬合,在柱上水平交互重疊成建築牆壁,校倉之校字即木材組合之意,當潮濕季節,校倉木會吸收濕氣膨脹,從而阻絕潮濕的空氣侵入倉庫內部,在幹燥時節,木材收縮產生壁縫,空氣由此流通,也正因為如此,正倉院中包括多件來自中國、朝鮮、甚至中亞西域各地珍寶才能保存一千多年。
|
正倉院校倉結構細部
|
日本建築由白鳳樣式發展至天平樣式,已趨於完善,這時的佛寺規模宏大,雍容大度,氣勢磅礡,是日本傳統建築的古典樣式最佳代表,這種明顯具有中國唐代建築風格的建築樣式,稱為“和樣”。
平安前期的弘仁時代(781—1183年),天台宗與真言宗在日本大為風行,這些密教的本山寺院,如延曆寺和金剛峰寺,為了遠離都市的喧囂,都將寺院建於山嶽之中,因地形關係,山嶽寺院的布局就無法和奈良都市伽藍一樣講究嚴整格局,其因地製宜的自由布局成為特點,另外又注重建築與自然的關係,其建築風格也就由奈良時期古樸雄渾豪邁轉向了纖細優雅。
|
竣工於800年奈良縣宇陀市室生寺五重塔
|
室生寺始建於白鳳九年(672年),後來荒廢,天長元年(824年)由傳法大師空海重建,寺內的五重塔建於山坡之上,據傳為空海大師一夜之間建成,傳說非實,不過室生寺五重塔確實規模較小,才16米高,上層沒有收分,也就是五層次第差不多一樣大小,鬥栱等建築部件也是自下而上同一尺寸,整座建築小巧柔和,是大陸建築文化與日本傳統融合建築遺物。
|
高野山金剛峰寺1175年所建之大會堂
|
894年,日本因晚唐世亂而停止派遣遣唐使,中日交流趨於停頓,此後的三百年,是為日本的藤原時代(886—1183年),這個時期,是日本建築的國風時代,此時宗教信仰盛行淨土信仰,佛教寺院成為極樂淨土在人間的再現,這時期的建築顯現出一派優美華麗的貴族風格。
|
平等院鳳凰堂
|
平等院位於日本京都府宇治市,原本是藤原道長的別墅,永承7年(1052年)被其子改修為寺院,天喜元年(1053年)修建安置阿彌陀如來的阿彌陀堂,即現在的鳳凰堂。
鳳凰堂是以中堂為中心,左右有翼廊,背麵有尾廊,中堂的屋頂的兩端裝飾著鳳凰,堂前為水池,是西方極樂世界建築的人間再現。
|
甘肅敦煌莫高窟初唐321窟壁畫之淨土殿宇
|
|
平等院鳳凰堂,堂前池水即淨土世界之八功德水
|
|
鳳凰堂
|
|
鳳凰堂建築細部
|
|
屋脊之銅鳳凰
|
奈良時期之後持續四百年的平安時期,年代相當於中國中唐至南宋,經過長年的消化吸收,日本建築開始由唐風向和風的演變,也就是唐式建築的日本化。
趙宋立國之後,中華文化繼唐代之後再次達到高峰,中日兩國交流也回複興盛,其中往來最為頻繁的是大量求傳佛法僧人。
禪宗在唐朝時從漢傳佛教的諸多門派中脫穎而出,到了五代兩宋,禪宗幾乎成為了中國佛教的代名詞,大量入宋的日本僧人,巡禮遊曆之地大多限於江浙一帶,其將禪宗傳入日本的同時,也把江南的伽藍建築的式樣形製帶入了日本,同時,禪宗提倡寂靜冥想、修心頓悟,日本這個時期的庭院建築,極力追求雋永精致以符合禪意,日本建築也因此增添了新元素新動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一建築樣式稱為“禪宗樣”。
唐朝以後,日本人把來自中國的人與物都冠以“唐”字,如中國人叫唐人,來自中國的船叫唐船,為了區別較早的“和樣”,新傳入的建築樣式“禪宗樣”,也就稱為“唐樣”,這種式樣的特征是梁柱鬥拱等建築構件由碩大轉為纖細。而建築各部分之比例從單純簡潔變為複雜精致,鐮倉建長寺、圓覺寺是其代表。
|
神奈川鐮倉室町時代之圓覺寺舎利殿
|
|
圓覺寺舍利殿立麵與斷麵建築示意圖
|
|
圓覺寺舎利殿內部木構梁架
|
“和樣”與“唐樣”都是指中國式樣,隻是時代不同,簡單地顧名思義,認為“和樣”是日本固有建築之形式,而“唐樣”才是中國式樣的認識,是完全不對的。
日本中世紀與“禪宗樣”同樣著名的建築式樣另有“天竺樣”,同樣取法於中國,南宋時從中國福建沿海一帶傳入日本,“天竺樣”用以重建1180年燒毀的奈良東大寺大佛殿,故而又把“天竺樣”稱作“大佛樣”。
|
建於1199年之奈良東大寺南大門
|
|
東大寺南大門左半立麵及剖麵建築示意圖
|
“ 大佛樣”建築多使用多層的插栱,最著名的代表為東大寺南大門,其內頂無天棚,粗圓柱直通上下,板條以柱為中心十字交叉組成梁枋,簷六出挑插栱,建築整體體積雄渾龐大,剛直挺拔。
|
大佛樣之南大門細部
|
這裏同樣不能混淆,千萬不能認為“天竺樣”是天竺印度建築式樣的簡稱。
|
兵庫縣姬路市姬路城天守閣
|
中世紀之後,日本進入桃山時代,這時的日本建築越來越呈現自身特色,也日趨成熟發達,城市文化日益興盛,各種新式建築相繼出現,如茶室,城堡等,限於篇幅,本篇於此暫且省略。
|
以柱子的式樣形製為例,日本各時期建築中柱子之形製示意圖一
|
|
以柱子的式樣形製為例,日本各時期建築中柱子之形製示意圖二
|
|
以柱子的式樣形製為例,日本各時期建築中柱子之形製示意圖三
|
因為佛教建築從奈良時代開始成為日本建築的主流,而留存至今成為日本國寶木構建築,也大多是佛教建築,因而本篇主要講寺堂殿塔。日本國民對於古物向來珍重愛護,島國也因此有大量木構古建遺留,即使僅限於古代的佛寺建築,同樣為篇幅所限,不能詳論,此間隻能對法隆寺作一些淺嚐輒止的介紹。
法隆寺,又稱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相傳是聖德太子於推古十五年(607年)建造的佛寺,始建於607年,《日本書紀》記天智九年(670年):“夏四月癸卯朔壬申夜半之後,災法隆寺,一屋無餘,大雨雷震。”也就是說,法隆寺創建不到七十年,即徹底焚毀,沒有一間房舍存留,通過考古發掘,現存法隆寺的中最古老的西院伽藍木構建築群,確為670年火災後重建,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另外,整個寺院內保存有自飛鳥時代以來的各種建築及文物珍寶,其中國寶190件,重要文化財2300多件,可謂世上獨一無二的人類文化遺產。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其西院中右為金堂,左為五重塔,外圍“凸”字形回廊;回廊正南麵開中門,肩部東有鍾樓、西有經藏,在背麵左右與講堂相連,這些建築是為西院伽藍的主體部分,雖然都不是推古初建時的原物,但確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
|
法隆寺西院伽藍建築示意圖
|
|
法隆寺西院伽藍鳥瞰圖
|
法隆寺西院建築群中以金堂的建造年代為最早,重建於七世紀後半葉,五重塔稍後,回廊也幾乎與五重塔同時,即為走廊又是區分伽藍內界與外院的圍隔,延長三年(925年)西院大講堂、鍾樓燒毀,殃及部分回廊,故而靠近講堂灣折以北部分,是為平安時代重建,最早回廊在講堂前閉合,大講堂在回廊之外,重建之後才將回廊與講堂相連。
|
延長三年(925年)火災前法隆寺西院伽藍複原圖
|
|
法隆寺西院伽藍主體建築金堂與五重塔
|
|
法隆寺鍾樓
|
|
法隆寺經樓
|
|
法隆寺講堂
|
|
法隆寺回廊
|
日本寺伽藍中所謂的金堂,是寺院中安置佛像本尊的中樞建築,因為堂內裝飾城金色,故而稱為金堂,法隆寺金堂為二層重簷歇山頂式佛殿,底層麵闊五間,進深三間,上層麵闊四間,進深三間,上層為高級別形製而設計,不可登臨。
|
法隆寺金堂舊影
|
|
金堂平麵示意圖
|
|
法隆寺金堂柱架結構圖
|
金堂建於七世紀下半葉,不過曆代都有維修,其重簷之下另有一層飛簷,屋簷屋角向外挑出,向上翹起,呈飛躍之勢,稱為飛簷,而法隆寺金堂最下層飛簷,又叫“裳階”,是後世重修時所加。
|
金堂
|
|
金堂內部結構示意圖
|
支撐第二重的屋簷的四方的雕刻有龍的柱子,是為強化建築構造在鎌倉時代補加之物。
|
鐮倉時後補加之龍柱
|
金堂內部分中間、東間、西間,彼此並沒有牆簾相隔,各供奉釋迦、藥師、阿彌陀三佛,堂內的這些佛像,都是東瀛佛教美術史上著名的造像,皆為日本國寶。
金堂的壁畫是日本佛教絵畫的代表作,1949年、壁畫模寫作業中發生火災,第一層部分內壁壁畫和柱子燒損,被燒焦的舊壁畫和柱子現在仍保存在寺內大寶藏殿北方的收藏庫內,不對外公開,本篇著重於建築,法隆寺造像與壁畫暫且略過,金堂之後為五重塔。
|
法隆寺金堂內景法隆寺金堂內柱及佛壇尊像
|
五重塔有簷五層,故稱“五重塔”,外形樓閣式塔,但塔內沒有樓板,同樣不能登臨,其平麵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刹約占整座塔的三分之一高,上有九相輪。
|
法隆寺五重塔
|
法隆寺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塔,也世界上古古老的木塔。
|
五重塔內部結構示意圖
|
|
五重塔柱架示意圖
|
塔的特色是底層到頂層的房簷的遞減率高,第五重頂層房簷的一邊隻有底層房簷的約一半左右,第一層簷下也有後加的裳階,二層以上簷下都有裝飾性欄杆。
|
五重塔之裳階
|
|
五重塔上層
|
第一層內部東西南北四麵各自安置著國寶“塔本四麵具”塑造群像。
|
底層“塔本四麵具”塑造群像
|
塔中心有一根貫通全塔的中心柱,承托塔上的相輪、珠寶等部件,塔身重量則由外簷柱和四根天柱承擔。中心柱下有埋置舍利的穴洞。
|
五層塔中心柱
|
|
五層塔內部結構
|
|
五層塔中心柱上部
|
塔上九輪底部插有四把鐮刀,一說是為了封聖德太子怨靈而設;一說是為祈求防止雷擊,五行中雷屬“木”,鐮刀屬“金”,金克木,所以用鐮刀鎮雷,總之法隆寺五重塔所獨有。
|
五層塔塔刹上三把鐮刀
|
一般大型木構建築,都是偶數立柱奇數開間,如中國著名的佛光寺東大殿,其麵闊是八柱七開間,假如不是這樣,以偶數開間,那麽建築物中軸線位置就是一根粗壯的木柱,這在木構建築中向來回避的布置,而如上所言,法隆寺金堂上層即為偶數四開間,而中門同樣是麵闊四間,中國漢代宮室及墓室也曾采用這種形製,隻是後來建築以中軸對稱觀成為定製之後,才消失於無形,而不拘泥傳統模式的立柱開間方式,也就成為法隆寺的獨到之處。
|
法隆寺中門
|
法隆寺中除了金堂和五重塔之外,鍾樓、經藏、講堂、夢殿等建築,也都是日本國寶,篇幅所限,隻能略過,以下對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一些細部,稍作引申。
金堂和五重塔上曲線雲形鬥栱,L形、卍字形勾片欄杆及以人字栱(日本稱為人字形蟇股)為補間鋪作,都是飛鳥樣式的特色部件,不過切不能以為這些是日本建築之獨創。
|
法隆寺五重塔之雲形鬥栱
|
|
法隆寺金堂及五重塔雲形鬥栱結構示意圖
|
|
河南東漢出土陶樓
|
|
陶樓雲形栱細部
|
|
雲岡12窟建築雕刻之獸形鬥栱及人字栱
|
|
五重塔欄杆及人字栱細部
|
|
雲岡9窟L形勾欄雕刻
|
|
龍門石窟北魏古陽洞建築石刻之人字栱細部
|
法隆寺尚有一件玉蟲廚子,廚子,即安置佛像的小型佛龕,其以青蟲的鞘翅為裝飾,青蟲有時又稱“玉蟲”,故稱玉蟲廚子,其製作年代比法隆寺現存建築更古老,本身為結合工藝、建築、繪畫等諸多藝術精華的日本國寶,其他姑且不論,這裏單單言及有關建築之部分。
|
法隆寺玉蟲廚子
|
玉蟲廚子為小型歇山頂宮殿造型,比較特別的是,殿堂屋頂分作上下兩段,段的上部為懸山頂,下部四阿頂,四川雅安東漢高頤闕即為這種兩段式歇山頂,敦煌北周壁畫中亦有此類屋頂之建築。
|
敦煌北周396窟壁畫中分段歇山頂建築
|
|
重建的日本四天王寺也采用兩段式歇山
|
|
玉蟲廚子細部
|
玉蟲廚子另一個值得重視的部分是簷下的出跳,鬥栱的出跳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屋簷,而玉蟲廚子簷下的出跳結構,比較原始,其隻是層層疊加向外前伸,而沒有橫向部件,日本多地震,當建築一旦左右有搖動,這種出跳結構就立刻失去穩定,後世大佛樣建築很多結構也於此相同,很快被淘汰也就是自然而然了,河南博物館藏有一件隋代陶屋明器,陶屋廊下的出跳鬥栱,與法隆寺玉蟲廚子的出跳部件類同。
|
河南博物院藏隋代陶樓明器
|
法隆寺金堂、五重塔、回廊等飛鳥式樣建築的另一特色是粗柱細枋,這說明以梁枋等水平建築部件來加強木構整體穩定的建築技術還沒有成熟,部件連接的榫卯結構同樣落後,不得已隻能以加粗立柱的柱徑來支撐建築。
|
法隆寺金堂內部立柱
|
關鍵是這些柱子都經過處理,柱頭收分,中間鼓起,上下兩端漸次變細,這樣看上去會產生柱子筆直挺拔的視覺錯覺,這也不是日本的發明,中國河北定興北齊義慈惠石柱頂部小殿之立柱,就是采用這種形製。
|
定興北齊義慈惠石柱頂部小殿
|
|
興北齊義慈惠石柱頂部小殿平麵結構示意圖
|
與雲形鬥栱、L形勾片欄杆一樣,以上這些或可說明日本飛鳥時代建築的源頭了,法隆寺的真正獨到之處,其實是建築的布局。
法隆寺並不是日本最古的佛教伽藍,飛鳥寺、四天王寺等比之更早,從考古發掘出的遺跡
來看,飛鳥寺的寺院配置與中國等地大陸國家的寺院配置相同,即以塔為中心,周圍有三金堂環繞;四天王寺的塔與金堂在寺院的中軸上呈左右對稱的配置,而法隆寺不同,五重塔與金堂為左右非對稱形態,左右對稱的建築所展現的是一種端正肅然之感,可在日本,以軸線對稱的建築配置,並沒有成為必須遵守的定製,比如出雲大社,其入口就偏於一側,而法隆寺這種寺院形製,是日本獨創的伽藍配置,至今對日本寺院殿堂布局產生影響
|
飛鳥寺、四天王寺、法隆寺伽藍布局示意圖
|
至此,或可對日本飛鳥式樣建築有所認識,日本其他時期的式樣建築,還等來日專篇續或,藝術家有雲,上帝存在於細節之中,“中國失禮,求之於野”,很多中國建築的細節,我們自己丟失了傳承,有些甚至早已不明所以了,日本建築中多有保留,以下根據考古文物和敦煌壁畫,對一些細節稍事介紹,算作本篇結尾。
木建築最怕雷擊火災,史書記漢武帝作柏梁殿,以蚩尾水之精,能卻火災,因置其象於上,這大約是屋脊上設置鴟尾的最早記載,一些漢代畫像石中,建築物上已經有鴟尾雛形,中國現在最古老的建築鴟尾,出土於唐太宗昭陵,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葬於昭陵,此鴟尾為當時之物。
|
唐太宗昭陵出土鴟吻
|
如上所列,北魏石窟中及玉蟲廚子上都有鴟尾形象,鴟尾激浪降雨,因此置像殿堂之上鎮火,隋唐之世的鴟尾都還是魚尾的形象,後來才演變為鴟吻,也就是獸首形象,日本古代殿堂上同樣設置鴟尾,最著名當屬唐招提寺金堂上天平時代之鴟尾。
|
日本唐招提寺天平時代鴟尾
|
《晉書•五行誌》中記:“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六月,鵲巢太極東頭鴟尾。”鴟尾為鵲鳥占據築巢可不是吉利的好事,因此鴟尾就有了一種“拒鵲”的設置,也就在宮殿鴟尾上安插多根放射性的金屬刺,這種小部件不容易保存,卻被記錄在敦煌壁畫中。
|
莫高窟盛唐217窟壁畫中鴟尾上繪有“拒鵲”
|
|
日本平城宮重建之鴟尾上“拒鵲”細部
|
同樣為鳥雀在簷下築巢之罘罳,即屋簷或窗上以防鳥雀的金屬網或絲網,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士林間多呼殿榱桷護雀網為罘罳。”杜甫詩雲“紫鴿下罘罳”就是指此,敦煌壁畫也有描繪,日本古建築中同樣有罘罳。
|
日本唐招提寺罘罳
|
|
莫高窟隋303窟建築物前翻起之部件即“障日板
|
即使建築出簷再深遠,在夏日也不能完全遮擋陽光,人物就在建築物上設置一種部件,名之曰“障日板”。
|
日本建築中的“障日板”
|
建築本身是一種工程技術的反映,但又是文化、曆史、思想的反映,可謂是工程與藝術的結合物,日本人對於古物向來珍重,雖然也有斬佛為柴的時候,但細細品鑒日本建築史,身為貴國之人,由衷地感到慚愧,華夏古建又更能消幾番風雨,朱光潛先生有“慢慢走,欣賞啊”之句,假如有朝一日,我們親身前往東瀛,與這些古建直麵相對,讚歎欣賞的同時,若能激發出我們身上,與劣性同在的善良之心,從而對本國的古物能有所認知有所愛護,那才是真正的美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