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望遠鏡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誰愛國,取決於國是誰的 一一從"國"字議國家類型和愛國

(2020-08-23 11:22:37) 下一個

 

2020-8-23

最近中國或美國的新聞中,常常涉及有關愛不愛國的爭議事件。為此各執己見似是而非的說辭,常常讓人困惑。我做了一點思考和曆史研究,想弄清疑問,結果得出大標題上的論斷。文章有點長,希望對理解國家政治有幫助。

我從小受的教育要愛國,愛國是天經地義的事。那些個冠名愛國的人,象屈原、文天祥、鄧世昌、張學良、中國女排,都是民族英雄。象秦檜、吳三桂、李鴻章、汪精衛、藏獨疆獨台獨港獨分子,當然就是漢奸賣國賊,人民公敵。以後多了解曆史後,發現很多問題和疑惑。其實曆史並不是那麽非黑即白的分明。

屈原為楚國而亡,另一楚國權臣伍子胥率吳國軍隊破楚卻也算個大英雄。文天祥為宋而拒降,卻勸他弟弟們降元。張學良逼蔣抗日救國,他晚年卻並不引以為傲。

 

當年中國女排就是體育比賽贏家,有資格拔高到愛國英雄嗎?後來其主將郎平入美國籍,率美國女排擊敗中國女排,有人就罵漢奸,對嗎?再後來她又率中國女排擊敗美國女排,又算美奸賣國賊嗎?宋國宰相秦檜殺宋國的抗金武將嶽飛,這是大宗皇帝指使他做的,算賣誰的國呢?而那些某獨從他們民族或地區的利益追求看,似乎也不必然就是賣國賊,萬一成功,也許就成了他們的民族英雄呢。上述的曆史人物和事件乍看讓人迷惑費解,若了解一下那些愛的或賣的國是誰的國,就容易理解。

要講愛國或賣國,要想明白為何會有如此表麵上的矛盾,首先要弄清楚什麽是國。

 

從中文漢字的演變,可以看出中國人對國家定義理解的變化。"國"字始於"或"字,是"戈"字加"口"和"一",表示用武器保護權力並有邊界。這符合古代國家的建立和保持都是靠武力的事實。後來加外框變成"國"字,更強調國家疆域的含義。此後有許多變異簡化字,有"囗"字,以土地範圍為核心,但易與"口"字混淆。有"囯"字,王為核心。有"囻"字,民為核心,等等,直到簡體字"國"字,以象征美好財富的玉為核心。在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目標的漢字改革當年,這個"玉"字顯然不代表私有物質財富,應該代表什麽美好的精神財富。

人類文明發展曆史上國家的定義上有不同,現在大體包括領土、人民、文化、政府四個要素。比如講到中國,有人意指太平洋以西那片巨大的亞洲土地風貌,另有人意指居住那裏的人民特色,還有人意指那裏曆史上發展至今的文化傳承,也有人意指那裏目前的政府體製。愛一國並不必然愛這國的所有四個要素,完全有可能愛這國的領土、人民、文化,卻不愛這國的政府。

 

從曆史傳承的朝代或地域分布的疆域上看,國與國有時難以比較。但是從政府這個要素上說,自從五千多年前古埃及建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第一個國家,國家發展有共通之處。從古至今類型大致有三種:王朝國家、民族國家、公民國家。以下講國家,主要是從這個政府類型上來說,不論領土、人民、文化上的國家。

在王朝國家,帝王貴族以武力征服控製一片疆域及其居民,宣示主權。領土和居民都是王朝奪取的資產,國家就是王室權貴的私產,王法就是國法。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一句話點明:"朕即國家。"

 

如果被其它王朝貴族以武力或其它手段獲取,改朝換代,國亡國興,都是統治階層之間的事,基本不關一般大眾什麽事。王室貴族權貴講愛國,是關心自身利益。普通大眾們隻關心賦稅多少,戰爭生死的影響,誰也不介意國家是誰的王朝。曆史上許多愛國英雄或賣國賊,其實是統治精英階層,企圖讓大眾為其賣命塑造的典型。明白這點,就能理解許多曆史人物和事件。同為楚國權臣,屈原被楚王流放而自盡,後人宣傳為愛國情懷,伍子胥被楚王滅家而逃,率外國軍隊殺回複仇,後人讚其除暴。其實都是權貴內鬥。

 

文天祥身為大宋宰相是國家權貴代表,為"照汗青"不能降元。但其兄弟地方小官,屬於普通大眾,國家不是他們的。所以他勸兄弟為盡孝避亂,安心降元,毫無矛盾。

 

嶽飛為大宋國抗金奮戰要救出二帝,可他忘了當時大宋皇帝已經換上宋高宗,大宋是他的私產而不是二帝的,當然會指使秦檜弄死不明白的嶽飛。後來南宋皇帝為繼續讓人賣命,推鍋壞事到秦檜頭上,皇上自己一身幹淨。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時明皇帝已經自殺,他是反李自成而不是叛明,有大功於中國清朝的軍人。既然大清是中國,中國皇帝讚賞他的行為,他此舉不能算賣國,最多算漢奸。大清老佛爺及皇室宗親把國家當私產,"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當這個腐敗王朝為私利,鼓動義和團向外國使館進攻並向十一國宣戰,召致八國聯軍倉促入侵。聯軍所經之途,中國民眾不是幫助清軍和義和團,反而有人主動幫助外國軍隊提供情報、糧食、運輸,進攻本國的首都。因為"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

 

話說回來,就算清末喪失大片國土,現在中國版圖,得益於大清。

 

李鴻章為清朝簽了不少後人認為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可也爭取到更少損失,當時大清朝廷找不到第二人能做的比他更好,為何他成了背鍋的賣國賊?秦商鞅變法以軍功加官進爵,隋唐科舉以文取仕,給普通人提供窄窄的上升途徑,讓少數脫盈而出的幸運兒成為國之棟梁的榜樣。這是聰明王朝忽悠大眾以為有機會擁有國家,從而愛國效命的妙招。在王朝國家,國家是王朝權貴的,不是普通百姓的,所以出身什麽家族極重要。王朝國家隻愛王朝權貴,自然愛國的主要是王朝權貴,少數被忽悠的"匹夫"一廂情願地愛國,屬於單相思。在此代表王朝國家的變體漢字:囯。

 

民族國家,是近百年興起許多新國家的基礎,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從1900年全世界才有40多個獨立國家,變成現在200多。從大英帝國一國就獨立出50多個國家。按理說國家不屬於王朝貴族,而屬於整個民族。這類國家是以某個單一民族為主,國家是某個主體民族的文化與利益的載體。多民族的大國因為有違這種國家理念,有些會按民族分裂成幾個國家。最近的例子是前蘇聯和南斯拉夫的解體。

 

清末孫中山"驅除韃虜、恢複中華"認為中國是漢族的。中國雖然漢族占人口90%以上,仍然麵臨幾個強大少數民族獨立勢力的挑戰。從中國少數民族的角度來說,其獨立追求似乎並不違反近百年來民族國家的趨勢。梁啟超在1902年發明了"中華民族"這個詞,巧妙包括漢滿蒙藏回等五十六個民族,讓中國屬於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符合民族國家的正統理念。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五色國旗,象征漢滿蒙藏回五族共和,表現這個中華民族國家的理想。按理民族國家政府,以古希臘城邦民主為源,應該民選代表製定法律製度為整個民族謀利,所以民主共和製是民族國家政治體製的標配。個別以君主立憲之表,施民主共和之實。但也有以民主共和之表,施王朝貴族統治之實的國家,比如講"白頭山"正統或紅幾代的國家。真正的民族國家是主體民族的,關心他們的利益,愛他們,所以出身什麽族群很重要。愛國的是這個主體民族。有勢力的少數民族會覺得自己利益和訴求被忽視和犧牲,缺乏國家的認同和愛,讓他們愛國,不容易。在此代表民族國家的變體漢字:囻。

有了這兩種不同國家政治類型的意識後,再看王朝國家的曆史人物和後果,就理性多一點。秦檜殺嶽飛,從南宋皇帝趙構的角度看,是愛國做法。但從被滅的北宋微、欽二宗及南宗後來想北伐的皇帝朝廷看,斷送了一次得勝還都大好機會,是賣國。從中國正統中原朝代的曆史觀和漢族角度看,秦檜阻止嶽飛抗金是賣國。從中華民族的現代民族國家大曆史看,金國也是中國,金國人也是中國人,阻止南宋中國人攻擊金國中國人的"內戰",賣什麽國呢。這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視角觀念,能得出不同的結果。

第三種公民國家,體製類似民族國家的民主共和,但不以單一民族文化利益為向心力,而是以建立一套尊重個人財產與交往契約公正的政治經濟製度和社會價值體係,各族群提升的機會平等(不是均田地之類的結果平等),獲得國家公民的認同,成為凝聚國民精神的核心。由英國新教基督徒移民建立的殖民地發展出的國家,以美國、加拿大為典型,後來吸引許多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移民,種族多樣,但都認同這套製度與價值體係,為其努力。雖然由英國人建立並以英係政經社會體製為主,但其相對其他國家,最易於接納各種不同民族文化,獲得廣泛認同。在二戰中,美軍中有許多德裔軍人包括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與英國並肩為反對自己祖先的祖國德國而戰鬥,美國沒人懷疑他們不愛國。因為美國不是英國裔的國家,而是所有美國人的。美軍各族官兵為這個他們認同的國家體製而戰。公民國家是全體公民的,所有公民們感受到國家對自己的重視和關愛。雖然仍有差別,什麽家族或族裔出身本身不太重要,各族群和階層都有許多機會,認同這套公民體製的國民,會愛國家。在此代表公民國家的簡體漢字:國。

公民國家不以族群利益為重,而以共同的價值觀為本,照理來說應該種族、姓別,信仰等等一律平等,無視族群特點而一視同仁。政府通過代議製平衡協調各族群的不同訴求,通過一視同仁的法律製度裁決維護公平正義。但如果有族群要求國家偏愛,特別待遇,就違背了公民國家的基礎原則。一旦國家偏愛個別族群過度,引起其它族群的強烈反感,也各自要求偏愛而互爭,國家就麻煩了。以美國為例,早期尚屬民族國家時期,白人欺淩壓迫的印第安人和黑人。當今黑奴後代因曆史原因及現狀,有些人仍梗梗於懷當年國家對自己祖先的不公,看不到現今已經變成公民國家,覺得國家對自己的愛不夠,所以不完全認同國家的價值觀,產生很大抗議和衝突。南美及世界各國認同當今美國是公民國家政府體製和價值,才有人想方設法合法或非法移民。但移民後如果力圖讓政府向自己族群傾斜,讓國家偏愛自己,就違背公民國家各基本原則。美國中西部南部的"紅脖子"眼中,弱化白人新教基督徒價值觀的政府,不是當初立國時期比較偏愛自己的民族國家政府,甚至因為感覺劣向歧視而不再是公民國家政府,感覺被自己國家拋棄,因此也憤怒抗爭。適當照顧弱勢群體是幫助其融合與接受公民國家的體製和價值,而不應該偏愛。但如果少數族群過於強調自己種族與族群特色,政府以多元化之名向個別族群嚴重傾斜,而忽略公民國家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和體製,有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公民國家,變回族裔分裂的民族國家的風險。西歐北歐一些國家也逐步演變成公民國家,以其政府體係和價值觀,吸引眾多外來移民。這些公民國家都有可能在各族群共識中向少數族群適當傾斜和照顧,鼓勵國家的認同和和協。但過度傾斜而矯往過正,若失去其他族群的認可而激化矛盾,失去在民族一視同仁基礎上的公平公正,失去國家的共同價值認同和凝聚力,退化分裂成民族國家。公民國家政府應該返回到無視族群無偏愛的原則。就算有少許偏愛,也應該隻是以幫助和糾錯為目標的暫時措施,獲得其他各族群的廣泛認可。可怕的是,目前一些人、政黨、政府似乎尚未意識到,運作身份政治、過度多元化和向少數族群過度傾斜,正是造成公民國家法理原則削弱、社會分裂的罪魁禍首。

除了上述典型三種國家政治類型,還有一些混合體。從政府這個國家要素看,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體係與社會價值觀,不是建立在尊重個人財產與公正契約交往的公民體係上,也不由廣大公民選舉官員為公民們服務,沒有真實民主共和體製的政府,普通民眾沒多發言權和利益代表。雖然沒有皇帝國王,卻由一黨專政以當權階層後代利益高於普羅大眾利益,是黨國。靠集權威嚇阻止這獨那獨,這個國家政府不算是真正的現代民族國家,象之前的多民族大帝國政府。中東石油國雖然富有,也是政府體製上落後的王朝國家類型。所以,盡管經濟社會有發展進步,在政治上,這樣的國家仍然是介於王朝國家與民族國家之間的混合體,尚未成為政治上的現代國家。但為了掩蓋王朝國家政府的特征,必須讓大眾相信其為現代民族國家,所以大力提倡和宣傳民族主義,不是為禦外而是為欺內。並且嚴控媒體洗腦以免破功,暴露非民族國家的本性,而喪失民心。這種國家是一黨及權貴的,城市中產居民沾點好處。所以最愛國的也是這一黨及權貴,一些受益的城市居民,以及被民族主義假冒成民族國家而忽悠的民眾。誰可能不愛國?也許有些少數民族,有些自由慣了的地區或城市居民,還有些不知有國的被遺忘的小人物。

以具體國家為例,以英國為典型的西歐北歐國家,政府從王朝國家逐步發展成民族國家,然後成了現在的公民國家。

 

在英國的蘇格蘭人和加拿大的法裔中,如果大多數不認同其公民國家政府,英國和加拿大就會分裂。美國以公民國家的政府理念立國,早期因突出白人新教基督徒價值觀而混有濃厚民族國家特征,直到逐步淡化主體民族特權,成為最典型的公民國家政府類型之一。馬丁·路德·金的一個夢,就是不分種族一視同仁的公民國家之夢。但目前強調族群身份的政爭,有倒退甚至分裂成民族國家的風險。中東產油國因富有,吸引眾多外國人去賺錢,但外國人無法入籍參政和享受國民的優待。所以這種王族統治並分利一部分給本國公民的國家政府,仍然是王朝國家,混合部分民族國家的成份。日本皇室隻是擺設,國家政府以大和民族全體公民利益為重,雖然接納不少公民國家政府體係和價值,但仍相當排外,是比較徹底的民族國家。北朝鮮打著民族國家政府的幌子,實施金家三代世襲統治,是當今少見的強勢王朝國家。

回顧前述,國家有領土、人民、文化、政府四要素構成。過去有些象亞曆山大大帝之類的外國入侵者,或西班牙這種殖民者,隻想要領土和人力,強推宗主國的文化與政府,讓希臘化文化與政府傳播到歐亞大陸,讓西班牙文明促進南美的文明進程,對當地民眾,應該是益多於害。而象蒙古遊牧民族的帝國,除強占領土之外,都????要。鐵蹄之下,屍橫遍野十室九空。元滅契丹和大金國采取種族滅絕。對於被入侵國朝野上下國民來說,愛國抗敵是共同利益。到了元滅南宋時則改變成隻滅王朝政府,不滅族,才會發生文天祥自己愛國殉國卻勸弟弟賣國投誠的怪事。二戰前的德國日本雖然強盛,過度強勢排外的民族國家政府軍國體製,強占它國領土和人口從而引來災難。愛因斯坦逃到美國反對自己祖國,賣國是賣那個祖國的政府,而不是賣那個祖國的領土、人民和文化,其實是愛國。至於美國對德國日本的入侵,強迫其進化成更公民化的民族國家政府體製,對德日國民有益,其後獲廣大德日國民的支持。

最後有關中國問幾句:

她屬於哪一種國家政府類型?

她在政治上是屬於你的國家嗎?

你覺得自己出身多重要?

她愛你為你做過什麽?

你愛這個國家四大要素中的哪幾個?

如果有人熱愛她的風土、人情、文化,但不認同其政府,或隻是對其部分有異議,想促其改進,這算愛國還是不愛國?

其實有關美國或其它國家,也可問類似的問題。想清楚這些問題後,再看新聞,論國事,議愛國,可能邏輯更清楚些。

(圖文原創,版權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laynice 回複 悄悄話 這是篇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