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望遠鏡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格拉底:雅典的馬虻,哲學的烈士

(2021-10-31 04:03:24) 下一個

 

一一《希臘哲學家的奇事趣論》摘錄

蘇格拉底之死,是曆史上最具標誌性事件之一。蘇格拉底親眼目睹自己熱愛的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從全盛、衰弱直至敗於斯巴達。由此他對政治與倫理上的哲學理論感興趣。身為雅典人,他批評雅典政治卻讚揚斯巴達式政治製度。另外他作為最聰明的人的名聲及其反詰辯證法,冒犯許多雅典精英,所以他惹禍上身。有人以他褻瀆神明和誤導教壞年輕人的罪名,將他告上法庭。蘇格拉底反駁指控,聲稱自己像一隻馬虻,用刺紮馬的方式,刺激雅典人做正確的事。他辯稱雅典不僅不該判他罪,更應獎賞他。但陪審團判他有罪。

他朋友勸他尋求輕短的刑罰,比如求原諒、交罰款、坐監,保證改變言行、自我放逐等等,他全拒絕。他不會乞求,那是懦弱和恥辱。他不付罰金,他窮付不起,也不想讓富豪朋友代付。他不改信念和言行,堅持為理想而生。他不願離開雅典,盡管受不公待遇仍尊重法律權威。他不願坐監,不自由毋寧死。他的信念比生命更重要。他說“陪審員們,避免死亡不太難,難得多的是避免邪惡,因為它比死神跑得更快。”結果他被判死刑。

在監獄等待執行期間,他仍與朋友們討論美德、真理、責任、生命、死亡等倫理信念。他相信死後靈魂仍在,不懼死。“時間到了,我們各走各的路,是活在這個世上好還是死了好,隻有神知道答案。”他相當鎮靜甚至有點歡快地麵對死亡來臨。這樣他純淨的靈魂就從肉體解脫,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保持探索先驅者的心靈至最後一刻。

有關他的“不自由 毋寧死”式法庭自辯及其在整個事件中的思想,柏拉圖都寫在《遊敘弗倫篇》,《自辯篇》,《克利托篇》,《斐多篇》等幾個對話中。這些也是文學上的經典大師名篇,將蘇格拉底塑造成為捍衛信仰自由的鬥士和哲學烈士。

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倫理美德才是唯一目的。”

問題:你怕不怕死?為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